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宋锦纹样,设计了几款起绒小提花织物。分析了宋锦纹样和起绒织物的组织设计,探讨起绒小提花织物的设计方法。分别以天华锦、龙纹格子锦和菱形四合如意锦为灵感来源,分别提取骨骼图案,并设计了起绒小提花织物的纹样;以平纹作为固结组织,采用V形固结,并在小样机上试织。结果表明:三种织物纹样均为满地小花纹,独具特色。认为:将宋锦纹样应用于起绒织物设计,可开发高档箱包、丝巾等服饰产品及文化创意产品。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纬编提花割圈绒织物的编织原理;从原料、花型图案、组织结构、上机工艺、后整理5个方面对混色提花割圈绒织物的设计进行了详细论述;结合实例说明混色提花割圈绒织物的开发思路,并对混色提花割圈绒织物的设计与开发中的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介绍宋锦的设计原理,并总结两款仿宋锦织物的开发要点。以二经三纬的宋锦织物为例分析了经、纬纱配置与交织关系,进而推导出了两种穿综方法,即先分区后分段穿综与先分段后分区穿综。以全纬显色渐变仿宋锦织物和对称小提花仿宋锦织物为例,介绍了各自的设计构思、规格、显色设计等,并进行了试织。结果表明:全纬显花渐变仿宋锦织物色彩变化丰富,富有层次;对称小提花仿宋锦织物纹地对比清晰。认为:开发仿宋锦织物应仔细考量穿综、引纬,以保证织物最终效果,从而更好地应用到市场。  相似文献   

4.
总结一款棉与Clima纤维混纺双层菱形提花织物的生产技术。介绍了产品设计思路和织物规格;整经工序保证纱线卷绕均匀;浆纱工序优化浆纱工艺,保证浆纱质量;合理穿综穿筘,保证织物花纹效果;优选织机工艺参数,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最终生产的织物布面菱形效果较好,达到了预期设计目标。认为:开发的产品充分发挥了棉和Clima纤维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了产品档次。  相似文献   

5.
余琴  张勇 《毛纺科技》2022,50(2):34-38
为吉祥图案在小提花织物设计应用中提供新的设计思路,文章概述了吉祥图案的设计手法以及在小提花织物中的应用难点.通过将双喜图案和双鱼戏珠图案应用在单层小提花织物中,探讨吉祥图案小提花织物中的织物组织设计、色彩搭配、织造要点,在设计时辅助运用织物CAD进行仿真模拟,以提高设计效率.结果表明:吉祥图案小提花织物设计时要充分汲取中国传统吉祥图案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在图案设计时要运用经向多次重复和对称的设计手法,充分利用有限的综框数量增大图案色经循环数,组织设计时要避免浮长过长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总结全棉色织表里换层小提花织物的设计过程。以全棉色织表里换层小提花织物11.7/11.7512/433 148.6为例,选用5种颜色的经纱和纬纱。采用"下接上"的接结方式,在织物表面形成小提花;选用整浆联合工艺、低温上浆、低聚合度浆料;织机采用低车速、早开口、低后梁工艺,有效地解决了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认为:设计的织物可用于春秋季的服装面料或者作为窗帘织物。  相似文献   

7.
总结几种以多臂织机为基础开发仿大提花面料的设计方法。基于经纬起花、双层和平纹地小提花组织,提出了5种设计方法,并结合实例分别介绍了各方法的设计过程和要点。指出:采用新的设计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多臂开口机构的性能,开发多种仿大提花织物。认为:通过改进织物设计方法可以增加产品的装饰性和产品附加值。  相似文献   

8.
汽车用机织提花绒织物的各种性能优良,是替代真皮材料的首选面料.文章分析了双层剑杆提花绒织物的设计、生产过程和工艺要点,制成品耐磨性好,但延伸性和弹性恢复性较差.可对同类产品的设计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总结细号棉纱与Coolcool纤维交织物的生产要点。以4.2tex×2精梳纯棉股线为经纱;以166.5dtex的Coolcool长丝包覆44.4dtex的氨纶长丝组成的弹力网络丝为纬纱,生产了一款小提花织物;介绍了络筒、整经、浆纱、织造和后整理各工序的工艺要点和采取的技术措施。最终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织机效率达88%以上,十万纬经停4.4次,十万纬纬停9.6次,下机一等品率86.5%。认为:生产的织物细腻滑爽,吸湿透气,可用作高档衬衫面料。  相似文献   

10.
探讨吸湿排汗涤纶双面织物的设计方法与生产要点。以吸湿排汗涤纶纤维混纺纱为里层、以棉纱为表层,按纬起花组织设计开发了双面织物。通过试验测试分析了织物的吸湿排汗性能,结果表明:该织物上机时筘幅应合理设计,以保证成品幅宽;整理时加大皂洗力度,以充分发挥吸湿排汗的效果。最后与相关标准进行对比,认为该织物吸湿排湿性能良好,达到了设计及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1.
总结三种织物的设计方法。采用SU111型剑杆织机试织,选择C 18tex×2股线,介绍了三种不同组织织物的设计方法和试织要点,即表里换层组织与配色模纹结合织物、表里换层组织与小提花组织结合织物、表里换层组织与配色模纹及小提花组织结合织物。结果表明:通过巧妙配合各组织,可以顺利开发上述三种织物。认为:上述设计方法可以满足新纹路图案的设计要求,丰富织物外观。  相似文献   

12.
探讨清代官补提花机织物的开发过程.分析了我国古代官补服饰文化、设计纹样构图与织物结构,论述了纹制工艺处理要点,总结了织物效果和市场前景.指出:采用单色经多色纬、缎结构织制而成的提花织物,能较好地达到传统手工官补工艺织品的效果.认为:利用提花织机工业化方式生产官补织物替代传统手工缂丝、刺绣,可降低官补织品的成本,满足了设计及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13.
总结纯棉色织提花泡泡纱的设计与生产要点。阐述了泡泡纱的成泡机理,介绍了产品的设计规格;整经速度偏低掌握,控制在380m/min;优选浆料配方,控制好浆纱压力;重点对剑杆织机的上机工艺进行了优化设计,从而保证了织物的顺利生产和产品质量。最终织机效率在88%以上,织物外观呈现明显的提花与泡泡条纹图样,适宜作夏季服装。认为:通过采用双轴织造,优化织机工艺,最终可以解决泡比问题,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总结一款涤纶长丝弹力织物的设计与生产要点。经纱选用5.5tex/72FDTY涤纶低弹丝;纬纱选两种,甲纬为5.5tex/36F涤纶高弹丝,乙纬为8.3tex/36FFDY涤纶长丝;介绍了织物的设计思路;对络丝、整经、织造等工艺的生产要点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保证了产品的顺利生产,成品经密820根/10cm,纬密770根/10cm。认为:开发的织物适宜于做休闲运动面料。  相似文献   

15.
韩容  张森林 《纺织学报》2006,27(8):89-91
为了设计和开发一种全新的数码提花双面像景织物,在原有数码提花单面像景织物设计基础上,引入了贾卡梳栉编织结构的概念,建立了计算机织物组织自动识别系统,提出了数码提花双面像景织物设计原理和生产技术要点并用于指导生产。实践证明,应用计算机控制将两幅不同图案的数码提花像景单面织物结构合成、生产,成功地设计开发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完整图案、色彩丰富、层次细腻的数码提花双面像景织物。  相似文献   

16.
双面异纹提花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双面异纹提花织物的组织结构配置、加工方法及设计要点。通过分析双面异纹提花织物的叠合特点及接结要求,认为:实现双面异纹提花应独立配置织物A、B面的经纬纱线,A、B面织物的连接方式不同效果与要求不同;先叠合后配置和先配置后叠合两种方法均可使用,但应有针对性;双面异纹提花技术在服饰织物、窗帘织物、工艺织品等方面应用时其纹样设计、结构配置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7.
总结形状记忆包芯纱织物的生产要点,并测试其性能。介绍了形状记忆性能的表征和测试方法;以JC 28tex(形状记忆聚氨酯纤维78dtex)包芯纱为经、纬纱;保证整经速度小而均匀,速度控制在400m/min;浆纱工序以被覆为主,适度渗透;织造工艺设计以"中张力,小梭口,迟开口,中低后梁"为工艺原则。退浆后织物的形变固定率和形状回复率均在85%以上,织物平整度达到4级。认为:各工序采取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可保证形状记忆包芯纱织物的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8.
经编贾卡双色织物提花性能优异,在家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其工艺理论研究还处于空白阶段。基于此,对经编贾卡双色提花织物的生产设备、编织原理进行研究。介绍经编贾卡双色提花织物的原料、组织结构、包边原理等编织工艺,提出一种通过在贾卡织物意匠图的奇数纵行和偶数纵行采用不同组织和原料的方法,实现贾卡织物的双色提花,并总结贾卡双色提花工艺的不足之处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案。最后以一款经编贾卡双色提花窗帘织物产品设计为例,验证工艺设计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总结双弹织物在单织轴提花织机上的生产要点。介绍了经、纬纱的质量指标及其循环规律;分析了单织轴的生产难点;为实现单织轴代替双织轴织造,对织部各工序的工艺进行了不同方案的优选,并详细总结了各工序采取的具体技术措施;最终在提花织机上成功实现了单织轴代替双织轴生产双弹织物系列产品,织机速度和产量都实现了较明显的提高。认为:认真落实各工序的工艺和技术措施是保证产品顺利生产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在UP372型双面提花圆机上采用18 tex竹棉(70/30)纱和涤纶丝分别生产蜂窝状织物和条纹菱形夹层织物的具体编织工艺,包括编织图、意匠图、织针和三角排列方式等,并指出了工艺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