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随着世界范围内更深更复杂地层的勘探开发活动越来越多,超深井钻井规模日益扩大,超深井钻井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企业钻井技术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之一。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石化相继对普光气田、元坝气田、塔河油田和顺北油气田等超深油气田进行勘探开发,通过攻关复杂地质条件下超深井钻井技术,配套超深井钻井装备和测量仪器,超深井钻井施工能力进一步增强,钻井速度逐年提高,钻井周期明显缩短,有力保障了深部地层勘探开发。中国科学院院士高德利和中  相似文献   

2.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为了增加可采储量,提高采收率。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广泛应用,较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同时对地质录井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特别是水平井着陆及油层地质导向问题。本文就水平井录井中怎样正确进行地层对比,确保水平井顺利着陆,地层倾角在地层对比中的作用,怎样控制井身轨迹等水平井地质录井导向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国内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等地区勘察发现的深层与超深层油气田促使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成为当前油气田企业技术研发的重要方向,面对深井、超深井地层中存在的复杂地质结构、高温、高压、高含硫等问题,相关企业研发了一系列的钻井技术和工具,持续为油气田的开发提供助力。本文对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现状进行了论述,详细介绍了调整井身结构、超深水平井钻井、油基钻井液、PDC与抗高温扭矩螺杆以及连续循环钻井等相关技术,对钻井期间的主要技术难点进行了论述,预想了钻井技术的后续发展趋势,以为相关单位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油气使用量的逐渐增多,对于油气的开采也朝着超深领域发展。而在超深井的钻井过程中存在着复杂多变的特殊的地质特性如压力系统、地层岩性、储层流体以及工程力学等。我国的钻井工程面临着没有优化创新的设计,施工过程中风险大,钻井速度相对来说比较慢,没有办法对工程质量等技术方面的难题进行控制。在钻井施工过程中表现出钻井工期长、故障多、投资多、无法达到钻井目的层的现象。主要介绍了超深井钻井技术,分析超深钻井要点、难点,探讨解决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进入21世纪以来,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于石油的需求与日俱增,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逐步向深度发展。本文对国内外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的发展概况和技术现状进行梳理,集成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形成了以解决复杂地区优化钻井为导向的钻头优选技术、钻井液技术、固井技术、精细控压钻井技术为主体的深井超深井钻井配套技术。力求解决乌兹别克斯坦费尔甘纳盆地油层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地层压力高、可钻性差等一系列钻井难题,为海外复杂地区深层油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我国很多的可开采的油气资源都深埋在深部的地层里,因此钻井会渐渐的往深井、超深井发展。因为大部分钻井工具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钻井时间长、成本很高等等,这些问题也影响了资源开采的效率和利益。所以,必须采取新的技术和工具来实施钻探的效率,自激振荡式旋转冲击钻井工具就非常的先进,它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方便、易操作等等。笔者对此进行了探讨,希望能为广大的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深层油气资源开发建设过程应用超深钻井技术存在的问题,文章从实践角度出发,分析了超深钻井技术的运用现状,并提出了未来技术发展趋势,其目的是为相关建设者提供一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只有与资源开发所处的地质环境进行充分结合,才能将超深钻井技术的运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价值。  相似文献   

8.
塔河油田储层埋深较深,随着超深井数量的不断增加,针对所钻地层岩性越来越复杂,钻井施工难度不断增大的情况,对钻井过程中所遇到的阻卡、井壁稳定性差、钻速低等问题进行了详细分析。结合现场实际和施工经验总结出了各阶段相应的钻具组合、技术措施以及复杂情况的注意事项等。  相似文献   

9.
川西海相气藏平均埋深超5500m,岩石可钻性差,机械钻速偏低;水平段设计长,轨迹控制难度大。旋转导向钻井技术在国内外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为了提速提效和确保优质长穿储层,川西气田在首轮开发井中使用两家公司的旋转导向钻井系统。通过对目前已完井的9口开发井旋转导向和滑动导向三开钻进井身质量、机械钻速、钻井时效对比,分析表明,旋转导向钻进井眼更加平滑,但机械钻速优势不明显且时效低下。结论认为,川西气田下步施工井三开钻进推荐着陆前及着陆后一趟钻采用旋转导向,后续井段采用滑动导向。  相似文献   

10.
川西海相超深井存在压力系统复杂、地层可钻性差、裂缝多、井壁稳定性差等一系列工程地质难题。文章通过川西海相地质特征的描述,提出了该地区钻井施工中遇到的工程难点,重点对制约海相超深井优快钻井技术实施的陆相地层工程难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井身优化为突破口,针对陆相地层和岩石特性优选水力加压器+高效钻头钻井技术、垂直钻井、混合钻头、高效PDC钻头+螺杆等多项新工艺、新工具的高效钻井技术剖面,并结合海相安全提速技术和井壁稳定技术,制定了川西海相超深井高效钻井综合解决方案。现场应用表明,综合解决方案大幅提高了该地区技术经济指标,实现了8个月打完一口川西海相超深井目标。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介绍了“四阀一封”地层测试技术,总结了高温高压超深气井地层测试技术的一些认识,为今后高温高压超深气井地层测试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2.
《云南化工》2017,(12):77-78
新疆塔里木油田为了实现高产稳产的目标,钻探更多的水平井,对超深水平井钻井技术进行优化,突破钻井的关键技术措施,尤其超深双台阶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应用,取得新的突破。适应塔里木油田石油钻探的需要,促进油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顺北井区超深、超高压、超高温问题均属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钻井过程中,钻遇地层层序完整、钻井难度高、致使钻井周期长,成本高。本文通过对顺北一区已钻井地质、测井、井史等资料调研和对现有提速工艺分析评价明确了钻井难点,形成分层高效钻进钻头序列以及配套的动力提速工具。通过现场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提速提效效果,助力该区块深部地层油气勘探开发的进程。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哈深2井的钻井速度,节约钻井成本,在哈深2井的钻探过程中,使用了空气钻井技术,机械钻速得到明显提高,并有效的控制了井斜,确保了井身质量,为今后在同类地层钻井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5.
针对庆深气田地层及油藏地质特征,研究了庆深气田欠平衡钻井工艺关健技术.在庆深气田进行了现场试验,最终确定一套适合庆深气田欠平衡钻井的相应配套技术.为庆深气田的有效开发,增加油气产量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钻井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侧钻井技术也不断的得到发展与完善。为了降低综合成本,使老井新生,油气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最理想的方法就是在套管内进行开窗侧钻。本文针对侧钻井开窗工具技术在国内深井、高温井及硬地层中面临的新挑战,回顾了国内开窗工具技术的发展历史,分析了技术现状。指出今后在开窗工具研究中要特别关注超深井、高温井,硬地层3方面因素的影响,并要着重解决抗高温、可循环、一趟钻、定方位等4大关键技术问题。同时,提出了今后应重点发展MWD一体化开窗工具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顺北油田超深井的勘探开发,确立以桑塔木组侵入体而制定的新型井身结构。钻井技术难点体现在油藏埋藏深、两套火成岩施工、深井小井眼定向施工。针对以上复杂地层的钻井关键技术进行总结分析,形成了一套与该区相适应的配套技术方案,并通过实钻数据进行了分析探讨,对今后该区块勘探开发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川西地区双鱼石、九龙山等重点构造中深部地层地质环境恶劣,存在高温、高压及多压力系统并存等钻井难点,为确保中深部地层多个复杂层位被完全封隔,安全钻进至目的层位,设计采用较复杂的五开或者六开非常规井身结构,目的层一般采用Φ149.2mm、Φ139.7mm小井眼钻进。实钻过程中该段钻井面临小井眼钻具组合限制、井控风险高及钻井提速难等技术难点,通过开展钻具组合优化、钻井及井控相关装备升级改造、抗高温低粘切钻井液技术攻关,初步形成了适宜于该区小井眼钻进的安全快速钻井技术,小井眼段井下故障复杂大幅降低,有效保证了川西地区超深井钻达地质目标,同时对四川油气田其他区域超深井小井眼钻井作业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普光气田是一个受构造—岩性控制的高含H2S、含CO2,埋藏深、多压力系统的"三高"酸性气田。探明含气面积45.58Km2,地质储量2813.80×108m3。采用衰竭式开采,一套开发层系,不规则井网,丛式井组布井方式部署开发井。在构造边缘区域部署实施了超深水平井钻井工程。结合超深水平井录井技术的难点,有针对性的提出了技术改进,确保实现了普光气田主体6口超深水平井的安全施工和取全取准各项录井资料,达到钻井地质目的。  相似文献   

20.
顶驱钻井装置是目前我国钻井应用的重要技术,也是提高钻井生产的有利条件,顶驱钻井装置在生产的过程中,可以保障施工环境的安全,是我国钻井应用的先进技术。顶驱钻井装置是完成自动化的设备,在实际钻井作业中,简化了钻井的步骤和过程,降低了可能出现的事故风险,并随着我国钻井事业的不断发展,技术人员已经能够独立的完成顶驱的制造过程。这些技术方面的创新,使得我国钻井生产的产量持续上升,同时也提高了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本文通过对顶驱钻井装置进行细致的分析,从而探索其提高钻井生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