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丝绸》2017,(11)
探讨了饰纱线密度及捻系数对云纹纱成纱外观及质量的影响。在DTM129空心罗拉紧密纺细纱机上纺制7.3 tex的云纹纱,通过改变所用饰纱的线密度及捻系数,即采用5.8~29.2 tex、捻系数为280~440的饰纱,纺制成不同色彩分布的云纹纱。利用MDA1300视频显微镜观察成纱外观,并对其强伸性能、条干、毛羽指标进行测试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纹纱在纵向上呈现有色纱包缠本色纱的包缠结构,其织物的图案呈现一种云纹彩霞的效果。为保证良好的花式效果及质量,纺制云纹纱时,应选择7.3~9.7 tex、较相应线密度针织用纱正常捻系数低的饰纱。  相似文献   

2.
探讨在JWF1551型三通道数码纺纱平台上纺制段彩纱的工艺优化方案。以纱线混纺比、分段时间、捻系数、纺纱锭速等4个工艺参数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研究了综合因素条件下段彩纱的最佳工艺配置。研究结果表明:纺制恒定混纺比、颜色交替变化的19.4tex段彩纱,其最优工艺配置为混纺比1∶2,分段时间4s,捻系数320,锭速8 000r/min。认为:分段时间、锭速及混纺比是影响段彩纱成纱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纱线的强伸性能与捻系数有着直接关系,了解临界捻系数的分布对合理选用捻系数至关重要。对CJ18.2 tex和CJ14.6 tex两种纱线在不同设计捻系数下的强伸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纺CJ 18.2 tex纱的临界捻系数约为500,CJ14.6 tex纱的临界捻系数约为460,且在各自临界捻系数附近强力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4.
探讨菠萝叶纤维/棉55/45 30tex纱的纺制工艺。先对菠萝叶纤维进行生化联合脱胶处理,经牵切和机械开松后,通过棉型纺纱设备成功纺制出菠萝叶纤维/棉55/45 30tex纱。结果表明:牵切和机械开松对纤维性能影响较大,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可以提高纱线性能;细纱捻系数应偏大掌握,捻系数为540时较佳。认为:经过工艺优化纺制的混纺纱线物理性能指标较好,表面光洁,能够满足织造要求。  相似文献   

5.
采用环锭包芯纺纱技术纺制芳纶1313与涤纶耐温包芯纱,对其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在相同原料条件下,用环锭包芯纺纺制48tex耐温纱时,捻系数、长丝张力等工艺参数对包芯耐温纱成纱质量有较大影响;最优工艺参数为捻系数420,长丝张力14.7cN。  相似文献   

6.
转杯纺棉氨复合纱的工艺优化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分析了纺杯速度、氨纶丝牵伸倍数及捻系数对转杯纺棉氨复合纱强伸性能、弹性回复性、条干及成纱毛羽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对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C 58 tex(77.8 dtex)转杯纺棉氨复合纱的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氨纶丝牵伸倍数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影响显著,对断裂强力和断裂伸长率有一定影响;纺杯速度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和毛羽有一定影响;纱线设计捻系数对复合纱弹性回复率和条干CV值有一定影响;其中以氨纶丝牵伸倍数对复合纱性能的影响比较大.综合考虑转杯纺棉氨复合纱各项性能,工艺配置以纺杯速度49 300r/min、氨纶丝牵伸倍数4.5倍、纱线设计捻系数500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位移纺纱三角区的锭速、细纱捻系数、钢丝圈及右偏移量四个关键工艺参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以正交试验法对上述4个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优化设计,并纺制29.2、14.6和9.72tex棉纱,测试纱线的毛羽、条干和强力性能指标。对试验结果进行直观分析和极差分析,分别讨论各关键工艺参数对纱线毛羽、条干和强力的影响。最后设计出纺制29.2、14.6和9.72tex纱线纺纱三角区工艺参数的最佳工艺水平组合。  相似文献   

8.
在相同工艺条件下,以5种不同后区牵伸倍数纺制了C18.2 tex和C14.6 tex纱,进行了纱线性能测试,分析了后区牵伸倍数对成纱质量的影响。结论是,后区牵伸倍数为1.38时,C18.2 tex和C14.6 tex纱质量最好,表明后区牵伸倍数趋近临界牵伸倍数时,成纱长毛羽少,条干CV值低,且粗细节、棉结少。  相似文献   

9.
条干均匀度是纱线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而细纱工序是影响条干均匀度的关键工序。为降低成纱条干不匀率(CV值),可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细纱工序的后区牵伸倍数、粗纱捻系数和细纱捻系数3个因素进行试验分析,以选出细纱工艺最优的配置方案。试验研究了细纱机纺制30 tex棉纱的最佳工艺,结果表明:后区牵伸倍数对条干均匀度的影响最大,粗纱捻系数次之,细纱捻系数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0.
探讨DTM129型细纱机采用空心罗拉式集聚纺的纺纱工艺优化。阐述了空心罗拉式集聚纺的成纱机理和结构特点,实际纺制了JC 14.8 tex、JC 9.7 tex、JC 7.3 tex集聚纱,以成纱3 mm毛羽数、断裂强力、强力CV、伸长率、条干CV为指标,选取了吸风压力、细纱捻系数、钢丝圈号数、吸风槽形这4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了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优化,得出了3个品种较优的纺纱工艺配置。认为:DTM129型细纱机进行空心罗拉式集聚纺改造后,应根据所纺品种配置捻系数、钢丝圈号数、吸风槽形等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11.
探讨JC 7.3 tex赛络纱的生产工艺及成纱质量的综合评价方法。通过正确选配原料,前纺工序合理配置工艺参数,细纱工序采用赛络纺技术,并对喇叭口间距和细纱捻系数进行试验优选,同时对试验结果采用模糊决策分析法进行综合评定,最终优选出喇叭口间距2.5 mm,细纱捻系数393的纺纱工艺。认为,通过合理配置并优化有关工艺,纺制出的特细号赛络纱可以满足高档织物对喷气用纱的质量要求;在多指标试验方案中,运用加权Borda数法对纱线性能进行模糊决策分析,有助于根据纺纱用途优选出较优方案。  相似文献   

12.
探讨赛络菲尔纺三色花式纱的纺纱工艺与成纱质量。通过在QFA1528型细纱机上进行改装,将赛络菲尔纺与嵌入式纺纱原理相结合,采用两根有色长丝与一根棉粗纱进行纺制,纺制出赛络菲尔纺三色花式纱。选定两根有色长丝间距、捻系数以及长丝预加张力三项重要的纺纱工艺参数作为研究对象,分别研究单一因素和综合因素对赛络菲尔纺纺纱工艺及纱线质量的影响。分析认为纺制JC 15tex/83.3dtex/83.3dtex赛络菲尔纺三色花式纱的最优工艺配置为双丝间距为14mm,捻系数340,长丝预加张力为15cN。认为:双丝间距、捻度、长丝预加张力等工艺参数对花式纱线性能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采用转杯纺纱机纺制Lyocell 36.9 tex纱,介绍了前纺工序采取的工艺原则,对转杯纺纺杯直径、纺杯速度、分梳辊速度及捻系数等工艺参数的配置进行了纺纱试验,通过合理配置工艺参数和转杯纺纱元件,保证了Lyocell转杯纱的顺利纺制及成纱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最佳的纺制工艺以提升氨纶/锦纶包缠纱的质量,以2.2/4.4 tex, 4.4/7.7 tex和7.7/11.1 tex氨纶/锦纶作为包缠纱的配置原料,通过改变纱线捻度、预牵伸倍数进行数据分析与参数优化,明确不同配置对纱线弹性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纺制2.2/4.4 tex, 4.4/7.7 tex和7.7/11.1 tex氨纶/锦纶包缠纱获得最佳弹性回复性能的工艺参数分别为:氨纶预牵伸倍数为3.0,3.0,3.4;外包纱包缠捻度为1100捻/m, 700捻/m, 700捻/m。  相似文献   

15.
为了生产高质量的转杯纺纱线,对立达公司的短流程R40转杯纺生产线的关键纺纱器材,如:阻捻头、假捻器、纺杯和分梳辊等进行了优选。试验结果显示:表面螺旋结构的KS型阻捻头成纱奈干好,毛羽少,强力高;KSNX型阻捻头成纱手感柔软,适纺针织纱;表面带沟槽的K4K型阻捻头成纱蓬松,适纺牛仔布用纱;40-XTC-BD型纺杯适纺83.3tex等粗号纱;33-XT-BD型纺杯适纺29tex等较细号纱;另外,用B20ON-64型分梳辊纺纯棉29tex纱,以8kr/min,排杂补风全关为宜;纺83.3tex补风口开1/2为宜。最后指出,应结合客户要求选择关键纺纱器材和工艺参数才能纺好转杯纱。  相似文献   

16.
解艳芳 《纺织器材》2013,40(4):43-45
为了用好963型铝衬管不处理胶辊,更好发挥其握持力,分析了该胶辊的纺纱性能并对其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在纺C 18.2tex纱时"走熟"过程进行多组试验,采用正交法在前区分别加压100 N/双锭、140 N/双锭、180 N/双锭,粗纱捻系数为108、115、118、125等进行工艺优化试验,得出在前区加压100 N/双锭、粗纱捻系数为115时,963型铝衬管免处理胶辊纺C 18.2tex纱条干综合水平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全聚纺是一种新型窄槽式负压罗拉紧密纺系统。简述了全聚纺在纺制粘胶纱时的特点,并在DTM129型细纱机上进行全聚纺改造,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影响粘胶纱生产的4个关键工艺参数——吸风负压、细纱捻系数、钢丝圈、隔距块进行优化设计,得出纺制19.7 tex粘胶纱优化工艺配置为:吸风负压2 400 Pa、细纱捻系数340、钢丝圈3/0,隔距块3。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毛型紧密赛络纺纱线的成纱质量,采用正交试验法对3个关键工艺参数即捻系数、吸风负压、双排打孔皮圈型号进行了优化设计。结果表明,细纱捻系数为300,吸风负压为3 000 Pa,双排打孔皮圈型号为6C3时,紧密赛络纺毛纱成纱综合质量最好。所纺的16.67 tex紧密赛罗纺毛纱的单纱断裂强度为6.05 cN/tex,有害毛羽数为97根/10 m,条干CV值为19.79%。  相似文献   

19.
综合分析了我国中细特转杯纱的生产现状,对中细特转杯纱质量影响最大的关键元件转杯、分梳辊、假捻盘进行优选,对分梳辊、捻系数、纺纱负压3个工艺参数进行了优化设计。介绍了18.2 tex转杯纱的纺纱试验,利用数学工具进行了分析,选择了最佳的转杯纺工艺。  相似文献   

20.
探讨了全聚纺与网格圈型紧密纺的装置结构及其成纱机理。采用全聚纺装置、三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装置、四罗拉网格圈型紧密纺装置在相同工艺条件下分别纺制精梳纯棉7.4 tex、11.7 tex、19.4 tex纱线和紧密赛络纺18.2 tex、11.7 tex精梳纯棉纱线,并对纱线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全聚纺相比三罗拉、四罗拉网格圈紧密纺在加工高支纱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