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徐矿集团《冲击地压危险采区设计与实施规范》,从采区下山巷道布置、煤层开采顺序、工作面面长、切眼布置、停采线、煤柱距离、接续顺序等7个方面,对张双楼煤矿-1000m东一下山冲击地压危险采区设计进行优化,并依据轨道、运输下山两个冲击地压危险巷道掘进情况对实施效果进行阶段性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矿井服务年限和大部分矿区开采深度的增加,掘进工作面出现冲击地压的概率明显增加。通过分析大采深、强冲击条件下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发生的机理,制定掘进期间冲击地压综合治理方案,特别是采取掘进工作面超前卸压技术,从而安全完成掘进期间冲击地压的防治工作,为类似条件下掘进冲击地压治理工作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杨村煤矿13采区深部工作面的安全回采,以13190首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13采区深部冲击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得出F16断层是导致该工作面冲击地压灾害的关键因素。根据工作面的地质情况及防冲要求,对13190工作面不同区域的巷道段采取了锚网索+下宽5.4 m的U型钢拱形棚支护、椭圆棚+锚网索支护、工字钢棚梯形棚支护等不同措施,并在巷道掘进期间施行了大直径钻孔强卸压、煤层注水、煤体深孔爆破等冲击地压防治措施,有效地降低了掘进及回采期间冲击地压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义煤集团千秋煤矿2#煤层下部分层为具有强冲击倾向性煤层。由于采区开采顺序不合理,致使该矿21141工作面形成孤岛开采,又因工作面上覆巨厚砾岩,掘进过程中发生冲击地压的危险性增大。在分析冲击危险区域的基础上,进行有效预测预报并采取了冲击地压防治措施,为孤岛工作面掘进期间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内蒙古某矿冲击地压事故为工程背景,对上煤层采空区遗留煤柱失稳诱发下煤层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机理进行了研究。通过建立基于覆岩空间结构的煤柱应力模型,对工作面开采前后煤柱稳定性进行了评价,得到了触矸点传递应力和采空区侧向支承压力叠加是诱发下煤层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的主要原因的结论,并提出了合理的巷道布置区域。研究结果对类似条件下的掘进工作面开采设计及安全生产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褶皱区工作面开采布置与冲击地压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褶皱区冲击地压的防治水平,在总结褶皱区冲击地压发生特点的基础上,对褶皱区巷道掘进方向和工作面开采布置对冲击地压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从冲击地压的战略防御角度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结果表明,沿最小水平应力开挖巷道、自褶皱背斜轴部起工作面俯采推进和先开采位于褶皱翼部的工作面,再开采位于向斜附近的工作面都易于在煤体中积聚更多的弹性能,冲击危险性会越大.研究认为,在褶皱区巷道应与最大水平构造应力成平行或小角度掘进;褶皱区工作面合理的开采方向应是从向斜起往背斜方向逐渐推进;工作面布置上,应先开采位于向斜附近的工作面,然后往背斜方向逐渐展开.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对极近距离刀柱集中煤柱复杂采空条件下工作面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的研究,采用电磁辐射法进行了上部采空区及煤柱分布探测,工作面掘进、开采期间安全、高效,达到了预期的防治效果。这对近距离复杂条件采空区下工作面开采冲击地压防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了确定新疆乌东煤矿近直立特厚煤层单翼工作面在上采下掘期间防止冲击地压危险发生的合理采掘相向安全距离,采用数值模拟、微震监测和现场实测的方法进行研究。基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上采下掘期间不同相向距离的应力演化规律和影响范围,根据微震监测和现场冲击地压案例分析了上采下掘与冲击地压危险关系。结果表明:上分层工作面与下分层掘进工作面相向的距离与煤体应力集中和微震事件发生频次呈正相关关系,该条件下上采下掘相向最小安全距离为100 m,上采下掘活动引起的煤体高应力集中和围岩剧烈活动是诱发下分层掘进工作面冲击地压显现的原因,通过采取及时停止下分层掘进的措施,成功地避开了掘进巷道冲击地压灾害,进而验证了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9.
梁德 《煤矿开采》2015,(3):37-38,84
针对兴安煤矿复杂开采条件下冲击地压工作面设计方案进行冲击危险性分析,指出其存在形成孤岛煤柱、掘进工作面穿越应力集中区、采掘接续紧张等方面的问题。以降低采掘期间冲击危险性及缓解采掘接续紧张为出发点,对原设计方案进行优化,解决了原方案中不利于冲击地压灾害防治的问题,详细分析了工作面准备过程中的关键技术问题,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开采设计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庞庄矿张小楼井-1025m水平掘进期间地温和地压问题突出。为保证安全生产,对首采面进行了跟踪观测。根据现场观测数据,对深部开采条件下工作面采动压力和冲击矿压倾向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提出了监测方案以及防治技术措施。通过对巷道布置在孤岛工作面不同位置时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分析,确定孤岛工作面回采巷道布置位置。采用设计合理的推采速度,在不规则区域或高应力区实时降低推进速度,利于能量的有序释放,可降低冲击危险性。提出了间歇式开采,确定了间歇式开采的解危手段,为冲击地压的防治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基于采动高集中应力对冲击地压的显著影响作用,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方法对开采区域分采区、工作面以及巷道,进行了冲击危险区域划分,认为千秋煤矿21141及21161始终在高集中应力带中开采,21141下巷冲击危险程度最大;利用弹性基础梁“见方”理论划分得出,2114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将经历七个危险时期,其中五次为工作面与邻近已采工作面见方时期;一次为工作面顶板初次来压时期;一次为工作面过F3-9断层时期。第六危险期为特别危险期。在危险区域、危险时期划分基础上,进行了冲击地压监测与防治实践,实践表明,对冲击地压煤层预先进行冲击危险区域、危险时期划分,有效指导了回采期间冲击地压监测与防治工作,使得回采期间冲击地压监测与防治工作效率化、节约化的同时,杜绝了灾害性冲击地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赵楼煤矿首采区域地质构造较为复杂,埋深较深,具有冲击危险性。从开采深度、顶板岩层结构特征、地质构造、煤层的物理力学属性和开采因素等各方面分析了首采区冲击危险性影响因素,确定了矿井首采区冲击危险性区域划分。根据冲击危险性区域提出了首采区冲击危险监测及解危防治方案,并研究了工作面参数优化设计,分别确定了工作面护巷煤柱宽度,工作面长度、开采高度、布置原则和接替顺序。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南阳煤矿夏塘井冲击地压急倾斜煤层226采区巷道布置为实例,阐述了该采区巷道布置现状的严重缺陷,并针对存在的严重缺陷,提出适当增大采区内区段垂高,采用工作面岩石上山布置方式.并较详尽地论述了此种巷道布置方式在技术上可行、在安全上可靠、在经济上合理,对冲击地压急倾斜煤层开采的防治,从采区巷道布置上起到积极主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深部急倾斜特厚煤层分层开采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防治砚北煤矿1502采区急倾斜特厚煤层水平分段开采的冲击地压.对该矿冲击地压发生的影响因素及实测数据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运输巷冲击地压的发生主要受上下分层工作面采掘交替影响,在上部回采工作面超前下部掘进工作面80~150 m时影响最为明显;回风巷除受采掘交替影响外,还受地质构造应力的影响,在煤层倾角突变处的前方10...  相似文献   

16.
耿村煤矿12220工作面埋深大,临近采空区,煤层结构复杂,顶板具有坚硬巨厚砾岩,煤层具有中等冲击倾向性。因此,工作面在掘进及回采过程中存在发生冲击地压的可能。为较为准确和定量地评价工作面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运用综合指数法、可能性指数法和冲击倾向性评价法等对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性进行评价;并对工作面冲击地压危险区域进行划分和危险等级的确定,为工作面掘进及开采期间制定防治技术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采区地质条件建立FLAC数值模型,模拟冲击地压矿井采区条带开采。对比分析工作面采90m留60m煤柱与采120m留80m煤柱两种条带开采方案的应力分布、位移变化及煤柱塑性变化的情况。研究结果说明适当的大采留比有利于减小煤柱的应力集中系数,缓解工作面的防冲困难,同时大采留比减少了掘进工作量,节约开采成本。  相似文献   

18.
以常村煤矿21132工作面冲击地压显现为研究背景,通过对掘进及回采期间冲击地压事件分析,揭示了煤柱高应力叠加是造成冲击地压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根据该工作面地质条件、开采背景等,采用数值模拟对该面周围的工作面实际开采情况进行模拟,得出了2111工作面、延伸工作面和采空区煤柱产生的高应力对21132工作面回采的影响,同时得出了随着工作面的回采,21132巷道系统应力分布的变化特征,说明该工作面冲击地压频发是由于巷道布置不合理导致应力叠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深部巨厚砾岩层下高应力煤柱冲击地压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深部巨厚砾岩层下高应力煤柱附近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问题,以华丰煤矿2410工作面和2409工作面遗留煤柱为研究对象,从采掘布置、原岩应力和采动应力等方面分析其对诱发冲击地压的影响。结果表明:2410工作面过2409煤柱期间冲击危险性较高,局部具有高冲击危险性,该条件下的冲击地压主因以遗留煤柱或区段煤柱周围形成的高应力冲击地压为主,同时伴随着煤柱失稳或采动引发巨厚砾岩层运动产生矿震诱发冲击地压。据此提出在掘进期间采用煤层大直径钻孔卸压为主的边卸压边掘进的防冲措施和工作面回采期间煤柱多轮大幅度卸压的防冲措施,与此同时采用煤粉监测、微震监测等方法进行冲击地压综合监测,从而降低了冲击地压危险性。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山东能源肥城矿业集团梁宝寺煤矿3201下孤岛工作面冲击地压防治技术。3201下孤岛工作面开采深度大于700m,煤层具有强冲击倾向,为孤岛、厚煤层、不规则、构造复杂工作面,基于防冲安全需处理"刀把区"煤柱的合理留设,工作面严重受冲击地压威胁,冲击地压防治难度较大。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通过精心研究特定开采条件,进行了防冲设计、监测、卸压、解危、检验等针对性技术研究与实践,进行全过程监测、卸压、解危开采,对"刀把区"煤柱采取了安全论证与合理留设,为其它相似条件下受冲击地压严重威胁孤岛工作面安全开采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