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公路几何设计中,应充分考虑驾驶员的操纵强度要求,为驾驶员提供一个宽松舒适的道路环境,减轻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的操纵强度。从平面线形、纵断面线形、横断面以及平纵面组合设计四个方面初步讨论了公路几何设计与驾驶员操纵强度的关系,以及公路几何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针对驾驶员驾驶安全舒适性特性, 以我国双车道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划分标准为研究对象, 引入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理论和驾驶工作负荷度计算模型, 通过对驾驶员在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条件下的动态驾驶试验方案设计, 采集了36名驾驶员在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上行车时的运行速度和心电指标数据;在此基础上通过驾驶员在驾驶过程中眼动视频的分析处理, 得到小客车和大货车驾驶员在双车道公路不同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线形、自由流条件下行驶时的驾驶工作负荷度变化规律, 发现不同的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对驾驶员驾驶工作负荷度的影响不同, 并确定了满足驾驶安全舒适性的平曲线半径和纵坡坡度划分阈值, 最终提出了基于驾驶工作负荷度的双车道公路不同线形组合路段划分标准.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六自由度半挂汽车列车模型,并将该列车模型与驾驶员模型结合,分析与不同驾驶技术相匹配的列车设计参数。应用高斯-牛顿法确定了列车设计参数的范围。分析得出:通过调整列车的参数可以提高车辆在不同驾驶员驾驶下的安全性;具有较高驾驶技能的驾驶员更能适应尺寸较大、悬架较软、高过度转向的列车;驾驶员与列车相匹配可以大幅减小驾驶员转向动作和车辆侧倾角度和横摆率。  相似文献   

4.
根据双车道公路的微观交通特征,考虑车辆驾驶员的不同驾驶特点,将驾驶员特性与车型结构引入CA模型,建立了新的双向双车道CA模型.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了驾驶员性格、车型比例、双向流量比例等因素对双车道公路车流密度、速度、速度波动性和流量等交通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路段平均车速取决于小车比例,且在小车比例为0.7时速度波动最明显,同时增加激进型驾驶员的比例能小幅提高路段平均车速,但会引起更大的速度波动.  相似文献   

5.
双车道公路驾驶员超车行为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利用高精度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动态数据采集仪,结合驾驶员超车过程的感受度,设计了双车道公路上测量可回车车头时距和可超车车头时距的试验方案,获得的实验数据可为研究双车道公路通行能力、驾驶员超车行为、设计超车视距以及构建智能交通系统提供实测数据依据.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利用三维动态视距表征公路有效视距的思路和方法。该方法以平纵线形数据为数据源,利用三次B样条曲线拟合公路线形。综合考虑平纵线形组合、驾驶员动态视野和车前灯照射范围等因素,以驾驶员视点和视距验算点的连线与视线中心线间的夹角与驾驶员在该方向上最大动态视角的关系作为约束条件,采用空间几何向量关系进行计算。同时还提出了三维动态视距评价标准,以辨识视距不良路段,分析视距受限的原因。最后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本文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易于获取数据源,便于推广使用,为路线安全设计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干线公路穿越城镇路段的行车安全性,探究车辆在干线公路穿越城镇路段上的行驶特性,通过实地调研车辆的速度、加速度及驾驶员操作次数的变化的相关数据,以交通工程学和人因工程学为基础,对干线公路穿越城镇路段上的交通特性进行了研究。根据干线公路穿越城镇路段的道路环境特点,界定了公路段与城镇段之间的适应段;分析车辆实际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之间的一致性和相邻路段的速度协调性,确定在交叉口、中央分隔带开口、曲线路段的安全隐患较大并且从公路至城镇方向运行速度呈递减状态;分析公路段、适应段和城镇段相同长度路段上车辆的变速次数和加速度标准,为交通控制措施的制定和道路线形设计的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为了缓解穿城镇公路的交通拥堵与安全问题,考虑驾驶员的眼动特性和路段属性,将穿城镇路段划分为公路段、适应段、城镇段3类.通过实地试验,得到驾驶员的眼动数据,从扫视与注视2个角度来分析驾驶员视觉特性的差别.采用九宫格方式划分注视区域并分析注视点类别,通过各路段注视时间统计分析,确定不同心理状态下的驾驶员注视时间阈值.总结驾驶员眼动规律,并提出保障行车安全性的系列措施.结果表明:驾驶员在各类型路段上的扫视情况有明显差异;注视点主要集中在5、6、2、4区域,注视点类型分为3类,共14种;驾驶员不感兴趣、感兴趣、困惑阈值分别为0~149、150~447、447 ms以上;根据大于447 ms的注视时间统计分析,得到驾驶员在适应段对景物的关注时间最长.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公路交叉口的安全性,探究在交叉口处车辆的减速行为与驾驶员心生理特征之间的关系,通过实地检测驾驶员在交叉口的心生理反应、车辆运行速度等参数,以人因工程学、心理学等为基础,对交叉口处车辆的减速特性和驾驶员的心生理反应进行研究.分析驾驶员在交叉口行车时的心率、瞳孔尺寸变化及其反应出的心生理规律,建立车辆最大减速度与驾驶员心率增长率的关系模型和驾驶员的瞳孔尺寸与最大减速度的关系模型;依据心率增长率、瞳孔尺寸和最大减速度得到车辆通过交叉口危险程度等级;分析不同危险等级下的心率增长率和瞳孔尺寸随最大减速度变化的情况,为交叉口的后续管控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公路隧道的特殊环境容易引发交通事故,造成交通事故的原因有来自驾驶员、车辆、道路和环境等诸多方面。通过对不同自然条件下交通事故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认为洞内照明不足、能见度低、大量尘埃和废气凝聚造成路面摩擦系数低、安全设施不完备是导致隧道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在公路隧道设计、施工、运营管理过程中,减少和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方法、途径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公路景观的色彩效应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为改善环境对司乘人员生理、心理疲劳的影响程度,在色彩学和心理学基础理论与公路交通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对色彩产生的冷暖感、胀缩感,进退感、活泼感和疲劳感等心理效应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并给出了色彩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实例.结论表明,进行公路景观设计,只要正确利用色彩理论并给以充分重视,必将给公路景观实践带来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结合福建山区生态环境特征,着重从土地资源、水土保持、地质灾害、植被保护、自然景观等几个主要方面,分析了高速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3.
以汶川地震震后道路为研究对象,根据震区地形条件及道路的具体形态,运用景观三元论原理分析道路景观的构成要素,指出震后道路景观的破坏状况,提出震后道路景观设计原则、目标及要点,并针对高切坡路段进行了景观设计实验,为震后道路景观恢复重建提供有益的参考,有利于带动灾区旅游业等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交通事故已成为威胁人们生活的安全隐患.使用Paneldata模型进行不同路段交通事故的统计回归分析.分别介绍了个体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的建立过程以及相关检验,并应用于京津塘高速公路的事故分析.Hausman检验表明,个体固定效应回归模型更加合理、适合于高速公路事故分析.同时可识别路段间的差异,快速定位事故高发路段.  相似文献   

15.
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框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构建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框架,通过探讨公路景观设计理论涵义提出,公路景观的研究框架应该包括公路景观设计原理、景观设计理论框架构成以及从中提取的景观设计指标.  相似文献   

16.
在云南省嵩待(嵩明一待补)公路交通事故数据的基础上,系统研究交通事故特征,提出聚类分析方法、聚类步骤。并应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嵩待公路交通事故的多发时段、事故形态、多发路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些特点进行了成因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控制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7.
为了确保公路路基边坡的稳定,合理选择草种与各草种间的播种组合,快速构建地表覆盖层,充分发挥植被涵水固土的作用,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对高羊茅、多年生黑麦草、狗牙根进行单播和混播对比实验,对各个播种组合的出苗速度、盖度、地下生物量和土壤崩解率的检测结果表明,混播草种间的兼容性比之单播更好,固土、抗蚀效果也更强;组合②(多年生黑麦草10g/m2+高羊茅20g/m2+狗牙跟20g/m2)的综合指标性能最优,其出苗迅速、覆盖度大、地下根系量大和土壤崩解率小,对减少边坡的水土流失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基于生态设计理念的公路景观设计,同时指出公路景观设计不应该局限于满足其生理功能和审美形态上,生态设计理念的核心是基础环境和生态效益.在尊重自然生态景观和文化生态景观的基础上,分析了基于生态设计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理念和方法,主要介绍了文化生态景观设计的理念在展示地域文化特色和建造公路景观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从高速公路的雨雪冰冻灾害事故特点入手,以近年来高速公路雨雪冰冻灾害事故的实际案例为依托,分析了现阶段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应急处置的现状,制定了高速公路灾害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