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解决福城煤矿1905S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通过分源预测法进行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采用高位裂隙钻孔抽采、高抽巷抽采与上隅角插管抽采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瓦斯治理。结果表明:高位钻孔最佳抽采位置为距离煤层顶板上方15~30 m,终孔位置内错工作面回风巷20~30 m;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日平均值降到0.3%~0.45%,工作面回风流瓦斯浓度降到0.08%~0.28%。  相似文献   

2.
针对综采工作面向斜构造区瓦斯赋存和涌出异常的难题,在采面应用卸压注水钻孔抽排技术,上隅角分别采用外错低位巷大直径钻孔和内错高位巷瓦斯抽采技术进行对比,在平煤股份八矿综采工作面进行应用,结果表明:采用内错高位巷瓦斯抽采技术,上隅角处的瓦斯浓度降至0.7%~1.2%,风巷回风流瓦斯体积分数为0.18%~0.48%,平均为0.32%,下降幅度达到21.20%,有效解决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青龙煤矿11615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难题,结合该工作面实际瓦斯赋存情况,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方法开展瓦斯抽采。对比了瓦斯抽采效果与钻孔距回风巷距离远近的关系,研究了瓦斯抽采效果与回采里程的关系,总结了高位定向长钻孔的瓦斯抽采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回采过程中,通过高位定向长钻孔抽采采空区上覆岩层瓦斯,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降低到0.25%~0.35%,解决了该采空区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问题;钻孔距回风巷距离为40m时,抽采瓦斯浓度基本稳定在18.5%左右,抽采效果最佳;随着回采里程的增加,钻孔抽采效果呈上升趋势,但在抽采末期有所下降。说明高位定向长钻孔对降低采空区及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发挥了一定作用,提高了回采过程中瓦斯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4.
0102102综采面位于厚煤层首采分层,具有瓦斯含量高、涌出量大、煤层透气性好的特点。结合该采区地质条件,综合分析工作面瓦斯涌出原因,建立立体网格式瓦斯抽采体系,开采前期采取向本煤层施工定向钻孔、底板穿层钻孔、顺层钻孔,邻近层施工定向钻孔的抽放方案,使煤层瓦斯含量下降到6.57m~3/t,可解吸瓦斯量为3.75m~3/t,抽采率达到82%;开采期间采取本煤层施工顺层钻孔抽采配合工作面上隅角预埋管、高位钻孔、地面钻孔和瓦斯巷埋管等抽放方案,使瓦斯抽放量达到79.2m~3/min,工作面瓦斯浓度稳定在0.32%~0.42%,上隅角瓦斯浓度稳定在0.62%~0.76%,回风流瓦斯浓度稳定在0.48%~0.58%。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青龙煤矿11615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难题,结合该工作面实际瓦斯赋存情况,采用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方法开展瓦斯抽采。对比了瓦斯抽采效果与钻孔距回风巷距离远近的关系,研究了瓦斯抽采效果与回采里程的关系,总结了高位定向长钻孔的瓦斯抽采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回采过程中,通过高位定向长钻孔抽采采空区上覆岩层瓦斯,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降低到0.25~0.35%,解决了该采空区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问题;钻孔距回风巷距离为40 m时,抽采瓦斯浓度基本稳定在18.5%左右,抽采效果最佳;随着回采里程的增加,钻孔抽采效果呈上升趋势,但在抽采末期有所下降;说明高位定向长钻孔对降低采空区及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发挥了一定作用,提高了回采过程中瓦斯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坪上煤业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现开采3号煤层,综采工作面采用分层开采方式。开采过程中,采空区瓦斯涌出量大,严重制约了综采工作面的生产。为解决这一技术难题,坪上煤业在2303(上)综采工作面采取了上隅角密闭插管抽采及高位钻孔抽采相结合的抽采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当回采工作面推进到150 m时,瓦斯达到了63%,瓦斯抽采纯量为11.4 m~3/min,工作面上隅角瓦斯体积分数有效降低到0.3%以下,为工作面的安全生产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李胜军 《煤》2021,30(1):90-91,102
文章以某煤业有限公司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为实例,主要采取采空区埋管抽采、上隅角插管抽采及裂隙带高位钻孔抽采三种措施,有效降低了上隅角瓦斯浓度,抽采达到了良好的效果,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红岭煤矿14161综放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原因,采取高位钻孔抽采、上隅角埋(插)管抽采、增加工作面风量、上巷插管抽采和水射流风机处理局部瓦斯积聚等瓦斯综合治理措施,彻底解决了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采取上述综合措施后,该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降低到0.4%以下,局部最高瓦斯浓度也降低到0.5%以下,工作面单产由原来的2200t提高到3100t,保证了工作面的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15103工作面回采期间瓦斯含量高的问题,采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分别进行未采用抽采措施和高位钻孔抽采后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的分析,得出高位钻孔抽采后采空区内的瓦斯含量呈现出逐渐降低的现象,上隅角瓦斯大幅降低,高位钻孔能够有效治理采空区瓦斯,基于数值模拟结果,具体进行工作面高位抽采钻孔各项参数的设计,并分别在高位钻孔抽采前后进行上隅角和回风巷内瓦斯浓度的测试。结果表明:高位钻孔抽采后,上隅角和回风巷的瓦斯浓度分别稳定在0.2%~0.68%和0.25%~0.8%,无瓦斯超限现象出现,为工作面的安全回采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有效降低采空区瓦斯对下分层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效果及安全生产的制约,采用上隅角埋管采空区抽采瓦斯治理方法,在1303(下)综采工作面进行了试验。埋管抽采前、后上隅角瓦斯浓度由0.3%下降到0.1%,治理效果明显且稳定,增大了工作面安全生产系数。  相似文献   

11.
高瓦斯矿井采空区瓦斯的大量涌出是造成采面上隅角及回风巷瓦斯浓度增高的主要原因。采用辅助切眼高位钻孔与横川高位钻孔2种方法相综合的高位钻孔抽采模式对采空区进行瓦斯抽采,并在岳城煤矿1307(上)综采工作面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当采面推进至120 m时,采空区综合高位钻孔单孔平均瓦斯抽放浓度达到50%,单孔平均抽放纯量达到3 m3/min,上隅角处的瓦斯浓度降至0.3%以下,抽采效果明显。这为今后高瓦斯矿井回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治理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决神东矿区北部区低瓦斯矿井综采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难题,保证综采工作面上隅角气体正常,采取多种形式瓦斯抽采治理技术,主要包含上隅角插管抽放、采空区密闭插管抽放和采空区钻孔埋管抽放工艺,瓦斯抽采率达到45%~64%,取得了很好的抽采效果,实现了对上隅角气体的有效管控。在抽采工艺应用过程中,优化了瓦斯抽放硐室设计,丰富了管路布置方式,同时配合采取辅助控制技术,工作面回采期间回风隅角瓦斯浓度显著降低,解决了综采工作面回采期间回风隅角瓦斯局部积聚超限的现场难题。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高位钻孔抽采效果,以曙光矿1208工作面为背景建立采空区瓦斯运移模型,使用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抽采前后工作面及采空区瓦斯运移规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抽采前工作面上隅角和回风巷瓦斯浓度分别达到1.2%和1.3%;抽采后,上隅角瓦斯浓度为0.68%,工作面瓦斯浓度维持在0.6%左右,钻孔周围和工作面附近形成了低瓦斯浓度带,证明高位钻孔能有效抽采采空区瓦斯。经现场实践,实测1208工作面和上隅角瓦斯浓度分别在0.2%和0.4%上下波动,工作面瓦斯浓度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4.
东河煤矿采用混合式通风方式,矿井开拓方式为斜井、立井混合开拓。该矿回采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0.96 m~3/min,采用U型通风系统,工作面上隅角是综采面通风压力最低的地点,因而采空区瓦斯大量向该处汇集,致使该处瓦斯浓度居高不下,上隅角瓦斯靠自然风稀释浓度较困难。为有效治理该矿二采区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设计采用高位钻孔法进行抽采,构建了瓦斯抽采系统,并对相应的工艺流程进行了分析。实践表明:抽采系统建立和运行以来,综采面上隅角瓦斯浓度降至0.3%左右,抽放效果显著,确保了采煤工作面顺利正常推进。  相似文献   

15.
常海祥  张向磊 《中州煤炭》2018,(1):36-41,46
针对九里山矿14141综采工作面高位抽采钻孔及自主加工上隅角封堵模块配合埋管抽放的立体式抽放方式,对工作面高位抽采钻孔及上隅角埋管抽放的瓦斯抽采管路系统进行改造,高位抽采钻孔由地面南风井瓦斯抽采泵站进行抽采,上隅角埋管抽放由西风井地面瓦斯抽采泵站进行抽放,从而达到以最少投入,获得最佳的采空区瓦斯治理效果,该技术的应用有效地解决了回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  相似文献   

16.
左明明 《煤》2023,(4):10-13+60
针对某矿综采工作面瓦斯治理难题,根据瓦斯赋存规律及地质特征,采用高位钻孔抽采邻近层卸压瓦斯、高位巷抽采邻近层及采空区瓦斯、临近巷道及邻近采空区瓦斯抽采、回风隅角深孔预裂爆破放顶相结合的瓦斯综合治理模式。通过该模式的现场应用,显著提高了综采工作面及上隅角瓦斯治理效果,综采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控制在0.5%以下,回风流瓦斯浓度控制在0.3%以下,保证了生产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为有效解决高瓦斯综采工作面通风方式改变后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研究提出顶板高位钻孔抽采瓦斯的方式进行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依据工作面实际地质条件,确定高位钻孔的终孔距3号煤层的最大垂距为60m,由数据统计分析可知:抽放高浓度瓦斯的持续时间增加了近20d,割煤期间瓦斯的最大浓度为0.35%,上隅角瓦斯问题得到控制。  相似文献   

18.
《煤炭技术》2017,(4):172-174
为解决综放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治理难题,提出高位定向长钻孔瓦斯抽采技术方法。以王家岭煤矿为试验对象,通过理论计算、数值模拟方法,确定高位定向钻孔布设合理层位,并以此指导高位定向钻孔施工。工业试验表明:上隅角瓦斯浓度由原0.56%~0.98%降至0.42%~0.68%,解决了上隅角瓦斯超限问题,实现了综放工作面的高效、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采用高位定向钻孔+隅角抽采相结合的方法能有效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高位定向钻孔抽采流量大且相对稳定,效果好,可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0.3%左右;上隅角埋、插管抽采对上隅角作用直接有效,可降低上隅角瓦斯浓度0.2%左右;一般高位孔抽采效果较差,对上隅角瓦斯浓度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20.
针对神州煤业8103综采工作面“U”型通风上隅角瓦斯易积聚、易超限等问题,通过分析上隅角瓦斯超限的原因,采用采空区低负压大流量埋管抽放、采空区顶板千米定向高位钻孔抽采、上隅角插管、导风筒抽放及安装挡风帘等综合治理措施。通过实践,8103工作面上隅角瓦斯浓度(T0)由初采时的1.5%左右降至0.3%左右,回风流瓦斯浓度(T2)由最初的0.8%左右降至0.2%左右。结果表明,采取以上措施联合治理上隅角瓦斯效果良好,确保了“U”型通风综采工作面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