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鲁奇碎煤加压气化含酚废水为例,介绍了煤气化含酚废水的特性及危害,分析了处理含酚废水的生化、化学和物理技术,提出了对气化含酚废水解决方案的思考,为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及方案选择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针对鲁奇炉煤气化废水中酚类污染物难降解而无法满足生化处理的难题,采用热化学法制备钛铱钽催化电极(Ti/IrO_2-Ta_2O_5),并将其作为阳极对鲁奇炉煤气化废水进行电催化降解。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50 m A/cm~2、NaCl质量浓度为9.5 g/L、pH为4、降解时间为180 min时,苯酚和COD的去除率较高,分别可达92%和48%。废水色度极大降低,BOD/COD提高至0.42,降解后的废水可满足生化处理要求。动力学研究表明,废水降解过程符合表观一级反应的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3.
采用Fenton试剂法处理固定床鲁奇加压煤气化制天然气过程中所产生的难降解有机废水,考察了pH值、H_2O_2量等因素对化学需氧量(COD)和酚去除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用Fenton试剂法处理鲁奇炉加压煤气化废水的初始pH值为3时,H_2O_2和催化剂Fe2+的物质的量比为5,H_2O_2和用Fenton试剂法对鲁奇炉加压煤气化废水的COD的质量比为3,反应时间为20min时,COD的去除率可达到90%,酚的去除率达到96%。  相似文献   

4.
煤气化废水是煤气化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有毒、难降解等水质特点。从高浓度煤气化废水处理工艺的物化预处理、生化处理和深度处理三个环节介绍了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并着重分析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的未来研究方向,即脱酚和蒸氨工艺的优化、膜生物反应器强化工艺及膜技术深度处理的进一步研究,为解决煤气化废水治理难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张俊霞 《中氮肥》2014,(4):9-12
概述了鲁奇炉煤气化过程中产生废水污染物的情况及国家排放标准,详细介绍了鲁奇炉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并对我公司鲁奇炉煤气化废水处理工艺进行了简要介绍,期望能为同类装置的工艺设计、优化和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0月11日,笔者从煤气化公司生产技术部获悉,该公司与美舒环保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上海乐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完成的“鲁奇碎煤加压气化工艺废水高效生化处理及深度回用中试项目”,近日获得河南省科技厅颁发的科技成果鉴定证书。  相似文献   

7.
采用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为核心的生化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二级生化的厌氧、好氧处理,以及深度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分析,并对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与其它工艺优化组合进行了研究。中试结果表明,采用以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为核心的生化工艺处理煤气化废水,在技术上可行,对CODCr、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经该工艺处理后,出水CODCr、氨氮的质量浓度分别不超过80 mg/L和5mg/L。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采用"厌氧+A/O"工艺处理鲁奇炉煤气化废水经常出现的问题,总结了影响该工艺处理效果的主要因素,并对相关因素提出了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9.
根据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Lurgi碎煤加压气化技术、Shell干粉煤气化技术和Texaco水煤浆气化煤气化技术,总结了上述3种煤气化废水的水质,综述了煤气化废水的预处理技术、生化处理技术、深度处理技术及回用(或近零排放)技术,列举了上述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指出了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和回用技术的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煤气化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尚宝月  谷力彬 《化工进展》2012,(Z1):182-185
对煤气化废水的来源、危害和处理方法进行综述。废水处理方法多样,而生化处理法将是今后研究和发展的重点方向,其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尚需培养驯化用于难降解废水的优势菌种。各种处理技术各有优缺点,采用多种方法联合处理煤气化废水是今后的研究和应用方向。  相似文献   

11.
针对鲁奇煤气化中产生的含酚废水,分析了水质特点,综述了国内外有关该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工程应用情况,并着重分析各处理技术的优缺点和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展望了采用真空蒸汽汽提回收萃余相中的溶剂是煤制气废水处理技术的节能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煤气化废水中不仅存在CO32-、HCO3-、HS-等阴离子,还存在Cl-、SO42-等阴离子,因此废水中既存在游离铵盐也存在固定铵盐.仅采用煤气化废水处理中的双侧线汽提技术无法除去固定氨,导致处理后废水的氨的质量浓度严重超标,影响后续生化处理.为了降低废水中固定氨的质量浓度,在双侧线汽提塔内采用加碱脱氨技术,并借助流程模拟,对加碱位置和加碱量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塔釜总氨及总酸的质量浓度满足出水要求的前提下,加碱后双侧线汽提塔固定氨的脱除率达99.8%.改善废水水质的同时回收了大量氨,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乙二醇是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产品和原料,具有石化、生物质和煤气化合成气3种制备路线,近年来煤气化合成气制乙二醇技术在我国快速发展。然而,煤制乙二醇废水主要来自气化、DMO合成等,具有有机物和硝酸盐含量高、有毒和难降解等特点,废水达标排放成为煤制乙二醇技术应用的主要约束条件之一。对煤制乙二醇废水处理的关键技术,包括煤气化废水脱氨、脱酚、破氰的萃取和汽提预处理技术、废水酯化脱硝酸技术、复合膜脱氮技术、有机物生化降解技术、高盐废水浓缩分盐结晶技术等进行了综述性评价,总结了各工艺的应用场景和特点。结果表明,预处理可去除油、酚、氨等有毒物质并降低悬浮物浓度,生化阶段可进一步降低COD、氨氮和有机物浓度,蒸发结晶可实现废水近零排放。预处理—生化—分盐结晶技术适用于合成气制乙二醇废水处理,加强源头污染控制、实行清洁生产、加强高盐废水近零排放技术研发是合成气制乙二醇废水处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从废水资源化角度提出研发建议。  相似文献   

14.
郭志华  高会杰 《当代化工》2015,(2):298-300,304
煤气化工艺是煤的清洁化利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煤气化产生的废水中含有氨氮、COD、苯酚和氰化物等多种污染物,其中所含氰化物有剧毒,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且对生化处理煤气化废水产生不利的影响。常用的处理煤气化废水中氰化物的方法有氧化法、高温水解法、膜法及生物法。本文就煤气化废水中氰化物的脱除技术相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盖恒军  王祥远  吴文颖 《煤化工》2011,39(4):54-56,60
采用乳状液膜法处理鲁奇炉煤气化废水,通过单因素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用量、制乳转速、NaOH浓度、乳水比对乳状液膜法处理废水效果的影响。实验还比较了乳状液膜法与二异丙醚、甲基异丁基甲酮两种溶剂萃取法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用量、制乳转速、NaOH质量分数、乳水比的最优条件分别是4%、5 000r/min、4%、1:1.5。乳状液膜法在脱酚效率上高于以二异丙醚和甲基异丁基甲酮为溶剂的液液萃取,但处理后废水COD较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当前煤气化行业排污达标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吸附-生化处理工艺的处理工艺。采用实验对比的方法,设置三组不同的实验方案,以陕西省某公司的煤气化废水作为处理实验对象,在不同水焦比和不同吸附方案下,取样进水口、吸附出水和曝气池出水口中的水,并进行测定,得到经吸附-生化处理后的废水CODcr值最小,并且重金属离子浓度在正常运行范围,达到排污标准,说明该工艺具有一定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煤气化废水水质特点和处理要求,从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三个方面总结了煤气化废水处理技术现状和关键问题。分析认为:煤气化废水成分复杂、水质波动大、生化抑制剂多、氨氮及难降解有机物浓度高,处理中的关键问题包括氨氮、多元酚的高效脱除、高级氧化工艺运行成本削减、膜分离工艺水回收率提高、膜污染抑制和浓盐水蒸发,现有问题需要从多工艺复合和各处理单元优化升级两方面着手,在提升处理效果的同时节约处理成本,生物处理工艺与高级氧化工艺的优化组合是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18.
煤气化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气化废水水质复杂,污染物浓度高,处理难度大。分析了煤气化废水的组成及特点,概述了煤气化废水深度处理与回用的工艺现状。针对不同工艺存在的问题,以提高水回收率为重点,探讨了多膜工艺(超滤、纳滤、反渗透、电渗析)深度处理煤气化废水的可行性,展望了煤气化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化利用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介绍IMC生化工艺在处理煤气化废水过程中对钙硬的降解效果,使处理后排水钙硬去除率达到80%以上,并阐述Ca2+浓度不断升高对IMC生化处理污泥浓度、溶解氧的影响,分析IMC生化处理的除硬效果对中水回用及工业水系统梯级利用的可行性推广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综述了煤气化废水的处理难点和相关技术现状,介绍了化学氧化法中的次氯酸钠氧化、臭氧氧化、芬顿氧化、铁碳微电解—芬顿氧化和物理吸附法中的活性炭/活性焦吸附和树脂吸附等煤气化废水深度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和应用现状。通过对比上述技术在处理煤气化废水生化出水的深度处理成本、处理效果和技术稳定性能等方面的优缺点,发现臭氧催化氧化能有效地降低水中COD的含量,在出水外排或者用作循环水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树脂吸附的方法脱除COD的效果优良,当其与双膜系统连接产生锅炉给水时,经济效益较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