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研究高档男西装面料和衬料的最佳黏合工艺参数,选取企业中常用的6种高档精纺毛织物和6种双点黏合衬作为实验对象,组合成36种不同的面衬料复合物。对影响黏合效果的3因素(温度、速度、压力)采用3因子3水平的正交试验法设计了9种不同的正交组合。选取剥离强度、尺寸变化率和外观质量评级作为评价的指标,通过对面衬料进行压烫实验,分析选取的各指标实验数据,筛选出在9种不同的正交试验下每种复合物的最优剥离强度、尺寸变化率和外观质量,将最终筛选的结果作为各面衬料复合物的最佳压烫工艺选择。  相似文献   

2.
为了扩大纳米自清洁整理技术在纺织品上的应用,文章以毛/涤混纺西服面料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毛/涤西服面料纳米自清洁整理剂的制备和纳米自清洁整理工艺流程。对经过纳米自清洁整理剂整理后的毛/涤西服面料进行了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和服用性能的测试,主要有织物的拉伸断裂强力、悬垂性、透气性、织物厚度和保暖性,并分析了以上实验指标对毛/涤西服面料服用性能和织物风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经纳米自清洁整理剂整理的毛/涤西服面料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织物的风格和各种性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3种天然纤维面料为研究对象,确定厚度为70μm的黏合材料的压烫黏合性能最优,与传统缝线接缝相比,压烫黏合工艺具有黏合强力高、耐酸碱洗涤性好等优点。为优化压烫黏合工艺,对面料种类、压烫压力、压烫时间、压烫温度等影响接缝断裂强力的因素进行L_9(3~4)正交实验得出:影响接缝断裂强力的工艺因素大小依次为面料种类、压烫时间、压烫压力、压烫温度;织物a在压烫压力为5 kg,压烫时间为7 s,压烫温度为140℃时得到最佳的压烫黏合效果。实验所得优化参数和工艺稳定,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索层压织物的黏合性能,选用4种热熔黏合剂用于锦棉、涤棉各交织面料的黏合,通过测试层压织物剥离强度,探讨了各黏合剂的黏合加工条件、耐水洗性能、面料材质、结构及表面性能对黏合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黏合剂的黏合温度要比其熔点高出10℃以上;非极性的热熔黏合剂耐水洗性最佳;不同材质和组织结构织物的黏合性能不同;黏合性能随着织物表面平整度的降低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以再生丝麻纤维纱与毛/涤混纺纱交织轻薄精纺面料为实验材料,以同规格经纱、同规格经密的毛/涤混纺纱精纺面料为对比样。借助KES织物风格测试系统对织物拉伸、剪切、弯曲、压缩性能进行测试与分析,得出,再生丝麻纤维纱与毛/涤混纺纱交织的精纺面料在轻薄、柔软、活络、蓬松、剪切回复能力等方面优于常规毛/涤混纺精纺面料。纬向为白色丝再生麻纤维纱试样的撕破强力、剪切回复能力、拉伸弹性回复能力、蓬松度、松软感、尺寸稳定性优于纬向为筒子纱染色的丝麻纤维纱的试样,该试样的弯曲保形性和垂重感优于前者。  相似文献   

6.
采用下脚料山羊毛与ES纤维(聚烯烃纤维)、涤纶混合,通过梳理、针刺、热轧等工艺加工生产出山羊毛衬布样品。通过反复上胶实验,确定选用PA热熔胶,通过点粉法上胶,上胶模板孔的直径为3.5 mm,孔间距为6mm,最优工艺为涂布量20~30 g/m2,烘箱上胶附着温度110℃,烘焙时间3~4 min。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设计压烫工艺,得出较优的压烫条件为,压烫温度180℃,压烫时间6 min。该黏合衬与全毛、纯涤、毛/涤面料分别进行配伍制备成面料—黏合衬组合试样,通过测试分析面料—黏合衬组合试样的折皱回复性、硬挺度、剥离强度等性能,表明制备的山羊毛黏合衬能与纯毛、毛/涤、纯涤纶面料配伍良好。  相似文献   

7.
对常见针织面料与黏合衬进行黏合试验,采用不同工艺参数,测试同一黏合衬与不同针织面料黏合后的剥离强度,以及黏合后复合物的热缩率、水洗缩率和水洗后剥离强度变化率,介绍了试验的方法和步骤,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最后得出各针织面料与某黏合衬黏合时的最佳压烫工艺.  相似文献   

8.
毛/涤混纺及交织物的起毛起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目的的改变纤维混纺比、织物组织、纱线密度和紧度等参数,对毛/涤织物起毛起球性能进行了分析.文章采用涤纶长丝及不同纱线交织的配置方式,探讨了改善毛/涤织物抗起毛起球性的设计方法,得到了合理的织物结构设计参数,达到了提高毛/涤织物抗起毛起球性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毛/涤混纺面料、毛/粘混纺面料的特性,综合该面料的优点,采用羊毛、涤纶、天丝为原料,纺成毛/涤/天丝混纺纱,织制毛/涤/天丝精纺面料;在纺纱过程中,采用紧密纺纱工艺纺制高档精梳毛纱,通过合理配置各工序的工艺参数,加强纺纱过程质量监控,以改善精梳毛纱成纱的毛羽和条干,提高纱线强度、断裂伸长率;在纺纱中,通过和毛油、针梳机针号、加压等工艺的控制,达到控制毛纱的毛粒,以使后序工艺加工出高品质的精纺面料。  相似文献   

10.
选用13种毛/涤斜纹面料制作泡泡袖女西服,讨论面料的物理和力学性能对西服袖山造型的影响。测试面料的面密度、厚度、经纬密度、悬垂性、弯曲刚度、折皱回复角等物理力学性能,并通过成衣后静态拍摄袖山形态,测定其袖泡起高度和袖隆起宽度。采用相关及回归分析,研究袖泡起高度和袖隆起宽度与面料性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毛/涤面料的弯曲刚度、折皱回复角与袖山造型有密切关系,面料的悬垂性和拉伸性对袖山造型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1.
通过实验对17种针织服装典型面料与黏合衬进行黏合,将复合物进行了拉伸强力、弹性回复、悬垂性和厚度等指标的测试,结果表明黏合工艺对针织面料的服用性能具有较好的提升效果,但使用时也应采取措施,尽量采用局部复合,而非整体铺覆,以避免对织物性能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2.
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对废旧毛/涤混纺织物进行分离和降解研究。通过分析次氯酸钠浓度及其与毛/涤混纺织物的质量比、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影响因素,确定优化的降解工艺条件为:次氯酸钠浓度5 mol/L,次氯酸钠与混纺织物的质量比为40∶1,65℃反应2.5 h,可将毛/涤混纺织物中的羊毛完全降解,分离得到可回收利用的涤纶纤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次氯酸钠氧化法对废旧毛/涤混纺织物进行分离和降解研究。通过分析次氯酸钠浓度及其与毛/涤混纺织物的质量比、反应时间和温度等影响因素,确定优化的降解工艺条件为:次氯酸钠浓度5 mol/L,次氯酸钠与混纺织物的质量比为40∶1,65℃反应2.5 h,可将毛/涤混纺织物中的羊毛完全降解,分离得到可回收利用的涤纶纤维。  相似文献   

14.
以共聚酰胺(COPA)热熔胶为黏合剂,采用点胶机为选用的面料和里料分别施胶后,将面料、中层膜及里料经热压制成层压复合织物;通过对层压制品剥离强度、透气性、透湿性、刚柔性等指标的测定,探索热压温度及时间、胶点间距及胶点直径对层压织物相关性能的影响.实验表明,COPA热熔胶最佳的压烫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00℃、17.5 s;胶点间距缩小或胶点直径增大,层压织物的剥离强度及刚性提高,而透气性和透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5.
为了直观地分析不同黏合条件对针织面料悬垂性能的影响,选取4种常用针织面料为研究对象,测试了针织面料的基本性能指标,以输送速度和黏合温度为因子,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法设计了13种组合实验方案,测试针织面料在不同方案下面料和黏合衬黏合后的悬垂性能。利用SPSS软件,建立输送速度和黏合温度与针织面料悬垂性能指标之间的回归预测方程,并对其悬垂系数做了分析。研究显示,不同黏合条件对针织面料的悬垂性具有一定的影响,该结论对实际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FAST织物风格仪对涤粘仿毛织物在黏合衬黏合前后的风格测试,把涤粘仿毛织物在黏合前后测试的FAST风格指标数据作为一个集合对,并展开同异反分析,得出黏合工艺对涤粘仿毛织物风格的影响关系,即黏合衬对涤粘仿毛面料风格影响的作用是主要的.该方法可以为纺织服装企业设计生产和应用加工涤粘仿毛面料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温度对涤纶面料热缩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同一温度不同时刻以及不同温度条件下分别对未黏衬及黏着不同衬料的涤纶面料的经、纬向热缩率进行测试,结果显示,熨烫冷却后的放置时间、熨烫温度、熨烫黏合温度及黏合衬的种类均影响涤纶面料的热缩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验测试纯毛织物、涤/棉混纺织物、纯棉织物的折皱回复角,研究3种机织物的折皱回复性能,分析折皱回复性能测试中加压压力,织物混纺比,加、释压时间等参数对织物折皱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由于毛纤维的初始模量高且拉伸变形回复特性好,使得纯毛织物的折皱性最好。研究结果为最终建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的理论预测模型,预测织物折皱回复性能奠定理论基础,也为织物服用性能的客观评价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9.
采用乙二醇与乙二胺对毛/涤混纺织物中的涤纶分离降解工艺进行了研究,在不损伤羊毛纤维的条件下,经分离可使羊毛纤维得以回收。通过对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以及溶剂与混纺织物的配比等影响因素的探讨,并对降解产物进行了红外检测、氨基酸成分分析和纤维断裂强度的测定。实验结果表明:采用乙二醇降解毛/涤混纺织物中的涤纶,在95℃条件下,处理50 min时效果最佳,混纺织物的降解率为78%;采用乙二胺在65℃、用量为混纺织物10倍的条件下处理360 min后,混纺织物可降解85%,但该工艺条件成本较高。  相似文献   

20.
超疏水织物因其广阔的应用前景,深受人们的关注。文章以毛/涤织物为基材,探索不同粒径尺度溶胶整理毛/涤织物构造有效微-纳米复合结构的改性方法;并利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热分析仪和视频接触角测量仪对改性织物的结构和性能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控制溶胶-凝胶工艺,可成功制备几十纳米至几百纳米不同粒径的纳米颗粒,将不同尺度纳米硅球原位结合到纤维表面,能够在纤维表面构造有效的微-纳米多级复合结构;再使用含疏水性长链的硅烷对粗糙表面进行改性,可开发具有超疏水特性的毛/涤织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