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继玲 《煤矿机械》2003,(10):81-82
主要论述了立井提升过卷过放保护系统在整个提升系统中的重要作用,阐明了ZTB型托罐装置及塑变逆止缓冲装置的性能和工作原理,以及由ZTB型托罐装置及塑变逆止缓冲装置所组成的完整、可靠的立井提升容器的过卷过放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2.
阳铮 《煤》1994,(1):50-54
立井提升容器全速过卷保护装置潞安矿务局阳铮1立井提升容器全速过卷保护的现状我国煤矿立井提升系统的提升容器过卷保护装置,多绳摩擦轮式提升系统,在井上和井底都没有楔形木罐道,井上还没有防撞梁;单绳缠绕式提升系统,只是在井下过放距离内的工字钢梁上放置一根方...  相似文献   

3.
主要讨论了立井提升系统过卷(过放)保护中对提升容器实施制动(同时实现逆止)的必要性,以及该类制动的特殊性。阐述了摩擦制动的优缺点,从原理上说明了摩擦不适用于过卷距离内对提升容器的缓冲制动的原由;指出了老式的摩擦式缓冲、托罐装置存在的天然缺陷,着重介绍了利用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实现吸能缓冲的新型的多功能缓冲、托罐装置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目前煤矿立井提升过卷缓冲保护装置的结构型式及在煤矿的应用情况,对目前我国煤矿存在着不同形式的过卷缓冲保护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并对立井提升过卷缓冲保护装置的发展前景做了简要的阐述。  相似文献   

5.
提升系统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环节。现有多种保护或后备保护装置用来防止过卷过放,但过卷过放事故仍时有发生,以致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影响生产。为解决过卷过放的安全问题,《煤矿安全规程》提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在立井提升系统中,必须设防撞梁和托管装置,防撞梁不得兼作他用,同时过卷、过放距离需符合相应规定。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立井提升过卷事故中不安全动作的产生,基于事故致因的"2-4"模型,采用归类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对立井提升过卷事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导致立井提升过卷事故的发生需要满足5个条件:减速点故障,2 m/s限速开关失效,齐平开关和过卷开关故障,制动机构失灵,缓冲装置不可靠。导致减速点故障的不安全动作为电机转子过电流和超速;导致2 m/s限速开关失效的不安全动作是未及时处理开关故障和编码器计数错误未校正;导致齐平开关和过卷开关故障的不安全动作是未及时处理开关故障和人为操作失误;导致制动机构失灵和缓冲装置不可靠的不安全动作是未完成指定任务和发挥了系统不具备的功能引起,这2类动作发生的次数占共性不安全动作总次数的73.11%,是共性不安全动作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针对立井提升装置的过卷制动特性,从动力学入手,建立了提升装置过卷时的动力学模型,提出了过卷制动力、制动减速度和钢丝绳冲击力的计算方法,计算结果表明:罐笼提升过卷制动减速度应小于重力加速度g,箕斗提升过卷制动减速度应小于2g。同时提出了限制钢丝绳冲击力的设计方法,基于限制冲击的理念,优化了HGJ-D钢带式立井提升过卷缓冲装置的制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限制冲击力的过卷防护装置,可以减小井架、井塔的受力,最多可使提升钢丝绳承受的冲击力减少1/2,从本质上提高了提升系统的安全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摩擦提升过卷缓冲托罐装置工业性试验及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396、397条要求,在全国各地立井提升系统中均陆续增加了过卷缓冲托罐装置。由于该设备是矿井提升系统中最后一道安全保护设备,安装完毕后无法进行全速冲击试验,一旦出现提升过卷事故,该设备能否起到缓冲作用并把提升容器平稳停下来呢?其可靠性又如何进行评价呢?我们在某矿业分公司的摩擦主井进行了过卷缓冲托罐装置的工业性冲击模拟试验,并对摩擦提升系统中过卷缓冲托罐装置的可靠性进行了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9.
提升系统是矿井生产的重要环节。现有多种保护或后备保护装置用来防止过卷过放,但过卷过放事故仍时有发生,以致造成人员伤害,设备损坏,影响生产。为解决过卷过放的安全问题,《煤矿安全规程)1992年版对过卷过放距离提出了更明确的规定,爿。要求不论主井还副井,在井底过放距离内及井口过卷距离内都应安装缓冲装置。长期以来,在我国矿井设计和生产实践中正式推荐采用的过卷过放缓冲装置只有楔形罐道一种。这种装置只有在提升机已经施问,但停车位在不准超过t).sin的低速过卷情况下,才能有效地防止食故。如通全速过卷时,楔形罐道就…  相似文献   

10.
张国旺  刘春孝 《煤矿机械》2007,28(8):134-136
多方面比较了BS+FHT型和HZHN型立井提升系统防撞、过卷缓冲、托罐保护装置的原理和性能,阐明了钢带逆止缓冲装置的优越性,用现场实例证明其良好的安全可靠性和推广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