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傅建明 《河北煤炭》2007,(5):13-13,58
葛泉矿综采工作面跨向斜轴回采,经过实践,确保了安全生产和原煤产量的完成,为今后工作面跨向斜轴回采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回采工作面顶板泥灰岩含水层下开采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煤集团振兴二矿11021工作面安全回采受到第三系泥灰岩含水层的影响,为此,该矿对顶板泥灰岩水进行疏放,对回采方案进行调整,由俯斜开采调整为走向平行开采,避免了老空区溃水事故的发生;在工作面遇向斜构造时,采用工作面下部调斜形成运输巷在向斜轴底部的方法,彻底解决了工作面丢底煤造成的支架下沉问题,确保了安全回采,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3.
唐未明 《煤矿现代化》2011,(6):34-35,38
由于富水层顶板工作面回采巷道向斜轴附近水平较低,极易使向斜轴附近回采巷道排水不力形成肓巷。文中通过对回采巷道向斜轴附近充水因素的分析,给出了工作面的正常与最大涌水量计算公式,提出了三种防治回采巷道向斜轴附近水患的措施,较好地控制了由于工作面涌水造成回采巷道向斜轴附近水患问题。为同类条件下回采巷道的水患防治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与正常回采期间相比,向斜构造区域回采期间的综采面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存在特殊性。采用FLAC3D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1204综采面向斜构造区域开采期间的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另外,1204工作面超前支护方式采用单体液压支护+铰接顶梁支护方式,单体液压支柱选用DZ-35型,Π型钢梁选用DFB4000-300型,用压力表对材料巷超前支护范围内的单体液压支护压力进行了实测,分析了向斜构造区域开采期间的超前支承压力分布规律。数值模拟和现场实测研究得出:向斜构造区域回采时,过向斜轴部阶段的应力集中程度最大,仰采阶段的次之,俯采阶段的最小;但俯采阶段的支承压力影响范围最大,过向斜轴部阶段的次之,仰采阶段的最小。  相似文献   

5.
针对开采矿井地质条件复杂储量块段的问题,冀中能源峰峰集团大社矿在回采过程中分析了向斜轴对工作面回采的影响,采取顶板砂岩水治理、减小向斜轴伪翼角、远控调架等技术。采用过向斜轴技术,省去在轴部配一条300 m巷道;控制了工作面顶板砂岩水流入刮板输送机槽,减小了水对煤质的影响和对设备的损坏。通过减小向斜轴伪翼角,减少了工作面岩巷段,提高了端头三角煤的回收。该技术的应用,为今后类似存有特大向斜轴的工作面回采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向斜对回采巷道冲击地压的作用机制,以河南某矿区21221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力学分析、CDEM数值计算及现场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向斜作用下回采巷道围岩冲击特性规律展开研究。建立了向斜作用下回采巷道力学模型及数值计算模型,分析了向斜作用下回采巷道围岩能量随采动影响变化趋势,得出如下结论:(1)向斜作用下回采巷道底板围岩应力集中较大,易发底板冲击,帮部围岩应力集中相对较高,可发帮部冲击,顶板围岩应力较小,不易发顶板冲击;(2)向斜作用下回采巷道围岩能量随采动影响总体上呈现先急剧增大,后持续稳定,然后突变降低,最后持续稳增加到一定应力状态,或者稳定不变;(3)向斜轴部巷道围岩变形以底鼓为主,向斜翼部巷道围岩变形是底板和帮部同时变形,向斜轴部巷道围岩变形整体上大于向斜翼部,前者底鼓量约为后者的2倍,且向斜轴部巷道底板深度1~3 m围岩变形剧烈,底板深度5~8 m围岩较为稳定,而向斜翼部巷道底板深度1 m围岩变形明显大于底板深度2~8 m围岩。力学分析及现场应用表明,其与数值计算结果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7.
长平矿4304大采高工作面有近100米的工作面顺槽处于泮沟向斜轴部,局部瓦斯含量部分达到15m3/t,为有效的确保4304工作面回采顺利通过向斜轴部,而大采高工作面瓦斯易集聚地点是上隅角,通过分析大采高采面采空区瓦斯的来源及在空间中的分布情况,根据大采高采面采空区瓦斯量对采面上隅角瓦斯浓度的影响程度,提出在邻近巷道对采空区进行钻孔施工,有效地解决了大采高工作面瓦斯超限问题,实现了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8.
葛泉矿1424工作面走向长约814 m,倾向长110m,煤层平均厚为2.8 m,可采储量36.8万t.该工作面位于下解向斜轴部,该向斜走向NE 400其西北翼地层倾角较大,为38.左右,东南翼为24.-7.;受下解向斜影响,回采工作面沿走向方向倾角变化较大,其中在回采工作面100m处,沿走向有80m左右的地层倾角达到...  相似文献   

9.
针对褶皱构造引起的采场应力异常及采场动力灾害问题,采用FLAC~(3D)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褶皱区域煤层开采过程中的应力演化规律,分析了褶皱区域不同位置工作面煤岩应力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受上覆岩层和水平挤压作用形成的皱褶,背斜与向斜轴部水平应力集中,其中背斜与向斜内弧压应力集中,外弧拉应力集中;在褶皱中回采时,水平应力起主要控制作用,工作面接近背斜轴部时,顶板岩层稳定性逐渐降低,而底板岩层稳定性逐渐升高;工作面在背斜与向斜之间推进时,自背斜轴部仰采推进时煤壁前方应力更低,回采更安全。赵楼煤矿千米埋深的7301工作面在褶皱中推进时,俯采接近向斜轴部时微震日平均能量增大,仰采推进至背斜轴部时发生工作面煤壁片帮,顶板破碎、垮落等现象,现场观测与模拟分析结果较为吻合。研究结果对采场褶皱区安全开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Ⅱ461工作面为刘桥一矿北翼二水平Ⅱ46采区首采工作面,该工作面斜穿陈集向斜轴,工作面顶板砂岩裂隙发育,富水性较强。从设计上、防治水措施上对Ⅱ461炮采工作面顶板砂岩裂隙水进行了有效治理,取得良好效果,使工作面得以安全顺利回采。  相似文献   

11.
为了加快综采工作面过向斜构造期间的推进度,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在对石台煤矿Ⅱ3117工作面过向斜轴回采存在问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生产实际,提出了探、放、抽、排相结合的防治水方案,并辅以工作面支架调整、刮板输送机管理等措施.实践表明:该方案实施后,成功治理了综采工作面向斜轴部的水患,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工作面快速推进,经济效益良好.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波兰SOS微震监测系统所得到的微震数据,结合砚北煤矿250204工作面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了向斜轴部附近的震源演化规律,得出结论:工作面回采期间,当工作面处于向斜轴部时,震源主要分布在煤层上侧,即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顶板附近;当回采工作面逐渐远离向斜轴部时,震源分布有向煤体下侧转移的趋势,即微震事件主要发生在底板附近。当向斜轴部和工作面见方2因素相叠加时,发生冲击的可能性明显增大。同时总结了向斜构造发生冲击矿压的能量频次规律,对生产实践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葛长民 《煤》2006,15(5):30-30
通过对淮北双龙矿业集团公司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历年突水水源、突水规律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设计工作面具体地质特征,提出在向斜轴部开采煤层时,采用双机联运防治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详细介绍了向斜轴部双机联运的采掘工艺,该方法在实践中能有效消除回采过程中的顶板水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4.
葛长民 《煤》2006,15(5):30-30,43
通过对淮北双龙矿业集团公司水文地质特征以及历年突水水源、突水规律的分析和研究,结合设计工作面具体地质特征,提出在向斜轴部开采煤层时,采用双机联运防治煤层顶板砂岩裂隙水,详细介绍了向斜轴部双机联运的采掘工艺,该方法在实践中能有效消除回采过程中的顶板水害,保障矿井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5.
恒源煤矿深部采区Ⅱ632及Ⅱ633工作面横跨温庄向斜构造,向斜轴部区域具有"断裂构造复杂、太灰富水性强、水压高"等特征,为解放该矿深部6煤资源,消除煤层带压开采底板灰岩水害隐患,提出了"地面顺层孔区域超前注浆改造薄层灰岩技术方案",旨在为该矿探索一种安全高效、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技术。施工结果表明:目的层平均顺层率、受注层段注浆改造后单位吸水率、注浆后治理区段灰岩电阻率、井下验证钻孔出水量等指标均达到预期要求。工作面回采期间,未发生目的层灰岩出水。  相似文献   

16.
孙晓宇  杨雪  田乐 《矿业安全与环保》2021,48(3):100-105,111
恒源煤矿Ⅱ63采区受温庄向斜构造影响,其地质构造复杂,向斜轴部破碎带及构造裂隙是6煤层底板的主要导水通道,石炭系上统太原组灰岩含水层组是6煤层巷道掘进及工作面回采的主要威胁含水层.为了实现Ⅱ634、Ⅱ635工作面的安全回采,对该治理区域的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发育情况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分析,设计了地面定向水平孔煤层底...  相似文献   

17.
大宁煤矿在布置一○八工作面时,受矿区边界及地面铁路线等因素影响,工作面设计时采用"刀把"式工作面跨巷回采。对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对一○八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以及铁路线的平稳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8.
向斜构造在一定程度上对回采工作有诸多影响,如果在回采过程中不注重探测监控并加以防护,容易引发冲击地压等一系列矿压显现问题.基于亭南煤矿307工作面震源CT、矿压、应力等多参量监测数据,对工作面在向斜回采阶段监测结果进行了研究总结.研究结果表明,由2次CT探测结果可知南玉子向斜经过的危险区大部分处于轻度危险状态,小部分处...  相似文献   

19.
《煤矿安全》2017,(8):116-120
为保证18201工作面跨空巷的安全,运用数值模拟手段分析了木跺支护参数的合理性,通过公式对回采期间工作面底板破坏深度及底板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从理论上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由矿压监测结果可知:工作面跨空巷回采期间,围岩没有出现塌陷、断裂等破坏情况,采取木跺支护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针对鹤煤公司煤层透气性低、瓦斯含量大、不利于防突面安全生产的问题,通过33051综采面过向斜轴期间采取综合抽放措施,减少了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降低了工作面突出威胁.有效的保证了工作面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