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长歆  张欣 《风景园林》2022,29(9):128-134
清末广州花地馥荫园的前身为东园,两者具有空间延续与递进关系。从园林赞助人及中西赏游群体出发,通过文献考证及图像分析,并应用层次叠加法,廓清东园时期的园址范围,以及馥荫园的旧园遗存与再造部分,探讨空间格局演进的历史逻辑及文化生产等。研究表明:馥荫园继承了东园南侧的宅院区并向南改建、拓展,改变了东园时期以北侧荷塘区为主景的布局方向;与东园雅集所形成的诗文等文化产品相比,西方游客通过摄影与绘画记录馥荫园的景物,外销画、摄影及铜版画等各类图像作品将馥荫园的视觉形象与文化内涵以更直接的方式向世界传播。这一过程不仅是营造主体、空间格局与使用方式的转变,也隐含着清末广州园林文化生产的转向,成为清末岭南园林近代转型及现代性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2.
清末广州中西交汇,景园营造新旧共存互动,推 动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其中,在繁荣的中西贸易和文化交 流,以及书院文化、士绅文化等的影响下,清末岭南形成了 以广州为中心、十三行行商为代表、官商士绅竞相造园的特 殊历史时期,其造园数量、规模、意匠等均在该时期达到岭 南古典园林发展的巅峰。这一时期也是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 关键时期。在西方文化和清末洋务运动思想的影响下,广州 开始出现洋务花园、公园、市政绿化,以及校园绿地等新型 园林形式。这些具有公共性质的城市景致与新建私园一道广 泛分布在城墙以外,成为清末广州城市空间拓展与风景体系 形成的重要参与者。由于清末广州城外造景的繁荣,从时间 上开启了岭南园林的近代转型,在空间上使岭南园林的地域 性特征得以形成和辨识,其空间性与时间性界定了清末岭南 园林近代转型的物质及文化维度。梳理了清末广州具有代表 性的景园营造活动,在分析其动力机制的同时,探讨城外造 景之于岭南园林近代转型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60年广州造园成就回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劲章  谭广文 《中国园林》2009,25(10):37-41
广州是岭南园林发展的中心城市.新中国成立60年来,广州先后建成了白云山山序旅舍、北园酒家、兰圃、越秀公园、华南植物园、白天鹅宾馆中庭"故乡水"、芳华园、草暖公园、云台花园、粤晖园等一大批享誊海内外的精品庭园,受到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赞誉.使岭南古典园林"务实平和,开放兼容,创新求变"的造园理念得到传承和发展,并在造园实践中形成了现代岭南园林的造园手法和艺术特色继承传统造园精髓,融汇中外优秀技法,布局灵巧别致生动,游线组织流畅舒展,建筑淡雅轻巧通透,室内室外景色交融,园林植物多姿多彩,构件工艺精美细腻,巧于因借善用资源,敢为人先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4.
海山仙馆系晚清广州富商潘仕成所建私园。作为清末岭南园林发展盛期的典型代表,海山仙馆与奢华的行商花园保持着相当大的距离。以潘的交往游历为基础,考察园主的造园意志和日常生活,尝试廓清海山仙馆的源流变迁与空间布局,并对主要园林建筑进行空间溯源。海山仙馆的空间格局源于明清广州城西围垦造田形成的果基鱼塘,经由唐荔园的早期私园化,实现从农业生产景观到岭南名园的转变。潘借鉴蓬莱神话衍生的园林模式,顺应基塘围合并联的分布特征,将其与日常生活相结合,使海山仙馆具备了雅集、贮藏等诸多功能,并发展出相应的空间系统。  相似文献   

5.
王艳婷  彭长歆 《风景园林》2023,30(9):130-138
【目的】壶园在造园艺匠上延续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典型风格,在广州乃至岭南衙署园林中颇具代表性,其造园思想有待深入了解。【方法】以清末广州将军府长善壶园为例,通过考察长善之作《芝隐室诗存》,梳理他早年的园居历程,在对其营园思想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结合首都博物馆馆藏《清广东军署图轴》及一些中西人士的摄影照片,探讨广州将军府空间格局,进一步推测复原府内壶园布局平面及鸟瞰图,分析壶园的营造特色并梳理园中发生的交游活动。【结果】1)广州将军府壶园的营建遵循了中国传统“壶中天地”的布局模式;2)壶园以水池为中心,围绕水池布置着纷繁的石景、多处建筑及与早年池上草堂相似的林木花卉;3)壶园内呈现出多样化的交游活动。【结论】壶园与同时期岭南行商园林中西混合的艺术特征有所不同,而又因岭南早开风气,壶园表现出异于传统的开放性,反映出清末岭南园林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梁曦亮  黄旭波 《中国园林》2007,23(10):57-60
2006年中国沈阳世界园艺博览会上,广州展园"穗华园"占地约1200m2。展园总体布局是采用前宅后庭式的岭南园林,通过具有"广州西关大屋"特色的趟栊门、蚝壳墙、琉璃花樽、满州窗和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营造主入口大门、宅院内庭、漱珠流玉3个主要景点,体现了"云山珠水"的山水意境和广州城追求美好生活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系统分析了亚运村各个地段的滨水景观空间形态类型和各类景观要素,分析了岭南水乡文化特色,为造景提供了创作素材,重点提炼民间体育文化与亚运文化的对接,设定了亚运城各个地段的景点设计主题和设计要点,引导按照策划内容进行的投标方案,验证了重点项目前期策划阶段论证的重要性、科学性与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政府把对于孙中山先生的 纪念跟市政建设结合在一起,一系列中山纪念建筑或空间场所 在全国各地大量涌现,其中以中山公园的分布最为广泛,而岭 南地区尤为突出。选取岭南近代59座中山公园为研究对象, 通过文献调研回溯中山公园创建的缘起,并从筹建与选址、空 间的建构及功能多样化三方面论述其营建特征。研究表明:1) 中山公园经历了从中山纪念到与市政治理结合的过程;2)中山 公园在筹建方式上表现为政府与市民的共同参与,它们多选址 山水形胜处,且部分位于城市中轴线上;3)中山公园通过空 间建构积极推广了孙中山符号,赋予了城市公共空间新的内 涵;4)中山公园采取了功能化的空间配置方法。研究结果有助 于深入理解岭南近代中山公园的营建逻辑及岭南园林的现代化 发展历程,同时也能为当今纪念性公园的建设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广雅书院由清末两广总督张之洞所创办,其规模宏大,是中国古代书院的杰出代表。在广雅书院的创建中,张之洞综合选址、布局及园事等空间策略,在营造礼乐相承空间格局和自然朴素的士人园林风格的同时,实现了喻物抒怀的意境追求。在西方空间殖民主义盛行的1880年代,广雅书院展现了帝国晚期士大夫阶层的文化姿态。  相似文献   

10.
媒体是各行业的前沿与窗口,无论办刊方式如何,都在各个不同层面发挥着服务行业和学科的作用,同时也面临着相同或相似的问题.为更好地促进媒体间的交流与合作,其谋发展,由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主办,《中国园林》杂志社承办的中国风景园林行业媒体联谊会于2011年9月16-18日在广州举行.会议由广东园林学会、《广东园林》杂志、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协办,主题为“促进交流,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1.
李旻昊 《风景园林》2017,24(5):116-122
明中晚期因文人聚集,汾阳曾出现过一大批私家名园,其中又以明末清初朱之俊所营诸园最具代表性。本文通过对汾阳的历史文献与朱之俊所作诗文中的相关记载的研究,对明代朱之俊所造楼山园、解脱园、汇清园、清兴园、峪园以及西溪别业6个园子的布局进行考证和分析。各园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选址环境,对山水之景的营造各有侧重,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园林空间。最后,结合明末汾阳地区的社会风俗文化对其中的园居生活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明清佛山园林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佛山史志类文献的考证,对明清佛山文人园林的发展脉络及其特征进行了梳理和总结。佛山园林大部分是由回乡士族、文人雅士建造的文人园。明清时期佛山经济发达、文风丕盛,其园林注重文化氛围及闲情逸致的营造,再加之佛山具有独特的水乡特点,在融合全国园林的特色并结合自身客观环境的基础上,佛山文人园林形成了以水为主、崇尚自然、喜建亭台、注重实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浅谈岭南晚清四大古典庭园植物景观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晓蓉  董丽 《中国园林》2004,20(10):67-74
岭南园林是中国三大古典园林流派之一.由于多种原因,岭南园林的研究远不如中原皇家园林及江南私家园林深入,对植物景观的研究更是滞后于对其他造园要素的研究.现就尚存岭南四大古典庭园的植物景观作一些分析与探讨,并提出对这些植物景观保护及修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贾珺 《建筑师》2008,(5):82-91
北京私家园林是中国古代园林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是其最后一个鼎盛时期,在清初.清中叶和清末分别出现过三次建设高潮.涌现出很多名园胜景。本文在大量历史文献和现场调研的基础上,对清代北京私家园林的发展脉络、经典实例以及选址、建筑、掇山、理水、花木等具体造园手法进行全面的探讨.并对其不同时期的风格特征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5.
清朝皇家园林建设高潮迭起,将中国古典园林创作推向顶峰。这期间杰出的皇家建筑师—样式雷世家担任样式房掌案,执掌皇家工程建设,留下了众多皇家园林作品。可以说,自康熙中叶雷金玉建畅春园立功被钦命为样式房掌案,到清末雷献彩主持重修圆明园,清代皇家园林的建设无不凝聚了样式雷世家的心血。结合样式雷世家主持或参与清代皇家园林建设工程的图档、文字材料以及其丰富的园林创作实践,撷要介绍7代样式雷成员主持或参与清代皇家园林建设的情况,揭示他们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刘庭风 《中国园林》2004,20(4):68-73
从道光年间开始,国家多难,园林更替频繁,一代名园林毁于一旦,一代新园又在崛起.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与传统文化产生强烈冲突.在西方园林文化影响下,诞生了近代公园,但公园真正的意义未得体现.通过一张历史年表,可以大体勾勒出晚清园林的概况.  相似文献   

17.
在具身认知理论研究的启发下,将对古典园林的研究重点放在空间机制与身体媒介的关系上。从山水绘画入手,阐述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山水与人物关系的转变,以及当中具身性的形成特征。以此为基础,对明清时期江南园林中的具身性进行剖析:通过身体感知,园林创造出了“移花接木”的现象真实;通过身体安放,实现游者在失真尺度中的虚拟体验;两者结合,最终以身体模拟的方式,实现叙事与联想下的时空消融之境。  相似文献   

18.
在具身认知理论研究的启发下,将对古典园林的研究重点放在空间机制与身体媒介的关系上.从山水绘画入手,阐述山水画发展过程中山水与人物关系的转变,以及当中具身性的形成特征.以此为基础,对明清时期江南园林中的具身性进行剖析:通过身体感知,园林创造出了"移花接木"的现象真实;通过身体安放,实现游者在失真尺度中的虚拟体验;两者结合...  相似文献   

19.
周向频  陈路平  王庆 《风景园林》2021,28(1):112-117
晚明越中园林整体呈现广泛的造园实践与较高的艺术水平,但相关领域研究在深度与广度上都有所欠缺.以晚明时期越中地区极为显著的望族现象及家族营园风气为切入点,以张氏、祁氏、陶氏家族为例,分析其繁盛园林文化产生的背景与原因,探究不同家族各具特色的营园实践思想和家族间的互动交流,以及对形成园林地域特色的促进作用.研究发现:文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