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旧城更新的过程中,公共空间作为民众日常交往的场所本质意义容易受到忽视。本文引入日常生活理论针对旧城公共空间更新问题进行探讨。首先在日常生活的视角下构建公共空间研究的分析框架;其次对厦门中山路片区公共空间进行现状分类,通过对三类公共空间的典型案例进行更新过程与更新结果的分析;最后对中山路片区公共空间更新路径提出相关建议。明确旧城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应重视对居民传统风俗以及社会交往的保护,在更新主体上向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强永 《山西建筑》2009,35(10):50-52
探讨了浐灞河流域绿色公共空间重构的理念,通过对具体项目的设计实践,探讨三种功能性的公共空间,自然山水型的公共空间、商业活动型的公共空间、核心保护区的公共空间在浐灞河流域的应用,以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使其成为适宜人们休闲娱乐生活、生态科研科普的场所。  相似文献   

3.
生态文明时代公园城市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鉴于存量优化提质的发展背景,旧城更新语境下如何营造公园城市成为重要课题。然而由于建成区密度较高,难以开辟新的绿色空间,更难形成有机联系的绿色网络;而且有些城市建设中忽略了与自然要素的呼应关系,造成"大湖之邑不见湖"或"依山之城难透绿"的尴尬局面;加之废弃地等消极空间影响城市环境质量,同时旧城往往缺少具有人文活力的公共空间形象。针对旧城更新语境下营建公园城市面临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城景重构、城市针灸、腾笼换鸟、织轴成网、人文植入五大策略。本文以巴塞罗那为实证研究,借鉴其城市更新中对绿色公共空间体系的构建方法。巴萨罗那通过海岸线的优化利用以及山海大通道的建立,重构了山—城—海的融合关系;并以小尺度介入营造了大量微型绿色空间;通过废弃空间再利用激发城市活力,结合交通设施改造实行"绿轴计划",进而形成了一个功能复合的公共活力网络;并通过艺术点缀彰显人文之城的气韵。  相似文献   

4.
《门窗》2019,(18)
笔者以旧城公共空间更新为研究对象,阐述旧城公共空间更新活化的现实意义与作用,论述旧城公共空间更新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提出旧城公共空间更新活化的方法路径。希望以此篇论文为同行业者提供借鉴和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5.
罗丹 《建筑与文化》2016,(4):139-141
以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建设问题为切入点,讨论了旧城发展过程中空间形态的变化和历史风貌的丢失,新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传统空间形式与现代生活的冲突以及公共空间监管机制的非系统化,指出公共空间更新是从单一的、物质形态的、孤立静态的保护方式向多层次的、文化内涵的、动态发展的保护转变的方法,符合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要求和旧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旧城更新中公共设施的更新关系到城市公共空间的结构和城市空间的品质。基于空间生产的视角,从"利益-资本-权力"三要素出发,尝试构建旧城空间再生过程的分析框架。总结了南京大行宫地区文化空间更新过程的3个阶段,对应着3次空间分配过程,包括选址阶段的政策性分配、开发阶段的资本性分配、运营阶段的消费性分配。探讨旧城文化空间再生的机制,包括需求驱动机制、利益分配机制和资本增殖机制。旧城公共服务设施的更新应该由政府主导,公共利益是主要的更新目标,而专业群体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目前我国旧城更新目标多元化,更新过程复杂化,空间类型多样化,旧城空间再生的重点应放在利益评估、资本整合和公共参与的体制完善上。  相似文献   

7.
毛璐  郭海 《城市住宅》2021,28(10):130-131
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进程日益加快,旧城区的老龄化问题凸显.通过分析老年人需求和旧城区公共空间特点,总结归纳影响旧城公共空间的6种要素,同时,对大栅栏地区老年人问卷调查,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得出老年友好型旧城公共空间的相关影响因素,以期为老年友好型的旧城公共空间设计及建立老年友好型城市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
采用PSPL调研法,对厦门市厦港旧城片区进行公共空间与公共生活调研评价,探索旧城公共空间的活力营造方法及旧城社区有机更新策略。分析结果表明,受访者对公共空间的愉悦性和文化性满意度较高,对于防护性和舒适性期望值较高,公共空间品质提升应侧重考虑平日的中老年人、假日青少年对公共空间的使用需求和心理需求,以及儿童友好度的改善。本文针对现状,从优化空间层次、丰富居民生活、营建场所文化、构建多维绿化四方面提出更新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旧城公共空间面临与现代生活需求不匹配的困境,往往出现数量不足、碎片化、品质不高和活力不足等问题。如何通过城市更新手段对旧城公共空间进行梳理和修复,构建起完善的空间网络体系,促进空间各要素的在此共生共荣成为城市规划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桂林八角塘片区为例,提出公共空间"共生"的规划理念,从点、线、面三个层次探讨旧城公共空间更新策略,促进旧城公共空间环境品质提升。  相似文献   

10.
何小欣 《华中建筑》2011,29(11):86-89
该文从居民的日常生活和交往行为出发,引入环境心理学、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大型化的消极影响,以及小尺度公共空间在旧城中的存在价值,最后提出“旧城公共空间碎片重组”的概念和初步方案.  相似文献   

11.
梅峥嵘 《山西建筑》2008,34(17):50-51
在对济南市旧城区典型公共空间调研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小型公共空间能更好地满足市民需求、更为人性化,提出了旧城区公共空间的小规模、多功能的土地利用和渐进式更新策略,以及简单、人性化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2.
谢冰  王晖  吴黎梅 《华中建筑》2014,(9):151-155
该文基于测绘资料和实地调研,对杭州旧城区传统民居内部的庭院、过厅、廊道等公共空间进行了类型分析和尺度研究,把握其空间构成类型、空间尺度等方面的主要特征,通过量化分析探讨了传统民居固有的空间和环境品质。进而从维护民居空间特色的角度,提出了技术性策略和建议,希望对改善目前旧城更新改造中"重实体轻空间"的状况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基于现阶段各省市大力推动“口袋公园”建设,打造“15分钟社区美好生活圈”的现状,以及口袋公园在旧城改造中占有的独特优势,论文以口袋公园为剖析对象,初步探讨该类型景观在旧城改造中的优势。对上海大宁181弄绿地改造项目进行具体的分析论证,结果表明口袋公园景观设计可拓展绿色公共空间,方便不同年龄段市民就近游园,是旧城改造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4.
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对城市发展和城 市生活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根据我国国情,在 分析当前绿色空间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误区的基 础上,借鉴传统城市“绿心”的思想内涵,针 对旧城绿色空间存在的问题提出新型旧城“绿 心”的建设思路,并从规模等级、空间分布、 土地利用、交通建设4个方面提出相应策略, 并以江西省鹰潭市旧城“绿心”规划为例,以 期为对我国旧城优化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旧城中心区历史地段复兴的核心问题可以归结为"保护"和"发展"两个方面,而我国的许多相关实践在这两方面均存在较多问题。文章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探讨了旧城中心区历史地段的复兴问题,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基本复兴策略,并论述了风景园林在复兴中发挥的作用。最后,本文从"保护"和"发展"两方面深入探讨了旧城中心区历史地段公共空间的风景园林设计策略。其中,"保护策略"包括保护历史的结构、保护文化景观和营造历史的精神,"发展策略"包括与城市融合、承载现代功能以及适应时间变化。  相似文献   

16.
侯晓蕾  郭巍 《风景园林》2017,24(6):42-48
本研究以风景园林的视角,对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发展历史、使用现状和景观更新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在进行实地调研与居民互动的基础上,借鉴公共空间复兴的相关国际经验,并结合北京旧城公共空间的实际情况,探讨北京旧城公共空间景观再生设计的有效途径。本课题重点提出了以下策略,分别为:微空间的挖掘与设计、多功能集约站点设计、私属空间的借用与开放、公共空间的网络化连通。本课题也采用了多样化的设计研究手段,包括居民访谈、互动调研、文献研究、方案展示、艺术装置等,借此探索高密度的城市建成区公共空间的有机更新模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主要分析了苏州旧城在改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通过实地调研旧城改造更新过程中的一系列问题,并归纳总结,结合已有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成果,从而希望构建一种可变建筑空间的模式形式,用来解决旧城改造与更新中的问题。并且我们希望将这类方法应用于与苏州旧城内部,拥有相似问题的空间节点。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城市建设正逐步由“增量扩张”向“存量发展”转变,在最新的老旧城区改造研究和实践中,微改造策略逐渐成为一种高效的手段,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改善城区生活品质,解决老旧城区存在的各种问题。该文以武汉市天声街菜场片区为调研对象,因地制宜地进行社区道路交通以及基于微改造理论的公共空间改造研究,包括停车空间规划改造、交通规划改造及公共空间节点微改造等,旨在改善复合大量商业功能的老旧社区的交通状况,并以局部微改造的方式激活老旧社区公共空间,提升生活环境品质与居民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城市室外风热环境,尤其是旧城住区中的风热环境对于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意义重大。以武汉大智门地区老城区为例,针对武汉夏热冬冷的地域气候特征,结合城市风道改善风热环境的理论,提出在旧城改造中构建通风廊道空间设想。通过综合数学模型描述气流和热传导特征,考虑外界横向侧风(盛行风)、自然对流和热辐射传导机制的影响,得出研究区域内现状情况下以及改善方案中的温度和风速分布。经过分析对比不同改造方案,提出在旧城区内营造连续、贯通风道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旧城居住区改造成为当前工作的重点,而作为旧城居住区重要组成部分的公共空间,无论是在质量还是数量上都存在明显不足。文章通过对旧城居住区公共空间改造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了改造的原则,并提出了相应的改造策略,旨在激发旧城居住区公共空间的活力,为居民营造更加良好的外部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