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顶棚机械排烟和侧向机械排烟在隧道火灾中的排烟效果,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隧道火灾中两种排烟方式的温度分布、流场分布、排烟量、排热量以及排烟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排烟方式的流场分布与烟气吸入方式差别较大;侧向机械排烟更容易发生吸穿;顶棚机械排烟的排烟量和排热量更高,排烟效果更好;侧向机械排烟由于更容易发生吸穿,导致大量的空气进入排烟口,其排烟效率始终小于顶棚机械排烟。  相似文献   

2.
机械排烟常应用于内走道排烟设计中,由于排烟量、补气方式、排烟管道、排烟口与排烟风机的设置不同,排烟效果将产生较大差别。基于烟气在排烟口、排烟管内的流动过程分析,给出了排烟管道距离风机不同位置处各排烟口排烟流速和流量计算的方法和步骤。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不同总排烟量、不同补气方式以及不同排烟量分布情形下走道火灾的排烟效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给出了提高排烟效果的优化建议。建筑设计和消防灭火扑救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补气方式以及排烟口流量不均匀分布对排烟效果的影响,以提高排烟系统的可靠性和选择安全性较高的扑救路径。  相似文献   

3.
基于地铁车站1∶50实体模型开展站台层排烟风道排烟实验,分析排烟风道3种机械排烟量下排烟效果,并结合经济投入对比分析,选择既满足排烟效果要求又经济节能的排烟风道风量。结果表明排烟风道2倍排烟量下节能效果较为良好。上述结论可为地铁车站防排烟节能优化设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公路隧道火灾排烟风口流量分配特性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公路隧道排烟系统排烟风口的流量分配特性对排烟系统排烟口的合理设置甚为重要.借助于CFD技术分析了纵向风速和排烟风量对于隧道排烟系统排烟风口流量分配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排烟风口的排烟能力依赖于纵向风速和排烟风量的合理匹配,排烟风量应综合经济和技术两方面的因素来确定.  相似文献   

5.
采用FDS模拟对某大型综合体建筑中的环形中庭的机械排烟和竖井自然排烟两种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通过各排烟口烟气参数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提出综合排烟效果值来判断该位置采取不同排烟模式的效果优劣。结果表明,距离火源位置较近时,竖井自然排烟效果较好,综合排烟效果值小于1;而远离火源位置时,机械排烟效果较好,综合排烟效果值大于1。可以采用机械排烟与自然排烟相结合的排烟方案,得到最优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6.
分别在北京地铁5号线宋家庄站和14号线金台路站开展火场排烟实地模拟测试,分析固定排烟设施的排烟效果及固定排烟设施失效时移动排烟设备的排烟效果。设置不同工况分析烟气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得出地铁站排烟应以固定排烟设施为主,移动排烟装备为辅的结论。金台站测试结果表明:4台风机全排风工况的排烟效果优于2台风机送风、2台风机排风工况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7.
中庭自然排烟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FDS分别对热压单独作用和热压、风压共同作用下的中庭自然排烟进行数值模拟,对比分析按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确定自然排烟窗开启面积的自然排烟和最小换气次数下的机械排烟的排烟性能,研究各工况下的中庭内烟气层高度、烟气流速、温度及烟气浓度。主导风向及主导风速对自然排烟效果影响显著。主导风速小于2.5m/s时自然排烟效果优于按最小排烟量设计的机械排烟。换气次数不小于6次/h时机械排烟有很好的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8.
以设有7个相互连通的中庭的建筑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的效果。选取迎风面中庭和最高中庭发生火灾,设置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工况,分析烟粒子蔓延情况和烟粒子浓度分布。结果表明:对于高大的中庭,由于小规模火灾烟气无法上升至顶棚,无法仅依靠设置于屋顶的排烟设施进行排烟,必须在中庭的中间位置增设排烟设施。相比于增设机械排烟设施,在中间位置外墙上增设自然排烟窗能更有效地排出无法上升至顶棚的烟气。外界环境有风时,在外墙迎风面设置的自然排烟窗为补风状态,背风面自然排烟窗为排烟状态,在中庭内形成空气对流,有利于烟气排出。  相似文献   

9.
基于民用建筑排烟的重要性和目前工程普遍存在的建筑排烟设施排烟效果不明显的现状,为了使排烟设施充分发挥作用,分析了工程实例中建筑排烟设施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改善排烟设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消防政令中规定了为了消防队安全、顺利地进行灭火活动而设定了排烟设备的基准(见图1)。另外,建筑基准法施行令中规定了排烟设备的标准,其主要目的是用于火灾初期避难时的排烟。图1排烟设备(消防排烟)示意图根据防火对象的规模及用途,有时要求消防排烟和建筑排烟这两方面的设置,一般是两种排烟兼用。然而,由于消防排烟和建筑排烟在技术标准上是有差异的,因此,如下所述,事实上,兼用在某些方面是不可行的。因此,针对消防排烟和建筑排烟兼用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采用机械排烟方式的扁平空间建筑火灾,采用1/20缩尺寸模型进行实验,研究不同排烟风速对机械排烟效率的影响。扁平空间长3 m,宽2.4 m,高0.25 m,使用无水乙醇作为燃料,采集燃料质量和温度变化数据。设定排烟风速为0.3、0.6、1.85、2.2 m/s,以空间内顶棚低温区和高温区的比例判定排烟效率。实验表明:当排烟风速为0.3 m/s时,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的排烟效率接近;随着排烟风速从0.3 m/s增加至1.85 m/s,排烟效率从45%提升至85%;当风速大于1.85 m/s时,排烟效率不再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从火灾烟气发展的特点,分析了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的优缺点,详述了电动排烟窗在消防排烟中的作用,为大空间钢结构厂房、库房消防排烟的合理设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全尺寸大空间火灾实验厅内,利用澳大利亚标准热烟测试装置进行了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效果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都能够达到较高的换气率,满足规范中的排烟设计要求.相比之下,机械排烟排出的热量较高,烟气温度下降更为明显.从火灾温度控制角度,自然排烟是一种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14.
应用FDS软件对某典型上盖开发式动车车辆段的盖下列检库射流风机与机械排烟系统协同排烟效果进行了模拟研究。通过分析火灾时烟气扩散速度、烟气层分布特征、一氧化碳浓度分布以及排烟效率等指标,对射流风机协同机械排烟和单独机械排烟的排烟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研究表明:射流风机协同机械排烟可有效减慢烟气的扩散速度,并且可降低库内大部分区域的烟层厚度,增加排烟口处的局部烟层厚度,以提高机械排烟系统的排烟效率。与单独的机械排烟工况中排烟效率相比,射流风机协同排烟将最不利排烟效率从33.1%提升至53.9%,最佳排烟效率从44.3%提升至55.1%。且在射流风机协同排烟工况中,对于库内一氧化碳的沉降控制和排烟效率,开启两组射流风机且距火源近端的风机组与相近排烟支管距离为风机的有效射程时效果最佳,且随火源远端风机组的向下倾斜射流角度逐渐增大至与水平面呈45°夹角,一氧化碳的沉降控制效果和排烟效率都提升。  相似文献   

15.
进行1/10小尺寸模型试验,研究城市地下交通环廊不同通风排烟方式下的排烟效果。通过对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方式下,不同风速时环廊内温度和烟气变化情况试验结果的分析表明:在无自然排烟时,地下交通环廊顶部的排烟量越大,烟气层下降的越慢,顶部以下的烟气温度越低,越有利于人员疏散;在有合适的自然排烟时,地下交通环廊的自然排烟口具有很好的排烟作用,机械排烟对烟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结合某大型隧道防排烟工程实际,采用FDS构建集中排烟隧道模型,通过对不同火灾工况下隧道内顶隔板处和2m高处温度、烟气蔓延、排烟道及排烟阀处烟气流速等的定量分析,获得了单向和双向集中排烟模式对排烟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30 MW和50 MW火源功率时,双向排烟顶隔板下方最高温度比单向排烟分别高出200℃和450℃,两种情况下行车道2m高处温度分布相差不大;双向排烟模式下的烟气蔓延范围比单向排烟大;单向排烟下排烟阀处烟气流速按照离排烟风机由近至远递减,且靠近风机的排烟阀流速大于10m/s。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某银行大厦超高层办公楼及中庭火灾时排烟量的计算和烟气流向分析,确定了超高中庭排烟方式、排烟所需面积及排烟窗位置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适用于上盖物业地下车辆段的混合排烟系统,通过1∶50的缩尺实验对混合排烟系统的排烟效果和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分析,同时设置了自然排烟和机械排烟作为对比实验。设置了4种HRR和5种风速,测量了底层顶棚的平均温度。结果表明:搭建的缩尺模型可以有效地模拟实际建筑火灾情况;混合排烟系统对底层温度的控制效果会随着排烟风速的增大而提高;三种排烟模式的散热能力从高到低依次为混合排烟、机械排烟和自然排烟。  相似文献   

19.
每逢发生重大火灾,在火灾中遇难的人中,真正被火烧死的为数并不多,而被烟熏死的却占大多数。那么,万一发生火灾,应如何对付呢?为避免烟尘的危害,在扑救火灾时,需根据燃烧情况和火场条件,及时有效地排除烟尘。常用的排烟方法有自然排烟、机械排烟、水枪排烟和破拆排烟等。自然排烟是利用高温烟尘的升力和室外空气的抽力,通过窗口、排烟口或排烟井,把烟尘排到室外。自然排烟,一般应在下风方向开口。如果烟尘流入走廊而无出口,可开启走廊末端的房门,通过外墙窗口将烟排出。机械排烟是使用离心式风机强制送风和排烟。一方面用风机…  相似文献   

20.
以某大型地铁换乘车站为研究对象,根据车站通风排烟系统的设置情况,将站台火灾排烟模式分为只开启站台排烟风机进行排烟和同时开启站台排烟风机和隧道风机进行排烟2种。选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DS,将火源设置在地下二层站台中部区域,建立地铁车站三维模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对站台两种排烟模式的排烟效果进行模拟。对站台内烟气蔓延、能见度和补风风速的分析结果表明:开启车站隧道风机进行辅助排烟可以有效地控制烟气蔓延到站厅,增加了楼扶梯口处的补风风速,达到了更好的防排烟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