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威达集团近几年在新型纺纱领域开发的色纺纱主要品种、特点及用途概述。用转杯纺、喷气涡流纺技术纺纱技术开发色纺纱,必须针对染色后纤维性能的变化及色纺纱小批量、多品种、变化快的生产特点,在原料选配与工艺优化及生产现场管理上进行创新,使生产的色纺纱质量符合制造中高端服饰的要求。  相似文献   

2.
探讨色纺纱的混和方式及生产要点。介绍了色纺纱的原料选择、预处理方法,通过分析色纺纱常用4种纤维混和方式的特点,并以莫代尔纤维/石墨烯改性莫代尔纤维85/15 9.8 tex集聚纱为例,优选其纤维混和方式、各工序工艺参数配置及质量控制方法,最终使熟条中的两种黑白纤维相互渗透,均匀分布,成纱质量及布面疵点大为改善。认为:针对不同有色纤维,采用适宜的纤维混和方式、纺纱工艺配置和质量控制方法,能生产出高质量的色纺纱。  相似文献   

3.
大豆蛋白纤维与有色涤纶混纺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大豆蛋白纤维的特点,结合生产色纺纱的实践,通过工艺试验,分析了纺纱工序影响色纺纱质量的一些因素,为提高大豆蛋白纤维与有色涤纶混纺纱的质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半精纺工艺多用于色纺纱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原料的配色效果、混合均匀程度和纱线长片段均匀度,成为影响色纺纱质量和影响织物色斑的重要因素.根据长期生产实践,分析了影响色纺纱配色效果的因素,指出了某些纺纱工艺配置对纱线色泽的影响,提出了生产中应在散纤维染色、纺纱工艺配置和生产现场等方面加强管理,消除因色纺纱原料配色不良及纱线不匀而导致的织物色斑现象,以提高色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5.
探讨纯棉色纺纱的质量控制要点。介绍了色纺纱的生产要点,并针对各工序质量控制难点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方法,同时分析了温湿度、纺专器材、工艺配置、设备、操作管理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认为:色纺纱的生产不仅要求配置合理的工艺参数,具备良好的设备基础,还要求企业具有完善的生产管理制度及较高的基础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
探讨差别化纤维色纺品种的质量提升措施。阐述了差别化纤维色纺纱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根据色纺纱的特点制定了色纺产品的开发思路,并重点就差别化纤维色纺品种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提升措施进行了初步探析。认为:开发多样化、功能化、质量优的色纺纱线,提高产品附加值,是当前市场形势下纺纱厂前进的方向;而差别化纤维色纺纱生产重点控制的质量指标有色差、色星、色牢度及条干不匀,且以本色纱的质量要求来做色纱。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料先染色后再混合纺纱,可比先纺纱后染色的染色纤维量显著减少。但染色后纤维的性能有较大变化,棉纤维强力下降,短绒增加,弹性变差,影响纺纱的可纺性,故要根据染色后纤维性能的变化来设计纺纱工艺。文章根据浙江地区相关企业多年来生产色纺纱的实践,分析了色纺纱的纺纱生产工艺特点与本色纱工艺的不同点,对色纺纱主要工序的工艺设计要点作了分析与叙述。  相似文献   

8.
文章介绍并探讨了阻燃腈纶和阻燃粘胶纤维的散纤维染色工艺以及多组分阻燃色纺纱的纺纱工艺参数配置。通过染色工艺参数的调试,避免了纤维损伤,并保证阻燃散纤维的色光为4~5级、色牢度在3~4级以上;通过纺纱工艺流程设计,在纺纱前进行纤维养生,各工序相对湿度控制在60%~75%,最终生产出Ne 40的阻燃色纺纱,两种颜色的纱线成纱质量优良,在实际应用中满足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9.
探讨色纺纱染色棉质量要求与成本控制。对比分析了采用色纺散棉染色及梳棉或精梳棉网染色两种方式对原棉各项性能指标的选用要求。列举了6种配棉方案下纤维指标、纺纱质量、用棉量和生产效果。指出了原棉染色后纤维各项性能指标和成本发生的变化。认为:应根据色纺纱质量要求,确定原料染色方式,并合理选择染色原棉;在纺混纺色纱时,适当配用有色或本色化纤,可降低纺纱原料成本,保证色纺纱的纱线质量。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半精纺生产中PTT纤维的应用,以及色纺生产中控制色差、色点的技术措施和应注意的问题,探讨了粘胶/PTT混色纺纱各纺纱工序主要工艺参数和关键技术措施及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1.
探讨竹浆纤维/灰竹炭改性涤纶70/30 9.8 tex集聚纱的生产工艺与质量管理方法。结合原料性能特点和色纺纱质量要求,从工艺流程、工艺参数配置、生产技术要点和质量控制等方面采取措施,成功研发出达到质量要求的灰竹炭改性涤纶混纺纱。认为:竹炭改性涤纶与竹浆纤维混纺纱可用于抗菌、服装、家纺等领域。  相似文献   

12.
文章探讨了色纺纱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混色打样、各工艺主要技术措施及参数等。着重介绍了在生产过程中色纺纱的质量控制措施。总结了色纺纱"订单多、批量小,品种多、翻改频次高、针对性强、用工多"的生产特点。  相似文献   

13.
为了顺利纺制JC/Modal 50/50 14.8 tex色纺纱,并降低成纱色结,优选了配色所需的着色纤维原料及纺纱原料的混和方式,对染色Modal纤维进行纺前预处理,各工序选择适宜的纺纱专件以及采取针对性的技术措施等,最终纺制出满足质量要求的小比例色纺纱.认为:选择Modal散纤维染色方案生产精梳棉Modal小比例色纺纱,成纱色结少,能得到较好的布面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为了在棉纺设备上顺利开发汉麻绢丝色纺纱,针对混纺纤维的性能特点,对染色后的汉麻纤维和绢丝分别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纤维的可纺性;合理控制投料比及清梳工序中的落棉以保证混纺比;并粗工序合理配置牵伸工艺及采取必要的保湿措施以保证半制品质量;细纱工序合理配置后区牵伸工艺以提高成纱质量。通过一系列技术措施,最终成功纺制出满足质量要求的汉麻/绢丝50/50 18.2 tex色纺纱。  相似文献   

15.
色纺纱生产选好原料是重要前提,既要使选用原料符合色纺纱生产要求,又要考虑经济实用,降低原料成本。由于色纺纱品种的发展,使用原料种类也越来越多,本文根据当前色纺纱的品种需求,对天然纤维(棉、毛、麻、丝)与化学纤维及差别化和功能性纤维等,在色纺纱中的应用情况,尤其是对天然纤维中的棉花使用及品质要求作了重点叙述。  相似文献   

16.
提高色纺纱质量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分析了原料的染配色、混合方式、混合的均匀程度、主要工艺配置和现场管理对色纺纱质量的影响,指出应根据色纺纱的生产特点合理选用原料和混合方法,控制原料性质差异,严格配色和染色操作,加强现场管理,清梳工序应适度开松和梳理,减少对纤维的损伤,并粗工序要减少意外伸长,控制条子的不匀率,细纱工序要优化工艺配置,减少粗细节、棉结、毛羽和纱线断头,络筒工序要减少毛羽及棉结增长率,以消除色差或色档,提高色纺纱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介绍了喷气涡流纺生产腈毛混纺色纺纱的工艺技术要点:重视原料选配;做好投产前的打样、配色与对色工作;在批量生产中做好混棉与混色工作;优化各工序工艺设计,使成纱质量达到最佳状态。分析了腈毛混纺色纺纱生产的质量控制要点:投产前做好染色纤维的预处理与混合;强化生产现场管理工作,杜绝生产中各类疵点产生;严格控制好车间温湿度,减少生产波动。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色纺纱的种类及用途,以及对色纺纱所用染色原棉的质量要求,重点探讨了色纺纱的纺纱工艺特点及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普梳色纺纱生产工艺的优化。针对色纺纱生产特点,从原料及生产全流程采取一系列工艺技术和管理措施,并运用正交试验优化了细纱工艺,最终较好地改善了14.6tex普梳色纺纱质量。认为:合理选用染色原棉,正确选择原料混和及混色方式,优选各工序工艺配置,严格控制色差,能够收到改善色纺成纱质量的良好效果,纺制出质量符合国家标准、满足用户要求的普梳色纺纱。  相似文献   

20.
羊毛、粘胶、染色棉、本色棉的性能差异较大,文章主要针对这些纤维性能进行工艺研究,优选工艺,从而提高该混纺色纺纱的成纱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