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高产赤藓糖醇菌株RH-UV-L4-F9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高产赤藓糖醇菌株RH-UV-L4-F9为研究对象,采用生物统计方法分别对该菌株的发酵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发酵培养基最佳配比为葡萄糖30%,酵母膏0.5%,脲1%,MgSO_4 0.05%;最适发酵条件为34℃,初始pH值6.0.摇床转数180r/min。最适条件下赤藓糖醇产量为157.4mg/mL。  相似文献   

2.
丛梗孢酵母BH010是从蜂蜜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产赤藓糖醇菌株。该实验研究了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对丛梗孢酵母赤藓糖醇产量的影响。单因素实验及正交实验的结果表明,最佳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为:葡萄糖含量(质量浓度)35%、酵母膏含量(质量浓度)1%、CaCl2.2H2O(质量浓度)0.2%,初始pH6.0,接种量1%,30℃摇瓶培养9d。最终赤藓糖醇产量为110.61g/L发酵液,比普通发酵条件下提高85.56%。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一套赤藓糖醇的结晶工艺,该文研究了包括晶种添加量、溶液初始浓度、结晶时间和结晶温度在内的4个主要因素对赤藓糖醇结晶收率的影响。然后根据单因素试验的结果,采用响应曲面法整体优化了赤藓糖醇的结晶工艺参数。响应面优化结果显示,水溶液中赤藓糖醇结晶的最优操作条件为,晶种添加量1.0%,赤藓糖醇溶液初始质量浓度550 mg/mL,结晶时间3 h,结晶温度-4.5℃。上述条件下,赤藓糖醇的一次结晶率为52.78%。该文得到的模型可以用来优化赤藓糖醇在水溶液体系中的结晶过程。该模型化的工艺获得了较高的赤藓糖醇结晶收率。  相似文献   

4.
赤藓糖醇作为一种天然甜味剂和食品添加剂,被越来越多地用于食品、化工和制药行业,市场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在糖替代品的研究中,赤藓糖醇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多元醇相比,赤藓糖醇虽然在性能方面优势明显,但其生产极具挑战,不能用化学合成的方式进行产业化生产.目前较成熟的生产方式为微生物发酵法,但也同时存在着发酵底物价格昂贵、...  相似文献   

5.
对自行筛选诱变得到的高产菌(Yarrowia lipolytica)FT-3进行发酵条件优化试验。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葡萄糖32%,酵母粉0.6%,柠檬酸铵0.5%,硫酸镁0.025%,p H自然;移种的最佳条件为:培养时长20h,出芽率50%,细胞密度8×108~10×108/m L;最佳发酵条件,温度:前期28℃,对数期和发酵中期30℃,发酵后期32℃;溶氧30%~40%,通气量7NL/min,约1.0vvm。在此条件下,发酵结束后醪液中赤藓糖醇的浓度达到187g/L。  相似文献   

6.
应用响应面法设计对Gluconobacter kondonii静息细胞转化合成L-赤藓酮糖进行优化。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分析法(RSM)对转化条件进行优化,并建立了各因素与L-赤藓酮糖之间的数学模型。结果表明,静息细胞浓度、p H值、赤藓糖醇浓度、反应时间以及温度对L-赤藓酮糖产量均有不同程度影响。响应面预测产L-赤藓酮糖的最佳工艺为静息细胞浓度1.65%、赤藓糖醇浓度97.9 g/L、温度30.2℃、p H值为5,反应时间18 h,此时L-赤藓酮糖产量为96.1 g/L,与响应面极值相吻合,转化率为98.2%,生产强度达到5.34 g/(L·h),表明优化方案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7.
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的方法,用粉末活性炭对赤藓糖醇母液进行脱色处理,以脱色率和赤藓糖醇保留率为指标,考察pH、粉末活性炭用量、脱色温度和吸附时间等因素对脱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00mL赤藓糖醇母液在pH4.0、粉末活性炭添加量0.4%、脱色温度60℃、吸附时间50min的条件下脱色效果明显,在此条件下脱色率为81.5%,赤藓糖醇的保留率为91.8%。  相似文献   

8.
新型低热值甜味剂——赤藓糖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赤藓糖醇是一种多元醇类甜味剂,具有类似于蔗糖的口味,具有热量低、稳定性高、甜味协调、无吸湿性、无龋齿性、不发酵及不会引起肠胃不适等优点。本文简述了赤藓糖醇的物理化学特征、生理代谢特性、生产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9.
赤藓糖醇为分子量最小、热量值最低的功能性多元醇,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保健功能。目前赤藓糖醇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为微生物发酵法,如何选育高产的发酵菌株是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本文就赤藓糖醇的产生菌、合成方式和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赤藓糖醇为分子量最小、热量值最低的功能性多元醇,具有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和保健功能。目前赤藓糖醇的工业化生产方法为微生物发酵法,如何选育高产的发酵菌株是工业化生产的关键。本文就赤藓糖醇的产生菌、合成方式和育种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采用响应面方法对出芽短梗霉(Aureobasidium pullulans)生产短梗霉多糖的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首先利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研究了培养条件对响应值的影响程度,发现(NH_4)_2SO_4和K_2HPO_4的质量浓度对多糖产量的影响显著。然后利用最陡爬坡法逼近最大响应区域.最后在上升最高点处由中心组合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其最优培养条件。并通过实验测得优化培养条件后的多糖产量为24.652 g/L,与预测值24.597 g/L非常接近,且比优化前多糖产量提高了28.4%。  相似文献   

13.
响应面法优化黑加仑果醋的发酵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响应面分析法(RSM)优化黑加仑果醋发酵的工艺条件。在初始酒精体积分数、pH值、装液量、摇床转速4个因素的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通过响应面分析,对黑加仑果醋的发酵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黑加仑果醋发酵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酒精体积分数5.7%、pH4.5、装液量97mL/500mL、摇床转速126r/min,在此条件下的验证实验表明,黑加仑果醋的醋酸转化率为96.78%。黑加仑发酵型果醋呈玫瑰红色,果香浓郁,酸爽柔和。  相似文献   

14.
15.
采用析因设计法对影响红法夫酵母发酵的相关因素进行评价,发现酵母膏、初始pH 值、葡萄糖及果糖浓度对虾青素产量影响显著。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对影响虾青素产量的关键因素做进一步的优化,得到较佳的试验点为酵母膏浓度5.6g/L、初始pH 8.5、葡萄糖与果糖浓度之比24:21(m/V)。优化后虾青素产量从5.890mg/L提高到10.900mg/L;7.5L 发酵罐中,虾青素产量可达18.300mg/L,比摇瓶培养提高了68%。  相似文献   

16.
响应面法优化莲子黄酒的发酵工艺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灿  夏延斌  唐鑫 《现代食品科技》2013,29(7):1675-1679
以大米和莲子为原料,采用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莲子黄酒的发酵条件,探索其发酵规律。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确定以发酵时间、接种量、发酵温度为影响因素,以酒精体积分数为响应值,根据Box-Behnken中心组合方法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值试验设计优化。结果表明,莲子黄酒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发酵时间14 d、接种量1.0%、发酵温度30℃,酒精体积分数14.2%,与预测值14.54%基本一致。说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莲子黄酒发酵过程中的酒精体积分数。  相似文献   

17.
耿英龙  陈钢  苏伟  范秀芳  简素平 《食品科学》2014,35(17):181-185
为探究微生物发酵生产番茄红素的方法,以粗糙脉孢菌(Neurospora crassa)3.1607为发酵菌种,通过Box-Behnken原理进行响应面法优化发酵工艺条件。用研磨法结合超声波破碎法破碎菌体并以乙酸乙酯-丙酮(2∶1,V/V)混合有机溶剂浸提色素,对产物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以乙腈-二氯甲烷(10∶90,V/V)为流动相并在472 nm波长处检测,能很好地分离出番茄红素。最终得到番茄红素最佳摇瓶发酵生产工艺为:发酵温度30 ℃、6.5%接种量、100 r/min振荡培养110 h,得到番茄红素产量达10.09 mg/L。  相似文献   

18.
王储炎  范涛  胡庆国  许晨晨  陈晨 《食品科学》2015,36(23):233-240
果醋加工中最关键的环节是通过发酵酒精产生醋酸。现有资料表明醋酸菌菌种、发酵环境和初始酒精体积分数影响着醋酸产量。本研究以桑椹果酒作为发酵原料,从江苏恒顺醋厂醋醅中分离出的巴氏醋杆菌W6作为发酵菌种,采用响应面法优化桑椹果醋的发酵参数。实验结果表明,桑椹果醋的最优发酵条件为发酵温度32.5 ℃,初始乙醇体积分数7.5%,接种量10%(V/V),转速160 r/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桑椹果醋酸度可达到5.85 g/100 mL。实验证实W6菌株具有很强的产醋酸能力。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固体发酵培养基单因素研究,确定了三个影响单宁酶产率的关键因素,对氮源用量、五倍子用量、培养温度采用响应面法的中心旋转实验设计原理,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以获得最佳产单宁酶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组成。结果表明,固体发酵黑曲霉最佳产酶条件为:五倍子含量为9%;氮源添加量为2.3%;温度为32℃。在此条件下进行发酵产酶重复实验,酶活力为219.4U/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