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洪奕  高鹏 《模具工业》2015,(2):67-70
介绍了增材制造技术的优点,阐述了增材制造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各种制造方法及特点,叙述了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实现模具复合材料和梯度功能材料的应用,指出了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2022年8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首批36个增材制造典型应用场景名单,徐州两个项目入选,分别是: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应用单位徐州徐工精密工业科技有限公司、徐州阿马凯液压技术有限公司的“工程机械液压多路阀砂型模具制造”场景项目;徐工工程机械研究院有限公司与应用单位徐州重型机械有限公司、徐州徐工液压件有限公司的“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修复与再制造”场景项目。这意味着徐州具备了提供增材制造“设计—装备—工艺—服务”全流程解决方案的能力,充分体现世界一流工程机械研究院的技术水平,充分彰显了徐州在增材制造技术领域强大的创新引领实力。  相似文献   

3.
正在国家政策的引导和专项资金推动下,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实现了健康快速发展,行业企业发展增材制造产业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提高。从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到小猪佩奇玩偶,从骨科、牙科、耳鼻喉科的康复辅具到高温合金螺母、喷油嘴等飞机专用零部件……前不久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的2018中国增材制造展览会上,一件件涵盖文化创意、生物医疗、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等领域的3D打印产品,让观众大开眼界。  相似文献   

4.
2017年4月28日,山西省增材制造产业技术联盟在太原成立,山西省经信委副主任马运侠与中北大学校长刘有智共同为联盟成立揭牌,并分别为联盟理事长单位、副理事长单位、理事单位、专家委员会委员发放聘书.中北大学副校长白培康汇报了联盟成立以后主要开展的工作.  相似文献   

5.
<正>模具号称“工业之母”,在锻造、冲压等金属成形的工艺中,模具是实现金属成形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金属零部件质量的关键。热锻模具在工作时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和压应力、弯曲应力,模腔直接与高温坯料接触,模具温度快速升高且机械性能同步降低,同时受到快速流动金属带来的摩擦和冲刷作用,模具很容易出现裂纹、磨损、塑性变形等情况而导致模具失效。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6.
7.
<正>基于开源切片路径规划的机器人电弧增材制造系统/洪恩航, 等. 焊接学报, 2021, 42(11): 65-69.为提高电弧增材制造的灵活性和路径规划可靠性,使用ABB IRB1410工业机器人和Fronius CMT TPS3200焊接电源,通过Python自主编程利用开源切片软件Cura, 成功搭建了电弧增材制造系统,自主开发了电弧增材制造软件,并进行了4043铝合金电弧增材成形.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采用FDM方式3D打印PLA模型方法替代传统数控加工V法造型用木模,分析了PLA模型的表面粗糙度、硬度、屈服强度、弹性模量、体积收缩率等性能对V法铸造工艺影响,试验表面FDM打印PLA模型能满足V法铸造工艺要求,既能保证铸件尺寸精度与表面质量,又降低了模具制作难度、缩短了模具加工周期、降低了材料成本,该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正>为了推动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在模具制造中的应用,促进模具行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根据中国模具工业协会的安排,中国模协技术委员会联合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特种加工分会,邀请我国增材制造领域的高层次专家学者,将于DMC2015中国国际制造技术、装备与模具展览会期间,在上海举办"增材制造助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增材制造产业基础能力提升方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材制造技术是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础,是十四五规划中的战略前沿技术之一,可赋能制造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但其产业基础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与变革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对标分析增材制造产业国内外发展现状,剖析了我国现阶段增材制造产业基础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原因,从突破工程、短板工程和卓越工程三个...  相似文献   

11.
<正>Cimatron专于工模具设计、电极设计与加工自动化。一体化CAD/CAM集成解决方案涵盖了工模具制造的全过程—从报价到模具设计、工程变更以及数控编程,助力企业及时交付局质量模具。Cimatron可为任何复杂程度的零件编制高质量的多轴程序,编程速度快,加工效率高,且针对叶片、叶轮、叶盘、弯管、涡轮等提供了专用的5轴模块。电极设计快捷高效,一体化的流程确保自设  相似文献   

12.
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增材制造技术是近30年快速发展的特种加工技术,其优势在于三维结构的快速和自由制造,被广泛应用于新产品开发、单件小批量制造。通过对增材制造技术设备和应用情况的介绍,阐述了我国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关键技术。未来增材制造技术将向着三个方向发展:一是日常消费品制造方向;二是功能零件制造方向;三是组织与结构一体化制造方向。  相似文献   

13.
采用316L不锈钢在Q235A基板上进行TIG填丝增材制造成形试验,研究不锈钢增材制造成形工艺,分析不锈钢增材制造成形件的显微组织。结果表明:通过调整焊接电流、打印速度、送丝速度等工艺参数,可以实现不锈钢电弧增材制造成形,成形件具有致密度高、尺寸精度和表面质量较好等优点,其显微组织为柱状枝晶形态的奥氏体,顶部枝晶尺寸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4.
西马克集团增材制造研发中心,将增材制造产业的整个价值链作为研究方向,其研发制造的雾化粉末设备,可以生产高品质的金属粉末,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优势。该设备集成了卫星粉防控技术,极大地降低了不合格粉末颗粒的含量,同时,通过对雾化过程进行CFD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以下简称CFD仿真),优化了紧耦合喷嘴的设计,提高了金属粉末的性能和收得率。  相似文献   

15.
增材制造成形工件悬垂部位需要添加支撑,以避免成形过程中出现塌陷、翘曲变形,防止工件在后续处理中变形或断裂。支撑设计是增材制造工艺设计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悬垂面的识别、支撑结构的设计、支撑的布置以及支撑和成形件接触形式等,其与成形工艺、成形材料、工件悬垂结构特征等因素有关。非金属材质的增材制造的支撑设计基本成熟,但是金属增材制造的支撑还处于研究阶段。通过分析比较各主要增材制造成形工艺的支撑设计研究进展情况,重点研究了选区激光熔化(SLM)成形金属工件的支撑设计,并展望了支撑设计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冷喷涂技术得到快速的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增材制造方法。 但由于目前存在的诸多技术壁垒以及居高不下的制造成本,使得冷喷涂增材制造技术尚未得到广泛的应用。 文中从技术与应用的角度出发,对冷喷涂增材制造目前存在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进行梳理与讨论,同时也提出了一些适用的解决方案。 目的是为促进该技术实现更高价值的制造过程,从而推动冷喷涂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是目前被广泛誉为最具革命性的先进制造技术,无需任何模具可快速成形任意复杂构件且原材利用率高、生产周期短,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已逐步进入产业化应用于各个行业.金属粉末材料作为增材制造领域的核心组成,其质量性能的优劣对成形零件的品质至关重要,本文针对增材制造领域金属材料粉末的应用与发展,结合...  相似文献   

18.
谢伟峰  周禹阳  年科宇  黄特  李雨  丁彦 《焊接》2024,24(2):9-17, 25

电弧增材制造成形普遍存在结构件的形貌误差较大和精度控制难的问题,针对摆动钨极惰性气体保护焊(Weaving-gas tungsten arc welding, W-GTAW)热源铝合金增材制造过程,研究了不同摆动角度及摆动左右停止时间条件下增材制造薄壁的尺寸和成形形貌特点。对比常规GTAW电弧增材制造,W-GTAW薄壁成形件可以获得更小的基板熔透量,并且摆动速度和摆动左右停止时间越小,薄壁高度越高,当摆动速度为3.0 × 10−2 rad/s、摆动左右停止时间为0.15 s时,薄壁熔覆高度为15.91 mm,仅次于常规GTAW薄壁成形件;对于薄壁壁厚,在电弧摆动左右停止时间为0.25 s条件下的W-GTAW成形件壁厚为13.83 mm,相较于常规GTAW壁厚增加了2.67 mm,并且此条件下基板两端翘起角度仅为0.2°;对比常规GTAW增材制造技术,W-GTAW得到了最大精度为0.92的薄壁,而在试验条件下,适当增大摆动角度和摆动左右停止时间,薄壁尺寸精度可以得到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9.
潘龙威  董红刚 《焊接》2016,(4):27-32,74
焊接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新的制造技术,近些年来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简要介绍了金属材料增材制造的特点,重点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采用不同焊接方式进行增材制造的研究,并分析了各种焊接增材制造技术的优缺点。由于目前对于增材制造技术的研究还没有一个详细的、完善的体系,提议建立一个类似"材料基因组计划"的数据库,各研究机构之间共享数据,必定会促进增材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阐述了复合增材制造技术的含义及关键技术特征的基础上,对基于机加工的复合增材制造、基于激光辅助的复合增材制造、基于喷丸的复合增材制造、基于轧制的复合增材制造四种复合增材制造技术的特点与优势进行了总结,并介绍了一种全新的激光锻造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其可与多种增材制造复合并能有效细化晶粒、消除缺陷和重构应力分布,最后指出了复合增材制造技术在耦合机理、参数优化及装备研制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