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姚亚勤 《江苏陶瓷》2012,45(1):35-36
宜兴紫砂壶质朴淳厚、不务妍媚,如金属般的凝重端庄,似脂玉般的温润朴雅。中国传统文化对茶的渗透,几乎涉及与茶文化相关的各个领域,包括宜兴紫砂壶。而宜兴紫砂壶的质地、形制、审美构成了她在茶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延续数百年而兴盛不衰。尤其是各种哲学思想、美学观念和民间工艺的交融,给紫砂壶文化注入了蓬勃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范永兵 《佛山陶瓷》2013,23(9):53-53,56
宜兴紫砂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她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的中国传统工艺品的杰出代表。紫砂壶无论是从泥料、类型,还是使用(养壶)上都有其唯一性和独特性,这是宜兴紫砂壶有别于其他传统工艺品的特殊之处。本文主要从紫砂壶的泥料、分类、养壶三个方面对宜兴紫砂加以浅述。  相似文献   

3.
论素器艺术     
吴奇敏 《江苏陶瓷》2004,37(1):38-39
宜兴紫砂举世闻名,被誉为“东方明珠”、“陶中瑰宝”。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明代李渔说过“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又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他称颂宜兴紫砂壶是最理想的茶器。  相似文献   

4.
周琴娣 《江苏陶瓷》2009,42(3):14-15
宜兴紫砂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每个不同时代都有不同的壶艺流派与风格,形成了宜兴紫砂艺术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它为我们当今学习制壶和研究壶艺等方面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历史资料。这是前辈紫砂艺人留下的艺术珍宝,也是他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并传承下来的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5.
黄柏生 《江苏陶瓷》2009,42(1):36-36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闻名天下。笔者生在宜兴,对紫砂茗壶情有独钟,因此家中也收藏了相当数量的紫砂壶器,然而真正的自己动手全手工制作却还是近阶段的事情。前些日子,用传统的全手工方法,模仿程寿珍掇球壶的造型,亲手制作了一把寿珍掇球壶.现将其过程及体会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周莹 《江苏陶瓷》2013,(5):62-62,64
宜兴紫砂与佛家有着极深的渊源关系,宜兴紫砂的鼻祖供春的制壶技艺就是从金沙寺僧那儿学来的。明代学者周高起《阳羡茗壶系》记载:"供春,学宪吴颐山家青衣也。颐山读书金沙寺中,供春给役之暇窃仿老僧心匠,亦淘细土抟胚。"其中的"细土"指紫砂泥,"抟胚"指制壶。这一段记载说明了宜兴紫砂真正的首创者是金沙寺僧。茶与禅与壶的关系,原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有诗讲得好:  相似文献   

7.
宜兴紫砂是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一批的保护名录,正是因为这一代代的坚守与传统,这样世世代代把紫砂文化薪火相传与生生不息才有了现今的百花绽放,紫砂文化流传至今与传承、创新都是密不可分的,让爱壶人士们可以在紫砂知识的海洋里尽情徜徉。这把"富贵达利壶"从名字就能看出是兼备了中国传统吉祥文化寓意与紫砂造型艺术完美结合的产物,用了仿生的手法把江南盛产的杨梅结合到紫砂壶中,让这把壶变成了一把颇有艺术价值的花器,把这把壶的理解与感悟展现出来,也让我们赏壶之人深感其中浓浓的富贵吉祥之感,也让我们可以更加热爱自然与生活。  相似文献   

8.
刘号 《山东陶瓷》2014,(2):45-45
正说到宜兴人们就会联想到宜兴紫砂,紫砂壶已经成为这座城市的铭牌。之所以让人这样印象深刻是因为一件好的紫砂壶作品能让人百看不厌,反复把玩,甚至痴迷其中,这与紫砂壶作品本身的造型艺术表现和孕育的内涵是分不开的。这源于紫砂壶艺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紧密结合,利用宜兴的紫砂五色土,历代紫砂名手创造出了千姿百态,精彩纷呈的壶艺作品,这些作品在造型上超越了一般茶壶的审美功能,形成了具有自身独特印记的  相似文献   

9.
金火明     
《江苏陶瓷》2014,(4):F0002-F0002
字南人,润陶,国家级工艺美术师,1963年生于宜兴陶都,89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系,后在宜兴丁蜀职业高级中学紫砂艺术中心从事紫砂陶艺创作,并担任紫砂制壶、陶艺培训总辅导老师,陶艺、制壶技艺全面,擅长创新作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相似文献   

10.
正宜兴陶瓷博物馆中的紫砂历史馆陈放有一把极为珍贵的紫砂"镶玉包锡壶"(见图1),此壶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那是在2009年,美国加州的陶艺家芭芭拉·布朗女士在丈夫和美国陶艺学会会长周光真先生的陪同下造访宜兴,她随身携带三把珍藏多年的紫砂壶,要将其捐赠给宜兴陶瓷博物馆。这三把壶艺术上的精美使观者无不赞叹,"镶玉包锡壶"便是其中之一。此壶以紫砂为胎,通体包锡,壶身为五瓣柱,俯视好似一朵梅花;壶口突出,壶嘴、壶把、壶钮皆镶  相似文献   

11.
宜兴紫砂壶,始于明代正德年间。宜兴紫砂壶是艺术品,它形制优美,颜色古雅。另一方面,它又是实用品,明清两代,伴随着瓷器的兴盛,宜兴紫砂器艺术也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2.
徐建光 《江苏陶瓷》2011,44(2):36-37
"世界上只有一把紫砂壶,她的名字叫宜兴。"这是对宜兴紫砂工艺的最高赞誉之一。众所周知,宜兴紫砂历史悠久,风格神韵独特,积攒着世代相传的历史沉淀精髓,蕴含着丰富的紫砂文化内涵。随着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人们的追求不仅仅满足于停留在物质享受上,慢慢地从物质消费过渡到了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所以,壶就是这个时期的标杆物,传承着中外品茶爱壶人士精神层面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3.
宜兴的紫砂大体分为光货紫砂和花货紫砂,光货包括方壶、圆壶以及那些素身的紫砂壶。宜兴紫砂持续发展提高,直至繁荣兴盛,步入辉煌,是与从古至今的一些紫砂名家,巨匠孜孜追求,刻苦努力,辛苦培育分不开的。老一辈的紫砂艺人,不但精于研艺,独创风格,为后人留下了很多宝贵的、经典的紫砂作品,还将精湛的技艺毫无保留的传授后人,为我们新一代紫砂人创造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严志权 《江苏陶瓷》2021,54(3):61-63
在宜兴紫砂匠人的辛勤耕耘之下,紫砂行业已经具有了非常完善的产业链和规范体系,紫砂壶也成为了我们广大茶友最为熟悉的茶具,以其良好的实用性与观赏性赢得了壶友们的青睐,宜兴已经成为了许多紫砂爱好者和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他们在这里把全部的热情和心血也投入到紫砂艺术之中,共同促进了紫砂行业的进步和繁荣.从整体上来看这件作品"秋水壶",流畅的线条勾勒出亭亭玉立的姿态,各元素的起承转合也非常的巧妙,很好地诠释出了"秋水"的名字,宛如一位秋水般的伊人,在水一方,淡雅如烟,气质如兰,让人一见而倾心,难以忘怀.用此壶喝茶,特别是在福建、广东喜欢用朱泥"秋水"小壶泡高香茶,袅袅茶香袭来,让人如梦似幻、如醉如痴.  相似文献   

15.
宜兴紫砂始于宋,盛于明,在明代不少书画名家也加入了紫砂壶制作行列,让普普通通的紫砂壶逐步走上文人壶、艺术壶的轨道,使紫砂壶成为既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的艺术壶、文化壶。紫砂工艺与书画艺术的有机结合,又加速了紫砂壶的艺术化进程,成为艺术品中的一枝奇葩。宜兴紫砂经过近千年的发展,壶式与装饰形成了一整套模式,壶型都在几何型壶(圆壶、扁壶、直筒壶、四方壶、六方壶)、自然型壶、(树竹型壶、花果形壶、动物形壶)、筋纹型壶、博古型壶几种壶型上打转。装饰也逃脱不了“素面素心”、“模仿象生”、“刻铭题画”、“加彩挂釉”这几种…  相似文献   

16.
宜兴紫砂壶历史悠久、影响深远,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紫砂风格和紫砂文化,是世界工艺美术陶瓷中的一朵奇葩。人们用壶、赏壶、爱壶、藏壶.对紫砂壶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在人与壶进行交流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些对壶认知的共识,大体而言。  相似文献   

17.
也谈紫砂美     
宜兴紫砂器无釉,与大地那么贴近,那么相似,人称“泥壶”。让人感到泥土的芳香气息,非常亲切、温暖、自然;紫砂器无釉,是那么坦诚、直爽、朴实而真切,值得信赖愿意触摸而拥有;紫砂器无釉,没有华丽的外衣,不矫饰石造作,不哗众取宠,体现出天生丽质,是那么雅静、端庄、品味脱俗,令人敬慕而愿收藏。因此,我爱宜兴紫砂器。 宜兴紫砂器,以壶类最丰,历代精品尽出不穷。对其设计、制作及装饰工艺早有专家研究论著,可谓“前人事述备已”本文只就紫砂壶的影象效果和线角处理谈一点认识。 首先,我认为紫砂的景象美。它的景象,由主…  相似文献   

18.
张拯 《江苏陶瓷》2009,42(6):39-40
“紫砂茶具”界定的含义是:以泡茶为主要功能,宜兴紫砂泥为材料,采用宜兴传统制壶技法制作的紫砂茶壶。  相似文献   

19.
杨瑶芬 《陶瓷》2021,(2):82-83
宜兴青瓷以其碧玉般的釉色,古朴典雅的造型,流畅优美的线条深得人们的喜爱,并以国礼赠送给外国元首。从整体上来看这件艺术作品《寿桃壶》,壶身色泽青润,凝练稳重,线条流畅简洁,造型古朴典雅,从中可以看到历史上许多的紫砂名家在演绎寿桃壶的传统形态和技艺手法,同时更多的注入了作者全新的工艺理念和艺术审美,把陶和瓷用巧妙的手法交相辉映。让我们在喝茶品茗的过程之中,能够感受到开片的神奇和紫砂包浆的油润,可谓是一举两得,赏用兼备,是一件难得的宜兴陶瓷艺术的代表之作。  相似文献   

20.
紫砂泥最适于用来塑造茶壶。明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称颂宜兴紫砂壶是天下最为理想的茶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