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针对传统观测手段难以满足矿区快速生态演变监测需要的问题,在归纳总结生态监测的内容、技术、指标及其评价模型等的基础上,以"3S"空间信息技术为支撑,设计了矿区生态监测系统,并在Microsoft.NET平台上,利用ArcEngine、IDL、C#等实现了该系统的开发。通过将该系统对实例矿区进行生态监测,结果表明,系统能够稳定运行,能够辅助完成矿区生态监测的分析、制图任务。  相似文献   

2.
宫蕾  陈延辉 《煤炭技术》2014,(1):173-175
在GIS系统开发的方法基础上,首先对GIS在矿区环境管理中的应用进行简单的分析,阐述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总结出建立矿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的步骤及技术方法。在矿区环境管理中将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引入,使得矿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更加地完善。因此文章主要对矿区环境管理信息系统在建立过程中的设计和实现进行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基于WEB-GIS的瓦斯突出预测系统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论文介绍了基于WEB-GIS平台开发的煤矿瓦斯突出预测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功能,并对系统实现过程进行了设计,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的集成策略。介绍了煤与瓦斯突出预测专家系统建造的关键技术及GIS系统开发方法及与专家系统的衔接技术。  相似文献   

4.
5.
矿区地下开采会造成周边地区不同程度的地面沉降,引发安全隐患,InSAR技术是地面沉降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基于31景Sentinel-1A影像,利用SBAS-In SAR技术,去除了地形误差、轨道误差及大气延迟误差,获取了研究区2016—2017年的地面沉降变形场。研究表明:研究区整体沉降速率在20 mm/a以上,最大沉降速率达到50 mm/a;区域整体沉降量在30 mm以上,最大沉降量达到60 mm。在研究区内沉降量依次从小到大分布的一条观测线上选取了6个观测点进行时序分析,发现沉降值和时间(观测间隔)呈线性变化关系,且随着沉降值逐渐增大,对应的沉降值与时间越符合线性关系.将SBAS监测值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发现SBAS监测值与实测数据之间的误差均在20 mm以下,大部分监测点之间的误差均小于10 mm。上述研究进一步表明:采用SBAS-InSAR技术进行由矿区地下开采活动造成的地表沉降监测是可靠的,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刘君 《中国煤炭》2007,33(9):56-56
1分布式数据库的设计 兖矿集团矿区分散,职工数量众多,医疗制度改革政策难于和所属地市相一致。管理信息系统本身要求的系统功能、系统适应性、系统可靠性及稳定程度相对要高。为满足种种特殊的要求,采用了复合多层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7.
孔维华  曲国庆 《金属矿山》2006,(12):40-42,77
为了提高矿区管网和房屋信息管理的效率,在分析了管网和房屋管理特点的基础上,给出了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建立的详细过程。并根据系统技术要求,采用SQL Server关系型数据库技术统一管理图形数据和属性数据,运用MapX和Visual Basic语言实现了矿区管网和房屋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系统采用分层显示技术很好地解决了房屋总体信息、层信息、房间信息等多层不同信息与单一位置图形的对应关系。系统查询统计功能强大,界面友好,操作简单,受到了用户的好评。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开发会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制约了矿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矿区生态环境扰动监测已成为矿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对我国典型矿产资源型城市——迁安市生态环境的影响,利用2000—2018年Landsat系列遥感数据对该市矿区生态扰动进行了监测研究。利用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 RF)算法对迁安市2000—2018年间矿区演变进行了提取研究,并构建了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ical Index, RSEI)定量分析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及变化特征。研究表明:2000—2018年间,迁安市矿区范围变化明显,矿区总面积明显变少,且有修复效果优良的矿区;该市生态环境质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变化与矿区活动及矿区生态修复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合RSEI时空分布与矿区生态修复活动,迁安市生态环境变化可分为两个阶段:①2000—200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主要由优、良向中、差转变,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和恶化面积占比分别为20.18%和34.31%;②2008—2018年间,生态环境质量整体上升,生态质量改善面积占比达到43.11%,且变化具有明显的区域性。2000—2018年,迁安市生态环境经历了先恶化、后逐步恢复的过程,表明该市在实行功能分区、健全矿产资源规划和矿区分区治理政策后,生态环境得到改善,生态修复效果显著,为矿区城市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目前许多矿区专用铁路运输系统中,进出车流量很大,由于行车信息不准,有时出现丢车现象.通过建立矿区铁路现车管理信息系统,可对列车停留时间进行准确统计分析,为行车调度人员提供准确的车辆基础数据信息,提高行车调度人员的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10.
合成孔径雷达差分干涉测量(DInSAR)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监测地表形变的技术手段,在矿区地表沉降监测方面取得了较好的应用。针对DInSAR技术中存在的轨道误差和与地形相关的大气延迟,利用双二次模型和线性模型对其进行联合模拟并进行去除。为了有效监测山西省阳泉矿区地表形变,使用7幅Sentinel-1A影像采用DInSAR方法获取了该地区在2016年11月26日至2017年2月6日期间的地表沉降。结果显示,研究区内整体表现为沉降趋势,沉降漏斗位置分布与矿区位置较为一致;新景矿内2个区域在72 d内的最大累积沉降分别达到-18.82、-22.33 cm。  相似文献   

11.
针对DIn SAR技术易受时空失相关、大气相位延迟等影响的问题,采用Sta MPS方法对12景ALOS PALSAR数据进行时序处理。首先获取了采动区边缘区域2012-2014年的非线性时序沉降量,在工作面边缘地区走向方向和倾向方向各选取若干点,提取各点的时序沉降量进行时序分析,掌握了采动区在不同时间段里的地表下沉情况。实验表明Sta MPS技术可为矿区的开采沉陷监测与分析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为了克服传统测量方法在获得矿区地表变形时成本较高等缺陷,实现矿区开采沉陷高效监测,采用DS-InSAR技术处理覆盖研究区域2018年11月至2019年11月间的30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通过最大似然估计迭代优化原始干涉图,并联合图像中的永久散射体和分布式散射体两类目标,获得矿区地表及铁路沿线的形变规律.结果...  相似文献   

13.
李富贵 《煤矿机电》2005,(3):71-72,75
介绍了平煤集团公司矿区电网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开发背景、硬件及软件系统结构和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概述了系统具有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了现有矿区环保管理工作流程的基础上,设计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客户服务器(C/S)与浏览器/服务器(B/S)相结合的矿区环保管理信息系统(MEMIS);实现了矿区环保数据的网上申报、环保信息的图形显示及属性数据库与空间数据库无缝连接,为矿区环保部门管理和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采用TerraSAR-X数据,运用GAMMA软件进行D-INSAR二轨法数据处理,获得某矿区工作面地表下沉数据,绘制出相应的下沉盆地,对比实测数据,研究得出:矿区D-INSAR监测下沉值曲线与水准实测下沉值曲线在走势上一致,得到了两者差值和点位距离地表最大下沉点距离之间的变化规律;尝试性的给出了改正公式;改正效果满足地表形变监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了矿区生态环境监测的意义、方法,并介绍了俄罗斯矿区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本文阐述了矿区生态环境监测的意义、方法,并介绍了俄罗斯矿区生态环境监测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结合D-In SAR技术全天时、全天候、高分辨率和连续空间覆盖等特点,基于7景Terra SAR-X影像数据,采用二轨差分方法,得到山东南屯矿地表沉陷D-In SAR数据,与水准数据进行对比。根据二者的差值与距离的关系,采用最小二乘多项式拟合的方法,得到D-In SAR数据的修正公式。修正后D-In SAR数据的精度满足地表形变监测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20.
《煤炭技术》2017,(9):179-180
为了获取长时间序列的矿区形变情况,利用13景Radar SAT-2影像数据,基于时序累积DIn SAR技术监测矿区开采沉陷,分析矿区地表动态沉降过程,提取下沉值并与水准实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监测的下沉区域和范围与实际相符,其监测结果可靠,标准差为2.3 cm,为实现长时间序列、大范围的形变监测提供了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