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丁蔓琪  宋强  张静莹 《山西建筑》2008,34(4):219-220
针对目前建筑界对建筑徒手画重视程度下降的这一现象,揭示其产生的原因及消极影响,从而强调徒手画对于建筑师的重要意义,鼓励建筑从业人员扎实打好这一基本功,以提高建筑师的设计创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蔡泓秋 《华中建筑》2010,28(6):180-182
该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钢笔建筑画教学的方法。针对学生学习中的难点,文章强调在钢笔建筑画写生教学中必须从钢笔线描技法和营造画面空间层次的技能训练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薛欢 《山西建筑》2007,33(8):201-202
介绍了建筑专业在风景写生中对不同建筑的表现形式,阐述了建筑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素质,对风景写生的表现方法做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只有了解中国的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才能真正感悟到中国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4.
辛塞波  张立昆 《华中建筑》2008,26(2):214-216
作者在随学生到河北张家口市进行建筑测绘之际,随手勾勒了几张建筑草图,回到工作单位后,经取舍加工,绘成一系列徒手建筑画。画面整体风格较严谨,真实反映了古建的原本面貌:建筑物造型较准确,线条较流畅,刻画较细腻。  相似文献   

5.
李春富 《华中建筑》2005,23(5):178-180
在钢笔建筑画表现技法中,除线描画法外,明暗色调的素描技法是钢笔画的另一重要技法。在建筑写生、设计和效果图绘画中,素描技法可以充分地表现出建筑体量的空间层次、建筑质感的色彩肌理、建筑光影的微妙变化、建筑结构的明暗关系等,形成具有视觉实感的绘画,该文结合绘画图例分析讲述了素描技法的各种表现样式。  相似文献   

6.
《建筑》2011,(22):76-77
近日,我在《中华读书报》上读到一篇名为《从饭店到博物馆一中国建筑现代化的三十年跨越》的文章,文中提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和全国建筑设计大师程泰宁的建筑设计及创作思想。读后,一个青年时代的程泰宁浮显在我的眼前。那是1958年的事情,当时我与程泰宁同在国家建筑工程部建筑科学研究院工作。他在王华彬主持的城乡室工作,我在梁思成主持的理论历史室工作,平日除了科研工作外,周末我们还一起出去画写生。他当时喜欢画水彩,  相似文献   

7.
浅谈写生     
《Planning》2013,(21)
写生是对自然法则、自然生命气象、精神的一种"移植"和"描摹"。从历代画学、画论中可以看出,写生被赋予很多的文化精神意蕴,表现为不断地对自然具体物象的超越,"饱游饫看""外师造化""行万里路""胸贮丘壑""搜尽奇峰打草稿"等都说明了古人对写生的重视,并不断对写生进行理论积累和构建,赋予写生更为丰富的画学、画论内涵。  相似文献   

8.
王炎松 《华中建筑》1999,17(2):135-138
建筑速写与写生abe重要,坚持写生不但培养对建筑形体的把握能力,还能够培养建筑的空间美感,提高审美修养、锻炼观察和分析能力,加深对建筑及艺术法则的认识。建筑速写的特点是把建筑或相关事物作为画面的中心,构成主体内容,深入实地,借助简单的绘画工具(如钢笔等),速度较快、较概括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建筑速写一般用作搜集素材、旅游作画,是对建筑及其文化的一种深入的认识、理解和审美,对建筑学研究、设计草稿、快图表现均具有直接的指导意义。写生虽不是创作,但在写生中寻找构图最能调动人的能力、启发人的思维、诱发审美…  相似文献   

9.
"如画"是18世纪后期随浪漫主义而出现的一个美学概念.它强调粗糙、复杂、原真、非规则等审美价值.这种非对称、非工整的"如画"美学观,对西方现代主义建筑的诞生产生了影响.相似的是,中国传统园林中"如画"般的造园理念也力求突破规整对称.中国传统园林的"如画"与西方现代建筑中的"如画"是否存在共通性?文章试图通过梳理中西方"如画"观的发展,探索中国园林与现代建筑的相似之处,并在此基础上思考中国建筑走向现代性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唐亮 《建筑与文化》2012,(8):134-135
名家观点:主要刊登画家、教师、设计师对钢笔画及手绘教学、运用的观点、见解和思考的文章。选择以建筑为钢笔画的表现题材,这是一个传统的题材,对于这个题材,钢笔画在表现形式上主要有两种倾向:一是以建筑的轮廓、结构为主,强调建筑物的客观性和内在的逻辑性,二是以表现对建筑和环境的感受为主,侧重作者的主观感受,为了区分两者的特点,建筑界和艺术界称前者为"建筑画",后者为"画建筑"。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丹麦设计团体B.J.G设计理念的解读,阐明其实用主义式的乌托邦建筑思想的演化和实践过程,并从其实际作品的设计方法出发,介绍他们对于未来城市和建筑发展的探讨方式。  相似文献   

12.
岭南近代建筑的杰作-广州爱群大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汤国华 《华中建筑》2001,19(5):96-99
该文回顾广州爱群大厦的建筑历史,分析它的建筑特点和环境特点,指出它的先进性,并提出不应在江边兴建现代高层建筑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建筑表皮在房地产广告应用中的巨大作用,进步研究它的隐喻性和虚拟化对人们审美情趣的影响,并提出了房地产广告对建筑表皮反作用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4.
本文简要介绍了使用无粘结预应力技术改进原有建筑结构设计的一次尝试。其工程的难点在于:该工程原施工图已搞完,桩基础、三层地下室已完工,群桩承载力有限。甲方希望在不增加总高、不减少室内静高、不改变平面布局的前提下增加两、三层。经多方面论证、计算和比较,本文确定了无粘预应力楼盖的设计方案。并完成了该项工程的设计。目前、全部结构工程已完工。  相似文献   

15.
夏军 《时代建筑》2005,(5):140-147
建筑师站在纯粹设计的立场,认为建筑设计的最终目标是通过空间体验创造场所精神,使建筑超越一般意义上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城市化与郊区化,环境景观化和生态化、居住健康化,建筑风格多元化、人性化和地方化,技术集成化、智能化,精装修化等几个方面较详细阐述了目前我国住宅小区的建筑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西方古典园林是感观式的,感受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中国古典园林是体验式的,是在方寸之问体验大自然。西方古典园林重视的是人在视觉上的感观效果.中国古典园林关注的是人在心理上的深层体验。中西方古典园林在各自的领域中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各有所长,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共同发展。而且在现代的景观设计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时时可以看到它们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董春方  葛斌 《世界建筑》2011,(4):112-115
建筑的千变万化令原本的建筑评判无所适从,人们在不断寻求共识的基础上,依然以传统的观察方式去理解建筑,作为一直深受建筑影响的时装设计领域,由于特有的对于形式、材料的敏感性,令其与如今一些新建筑之间的共性更为突出。建筑与时装之间的联系由来已久,互相间的引导已不再单一,越来越多的现象表明,建筑的新动向中已无法脱离"时尚"元素,这也是时装界一直推崇之所在。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重庆传统山地居住建筑特色为切入点,联系重庆国奥村住区项目,对住宅建筑的意向构思和设计方法进行深入解析。对山地建筑如何立足于地方,把地方传统建筑文化以另一种形式再现在建筑中,使建筑具有可读性,使建筑成为能感动人的建筑提出了自己独特的见解。  相似文献   

20.
国画家园林是中国园林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悠久的历史。国画家园林在选址、主题、意境等方面上,有很多优秀的实例。作为国画家园林的一个现代实践,静清苑的景观设计,通过简洁的形式,将中国绘画艺术、园林山水景观与现代生活的需要相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