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我国,沿空留巷技术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研究影响沿空留巷底鼓变形的各因素的相互关系,利用AHP层次分析法对6个主要因素所占权重进行计算分析;以某矿2205工作面运输巷作为工程背景,分别对巷道底鼓经历的4个阶段产生的变形量进行计算,得到巷道底鼓总量为895.1mm,为相似条件下的巷道底鼓分析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以乌兰木伦煤矿12407工作面主运顺槽沿空留巷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现场矿压监测,揭示了在回采过程中,沿空留巷底鼓滞后过程的一般规律。研究表明:沿空留巷两侧载荷的分布不均是导致底鼓的直接原因,工作面后方的沿空留巷底板承载载荷,存在着不断积累和转移的过程,这为底鼓出现滞后过程创造了条件。再者通过对综采面进行数值模拟以及12407工作面现场的矿压监测,发现沿空留巷底鼓滞后过程主要包括2个阶段:滞后凸显阶段和滞后稳定阶段。并得到了各阶段的力学特征,可以确定顶板变化及垂向压力的关注范围一般为初始滞后工作面后方10~25 m的一段较短距离;滞后采空区关注底板变化范围为实际工作面后方的中部;日常巷道的监测维护及矿压监测范围一般为底鼓滞后最大距离之后。该研究规律,可为相似工程的综采面沿空留巷支护设计以及巷道的加强支护区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该文重点阐述中厚煤层沿空留巷技术,采用煤矸渣混凝土石墙护巷技术,使用混凝土、钢丝绳拉筋、打锚索加固石墙整体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4.
《煤矿安全》2015,(12):214-217
针对底鼓防控在沿空留巷围岩控制中的重要作用,基于系统的文献查阅,对我国沿空留巷底鼓特征、底鼓机理、影响因素及防控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并对目前的研究现状加以评述。最后,分析了我国沿空留巷底鼓防控所存在的难题,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指出深井大断面沿空留巷是发展趋势,应加大对该类沿空留巷底鼓机理的基础理论研究,积极探索和研究不同岩性底板沿空留巷底鼓机理,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沿空留巷底鼓防控体系。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厚煤层下回风巷道掘进过程中围岩的变形破坏规律,以朔州煤电铁峰公司南阳坡矿5800回风顺槽为背景,采用FLAC3D对其应力、变形和塑性区变化情况展开数值模拟分析,得到了3个成果:(1)巷道开挖完成后,巷道围岩最大主应力出现在巷道煤柱帮表面以及实体帮深部约2 m的位置,最大剪应力出现在巷道两帮位置;(2)巷道顶板和两帮在巷道表面上的位移均呈抛物线分布,且其最大值与巷道开挖推进距离呈"指数衰减式"增大关系;(3)巷道开挖过程中,巷道煤柱侧的塑性区范围要明显大于实体侧,巷道顶板靠近煤柱侧的塑性区范围大于另一侧,而巷道底板则基本不发生破坏,整个巷道围岩破坏范围约为1.5~2 m。  相似文献   

6.
7.
于超 《煤》2009,18(11):76-77
通过对中厚煤层沿空留巷技术的研究,在东荣二矿中一上18#煤层右五面的应用,验证中厚煤层沿空留巷的可行性,中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中厚煤层沿空留巷技术在东荣二矿中一上18#煤层右五面的应用,验证中厚煤层沿空留巷的可行性,为中厚煤层的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9.
深井沿空留巷常见严重底鼓问题,为分析影响深井沿空留巷底鼓的因素,以淮南矿区潘一东煤矿1252(1)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利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研究了沿空留巷巷道埋深、充填体宽度对留巷底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深井沿空留巷底鼓特征及其演化机理,以淮南顾桥煤矿深井沿空留巷为工程背景,利用自行研制的双向四面可调加载多功能相似模拟试验装置,开展典型条件深井沿空留巷底鼓演化机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从开掘到报废整个期间留巷底鼓严重,掘巷期间就已产生底鼓,但底鼓主要发生在一次采动至二次采动期间;2)巷道底板深部岩体主要为压应变,浅部岩体呈现"拉-压"应变转变现象,且"拉-压"应变交界面随着沿空留巷时期的推移不断向深部移动;3)该地质条件下沿空留巷底鼓主要由压曲型底鼓、剪切错动型底鼓和挤压流动型底鼓复合而成,其破坏形态多以剪切破坏或拉剪破坏为主,又呈现出大变形和偏态特征;4)根据底鼓产生和发展情况,将底鼓演化过程分为滑移-弯曲线形成期、剪切错动破坏期、剪切破断期、挤压流动期、离层期5个阶段。基于底鼓变形特征及演化机理分析,提出应将深井沿空留巷底鼓防控纳入整个巷道围岩控制体系之中,并针对留巷不同阶段给出相应的防控对策,为深井沿空留巷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柴里煤矿239采区主采二叠系山西组第3层煤,经过20余年的开采,可采储量锐减,接续紧张的局面近两年尤为突出。为优化3上906东综放工作面生产系统,使其科学合理,实现3下906 5综采工作面和3上906东综放工作面正常接续,对3下906 5运输巷实施沿空留巷,留巷长度350m,作为3上906东综放面轨道巷使用。  相似文献   

12.
晋煤集团老矿可采煤炭资源逐年减少,面临资源枯竭的困境。为了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降低掘进巷道条数,晋煤集团某矿在97307工作面试验推行以"切顶卸压+恒阻大变形锚索补强支护"为主体的沿空留巷技术,将工作面划分为4个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采用锚杆和恒阻大变形锚索作为基本支护,单体液压支柱作为辅助支护进行沿空留巷巷内支护,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  相似文献   

13.
继焦作煤田大煤顶分层沿空留巷试验成功及应用之后,焦作矿务局科研所,在有关单位协助下,于1990年7月,在焦作矿务局朱村矿中北区0122工作面下顺槽又完成了焦作煤田大煤中分层沿空留巷试验.留巷长217米.该巷先后经受了中分层0122工作面及0142工作面的采动影响.与中分层沿空掘巷相比多回收煤炭2089吨,节约施工费36412.6元.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减少中厚煤层矿井预留煤柱,研发了沿空留巷开采技术。在此基础上,阳煤集团新元公司3413综采工作面辅助进风巷采用了巷旁充填沿空留巷开采技术,节省了能源,提高了生产率,缩短了准备时间,缓解了采掘接续紧张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厚煤层沿空留巷技术特点、围岩结构特征等进行分析基础上,本文结合屯兰矿18401工作面实际情况,利用FLAC3D软件对沿空留巷充填体的宽度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然后对该工作面所采用的回采工艺流程和关键工序等进行了分析。本文研究内容可为中厚煤层沿空留巷工艺方案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6.
一、31114工作面概况 31114工作面为-600后组西区11煤层工作面。11煤层赋存稳定,厚度1.9~2.04m,煤层倾角16°~18°,顶板为砂质页岩,厚约8~10m,易冒落,底板为泥质细砂岩,厚度2.0m左右。31114工作面在F_3断层以西采用单巷布置,采后留巷,其走向长度140m  相似文献   

17.
孔庆军 《煤炭工程》2020,52(10):34-38
针对传统砌墙沿空留巷矿压显现剧烈,巷道出现明显顶板下沉、底鼓、两帮挤出、墙体破损,巷道返修率高严重影响巷道的正常使用的问题,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及矿压监测等研究方法对砌块充填沿空留巷条件下底鼓大变形控制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顶板预裂爆破卸压技术+ 顶板关键部位加强支护技术+砌块上方柔性让压支护技术+砌块墙体双控锚杆支护技术”底鼓大变形综合控制技术体系。通过上述技术实施,切断了顶板的应力传递降低了顶板的压力,改善了围岩应力条件,提高了巷道顶板及墙体的稳定性,实现了让压支护。通过现场监测表明,底鼓大变形综合控制技术巷道锚索应力值降低34%,底鼓变形量降低77%,巷道高度和宽度满足安全生产需求。研究成果对其他类似地质条件下砌块充填留巷底鼓大变形控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变厚煤层沿空留巷变形破坏原因及规律,理论分析了不同开采高度对沿空留巷的影响,并利用数值模拟分析了变厚煤层沿空留巷的围岩变形情况和应力分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煤层厚度增大,顶板下沉量增大,充填体所需支护阻力、充填宽度和回转角度增加,充填体变形破坏严重并向巷道内移,在巷道实体煤帮和帮角处产生应力集中,应力峰值向深部延伸。厚度较小时,巷道变形不显著,但实体煤帮应力集中,存在变形隐患。  相似文献   

19.
20.
文章介绍了泉上煤矿在厚煤层中进行沿空留巷的支护材料、支护方式、操作工艺等技术,并对留巷效果的主要技术指标进行介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