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了评估极近距离赋存条件下易自燃煤层工作面在开采过程中受本煤层及上覆煤层采空区自然发火威胁的程度,选取了垮落带发育高度、裂隙带发育高度、工作面推进速度等指标,评估了本煤层采空区遗煤、上覆煤层、上覆采空区的影响程度,科学地划分了受火灾威胁的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防灭火措施。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2017,(6):72-75
针对川南地区极近距离易自燃煤层群自然发火期短、采空区漏风严重等问题,分析了在工作面回撤期间不利于防灭火工作的诸多隐患。以白皎煤矿2274工作面为例,分析了该工作面回撤期间所面临的自然发火隐患,基于工作面的实际地质条件、巷道布置、进度条件等因素,提出了以采空区自然发火预报机制为基石,以"采空区高位插管注浆、控漏风、采空区注氮、工作面喷洒阻化剂"为核心的防灭火综合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3.
针对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的火情,制定严密的防灭火技术方案,通过科学施救,迅速灭火,有效防止了灾情扩大,同时总结出了一套科学、高效煤层自燃发火快速反应技术体系,对开采煤层自燃发火矿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郝宇  刘忠全 《煤炭工程》2019,51(11):74-79
为了确保屯宝煤矿10115工作面安全回撤,通过采取注氮、注浆、堵漏风、自燃预测预报等多种方法,对10115工作面撤架密闭期间自燃综合防治措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终采撤架期间和撤架密闭后,CO、O2、CH4等气体指标都处于较安全的范围内,说明采取的综合防灭火措施对采空区遗煤低温氧化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5.
李波 《煤》2018,(4):99-100
文章针对近距离煤层上部采空区自然发火问题,阐述了煤体自然发火现象的机理,总结了现阶段矿井主要采用的煤自燃预测、预报技术;归纳了现有的近距离煤层采空区防灭火技术,对存在此问题的近距离煤层矿井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徐腾飞 《煤炭技术》2022,41(1):177-180
黄白茨煤矿属近距离煤层群开采,在近距离煤层群开采条件下工作面重复采动容易在相邻采空区间形成漏风通道,021005工作面回采初期上覆采空区发生自燃,从采空区漏风通道、采空区遗煤、漏风供氧时间等方面分析了工作面自然发火原因,初步确定了采空区着火点位置,采用封闭工作面注液氮成功控制了火区发展。  相似文献   

7.
易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回撤期间综合防灭火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羊场湾煤矿Y162综放工作面的煤层自然发火期仅23 d,存在自燃隐患,基于羊场湾煤矿Y162综放工作面长度300 m、回撤中利用轨道提升等复杂情况,在加强煤自燃预测预报的基础上,为缩短回撤时间,采取筑沙袋墙、充填地表裂隙等措施减少采空区漏风,同时在回撤期间通过2道埋管、架间打钻向采空区实施注胶、注氮及灌浆等综合防灭火措施,回撤期间工作面CO体积分数保持在24×10-6以下,保证了该工作面的顺利、安全回撤。  相似文献   

8.
为防止近距离易自燃煤层群开采时发生煤自燃事故,在盐井一矿K12、K14工作面构建了回采区域综合均压通风系统。通过采取控制采空区漏风、压差动态调节和采空区注氮等措施,对煤层进行了防灭火治理,并对防治效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空区的温度由采取措施之前的26 ℃降到24℃,O2浓度由约20%降到11%,CO浓度由110×10-6降到50×10-6以下,CO2浓度保持在0.5%左右,煤层各项自然发火敏感指标均明显下降,达到了防止采空区煤自然发火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新疆大黄山煤矿属高瓦斯矿井,可采煤层自然发火期3~6个月,属易自燃煤层,受上部采空区发火影响,工作面回撤期间经常发生工作面发火事故,严重威胁矿井安全生产。针对高瓦斯、易自然煤矿工作面回撤防火问题,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为此类工作面回撤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0.
近距离煤层综放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防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预防石港煤矿15102工作面发生自然发火,对15102工作面易引起自燃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在14号煤层打顺层注浆钻孔,注入MEA高分子阻化泡沫,阻化采空区浮煤,同时在工作面推进过程中,在两巷间隔一定距离构筑漏风密闭,有效控制漏风,并使采空区浮煤的氧化得到了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1.
川南矿区多以开采近距离易自然煤层群为主,因地质赋存条件及开采方法的限制使得部分煤体无法采出,在下部煤层开采过程中形成高位遗煤,受采动影响垮入采空区后时常发生严重自然发火事故,给矿井的安全生产带来严重威胁。基于此,以船景煤矿118~(-1)2工作面为例,开展近距离煤层开采过程中高位遗煤自然发火防治技术研究,在分析工作面自然发火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以工作面架间高位插管注浆为核心灭火技术方案。在保障本工作面安全回采的基础上,根本上消除了遗煤对下覆煤层开采的二次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根据神东矿区浅埋深近距离易自燃煤层群开采的特点,以上湾煤矿12302综采工作面为例,综合分析了工作面回采过程中引发采空区遗煤自燃的原因。结合工作面生产中的实际参数,在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下,编写了工作面回采时的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为保证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技术指导,完善了神东矿区浅埋深近距离煤层群开采的防灭火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补连塔煤矿22煤层与上覆12煤采空区的层间距为36~51 m,下煤层的开采易造成上覆煤层采空区的遗煤氧化。22305综采工作面在开采时上覆12煤采空区出现了高温区域。为消除高温区域,采取了地面打钻、钻孔测温、注粉煤灰、注液态CO2、局部封闭工作面注液态N2、注黄泥浆等综合治理措施。治理效果明显,工作面气体指标保持正常状态,确保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4.
以余吾矿N2202工作面为工程背景,对采空区注入CO_2气体进行防治采空区自然发火以及提高瓦斯抽采效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注入CO_2气体使得瓦斯浓度梯度向采空区深部移动,并对采空区瓦斯积聚带瓦斯浓度进行稀释。同时致使吸附于煤体中的部分CH_4气体被置换出来,在防治采空区自然发火的同时有效提高了水平分支井对采空区瓦斯的抽采率。  相似文献   

15.
《煤矿安全》2016,(11):80-83
以东荣二矿近距离煤层群内残留煤柱自然发火及治理过程为背景,通过对封闭区域内指标气体变化规律的分析,并结合近距离煤层群的布置情况,对自然发火位置进行了判断。提出了堵、惰、降相结合的治理思路,即通过专用防灭火巷道内的钻孔,对层间裂隙灌注水泥浆进行封堵,通过封闭区域内预埋管路灌注氮气进行大面积惰化,通过高位钻孔向火点位置压注泡沫阻化剂等方法对火区进行治理。结果表明:自燃区域内C_2H_2、C_2H_4等气体逐渐消失,CO浓度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16.
《煤矿安全》2017,(8):36-38
珙泉煤矿3#煤层自然发火期短,与上覆2#煤层平均间距仅有1.4~2.4 m,自然发火严重。该煤层2273工作面受配风、巷道支护、回采推进等方面影响,回采期间面临典型易燃极近距离煤层群自然发火防治难题。该工作面通过建立超前监测、超前预防、应急处理等自然发火防治治理机制,采取加强巷道支护质量、封堵漏风通道、预防性注浆、预防性注氮、灌注液态二氧化碳等多种技术手段,成功处置了上覆2272老空区严重自燃隐患事故,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2016,(10):56-58
祁东矿924工作面上覆8224采空区,随着工作面的回采,上下采空区贯通加剧了采空区的遗煤氧化。在924工作面回采时发现上覆8224采空区存在高温危险区域,为了消除采空区安全隐患,对924工作面近距离煤层上下采空区自燃危险性进行分析。通过采取上下封堵漏风通道、注氮惰化上下采空区和定点灌注三相泡沫消除高温点等综合防灭火技术措施,在924工作面回采过程中,924工作面上隅角未出现CO超限现象,上覆8224采空区气体指标保持正常状态,保障了924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2017,(5):95-97
结合白皎煤矿2274工作面掘进及贯通后上覆采空区发生的严重自然发火隐患,分析了隐患产生的原因,确立"灭火+防火"的联合治灾方案,提出了近距离复杂地质构造煤层上覆采空区自然发火综合治理技术。以施工观测钻孔对上覆采空区火灾隐患区域探查为先导,合理划定隐患范围;采取采空区注液态CO_2灭火降温、巷道喷浆堵漏以及注氮惰化等手段,成功处理上覆采空区自然发火隐患的同时,保障工作面安全回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