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产业集聚的视角研究科技创新成果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对促进中国科技创新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保障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步调一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基于2008—2019年中国30个省市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SBM(slacks based measure)模型和GML(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30个省市的动态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运用门限回归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讨金融业集聚和制造业集聚对科技创新成果和绿色全要素生产关系的门槛效应和调节效应。结果表明:1)科技创新成果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系数显著为正;2)金融业集聚对科技创新成果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有正向调节和单门槛效应;3)制造业集聚对科技创新成果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4)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人均居民可支配收入、外商投资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基于此,提出应关注科技创新成果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匹配度,注重数字金融的发展打破金融业的空间壁垒,引导制造业转向高质量集聚,实现财政资源在环保领域的合理配置,加强对外商投资环保监管。  相似文献   

2.
以矿区循环经济为基础,基于产业共生的角度对矿区能源-经济-环境(3E)系统的协调度进行研究。建立了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和模糊系统隶属度函数测算系统协调度水平。测算了准能矿区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的协调度并进行分析,借助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该矿区3E系统的协调度发展阶段建设重点及问题,并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准能集团所属矿区3E系统的协调度处于第二阶段,验证了发展产业共生模式、物质循环利用技术和固体废弃物利用处理技术对提高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水平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为考察环境规制对陕西省能源开发产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利用EBM-GML指数测算了2008—2018年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能源开发产业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基于非线性全面FGLS模型,实证检验了环境规制对陕西省能源开发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陕西省能源开发产业绿色效率水平整体偏低,但呈波动上升态势;环境规制对陕西省能源开发产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绿色效率变化、绿色技术进步的影响均呈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且环境规制通过技术创新和FDI促进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的提升,未通过要素结构和产业结构升级产生促进作用。鉴于此,一方面要通过制定合理的环境规制强度来保证能源开发产业的绿色投入,另一方面也要通过相关财政扶持措施,激励企业进行绿色技术研发,从而通过创新驱动实现能源开发产业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用地等指数、农用地定级指数及征地区片价三者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且其相关性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而农用地定级指数与征地区片价的相关程度要高于农用地等指数,因此可以以定级指数为基础进行区片价的测算工作。基于农用地定级指数构建综合分值模型法测算征地区片价。在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做得比较扎实的地区,通过分值模型法进行征地区片价的测算可以节约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且得出的结果真实可靠,能够满足实践应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何大义  李冉  黄启 《资源与产业》2014,16(5):107-114
对比分析现有典型产业结构同构化程度度量的方法,如结构相似系数、结构差异度指数、结构重合度指数,认为产业结构同构化程度试题可从相似性或差异性角度展开,而且是一种无方向的对称测度。进而分别从相似性和差异性角度,基于信息熵和相对熵的概念,提出了产业熵指数与产业相对熵指数,用以度量区域间的产业结构同构化程度。通过对北部湾城市群2000-2010年实证研究,验证了产业熵指数和产业相对熵指数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而利用产业熵指数和产业相对熵指数展开了北部湾城市群产业同构程度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遥感生态指数(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RSEI)是目前生态监测评价中使用较为广泛的一种遥感指 数,在矿区生态环境研究中也得到了大量应用。 但是其提出是基于城市区域的生态环境分析,对于黄河流域水土侵 蚀易发区的适用性尚待研究。 黄河流域中游煤炭矿区高强度、大范围开采带来的局部地质环境、生态状况改变,更对 该指数的适用性提出了挑战。 基于现有遥感生态指数并兼顾地域差异化特点,提出了一种改进型遥感生态指数 (Modified Remote Sensing Ecology Index,MRSEI),即在顾及绿度( NDVI)、湿度( WET)、热度( LST)和干度( NDBSI)因 子的同时,引入土壤侵蚀模型( The 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通过归一化运算获取土壤侵蚀因子 (Erosion),并将该因子纳入生态环境质量分析中。 通过在谷歌云平台( Google Earth Engine,GEE)上计算 MRSEI 并将 其应用于山西省及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结果表明:① 与传统的 RSEI 相比,改进的生态指数 MRSEI 有效集成了绿度、 湿度、干度、热度和土壤侵蚀 5 个生态因子的综合信息,可以更全面客观地揭示山西省及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生态环境 及其变化;② 2000—2020 年,山西省的生态环境质量呈现先恶化后好转的趋势,空间分布特征主要表现为省域东南部 生态环境质量较高,而西北、西南区域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7.
两种指数曲线法在公路地基沉降计算中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路地基沉降计算是公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合理假设提出了一种新的地基沉降计算方法———指数曲线配合法;同时给出了固结度对数配合法简单的推导过程,指出其在地基沉降计算中忽略次固结沉降存在的缺陷。工程实例分析表明,指数曲线配合法比固结度对数配合法在地基沉降预测方面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为提升产业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水平,中国煤炭产业不断推进资源整合与去产能。为验证其效果,在构建运营效率M指数、安全效率M指数、环境效率M指数与可持续发展效率M指数的基础上,基于上市煤炭企业2008年至2016年的相关数据,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发现中国煤炭产业安全效率、环境效率与可持续发展效率的M指数、规模效率指数、纯技术效率指数总体呈提高趋势,反应资源整合确实提升了煤炭产业的整体效率及规模效率,且煤炭企业管理与组织水平不断提升。但运营效率M指数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指数的降低。为进一步提升资源整合质量与煤炭产业效率,必须发挥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继续强化安全与环境规制的实施,加大去产能与资源整合的制度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在兼并收购中探索新的市场模式;不能仅依赖规模优势提升效率,必须推动大型煤炭企业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与技术创新实现效率提升的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9.
资源型城市经过一段时间的快速发展后开始出现颓势,为实现资源型城市的科学转型,本文以城市转型途径中的产业转型为研究对象,借助距离协调度模型对城市主导产业的选择进行了定量分析。首先,总结相关文献建立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体系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然后,根据建立的指标体系与距离协调度模型对产业发展子系统与经济发展子系统之间的系统协调度进行了计算。最后,以黄石市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分别对黄石市多个产业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系统协调度进行了测算,根据结果分析总结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绿色矿业发展已走过十几年的光辉历程。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成为新形势下矿产资源管理与矿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工作抓手。如何合理评价全国矿业的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我国矿业绿色发展的进展,对引导矿业绿色发展和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矿业绿色发展指数的概念,探索构建了由4个分指数和17项具体指标构成的矿业绿色发展指数体系,研究确定了指数测算模型。基于指数体系和测算模型,对我国2010~2016年矿业绿色发展水平进行了测算,分析了分指数和总指数的演变态势。围绕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型发展、安全和谐等方面剖析了矿业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通过指数测算分析为推进矿业绿色发展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1.
张锦 《资源与产业》2013,15(4):82-86
以中国制造业为例,基于2005-2009年制造业内各产业能源消费数据,分析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的原因,从能源消费的视角提出促进经济节能发展的产业选择标准。利用因素分解方法,对产业发展过程中能源消费总量与按照基期标准份额计算的产业标准能源消耗总量之间的差异进行分解,认为这一能源消费差别是由产业发展速度偏离和能源消费强度偏离造成的。并根据制造业内部各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产业发展速度偏离和能源消耗强度偏离的区别,对制造业内部各产业进行分类,提出中国制造业节能发展的产业选择和产业发展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煤炭资源城市作为研究对象,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煤炭城市的特性,从创新生物群落和创新环境群落两个方面构建了煤炭资源城市创新生态健康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模型测算了2015年—2019年山西省域内5座煤炭资源城市的创新生态健康度且进行了划分,之后运用M估计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不同类型的煤炭资源城市创新生态健康度对煤炭行业和煤炭装备制造业协同集聚的影响及煤炭企业的创新驱动效应。研究得出,5座煤炭资源城市分别为“创新多样型”、“创新专长型”和“创新追随型”,不同类型的煤炭资源城市对行业的协同集聚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煤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在“创新多样型”城市中所发挥的技术创新有正向显著性。建议,推动煤炭资源城市向“创新平衡型”城市变迁,缩小城市之间的差距;提升煤炭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稳固推进煤炭行业和煤炭装备制造业的协同集聚。  相似文献   

13.
采用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从投入产出角度构建了技术创新效率测度指标。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政府补贴、金融集聚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平均值为1.193,上中下游差距显著,其中上、下游地区创新效率较高,中游效率低;2)政府补贴与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三门槛效应;3)在不同金融门槛区间,政府补贴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大小和方向不同。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04-2016年煤炭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三大主体的数据,在利用协同度模型测算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程度的基础上,依据资源基础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提出了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煤炭企业规模和经济发展水平显著促进了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提升,煤炭企业家精神对产学研协同创新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政府对煤炭企业资助力度的影响不显著。研究结果可以为煤炭企业提供建议,推动煤炭企业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电煤价格偏离度指标来衡量煤电纵向关系中的电力产业买方市场势力。结果表明,电力产业作为整个煤炭产业买方的市场势力不断增强,而且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电煤价格偏离度越小,煤炭产业的销售利润率就越高,即电力产业的买方势力与煤炭产业经济绩效存在负相关关系。要从根本上理顺煤电关系,关键在于实行煤电一体化,以减少煤炭企业、电力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博弈成本,煤、电企业之间的交易成本以及交易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6.
针对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现有安全评价方法中存在的不足,使评价结果更加科学合理,提出了基于群决策的改进AHP方法。基于文献分析法构建了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指数区间数的判断矩阵;计算出基于判断偏好信息的专家权重,得到专家群体决策矩阵并进行指标权重计算。最后,利用问卷调查数据所得的指标得分分值计算出模型的综合得分,确定了系统的安全等级。结果表明,某露天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综合评估分值为3.78,安全评价等级为"较高等级",这可以为矿山运输系统的安全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煤矿安全》2016,(3):64-67
建立了基于应力波法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有限元分析模型,研究了锚固系统缺陷轴向长度增加情况下应力波的传播特性。计算了反射信号的多尺度熵,发现有缺陷锚固系统反射信号的多尺度熵在大部分时间尺度上比无缺陷的大,即有缺陷锚固系统反射信号的复杂度高。引入伪判定系数参量定量描述有缺陷和无缺陷时反射信号多尺度熵值曲线之间的偏离程度,计算发现缺陷的轴向长度越长,伪判定系数越小,说明2条多尺度熵值曲线的偏离程度越大,即该缺陷长度对应信号的复杂度越高。结果表明利用多尺度熵方法可对锚杆锚固质量进行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郭海林  刘娟 《资源与产业》2017,19(2):96-102
在介绍CLUE-S模型的基础上,对国内外有关CLUE-S模型在不同区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的改进,以及其他方面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并对CLUE-S模型的应用和应用中存在的主要不足进行分析。根据现有CLUE-S模型存在的缺陷和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预测对模型提出的需求,探讨CLUE-S模型的发展方向,为今后我国对CLUE-S模型的研究提出几点针对性建议:1)目前CLUE-S模型中参数ELAS的设置主要依靠专家知识,今后的研究中,参数设置应更具科学性;2)如何将多个案例研究联结为一个可代表区域空间异质性的网络,将地方尺度和区域尺度的土地利用变化动态联系起来,将是今后重要的研究主题;3)如何考虑经济政策、市场导向等人为驱动因子的量化,也是以后发展CLUE-S模型的一个重要方向;4)CLUE-S模型中,将基于系统的方法与面向决策者的研究等模型结合起来,可更进一步理解土地利用系统的多尺度动力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煤炭作为基础能源,其价格变化会传递到国民经济各行业。采用投入产出价格模型测算煤炭价格变动对各行业以及消费物价指数CPI、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WPI、GDP平减指数、三次产业价格指数等宏观经济物价指数产生的影响,以期深化煤炭产业继续推动改革的意义与决心。  相似文献   

20.
以上海产业发展为例,根据1995—2010年数据,分析上海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单位产出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动态影响。以传统区域经济学中动态偏离—份额模型为原型,构造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影响的动态偏离—份额模型,认为产业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可以划分为两个方面:产业结构偏离份额和能源消耗效率偏离份额。分析上海1995—2010年三次产业发展对能源消费总量的影响,提出上海产业结构不断升级优化过程中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产业结构这一优化过程也是节能发展过程。尽管第二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但与第三产业相比仍属于耗能产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