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前中国大部分油田已进入开发的中后产期,产出液中的平均含水率已经达到80%,这种现状导致了大量的油田污水的产生。本文概述了油田注水井污水分离处理方法以及研制进展情况,阐述了目前国内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水驱油田的含水率是油田开发中受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一个综合指标,目前,通常用水驱特征曲线法研究水驱油田含水变化规律,但水驱曲线不能进行水驱开发的全程预测,只有当油藏含水率达50%以上才可有效应用。应用Gompertz模型是目前水驱油田含水变化规律的预测方法之一,该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预测精度尚有提高空间,本文根据葡萄花油田实际开发情况,通过对该模型中的公式进行修正,有效提高了预测精度,使此种预测方法不仅简单且具有较高精确度。  相似文献   

3.
浅谈海上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对能源的需求大大增加,海上油田开发力度也随之加大,原油含水率高达80%以上,大量污水由此产生。现今社会,追求绿色能源,强调可持续发展,要求节能减排。那么,海上油田污水处理势在必行。对海上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的研究成为处理污水关键所在。研究海上油田污水处理技术,首先要清楚污水的成因,并针对该问题利用污水处理技术解决问题。其次要了解国内外关于处理海上油田污水的技术,了解其发展情况和应用实例,以达到提高处理污水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对石油资源的需求量呈现着逐年上升的趋势,对油田开发作业的注重越来越高,而在开发油田过程中,产生了油井产能逐渐下降、油田综合含水率逐渐上升的问题,对油田产物的处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处理液量大幅度提升,从而大幅度增加了油田生产费用,不利于油田开采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需要针对油井产能逐渐下降、油田综合含水率逐渐上升的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必须应用最优化的采油工程技术降低生产中产生的耗能问题,从而在提高生产效率的同时能够提升油田开采的经济效益,促进油田开采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5.
油田污水处理技术现状和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国内石油开采程度的不断提高,油田相继进入了高含水开采期。一些油田开采后期,采出水的综合含水率达到90%以上。因此,油田污水处理越来越备受关注。回注水成为注水的主要水源,而采出液含水率上升,外排水量也不断增加。本文就处理后的水质,即回注水的悬浮物颗粒大小、浓度、含油量及COD,综述了各项回注水和外排水处理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将其进行技术组合后,可提高采油污水的处理效果,提出了油田污水处理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含水率高于80%的油泥砂为研究对象,探究高效、低成本的油泥砂脱水方式,提出了一套由物理脱水和真空干燥组成的两级联合干燥及余热回收利用的工艺,并建立了一套用于检验该系统的实验装置。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适用于油田高含水率油泥砂的干燥处理。由该系统处理后的油泥砂含水率可低于30%;吨物料处理能耗在80度电左右。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油田废弃产液量为标准,以"油田最大产液量=油田最大注水量=油田废弃时的产液量"为优化目标确定出了注水开发油田经济极限含水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油田的相渗曲线进行归一化处理,确定出了油田含水率和无因次采液指数,无因次采油指数之间的对应关系。通过计算油田最大注水量和最大产液量并最终得到了含水率与废弃产油量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通过油田实际数据计算出吸水指数,采油指数,地层破裂压力以及采油井最小井底流压就可以精确的优化出油田最终的经济极限含水率,计算方法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8.
海湾地区某石油陆上终端采用大罐静置沉降方式对油田输油干线来油进行二次深度脱水,将其体积含水率由0.5%左右降低到0.2%以下。近年来,随着若干新油田产油进入输油干线,在冬季温度较低时油田来油在陆上终端储罐中沉降25h后其含水率仍时常达不到0.2%以下。通过建立适用于特低含水原油的离心沉降破乳剂评价方法,研制了可促进输油干线来油中细小水滴相互聚并的二次脱水破乳剂DE1501。现场应用中,在DE1501加药量为12.4mg/L的条件下,输油干线来油在陆上终端储油罐内脱水至含水率不大于0.2%所需的沉降时间从平均20h左右缩短至约15h。  相似文献   

9.
前言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我部油田的原油无论是输送还是在集中处理站进行各种处理都需要对原油进行加热。而且,近年来原油含水量不断增高(有的油井含水率高达80%  相似文献   

10.
海湾地区某石油陆上终端采用大罐静置沉降方式对油田输油干线来油进行二次深度脱水,将其体积含水率由0.5%左右降低到0.2%以下。近年来,随着若干新油田产油进入输油干线,在冬季温度较低时油田来油在陆上终端储罐中沉降25h后其含水率仍时常达不到0.2%以下。通过建立适用于特低含水原油的离心沉降破乳剂评价方法,研制了可促进输油干线来油中细小水滴相互聚并的二次脱水破乳剂DE1501。现场应用中,在DE1501加药量为12.4mg/L的条件下,输油干线来油在陆上终端储油罐内脱水至含水率不大于0.2%所需的沉降时间从平均20h左右缩短至约15h。  相似文献   

11.
综合介绍了膜技术在我国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微滤、超滤和纳滤技术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并对油田采出水水质的特点和膜技术目前存在的不足进行介绍,对未来膜技术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对示踪剂荧光素性质进行考察,通过对待测水样用KOH调节pH至8,利用荧光法测定油田采出水中示踪剂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且灵敏度高,测定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在0.167%以内,加标回收率为96.73%~104.00%.  相似文献   

13.
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的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斌  叶永东  王钦平 《广东化工》2012,39(9):50-51,53
油田在生产开发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采出水,依据油田生产、环境的要求,应采取适宜的技术手段将采出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是保障油田可持续发展、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文章综述了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并对此类废水处理技术进行了展望。随着三采聚驱采油技术的推广,新的处理技术及产品亟待开放和推广。  相似文献   

14.
长庆油田小型站场采出水处理工程改造面临着站场位置有限、成本控制严格及安全生产等问题。采用一体化设备对杨米涧集油站采出水处理工程进行改造,结果表明,经处理后采出水中p(油)≤10mg/L,p(SS)≤15mg/L,达到长庆油田采出水回注企业标准。该改造方案具有占地小、施工周期短、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低、处理后出水水质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油田在生产开发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采油污水,经处理回注地层是采出水的最优出路。文章首先分析了油田采出水的特点,然后重点介绍了传统与新兴的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程,并对油田采出水回注处理技术下一阶段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油田采出水系统中,腐蚀环境(介质)是由水质状况所决定的,环境不同,所引起的腐蚀状况也不相同。因此要控制腐蚀,就必须对油田采出水水质采取措施使其达标回注。针对樊学区油田采出水水质情况,防腐措施应通过采出水回注新工艺新技术、化学手段配合来改变腐蚀环境,以期达到理想的防腐效果。  相似文献   

17.
黄斌  王晨  傅程  付思强  黄立凯  张伟森 《化工进展》2020,39(10):4238-4247
随着三元复合驱采油技术在油田的广泛应用,三元复合驱采出水产量不断增加。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水质复杂,具有矿化度高、黏度大、含油乳化程度高、小油滴含量高、油水分离困难等特点,对油田生产和环境的影响日益严重。因此,开展三元复合驱采出水高效处理方法的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本文分析了影响三元复合驱采出水油水分离特性的各种因素,介绍了目前国内应用于三元采出水处理的先进技术,如膜分离法、气浮选分离法、高级氧化法、微生物法等,阐述了这些处理技术的优势及存在的问题,重点介绍了气浮选分离法和微生物法在三元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大庆油田三元复合驱采出水现场处理工艺进行了介绍,最后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一些展望。  相似文献   

18.
膜技术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无机陶瓷膜处理设备处理宝浪油田采出水,研究结果表明:处理后的采出水完全能满足宝浪油田注水的水质要求。产出水中的悬浮物含量小于1mg/L。0.1μm膜处理后的采出水中悬浮物含量平均值为0.417mg/L,粒径中值小于1μm;0.2μm膜处理后的采出水中悬浮物含量平均值为0.57mg/L,粒径中值小于1.5μm;产出水中油含量低于检测限;膜清洗周期为85个小时;清洗方法简单;膜通量的恢复率为99.93%。  相似文献   

19.
油田采出水的超滤处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油田采出水的水质特点,介绍了超滤膜技术及其应用特点以及超滤对采出水中悬浮物、油、细菌和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去除特点和效果.讨论了一直制约着超滤膜技术处理油田采出水应用中的膜污染问题,提出了其改进措施和相关切实可行的超滤膜污染清洗方法,并指出了今后超滤技术在油田采出水处理中的发展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0.
油田注水缓蚀剂SW-638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旭涛  刘志刚  贺光武 《陕西化工》2013,(11):2132-2134
以长链脂肪酸、多乙烯多胺等为原料,以磷酸酯为季胺化试剂,合成了含膦咪唑啉季胺盐,与缓蚀增效剂H和缓蚀增效剂T复配,研制出油田注水缓蚀剂SW-638,其最优组成为:咪唑啉季胺盐60%、缓蚀增效剂H10%和缓蚀增效剂T4%;在延长油田-污水处理站进行了应用试验,SW-638投加量为50mg/L,经过连续30d的监测,结果试片表面光亮,无点蚀,平均腐蚀速率为0.0326mm/a,满足〈0.076mm/a的油田注水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