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探讨色纺纱质量评价问题。运用对比等方法解析了国内色纺纱行业标准中的通用质量指标、色彩类质量指标,以及标准外实际应用中增加的色彩类质量指标的内涵和必要性,指出现有色纺纱行业标准主要适用于麻灰纱和彩色纱,不适合色纺花式纱。针对色纺纱质量检测与评价中最关键的对色问题,引用相关色彩理论知识从本质上进行了解析,以帮助色纺领域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理解、认知、掌握色纺纱质量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色纺技术与工序质量控制要点。重点分析了色纺技术中原料选配,色纺打样,色纺拌混以及色纺并条技术。根据色纺纱特殊的质量要求,归纳总结了色纺各工序质量控制要点。认为:正确领会并运用色纺有关技术,做好各工序质量控制工作,能够保证色纺产品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3.
探讨色纺纱配棉相关技术。针对色纺配棉问题,分析了彩棉、染色棉、棉网、原液着色化纤和水染化纤等色纺原料的特性;阐述了色纺产品对色彩类质量指标的特殊要求,以及产品风格和色彩丰富多变等市场需求特征;讨论了按性价优选原料和精准配棉的技术思路,并说明打样、原料预加工、色棉供应等相关配套支撑的重要性。认为:根据色纺纱品种和质量要求,精准应用配棉技术,结合做好相应的各环节工作,对于保证色纺纱质量和企业效益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文章介绍了色纺纱的相关色彩理论,并探讨了色纺纱产品设计和质量控制问题。重点阐述相关色彩理论用于产品色彩设计的技巧方法,以及运用混色、打样、预梳预清等专用工艺控制均布型和非均布型产品色彩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转杯色纺纱的纺纱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原料选配与染色、混色方法的采用、并条工艺和转杯纺纱等方面,探讨了纯棉色纺纱的转杯纺技术,并与环锭色纺、转杯本色纺技术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纺织器材》2014,(2):37-38,41
介绍了色纺纱的品种、用途及色纺纱相关的生产技术难点,尤其是对色纺纱原棉质量把关要点进行了论述,最后阐述了色纺纱生产系统中对梳理针布、胶辊的质量控制。指出:色纺纱因其具有色彩鲜亮及手感柔和等特色而受到用户青睐,但须对相关技术难点及关键纺织器材质量进行进一步控制。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转杯纱质量,分析转杯纺技术优势,通过半自动转杯纺纱机生产18.5tex纱、14.8tex纱以及14.8tex纯棉色纺纱的生产实践,从原料、混棉混色、清梳联和并条工序、条子长短片段均匀度、关键器材与工艺优化、成纱质量方面说明转杯纺设备及器材选用及工艺设计要求;从棉花染色方法、色棉混合方法、色纤维混用比例、色结控制和生产环境温湿度调控说明转杯色纺纱的技术控制要点。指出:转杯纺流程短、效率高、用工省、成本低;优选原料,优化纺前各工序工艺参数,选配好纺杯、分梳辊等关键器材并优化纺纱工艺,可保证转杯纺纱机纺出高质量的细号纱,以进一步拓展转杯纱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8.
正编者按:采用色纺纱制成的纺织服装产品具有环境污染少、色彩丰富、风格多样的特点,越来越受到品牌企业和设计师的青睐,需求量持续上升。目前,我国色纺纱产业区域不断扩大,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色纺纱生产企业;色纺纱的原料覆盖面更广、纱线色彩运用技术和水平持续提升、色纺工艺和技术不断创新、产品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本期特稿聚焦色纺纱行业的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并针对色纺纱的产品设计、质量控制、计算机测配色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邀请行业专家、学者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色纺纱企业未来的产品开发方向提供启迪和指导。  相似文献   

9.
探讨不同混和方式对色纺纱质量和织物风格的影响。以经典黑、白色为基准,研究了C 19.7tex在4种不同混和方式下,最终的成纱物理指标以及成纱织物风格。结果表明:分别以混棉、并条、粗纱、细纱为主颜色混和工序制成的色纺纱线断裂强度有增加的趋势,毛羽指标稍有增加,而条干逐步变差;同时,织物风格大致呈现"风格均匀→风格弱起横→风格起横严重→风格弱起横→风格点状均匀"的走势。认为:研究色纺工艺有利于织物色彩风格的把握。  相似文献   

10.
探讨Photoshop软件应用于色纺纱对色中的可行性。为了提高色纺纱打样对色的准确率,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的生产特点,利用Photoshop软件对色纺纱色样的扫描图像进行处理,使布面色彩混合均匀后获取其颜色特征值。指出:该方法可提高色纺纱生产中的对色效率和准确率,可量化色纺纱的色彩偏差并辅助配色。认为:运用Photoshop软件可实现色纺纱的计算机精准配色和对色。  相似文献   

11.
采用模糊聚类的方法对四种不同色系色纺纱针织物的表面色彩进行了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在色彩构成上,当色棉混纺比例较低时,色纺纱针织物可以看作由一定比例的本色纤维和不同比例深浅不同的有色纤维混合所得;当色棉混纺比例逐渐提高后,色纺纱针织物可以看作全部是由不同比例深浅不同的有色纤维混合所得。在色纺纱针织物表面存在色彩不匀的情况,在色棉混纺比例较低时,样品表面的色差主要来源于各色彩单元的L*差异,即明度值;当色棉混纺比例逐渐提高,样品表面的色差主要来源于各色彩单元的a*和b*值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探讨色纺纱工艺技术的创新途径。阐述了色纺纱生产特点与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色纺产业持续发展工艺技术的创新途径。指出:色纺纱具有环保性、时尚性、功能性、多组分等特点,但目前尚存在纱线强力低,混色不匀,色差、色档等质量问题以及生产效率低,原材料消耗大,用工多等弊端。认为:应通过向多纤混纺,多色彩方向开拓,积极采用先进的工艺与装备,推广新型纺纱技术等创新途径,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档次、节能降耗,减少用工,走良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3.
采用环锭纺纱新技术开发色纺纱新产品。改变传统色纺纱仅仅依靠颜色、原料变化,更多的是色纺纱纱线结构变化、组合。文章分析了色纺AB纱、色纺ab纱、紧密赛络纺技术生产色纺纱、色纺竹节纱、粉尘纱、点子纱、色纺段彩纺、色纺隆纹纱等8种纱生产的原理、纱线风格及应用,以及生产过程中的对色、质量控制等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4.
转杯纺生产色纺纱的工艺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根据本色粘胶和黑色粘胶纤维两种原料特性改进混色工艺,优化梳棉、并条及转杯纺工艺参数,使转杯纺色纺纱达到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小比例色纺纱的生产技术要点,针对小比例色纺纱经常出现的色差、色结等质量问题,在原料选配、混色方法选择、工艺设计原则、生产管理等方面提出了预防措施,减少了产生色差的可能性,降低了色结,提高了小比例色纺纱的外观质量。  相似文献   

16.
探讨色纺并条技术。针对色纺并条个性化需求,通过从工艺技术、机器选型、功能配置、车间隔离布局、送排风气流控制等多方面采取措施,最终保证了色纺并条色比均匀、调色补色和工艺变换精准快捷,并能有效防止异色飞花、棉条打折等技术问题。认为,色纺不同于本色纺,只有有效地解决以上各项技术问题,才能满足色纺个性化的质量需求。  相似文献   

17.
为了深入研究色纺技术,基于色彩理论阐述了色纺纱和本色纺纱的质量和梳理的个性要求,从清的对象、混的要求、梳的效果解析了色纺产品特殊色彩风格的奥秘和色纺生产实践中诞生的双梳、混梳等特殊工艺。指出:研究色纺应将色彩知识与纺纱技术相结合,运用空间视觉混合等色彩理论解析色纺产品的色彩奥秘;色纺双梳、混梳等特殊工艺技术是在实践中诞生,其个性需求给纺纱设备、器材发展带来可拓展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8.
分析色纺纱生产的优势与特点,总结我国色纺纱20多年来的发展与产品开发情况,随着纺纱的技术进步。色纺纱生产从初期的麻灰纱向色彩多样化发展,使用原料也从单一的棉花向多种原料的混合纺纱迈进,运用各种新型纺纱技术与工艺开发出色彩丰富、形态各异的色纺纱线。根据我国20多年来生产色纺纱实践,文章最后阐述了纺好色纺纱要抓好原料优选、工艺优化、调色对色方法正确、现场管理精细化等关键技术,使色纺纱生产全过程处于受控状态。  相似文献   

19.
探讨色纺化纤混纺纱棉结的控制措施。根据色纺纱采用散纤维染色的特性,分析化纤混纺优势,结合实际生产实践,从原液彩色纤维色彩分布、订单配色需求以及生产实践管控方法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技术措施,优化工艺参数配置,强化柔性梳理和车间清洁操作。认为:色纺化纤混纺纱在保证合理原料选择、工艺设计和清洁操作的情况下,所采取的措施能够较好地控制色纺纱棉结,赢得高档面料市场的认可。  相似文献   

20.
以云竹纤维为例探讨了喷气涡流纺色纺纱开发实践。分析了色纺原料预混、开清棉、梳理、并条及纺纱工序的工艺参数及关键技术措施,并指出了喷气涡流纺色纺纱开发过程中应注意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喷气涡流纺色纺纱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