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研究全国以及火电、冶金、建材和化工行业煤炭消费量,基于无偏灰色(GM)、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逻辑斯蒂(LOGISTIC)和人工神经网络(ANN)模型,分别构建了各行业组合预测模型,并运用相关系数、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和均方根误差评价指标检验组合模型拟合精度,筛选出各行业最优组合模型并预测2020—2030年各行业消费趋势。研究表明:最优加权组合模型的R、MAE、MAPE和RMSE等检验指标均优于单项模型|分别构建了权重为(0.32,0.68)的我国煤炭消费总量预测模型GM-ARIMA、权重为(0.28,0.14,0.58)的火电行业预测模型GM-LOGISTIC-ARIMA、权重为(0.40,0.60)的冶金行业预测模型GM-LOGISTIC、权重为(0.32,0.68)的建材行业预测模型ANN-ARIMA、权重为(0.79,0.21)的化工行业预测模型ANN-ARIMA|预测未来我国煤炭消费总量和火电行业消费量呈小幅增长趋势,2030年分别达到41.67亿t和22.10亿t;冶金和建材行业消费量呈稳定趋势,2030年分别达到6.60亿t和5.04亿t;化工行业消费量呈快速增长趋势,2030年达到3.78亿t。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美国煤炭生产和消费发展和现状的分析,发现自2001年以来美国煤炭生产、进口和消费量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煤炭出口量呈整体逐年上升趋势。应用灰色模型,对美国煤炭生产、进口、出口、商业消费、工业消费和电力消费量进行预测,结果显示,到2025年,预计美国煤炭产量为67642万t、进口量为705万t、出口量为14171万t、商业消费量为85万t、工业消费量为3722万t、电力消费量为56389万t。  相似文献   

3.
基于最优组合模型的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有效解决常规单项预测模型组合时采用单一的加权平均系数而导致预测结果失真的缺陷,通过引入IOWHA(诱导有序加权调和平均)算子构建最优组合预测模型对我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进行预测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该组合预测模型具有较高的拟合和预测精度,可为煤矿部门安全决策和科学规划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基于GM(1,1)模型的中国能源消费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85~2004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为原始数据,构建了中国能源消费GM(1,1)预测模型。研究表明,中国能源消费呈准指数增长规律,GM(1,1)预测模型对20年能源消费量的拟合精度达94.53%,模型的发展系数为0.04,适用于作中长期经济预测。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能源消费将以4.30%的速度增长,2010年能源消费量达到217730万t标准煤。  相似文献   

5.
魏永强  靳三群 《中国煤炭》2005,31(10):12-14
通过分析电力工业煤炭消费量与电力工业发展之间的关系,构建出火电发电量与煤炭消费之间的计量经济学模型,改善了部门消费预测法由于误差累计导致预测精度不高的缺点,提高了预测精度;通过所建的计量经济模型,预测在最近的4年内电煤消费量将以每年接近1亿t的速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煤炭资源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要能源,准确预测我国煤炭产量有助于国家能源政策的制定.为此,在单一的灰色GM(1,1)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与马尔科夫预测模型组合形成灰色GM(1,1)-马尔科夫组合预测模型,以相对误差、均方差比值和小概率误差3个指标对模型的精度做检验.结果表明,组合预测模型优于单一预测模型,组合预测模型不仅反映了煤炭产量短中期呈上升趋势,又突显了该模型能较优地处理波动性序列的优点,能够有效地预测2019年和2020年煤炭产量.  相似文献   

7.
依据组合预测有效度的定义,以单项预测在预测区间内预测精度均值最大为准则,建立了基于单项预测的加权组合预测模型,给出了加权系数的线性规划最优计算模型。应用基于灰色预测与指数平滑预测的组合预测模型研究了我国矿业事故数基本趋势问题,证明应用此模型对矿业安全系统预测分析不仅提高了预测精度,且模型直观、计算简洁,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为了预测我国的煤炭产量,分别建立了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和灰色理论GM(1,1)模型,并对预测结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灰色理论GM(1,1)模型较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更高,更符合我国煤炭产量的发展趋势。灰色理论GM(1,1)模型的煤炭产量预测结果表明,未来2 a我国煤炭产量呈稳定增长趋势,产量分别为34.83亿t和37.82亿t,增长比例分别为7.5%和8.5%。  相似文献   

9.
丛威  张志鹏 《中国矿业》2012,21(6):9-12
"十二五"时期是煤炭行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时期,科学预测2015年的煤炭需求量对于制定"十二五"煤炭产量总量控制目标十分必要。本文应用协整模型,结合马尔科夫模型,对2015年煤炭需求量进行预测。认为我国在能源规划约束条件下,2015年我国煤炭需求量高、中、低三种情境下分别为36.65亿t、38.37亿t和40.17亿t,可以完成我国"十二五"期间CO2减排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的约束性目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组合模型建模准则单一、权值固定不变的缺陷,引用最优加权组合建模理论,将向量夹角余弦与诱导有序几何加权平均(IOWGA)算子相结合,构建一种新的最优组合预测模型,并对优性组合模型的判定方法及预测效果评价准则进行了研究。利用该模型对路基沉降进行预测,并与双曲线模型、S型曲线模型的预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单项模型,该组合模型的预测精度更高,是一种有效的路基沉降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十四五"期间我国煤炭供需趋势,在结合煤炭供需量数据样本量小的特征之上,利用相关向量机(RVM)算法,构建了基于RVM的煤炭供需预测模型,对我国"十四五"期间的煤炭供需量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十四五"期间我国煤炭产量及消费量仍处于稳步上升阶段,煤矿企业安全生产仍是"十四五"期间的主抓问题,并从政府监管、企业风险防控及矿山智能化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以煤炭产量预测研究为目的,建立了GM(1,1)模型、GM(1,1)残差模型和等维新息GM(1,1)模型,并对我国1999年至2010年的煤炭产量进行了数据拟合和预测。应用后验差检验,3种模型均是一级合格模型;根据相对误差检验,GM(1,1)模型和GM(1,1)残差模型的数据拟合精度属于四级,是不合格模型;而等维新息GM(1,1)模型群的最大相对误差仅为0.46%,平均相对误差为0.40%,是适用于煤炭产量预测分析的高精度模型。应用等维新息GM(1,1)模型群对我国近5年煤炭产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煤炭产量将以平均每年超过3亿t的速度增长,到2015年将超过47亿t。  相似文献   

13.
中国钢铁产业合理产能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分析未来国内钢铁需求和出口趋势,分析了我国钢铁产业的合理产能规模。8个后工业化国家1980年以来的粗钢总消费和人均消费一直处于稳定状态,表明一国粗钢需求达到顶点后将经历缓慢下降然后长期处于稳定状态,本文将其称为后平台期。我国人均粗钢需求已进入峰值区,人均粗钢消费峰值在530~540kg之间,消费总量在7.5亿~7.6亿t左右,后平台期平均人均粗钢消费量在500kg/人左右,粗钢总消费量将维持在7.2亿~7.3亿t左右的水平;未来我国钢铁出口有进一步扩大趋势,综合国内需求和出口需求两方面的分析,本文认为中国钢铁合理产能规模在9亿~9.5亿t左右,在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中国还要淘汰1亿~1.5亿t的过剩产能。  相似文献   

14.
将改进GM(1,1)模型和趋势预测法相结合,设计一种组合预测模型,并将其应用于能源消费预测中,通过实际预测检验了组合预测模型的有效性与实用性。研究发现,组合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上优于单项预测模型,因此这种组合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最小二乘曲线拟合、灰色预测和最优组合模型,提出了全国煤炭需求量的预测模型,并利用各模型预测了全国2009-2013年的煤炭需求量。最后,对3种模型的预测结果作了分析,得出结论:最优组合预测模型从总体上起到了提高预测精度的作用,用此方法进行预测是有效的,预测的结果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6.
改进灰色GM(1,1)模型在煤炭消费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灰色系统理论构建并优化了灰色GM(1,1)预测模型,应用模型对我国煤炭消费总量进行拟合和预测。该模型通过减少数据受到的冲击扰动,以适应中长期预测。经检验,该模型具有较好的精度,预测结果反映出的煤炭消费发展趋势,可为今后制定煤炭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当前我国煤炭供需状况与发展趋势,结合"十三五"规划,在我国节能减排的碳约束下,对我国2020年煤炭供需情况进行了预测与分析。研究认为,2020年煤炭依然是我国的主要能源,预测需求总量为38~41亿t,低于42亿t的煤炭消费总量上限约束。其中,电力工业耗煤量约为25~26亿t,钢铁工业耗煤量约为5.2~5.4亿t,建材工业耗煤量约为3~3.5亿t,化工行业耗煤量约为3.5~4.5亿t。受煤炭产能、进出口量与库存量约束,预测2020年我国煤炭供应量将约为37~40亿t,供过于求的局面将有所缓和,有望实现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18.
以中国北方某市2008—2014年煤炭消费量、地区生产总值及人口等统计数据为基础,分别采用回归模型、使用强度模型、灰色模型对该地区煤炭消费量进行了模拟和预测。基于各模型十分离散的预测结果,引入了资源需求理论,对该地区资源需求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同时对各模型预测精度进行评估,从而确定适用于该地区的资源需求预测模型。结果显示,回归模型预测结果优于其他两种模型,同时也表明资源需求理论指导下的煤炭消费量需求预测更具科学性,为煤炭需求预测模型的选取提供方法和依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传统的加权组合预测模型赋权过程中的缺陷,分析了诱导有序加权平均算子(IOWA)的特点,建立了一种基于诱导有序加权平均算子的GM(1,1)-Verhulst组合预测模型。结合某矿山沉降实测数据进行基于IOWA算子的组合预测,结果表明基于IOWA算子的组合预测模型预测中误差优于传统的加权几何平均组合模型,更优于单项模型预测精度,预测结果能够很好地反映其沉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煤》2013,(10):9-12
由于我国煤电基数较大,尽管平均供电煤耗有明显下降趋势,但煤电机组总发电量和煤炭消费量仍将处于上升趋势。如按现有发电技术水平预计(按2010年平均供电煤耗355 g/kW·h,电煤平均热值21 MJ/kg估算),2020年、2030年和2050年,电煤消费总量将达到24.06亿t/a、27.94亿t/a和26.95亿t/a[1],这将给电煤供应和环境保护带来很大压力。要降低供电煤耗,减少燃煤污染物排放,必须大力发展高效清洁发电技术,如发展超临界、超超临界、IGCC、煤基多联产系统、烟气脱硫系统(FGD)、催化氧化还原脱氮技术(SCR)、二氧化碳捕集与埋藏技术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