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鹏俊 《煤》2022,(12):72-75+79
针对沿空掘巷窄煤柱随着顶板来压两帮变形越来越严重的问题,为保证工作面生产安全进行,在采用锚杆+锚索+金属网支护的基础上,提出了护巷煤柱注浆加固技术。基于理论与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护巷煤柱掘进与采动影响期间的煤柱周边应力环境及位移量演化规律,通过围岩松动圈理论确定了护巷煤柱注浆加固范围为3 m,注浆材料比例为(水∶复合剂,固化剂∶水)=1.5∶1,1∶1.5,注浆压力为2 MPa.通过在王庄煤矿9106工作面回风巷进行现场试验及矿压观测,护巷煤柱注浆加固后,其内部破碎区整体性增强,承载性能增加,巷道两帮移进量大幅降低,煤柱帮最大位移量由700 mm减小到100 mm左右,巷道围岩变形量减小到可控范围内,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要求。  相似文献   

2.
刘学 《现代矿业》2020,36(2):195
为了解决某矿回采过程中沿空巷道变形严重问题,分析沿空掘巷煤柱顶板岩层受力情况,提出护巷煤柱注浆加固技术。在煤壁侧钻凿上排仰斜、中下排垂直的3排钻孔,利用水泥和化学混合浆液,按照1~2 MPa注浆压力对护巷煤柱进行注浆加固。矿压观测结果显示,回采过程中未注浆加固前煤壁位移约0.8 m,注浆加固后煤壁位移不足0.1 m,减少了巷道两帮及顶板变形量,提高了煤柱刚性。沿空掘巷煤柱注浆加固技术科学可行,有效解决了回采过程中煤柱和顶板塑性失稳问题。  相似文献   

3.
通过建立沿空护巷煤柱力学模型,计算马脊梁矿8105工作面沿空护巷注浆前后煤柱的合理宽度,并采用FLAC~(3D)数值分析煤柱及巷道围岩受力特征和变形破坏范围;当煤柱在未注浆时,随着工作面的推进,塑性区域首先出现在煤柱边缘,并逐渐向中央弹性核扩散,最终塑性区域贯穿整个煤柱;煤柱注浆后,煤柱整体强度明显提高,受采动影响较小,整体基本稳定。根据注浆效果,进一步优化煤柱合理宽度,注浆后煤柱宽度还能减少2 m。  相似文献   

4.
针对潞安集团余吾煤业S2106工作面沿空护巷煤柱,其注浆前后的效果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相似模拟原理和方法,对注浆前后的煤柱进行相似模拟研究。通过对煤柱的整体形态及巷道围岩稳定性等特征对比分析,实验表明,注浆加固后的煤柱对巷道围岩变形控制效果明显,能够满足工作面回采要求。  相似文献   

5.
《煤炭技术》2017,(8):58-60
护巷煤柱能够有效地支承沿空掘巷的围岩应力,但是它存在合理确定护巷煤柱宽度大小的问题,通过数值模拟护巷煤柱影响巷道稳定性的垂直应力分布,分析护巷煤柱的合理宽度,并结合顾桥矿11~#煤的运输顺槽的现场实践,得出:护巷煤柱的宽度在10~12 m,巷道围岩应力向侧帮转移的效果最理想。  相似文献   

6.
沿空掘巷作为煤矿回采巷道布置的一种主要技术,合理的护巷煤柱宽度是影响回采巷道围岩稳定的重要因素。基于理论分析和UDEC数值模拟,以色连二矿12404工作面为研究背景,研究了不同宽度护巷煤柱沿空掘巷掘进和后期维护应用过程中的应力场分布规律,分析了煤柱宽度对沿空巷道围岩位移变化规律和围岩塑性区分布及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煤柱宽度越大,其内的应力峰值越大,但峰值区距巷道边缘越远;巷道围岩位移量在10 m煤柱时出现较大的减少量,护巷效果较为明显,综合塑性区的分布情况及煤炭资源的高回收率,确定护巷煤柱宽度为10 m。  相似文献   

7.
张浩春 《煤炭与化工》2022,(12):19-21+24
为维持小煤柱沿空掘巷下巷道的围岩稳定性,保证安全生产,对白洞矿业8114工作面运输巷采用注浆加固措施,重点分析注浆加固中钻孔设计、注浆材料选择以及整体的注浆工艺流程。巷道矿压实地监测结果显示,与未注浆区域巷道相比,注浆区域巷道的顶底板变形速率和上下帮下沉速率明显降低,未注浆区域巷道顶底板最大变形速率为0.43 mm/d,而注浆区域巷道为0.13 mm/d,注浆加固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李权 《山东煤炭科技》2022,(12):78-80+84+94
中能煤业区段煤柱宽度一般在20 m左右,造成煤炭资源的浪费,形成了应力集中。根据2305工作面地质条件、围岩特征以及周围开采情况,采用现场调查、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实践等方法,对2305工作面回风顺槽合理的小煤柱宽度和巷道支护方式进行系统研究,实现厚煤层留小煤柱掘进的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9.
为控制小煤柱沿空掘巷巷道围岩变形,保证巷道的安全使用,对30407工作面轨道顺槽实施注浆加固,并对注浆材料、钻孔设计、工艺流程进行了详细分析。矿压观测结果表明:注浆段巷道顶底板最大变形速率为0.13 mm/d,未注浆段顶底板最小和最大变形速率分别为0.21、0.43 mm/d,注浆段巷道的顶底板和两帮的下沉速率小于未注浆段。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冲击矿井沿空巷道煤柱合理留设的问题,结合工程实践,基于煤柱宽度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采用FLAC数值模拟不同宽度护巷煤柱下围岩支承压力、塑性区的演化,分析煤柱应力场变化趋势。实践表明:深井小煤柱护巷技术能够保证沿空巷道的稳定性,确保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孤岛工作面煤体受力分析,应用煤岩体内塑性区极限平衡理论,得出了孤岛工作面沿空掘巷保护煤柱临界值。结果表明,煤体塑性区大小与煤体本身物理性质有关外,还与煤层赋存条件以及两侧采空范围有关。  相似文献   

12.
针对综放工作面区段小煤柱留设后,沿空巷道变形严重问题,提出采用注浆加固小煤柱方案,通过数值模拟对注浆与未注浆情况下,煤柱内部核区及围岩塑性区变化进行对比,表明注浆加固可增加煤柱内部核区宽度。10m小煤柱注浆加固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注浆加固后小煤柱强度得到提高,巷道两帮移近量得到有效控制,实现了沿空巷道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13.
陕西高家堡煤矿-1 000 m水平沿空巷道在原支护方案下顶板及两帮变形严重,部分锚杆被拉断,且两帮变形呈不对称性,煤柱侧巷帮变形明显大于实体煤侧,导致巷道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分析了原支护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煤柱宽度与其内部应力分布的关系,通过分析煤柱上覆岩层的结构特征得出对煤柱稳定性起主要影响作用的弧形三角块B主要结构参数为:基本顶的断裂高度、基本顶的断裂位置、块体厚度和沿空巷道与采空区间的距离;根据沿空巷道的力学模型,结合理论分析得出3101运巷沿空窄煤柱的理论宽度值为5m,工业性试验结果表明巷道顶底板在回采期间的最大移近量为0.5m,两帮的最大移近量为0.7m,保证了沿空巷道的围岩稳定。  相似文献   

15.
为确定宁夏某矿12203工作面沿空掘巷合理的煤柱宽度以及沿空巷道可靠的围岩控制技术,以沿空掘巷大、小结构理论为基础,通过数值模拟分析并根据工程实践,提出了采用5 m小煤柱进行护巷的方法,设计了沿空掘巷支护技术方案并配合注浆加固技术以提高煤柱的承载能力.实践表明,注浆加固技术可以有效地控制沿空掘巷的围岩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基于理论分析、FLAC3D数值模拟及现场工程实践,建立了沿空掘巷煤柱宽度模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煤柱的合理宽度4.03~4.75 m。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掘巷期间,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煤柱内弹性区范围增加,煤柱内垂直应力与水平应力峰值增大。现场实际观测数据表明,5 m宽护巷煤柱能够很好地控制巷道围岩变形,变形量与所做分析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17.
深井沿空巷道小煤柱护巷机理及支护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目前深井开采过程中采用沿空掘巷技术对减少煤炭资源损失和保证矿井的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性,研究提出了深井小煤柱护巷机理以及沿空巷道的支护技术.为科学合理地确定煤柱尺寸,保证沿空巷道的稳定,研究了沿空巷道的围岩应力分布规律、小煤柱护巷机理以及高强锚杆支护.从理论上证明了采用小煤柱护巷及高强锚杆支护方式理论上能够有效地保证深井沿空巷道的稳定.通过现场实践,结果表明采用高预紧力、强力锚杆+强力锚索+强力钢带的联合支护方式,可显著提高沿空巷道围岩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深井沿空掘巷煤柱合理宽度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曲江矿属深部高应力矿井,沿空掘巷留设7m煤柱,应力集中程度高,采空侧煤体破坏严重,呈现"液态"流动.结合极限平衡理论及FLAC2D对9,7,5,3m煤柱的应力和塑性区分布进行了分析,优选煤柱合理宽度.结果表明,煤柱宽度为5m时,巷道变形较小,应力集中程度降低,配合优化后的支护方案应用于现场,发现两帮和顶底板变形均小于350mm,能满足安全生产要求,为类似条件巷道煤柱留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沿空窄煤柱巷道围岩力学条件、工作面回采对巷道支护体系影响及巷道的破损原因,结合锚带网支护特点,对提高沿空窄煤柱巷道的支护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沿空巷道由于受采动影响,顶帮变形量大,影响工作面正常生产,新安煤业公司通过采取巷道注浆加固支护技术,有效控制了巷道变形,确保了工作面快速推进及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