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北一号井田覆盖层厚,煤层埋藏较深,煤层层数多,采用单一的方法难以对比清楚.通过采用标志层、层间距、煤岩组合特征、测井曲线以及古生物化石等方法对含煤地层进行综合划分与对比,准确地划分了各可采煤层及标志层层位,对比结论准确可靠,对指导井田地质勘查和未来煤矿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大河边煤矿含煤地层为龙潭组,含煤层数多,但厚度较小且变化大。根据矿区地质资料结合测井解释成果,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物性特征对比、煤质煤层特征对比等方法对煤层进行了对比分析,煤层对比可靠,为煤层资源量估算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煤区地质勘查、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和测井曲线对比法,对煤层分布以及煤质作了系统的分析比对,为煤层储量的估算提供了大量的数据。确定了本区的地层层序以及含煤地层时代,查明了区内各可采煤层的层位、厚度、结构及其变化规律、可采性和稳定性,估算出全矿井保有资源储量为2200.30万t。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谢桥井田视电阻率和自然伽马测井曲线的形态及组合特征的分析研究,在区内划分出3个岩层物性标志层、5个煤层物性标志层和2个辅助煤岩物性标志层,并以此作为确定和划分大层段及确定该组主要可采煤层层位的依据。此外,通过对谢桥矿二水平补勘的4个钻孔B组煤层的层位进行对比发现,该区6煤层与全区标准剖面一致,可作为曲线对比的标准。实践表明,在该井田利用测井曲线异常形态及组合特征,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变化规律研究、标志层确定及层位划分判定,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5.
刘保林 《煤》2018,(2):61-63
郭家台勘查区含煤地层为上三叠统南营儿群(T3n),煤层对比以岩相旋迴及煤层组合特征为基础,结合标志层、煤层自身特征、煤层层间距及煤岩层物性特征等用综合方法进行对比,基本理清了勘查区可采煤层的层数,煤层层位在纵向、横向上的变化情况。认为勘查区主要可采煤层煤D10层、煤C4-4及煤C5-1层分布面积较大,煤层层位较稳定,对比标志层清楚,物性特征明显,对比可靠。  相似文献   

6.
煤田地质勘查中煤层对比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综合应用了标志层、古生物、煤层煤质、测井等煤层对比方法,对贵州地瓜坡煤田的煤层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煤层对比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采用单一对比方法难以准确地确定煤层层位,需要多种方法共同使用;研究区煤层对比是采用以标志层为主,煤层煤质、测井曲线为辅的对比方法,煤层对比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利用测井曲线对大南湖煤田煤层进行对比研究,确定出29层煤层层位,进行了可靠性分析,对赋存状况及其变化规律进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8.
柳泉煤矿含煤岩系属陆相沉积地层,煤层层数多、强度低,厚度、形态、煤层间距变化大,且遭受了成煤后的地质构造破坏,给生产带来了不利影响。本文阐述了利用煤岩层沉积特征在建立标志层、鉴别煤层层位、掌握煤厚变特点、分析煤层受力后断裂形态、判断构造寻找断失翼煤层等方面的成功应用,可为类似条件下的煤矿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综合利用标志层、古生物、含煤性及煤层煤质、测井响应等煤层对比方法对盘县某井田进行了煤层对比。结果表明,该井田煤系地层标志层不明显,对比困难,采用"先层段对比、再煤层对比"的方法,即先利用标志层、古生物、含煤性、测井响应进行层段对比,再在相应层段中利用煤层特征、煤层间距等进行煤层对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水箐勘查区从普查阶段以来,对沉积环境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促进了6-1号及6-2号煤层分叉的对比工作.在总结分析以往地质资料的同时,结合本次勘探的实际情况,采用标志层法和测井曲线法为主,辅以层间距法进行煤层综合对比,准确判定了该区可采煤层6-1煤、6-2煤及其相应标志层B1、B2、B3的位置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各煤层厚度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定性解释.研究表明,该区煤层对比结果基本可靠,对研究煤田沉积环境和聚煤规律和指导煤矿生产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煤层对比是煤田地质勘查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之一。综合运用标志层法、煤层特征法、层间距法、测井曲线特征法,对梅山矿区南区可采煤层进行了对比研究,取得较好效果,对该区安源组大禾山段多煤层的对比研究工作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测井曲线法、古生物化石法、煤质特征分析法,对白坪井田主要含煤地层石炭系太原组、二叠系山西组、下石盒子组进行了系统划分和对比,确定了主要可采煤层二1煤层和局部可采煤层一3及五3煤层的层位。该对比结论在煤田勘探、矿井建矿及生产期间的实际揭露中均已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3.
煤层结构、煤岩性的分析与对比,以往主要有标志层法、层间距法、岩性组合法、物性(测井曲线)特征对比法等,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广泛应用,不但有效地解决地质体的构造等问题,在煤厚反演及其拓展的煤层结构、煤岩性分析和煤层对比等方面也有其独到的角度认识,这无疑拓宽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领域,也是有益的、有效的尝试,察哈素煤矿三维地震勘探的煤厚反演和煤层结构、煤岩性分析,即是取得较好效果的范例。  相似文献   

14.
搞清楚研究区地层的测井曲线特征,是利用测井曲线研究钻孔地质剖面,划分岩性,对比地层,解决区域地质问题等工作的前提条件和关键。寺河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部,属华北型石炭—二叠纪煤系,沉积环境比较稳定,旋回结构清晰,煤系地层发育有多层石灰岩,含煤层数较多,层位相对稳定,测井曲线特征显著,标志层物性特征清晰,易于追踪对比。特别是太原组地层,由五层石灰岩构成的主要标志层和八层煤层构成的辅助标志层共同组成了标志层组,物性组合特征尤为突出,为研究分析区域地层规律提供了可靠的物性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一零六煤矿的含煤性、煤层分布特征及可采煤层特征,分析研究了煤矿地层特征、煤层特征、煤层稳定性、煤层间距、标识层、岩性变化规律、测井曲线特征,对编号煤层进行了一一对比,增加了煤层判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雷华友 《中州煤炭》2009,(12):26-29,80
分析了普查区的地层层序,根据其岩性组合特征及物理特性,综合运用标志层法、层间距法、煤岩层组合特征对比法、测井曲线对比法、地震反射波追踪法、煤质特征对比法对区内煤岩层进行了地层划分、煤层对比.并对煤岩层对比分析方法及结果进行了综合评价.实践表明:上述方法的分析结果可作为地层划分、煤层对比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闫和平  周涛 《陕西煤炭》2012,31(2):8-10
以贯屯煤矿扩大区煤层情况为例,根据区内煤层特征,分析了子长矿区煤层对比的各种方法。结果表明,子长矿区煤层对比采用沉积旋回法、标志层对比、物性特征对比、煤层间距对比、底板标高对比方法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8.
鱼卡矿区三井田中生代地层发育,含煤建造以发育冲积扇—河流相、三角洲沉积相、深—半深湖沉积相为特征,沉积岩相和古地理环境复杂。区内煤层层数多、厚度变化巨大且无明显规律,夹矸层数多,稳定性差,导致地层横向对比多解性强的难题。采用煤层层间距及底板标高逐点追索,标志层,地球物理特征,辅以岩相旋回多种对比方法进行煤层(组)对比,确定含编号煤层7层(组),有编号煤层共21层,对比结果基本可靠。  相似文献   

19.
采用地层组合特征法、标志层法和测井曲线对比法等多种方法,对红旗井田的煤层进行综合对比,认为该区煤系沉积稳定,标志层明显,易于辨认及对比,煤层确定成果可靠,依据充分,方案合理,可以满足煤层评价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地物测井主要用于测定煤、岩层的物性参数。为了准确有效地进行煤层划分和对比,以贵州水城县某煤矿为实例,分析自然电阻率测井、自然伽马及伽马伽马测井曲线特征,确定了煤层的厚度、深度及煤质特征。通过研究自然电阻率曲线、自然伽马曲线特征,发现4个物性特征明显的地层,均显示明显的高电阻率异常和自然伽马低异常的特征,因此选取这4个地层作为物性标志层。以所建立的物性标志层为依据,对全区煤层划分对比,为进一步煤层资源量估算和勘探、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