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我国城乡风土建筑一直被"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所困扰,其"存续与再生"的探索在理论及实践层面尽管也取得过一些成功经验,但众多消失的城乡风土建筑所带来的教训更为深刻。本文以昆明城市的风土建筑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其生存状况的实态调研与潜在的生存原委挖掘,分析其存在意义与生命价值。同时结合1993年的调查记录档案,对比其20年来的发展变化情况,针对目前昆明城市风土建筑保护与发展、存续与再生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出昆明三种不同的风土建筑生存和保护状态,提出以"适用之利"带动其"整饬之宜",并以"权益之移"来保障和制约合理的使用权,以谋求昆明城市风土建筑的再生策略。  相似文献   

2.
建筑大面积使用玻璃幕墙会耗费更多能源。但德国联邦邮政大楼通过采用双层玻璃加水空调的办法,达到了玻璃建筑比普通建筑节能25%~30%的目标。德国联邦邮政大楼是非常现代宏伟的玻璃建筑。位于莱茵河畔,楼高162.5m。据德国联邦邮政的官员介绍说,  相似文献   

3.
《广东建材》2012,(11):4
城市长得越来越高,大楼玻璃会不会突然从天而降?答案是肯定的。2011年,上海在一天之内发生3起高楼玻璃幕墙坠落事件,幸亏"玻璃雨"未砸中行人,而只是砸坏了汽车,这为城市安全敲响了警钟。不久前,由南玻集团举行的"建筑玻璃安全性、节能性论坛"上,行业专家呼吁高楼采用安全性更高的超白钢化玻璃、均质钢化玻璃。会上,中国建筑玻璃与工程玻璃协会专家许武毅透露,今年上半年,国家有关部门已  相似文献   

4.
宗轩  曾群 《城市建筑》2012,(6):79-85
"当同济大学建筑设计院新大楼的改造拉上帷幕,成为设计师们日夜工作的所在之后,时间与空间这组永恒不变的思辨命题便萦绕在建筑的空间与流淌的时间中,建筑师如何看待老建筑、看待旧有建筑在新时空中的存在?这种对于时间与空间的态度,成为一个更新设计的开始。"  相似文献   

5.
风土建筑是建筑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地保护大量未受保护身份的风土建筑,完整、真实地记录豫中地区风土建筑墙体材料、工艺、样式的基础上,分析示范点方兆图故居土坯墙体热工性能及存在问题,在保持传统匠作营造、材料工艺和风貌框架的前提下,以"最小干预"和"可识别性"的技术干预手段将现代墙体节能保温技术、材料工艺以适应性方式更新与整合到传统营造技术中,提升其热舒适性能,获得节能效益,使其居住舒适度和空间使用率得以改善提升,延续建筑历史、生命及传统风貌,保护、活化风土建筑遗产本体。  相似文献   

6.
约翰·拉斯金1837年的著作《建筑的诗意》对于追溯浪漫民族主义兴起中,英国风土建筑这一对象如何被演化为民族心灵的化身具有重要的意义,拉斯金本人在西方早期风土观向现代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演进中起着极为关键的转折作用。其关于风土建筑的价值阐释,被英国的保护领域与规划体系以"善性"立法方式吸收,接续性地促进了风土建筑保护在英国的制度化发展,同时也被注重传统文化与民族文化身份建构的国家吸收,在今日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力。在纪念拉斯金200周年诞辰的2019年重读拉斯金美学理论中与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相关的《建筑的诗意》一书,对于理解西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变化背后的社会、文化语境有其必要性。文章梳理了拉斯金对风土建筑价值认知的具体内容并指出其号召建筑师向风土建筑学习这一洞见的当代意义,在今天中国广大风土建筑面临城市化摧枯拉朽般破坏的现实语境中,重温拉斯金的思想遗产能够带来崭新的现代启示。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建筑保护理论与法理交叉的视野审视当今历史建筑保护政策层面存在的缺陷,明确"历史建筑"与"风土建筑"概念不同阐释面向之后,通过横向比较、分析原因,重点讨论了历史建筑保护立法工作中的首要问题,即全国统一立法的必要性及其目标设立,也揭示了历史建筑保护统一立法工作对风土建筑保护的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8.
文章首先概述了风土与风土建筑的含义,再通过研究山西的风土环境特征,对合院式、窑洞式、窑房并构式三种山西具有代表性的风土建筑形制进行阐述,探求风土环境与风土建筑二者之间的关系,为之后山西风土建筑形制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面临众多风土建筑生存危机和去留抉择的现状,笔者认为直面挑战的第一步,是找到风土建筑认知和分类的有效途径。因而提出了以民族、民系的语族-语支(方言)为背景的风土建筑谱系划分方法,并尝试从"聚落形态""宅院类型""构架特征""装饰技艺"和"营造禁忌"等5个方面,探究各谱系分类的基质特征和分布规律等。文中对江南建筑的赣、徽、吴等3个谱系作了基质对比,追溯了"样式雷"家族的赣系匠作渊源。并在结语部分讨论了风土建筑谱系在传承中的标本保存和整体再生原则和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潘玥 《建筑师》2021,(1):90-97
本文从风土建筑与早期现代运动的关系入手,以德意志制造联盟的重要成员穆特修斯的理论为切口,考察了"客观性"中风土建筑的英国来源.随后,追溯了这一出色概念在早期现代运动中的引领作用,以及此后结合社会新语境的演化.最后,文章将"客观性"的历史演变结果与最初的风土线索再作比较,提出"客观性"包含修正性的建筑思维方式,对现代性的完整理解和风土建筑的价值认知都能起到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1.
晋语是不同于北方官话的方言语系,晋语方言区以山西为自然地理中心向其周边的陕西、内蒙古、河北、河南四省区辐射;晋系风土建筑与晋语方言区相关联,呈地域性分布,是风土环境的外在表现.晋系风土建筑是依据民族、民系的语支划分的中国风土建筑谱系的重要分支.研究发现,在同一语言谱系的区域中,由于自然和人文环境殊异,技艺传承不同,导致不同地区的建筑形态异彩纷呈,具有鲜明的风土特征.依据历史地理、农耕区划、语言谱系、内在机制和外部表现的不同,文章将山西境内的晋系风土建筑划分为5个风土区域.通过分析不同区域风土建筑的空间、构造及视觉形态,揭示形成晋系风土建筑独特风土个性的规律和机制,为真实传承遗产的文化基因,奠定理性的认知基础.  相似文献   

12.
《现代装饰》2010,(1):96-101
内部空间采用开放性设计,充分利用了原有仓库式建筑高挑开敞的空间感,以及既有的可眺望苏州河景的大开口窗户。每层空间被尽可能地打开,为研讨区、学术厅和办公室构造独立空间,只在必要的功能区安置玻璃隔断。玻璃隔断的运用营造了通透宽敞的视觉效果,白色墙面和水泥地面则以极简的手法诠释了内部空间的突出特点。教务区被置于木饰墙体的三面包围中,仍然用玻璃与外界隔断;同时,木饰墙体也使教务区与大楼内的其它空间有所区分。  相似文献   

13.
正这栋位于中国杭州的54层多功能综合大楼是由Skidmore,OwingsMerrill(SOM)建筑事务所负责设计,建筑高度288米,旨在成为中国东部新开发区"钱江世纪城"的门户建筑。"钱江世纪城"的规划面积为12.5万平方米,包括写字楼、酒店和商业零售空间等。SOM建筑事务所为大楼设计的造型是根据视觉和清晰结构之间形成的平衡效果来设计的。它采用的8根向外倾斜的巨型柱子成为了主要结构,让它的玻璃外观看起来具有流  相似文献   

14.
风土环境与建筑形态——晋西风土建筑形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土建筑作为地域文化的载体,反映着广大乡民的理想与追求,记录着社会最基层人们的生活与行为。其形态的产生、发展和演变是与特定地区的风土环境分不开的。本文以晋西地区的风土建筑为研究对象,探讨该地区风土建筑的表面形态与其风土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与机制。  相似文献   

15.
张邦彦 《山西建筑》2009,35(18):39-40
阐述了后现代主义的产生、后现代主义建筑的兴起和派别,对风土主义建筑及其类型作了概述,结合案例,从环境、人文、建材运用等方面分析了风土建筑在多元化、本土化趋势下的建筑特征,以构架出风土建筑独特的风貌。  相似文献   

16.
<正>引子在中国传统建筑的民间体系研究中,"民居"是对建筑类型而言,"乡土建筑"是对乡村聚落而言,而"风土建筑"是对城乡民间建筑而言,三者均属同一范畴。相比之下,后者的内涵更为宽泛,更为关注与环境条件相适应、在地方传统风俗和技艺中生长出的建筑特质。风土建筑比较接近于西方语境中的vernacular architecture,既然属于特定的地方,就必然要与自然和人为双重因素造就的环境制约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设计动态     
《城市建筑》2011,(9):118-119
Uniopt Pachleitner集团新总部大楼竣工 Uniopt Pachleitner是一家生产眼镜和珠宝的企业,其位于奥地利格拉茨的新总部大楼由GS建筑师事务所设计完成建筑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黑豹",光滑的雕塑式造型、锐利的边缘角度、分明的棱角、黑色反光立面覆层和参差的开口,让这座6层高的建筑拥有一种特殊的美...  相似文献   

18.
《建筑机械》2009,(10):15-20
<正>迪拜大楼验证的建造技术将会使它自己保持的世界最高建筑成为短暂的记录。Steve Skinner对如何将建筑建得更高进行了报道。24348号玻璃墙板近日被吊装到了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大楼上。这块墙板是这座玻璃大厦的最后一块墙板,它的吊装结束意味着这座目前世界最高大厦的外部装修完工。  相似文献   

19.
《新建筑》2015,(4)
以"风土信仰一空间形制"合一的视角考察巴蜀地区传统建筑空间。通过对祖先崇拜与祭祖场所的"中堂"和"祠堂",神灵信仰与宫庙场所的"重门序列"和"主从流线"的双重考察,揭示了传统空间形态作为风土信仰的真实载体,是巴蜀文化地理区域内空间格局与时间变迁的地缘性文化产物。这种空间构成关系凝结了巴蜀地区丰厚的风土文化及自然地理经验,成为风土信仰的结构、观念与仪式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20.
李群 《建筑细部》2007,5(3):390-395
该项目的目的是将汉堡大学各法律图书馆汇集在一起,设在法学院大楼的新扩建建筑内。这一新建筑被设计成一个紧凑的“书塔”,通过一个玻璃中庭与原有建筑相连。而法学院大楼的主前厅则作为扩建部分的出入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