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采用改性粉煤灰处理焦化废水中的苯酚,找出处理焦化废水中苯酚的最佳pH值、时间、温度、吸附剂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粉煤灰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了用粉煤灰作吸附剂自理焦化废水的研究,探索了处理生化出水时的最佳操作参数,指出,当粉煤灰添加剂量为1.5g/100mL和浸渍时间为20 ̄25min的条件下,处理后的废水除氨氮外,其他各项指标均可达到外排标准。  相似文献   

3.
焦化废水作为我国一类典型的难降解有机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等问题,常规的生物处理难以达到较高的处理效果,因此需要进行深度处理。吸附法由于其处理效率高,去除范围广泛,可再生循环使用可以被应用于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中。主要介绍了焦化尾水处理中常见的吸附处理技术,包括活性炭、吸附树脂处理等技术;以及吸附法与其他工艺耦合法深度处理技术;并对焦化尾水深度处理吸附处理研究提出了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4.
焦化废水含COD、NH3-N、挥发酚、氰化物等多种污染物,且浓度高,色度大,可生化性差,是极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本文利用臭氧氧化工艺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考察了反应时间、pH值、臭氧流量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pH值8~9、曝气量8.4 g/h、反应时间40 min,臭氧氧化工艺对COD的去除率达到50%左右,出水达到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171-2012)。  相似文献   

5.
采用单因素方法研究了环境因素对撞击流-水力空化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影响,通过响应面法优选出最佳反应环境条件,以期为撞击流-水力空化在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水力空化能有效处理焦化废水,3个因素对UV254去除率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初始pH温度循环时间。其中初始pH和温度的交互作用对UV254去除率影响最为显著。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pH=2.12,温度为52℃,循环时间为48.15 min,在此条件下,焦化废水的UV_(254)、Vis_(380)、COD去除率能达到47.465%、67.53%、23.63%。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焦化废水生化后尾水的深度处理工程实例。针对生化尾水的特点,选择了斜管沉淀、浅层介质过滤和树脂吸附的组合处理工艺,处理后尾水的色度、总氰化物、悬浮物的去除率分别达到89.7%、88.1%和69.6%,排水指标优于《炼焦化学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6171—2012)中的要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采用硫酸亚铁和过氧化氢所构成的Fenton试剂,对经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进行Fenton高级氧化深度处理,重点考察了废水初始pH,FeSO4·7H2O、H2O2及PAM投加量对焦化生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Fenton高级氧化法可使经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中的COD、NH3-N和色度得到进一步有效去除。对于中等浓度的焦化生化废水,较适宜的Fenton氧化工艺条件:废水初始pH为8~10,FeSO4·7H2O投加量为500 mg/L,H2O2投加量为3.5 mL/L,PAM投加量为4.0 mg/L。在此条件下,COD、NH3-N和色度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5.9%、97.3%和84.6%。  相似文献   

8.
粉煤灰生物联合处理焦化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粉煤灰生物联合处理焦化厂废水, 显著地降低了废水的COD值, 污染物的去除率提高80% 。  相似文献   

9.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焦化废水含有大量有机污染物和有毒无机物,成分复杂,污染物色度高,属较难生化降解的高浓度有机工业废水.经常规方法预处理,再经生化处理后的焦化废水存在氰化物、COD及氨氮等不达标的问题.通过臭氧氧化法、Feton试剂氧化法以及光催化氧化法等高级氧化法,活性炭以及矿物吸附法等三级深度处理可以解决这一问题.介绍了目前焦化废水深度处理的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工业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由于焦化废水成分复杂、难以降解,经生化处理后使用常规处理方法其出水很难达到回用标准,采用砂滤-超滤-纳滤组合工艺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出水CODCr的平均质量浓度为37.77 mg/L,NH3-N的平均质量浓度为2.71 mg/L,色度、SS去除效果明显,达到GB 50335-2002《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中循环冷却水系统补充水水质控制指标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粉煤灰可以用来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吸附去除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本文研究了粉煤灰对焦化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的吸附特性,并运用Fenton法对吸附了有机污染物的粉煤灰再生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0~40℃之间,粉煤灰对COD的吸附约60 min即可达到吸附平衡,平衡吸附量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pH对吸附效果影响不大,吸附等温线符合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模型,吸附动力学符合Lagergren一级吸附速率方程。Fenton法再生的效果显著。当Fe2+/H2O2=1︰3(摩尔比),H2O2/COD=2︰3(质量比),温度30℃,pH为5,Fenton氧化时间10 min,粉煤灰的再生率可达136%。  相似文献   

12.
粉煤灰改性在含油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粉煤灰的改性方法及改性粉煤灰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改性剂种类、粉煤灰粒径和废水酸度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改性剂的加入量为0.5%、灰水比为1:10、粉煤灰与废水的接触时间为5h时,含油废水COD的丢除率可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粉煤灰催化铁生物耦合法处理焦化废水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粉煤灰催化铁生物耦合工艺处理某高浓度焦化废水进行了初步试验,发现粉煤灰和催化铁工艺可以较好地和生物法耦合,发挥各自优势,去除难降解有机大分子物质,降低焦化废水毒性提高其可生物降解性,并对CODcr和NH3-N的去除做出了较大贡献,耦合工艺对二者的去除率最高分别达89.64%、74.98%。为焦化废水CODCr、NH3-N难以达到排放标准的难题提供了可能的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4.
陈英  谢文玉  陈建军 《广东化工》2006,33(10):54-56,51
初步分析了奥里油废水的水质,研究了用酸改性粉煤灰处理奥里油废水的工艺。奥里油废水是一种含有一定表面活性剂、高COD值(大于6000 mg/L)、难生物降解和难O3氧化降解的炼油废水。利用改酸性粉煤灰可对该废水进行预处理,COD去除率达45%。预处理工艺条件是,室温下灰水质量比15∶50,吸附搅拌时间30 min,pH为2~10。  相似文献   

15.
粉煤灰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粉煤灰在印染废水处理方面的研究及应用研究情况,指出处理工艺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孙志勇  王爱民  白妮 《硅酸盐通报》2015,34(12):3606-3609
利用改性粉煤灰复配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处理焦化废水,研究了配比、搅拌时间、投加量和pH值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聚丙烯酰胺与改性粉煤灰最佳配比为100 mg/g,最佳投加量为25 g/L,最佳搅拌时间为60 min,最佳pH值为9,在最佳条件下,COD.r去除率达60.5%.  相似文献   

17.
用粉煤灰处理含锌废水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用粉煤灰处理含锌废水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粉煤灰用量、废水酸度、接触时间、温度等因素对除锌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废水 pH 4~ 1 1、Zn2 + 质量浓度≤ 1 50mg/L范围内 ,按锌与粉煤灰质量比为 1∶40 0投加粉煤灰进行处理 ,锌去除率大于 97% ,处理后的废水可达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8.
丁菲 《广东化工》2014,41(21):163+165
焦化废水深度处理不再是单纯追求达标排放,而是刻不容缓地考虑处理后如何循环使用。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积极开展焦化废水深度处理地探索与应用,处理后水用于循环水补水或锅炉给水,不仅可减少新水用量还可减少废水排放量,对焦化行业的节能减排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9.
朱静  李天祥 《贵州化工》2009,34(3):36-38,60
粉煤灰作为工业污水的处理剂能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改性处理能够提高粉煤灰的水处理效果。本文对粉煤灰的常用的改性方法和应用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改性粉煤灰处理含油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不同的方法对粉煤灰进行了改性,并用得到的各种改性粉煤灰对含油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在几种改性粉煤灰中,经AlCl3和FeCl3改性处理的粉煤灰除油效果最好。同时探索了改性粉煤灰吸附处理含油废水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得到其等温吸附方程及曲线。实验表明改性粉煤灰除油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室温,pH=10,搅拌时间为30min,灰水的质量比为1∶10。在该工艺条件下,含油废水经粉煤灰吸附处理后,出水含油量由256mg·L-1降至9·3mg·L-1,除油率为96·36%,达到国家含油废水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