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其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植物抗病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的研究进展,阐述了植物抗病基因在作物遗传改良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假俭草遗传多样性的AFLP指纹分析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AFLP技术对来自我国多个省区的9份假俭草种质资源进行了DNA指纹图谱分析。从64对引物组合中选出2对引物组合构建了所研究种质的指纹图谱。2对引物共扩增出816条谱带,多态性比率超过60.8%。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假俭草资源材料间的遗传距离为0.135—0.994。根据以上的AFLP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假俭草9个材料分别聚成了四个类型。聚类结果与形态学和同工酶研究结果是一致的,表明应用AFLP技术能在DNA分子水平上较好地揭示假俭草的遗传背景和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3.
天鹅洲保护区长江江豚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AFLP技术对天鹅洲白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长江江豚 (Neophocaenaphocaenoidesasiaeorientalis)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每个AFLP引物组合在群体中检测到 0到 6个不等的多态性片段 ,平均为 2 .4 8个。 2 1个引物组合共揭示了 1139个座位 ,其中 5 2个座位具有多态性。多态性座位所占比例为 4 .6 %。分析显示群体的遗传期望杂合度 (He)为 0 .4 430± (SE0 .0 12 2 2 )。研究结果表明保护区长江江豚群体具有适度的核DNA遗传多样性水平。为了该群体的长期生存与发展 ,更多的具有不同遗传变异的个体应该被迁入保护区 ,以形成更大的群体 ,获得更好的群体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虾人工选育快速生长群体不同世代间的AFLP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7对AFLP引物组合检测了中国对虾连续五代选育群体基因组DNA的遗传结构,根据AFLP分析结果计算了选育世代群体间的遗传相似系数和遗传距离.结果表明,AFLP标记表现出较高的多态检测效率,7对引物共产生500余条带,平均每对引物组合检测到33.7个多态性标记,平均杂合度为0.0854~0.1025,非常适合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随着选育世代的增加,选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呈现下降趋势,但随着选育时间的延长,群体之间的分化逐渐降低,群体的遗传结构开始趋于稳定,成为一个品系.  相似文献   

5.
从AFLP指纹和标记基因序列看我国养殖的四种鲍的亲缘关系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九孔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鲍养殖对象,皱纹盘鲍与盘鲍则在北方被广泛养殖。对于皱纹盘鲍与盘鲍,尤其是九孔鲍与杂色鲍的分类关系,迄今学术界还存在着不同看法。本文通过AFLP指纹的比较以及细胞核ITS-1和18SrRNA基因片段、线粒体16S rRNA和COI基因片段DNA序列的比较,发现九孔鲍与杂色鲍之间遗传趋异很小,只达到不同地方群体差异的水平;皱纹盘鲍与盘鲍趋异较大,可以认为是属于不同亚种。本研究结果同时表明AFLP技术是进行鲍种质鉴别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有用手段。  相似文献   

6.
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生物体基因组中,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修饰,这一技术称之为转基因技术。人们常说的"遗传工程"、"基因工程"、"遗传转化"均为转基因的同义词。过去的几千年里农作物改良方式主要是对自然突变产生的优良基因和重组体的选择和利用,通过随机和自然的方式积累优良基因。遗传学创立后近百年的动植物育种则是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进行优良基因的重组和外源基因的导入而实现遗传改良。因此,转基因技术与传统技术是一脉相承的,其本质都是通过获得优良基因进行遗传改良。但在基因转移范围和效率上,转基因技术与传统育种技术有两点重要区别。第一,传统技术一般只能在生物种内个体间实现基因转移,而转基因技术所转移的基因则不受生物体间亲缘关系的限制。第二,传统的杂交和选择技术一般是在生物个体水平上进行,操作对象是整个基因组,所转移的是大量的基因,不可能准确地对某个基因进行操作和选择,对后代的表现预见性较差。而转基因技术所操作和转移的一般是经过明确定义的基因,功能齐全,后代表现可准确预期。在一定意义上说,转基因技术是对传统技术的发展和补充。将两者紧密结合,可相得益彰,大大提高动植物品种改良效率。  相似文献   

7.
利用AFLP技术对新发现的中国明对虾的一个地理种群——韩国南海种群(SP)和中国明对虾的养殖群体(CP)进行了遗传分析。每个群体随机取样30个,5对AFLP引物获得326个位点。其中SP多态位点比例(P0.99)46.93%,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0.1884,Nei(1978)基因多样性指数(h)0.1197,群体差异性位点9个,占检测位点总数的2.7%。CP多态位点比例(R9q)51.84%,Shannon多样性指数(Ⅰ)0.1954,Nei(1978)基因多样性指数(h)0.1229,群体差异性位点19个,占检测位点总数的5.8%。SP种群各项遗传参数都低干CP种群。两个群体的非偏差遗传相似度和遗传距离分别为0.9899和0.0102。利用中国明对虾的韩国南海种群和养殖群体杂交可以获得新的种质资源,这将为获得最大变异数量性状表型和基因多样性的产生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8.
栉孔扇贝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6  
应用AFLP技术对栉孔扇贝的中国长岛群体和韩国东部、西部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实验表明,中国长岛群体的群体内遗传相似度最高,为0.6754,韩国东部群体次之,为0.6714,韩国西部群体最低,为0.6309;中国长岛群体与韩国东部、西部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分别为0.1703和0.1786,韩国两群体间的遗传距离只有0.057。这一结果说明,长岛群体与韩国群体遗传差异较大,韩国两个群体遗传相似度较高,应视为同一个群体。本研究共获得6个韩国两群体的共享特征标记,4个长岛群体的特异性标记,1个韩国西部群体所特有的标记,这些标记可以用于鉴定和区分这三个群体。为提高我国栉孔扇贝群体遗传多样性,以引进韩国西部群体为好。  相似文献   

9.
通过卡那霉素抗性鉴定,对甘蓝型油菜westar转基因后代T2代株系进行了研究.结合PCR检测及序列比对验证,对拟南芥CRY1基因C末端导入甘蓝型油菜后的遗传表现进行了分析,并利用GUS染色和花色素苷积累量的比较,对CRY1基因C末端在转基因油菜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化的外源目的基因多数以嵌合形式,少数以单拷贝和嵌合的混合形式整合到转基因油菜的基因组中;目的基因能稳定地遗传给后代,株系间遗传传递率为62.5%;T2代的遗传行为少数呈现孟德尔遗传,多数呈现非孟德尔遗传现象;拟南芥CRY1基因能在转基因油菜中表达,但也出现了沉默现象.  相似文献   

10.
将基因遗传算法应用于三维数据场的造型研究之中,提出了遗传三角剖分算法。针对三维三角剖分的特殊性,提出了虚拟交叉算子和三角变异算子,能够确保在遗传进化过程中,解群中的每一个串始终代表一个合法的三角剖分。  相似文献   

11.
马氏珠母贝选育系遗传变异的AFLP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AFLP技术对马氏珠母贝两个选育系DDS-G1和JCS-G1及大亚湾养殖群体(DDC)进行了遗传变异分析.5对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谱带265条,DDC的多态位点比率为79.25%,DDS-G1为73.58%,JCS-G1为75.85%.两个选育系的单态位点明显增加,而Shannon's遗传多样性指数和Nei's基因多样性有所下降.三个组间的遗传距离为0.1615~0.2744,两个选育系间的遗传距离较大.研究结果表明,经过一代的选择,马氏珠母贝选育系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已发生改变,AFLP标记能够有效地监测选育系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12.
AFLP技术在玉米自交系类群分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23个应用较广泛的玉米自交系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在AFLP分析当中,共采用了7个EcoRI/MseI引物组合,每个引物组合扩增出的条带数在55-96条之间。利用以上AFLP数据进行了聚类分析,将23个玉米自交系分为3个群。结果表明,AFLP聚类图基本与系谱分析一致。AFLP技术是检测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有效的分子标记技术。另外通过AFLP分析,找到了三个玉米自交系的特异A  相似文献   

13.
利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研究坛紫菜的遗传变异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应用AFLP技术对浙江普陀列岛、渔山列岛和南麂列岛野生坛紫菜、福建野生厚型及薄型以及栽培坛紫菜的两个表型分化类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坛紫菜的遗传变异较为丰富,共记录了528个位点,其中16个为单态位点,其余的为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达到96.97%。其遗传距离与地域分布正相关,说明不同的环境因素可能是造成坛紫菜遗传变异的主要因素。对遗传距离进行UPGMA和Neighbor-joining聚类分析表明具有薄型叶片性状的浙江野生坛紫菜和福建野生薄型坛此菜聚合,而福建野生厚型与栽培具厚型叶片,当地俗称为木耳菜的样本聚合。该结果基本清楚地反映了坛紫菜表型特征的分化。栽培薄型叶片俗称鸡毛菜样本在不同聚类方法中分别于外侧并入不同的分支。在福建野生坛紫菜与养殖坛紫菜的AFLP图谱中仅发现了三条与叶片性状相关的谱带:具有厚型叶片性状的坛紫菜共有的ACC-CAA(100)和ACT-CAG(232),具有薄型叶性状的坛紫菜共有的ACC-CAA(490)。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不同纬度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AFLP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不同纬度的20份野生大豆和载培大豆(G.max)进行了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野生大豆的遗传多样性较栽培大豆更为丰富;(2)根据AFLP分析结果,将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完全划分为2类,并发现野生大豆栽培大豆的种特异谱带,说明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作为2个种有遗传基因的;(3)野生大啼和栽培大豆不同纬度品种间纬度相傧首先聚在一起,表明不同进化类型的大豆其遗传距离与纬  相似文献   

15.
对一套玉米同核异质不育系及保持系(包括N48-2、T48-2、C48-2、S48-2)的线粒体DNA进行了扩增片断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比较.从选择性扩增产物中筛选到了一条C48-2所特有的差异条带C48-223.对C48-223进行克隆、测序分析表明,它是玉米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atp6基因编码序列的一部分.Southern、Northern杂交分析证实了C48-223在C48-2线粒体上的特异性.这说明该差异片段有可能同C型细胞质雄性不育性状的表现有关.  相似文献   

16.
AFLP分子标记构建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利用AFLP分子标记结合“拟测交”策略,以中国对虾的单对杂交亲本及其F1代为作图群体,应用MAPMAKER EXP/3.0软件,分别构建了中国对虾雌、雄的遗传连锁图谱。在中国对虾的雄性连锁图谱中,74个标记组成了5个连锁群(遗传标记数量大于3)、7个三联体、13个连锁对,总图距为951.5eM,最大连锁群的长度为206.2eM,最短的为7.4eM,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2.8eM;雌性连锁图谱中,由66个标记组成的5个连锁群,4个三联体,13个连锁对,总图距为712.7eM,连锁群的长度介于7.7eM~128.2eM之间,标记间的平均距离为10.7eM。估算的中国对虾基因组总长度为2000eM,所构建的连锁图谱分别覆盖了基因组长度的47.5%和35.6%。中国对虾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比较基因组作图以及基因定位与克隆创造了条件,并对今后其他海洋生物遗传图谱的构建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