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超低碳贝氏体钢的加工工艺与组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进行了超低碳贝氏体钢的两阶段控轧控冷实验,对轧后钢板进行力学性能检测及组织分析。结果显示.超低碳贝氏体钢强度较高,屈服强度平均达670MPa,伸长率和冲击功偏低;显微组织主要由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组成.两种贝氏体组织只有在两个极端的温度下才有明显的差异,从工程检验的实际出发,不必区分两类贝氏体。  相似文献   

2.
模拟两阶段控轧控冷工艺,进行了低碳贝氏体钢轧制实验,分析了轧后快速水冷和空冷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及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钢轧后,在两种冷速下得到的组织形貌差别较大,快速水冷得到强度较高的板条贝氏体组织,缓冷得到强度较低的粒状贝氏体组织,粒状贝氏体的形成温度较高,没有明显板条特征;板条贝氏体屈服强度比粒状贝氏体高出278MPa,抗拉强度高出307MPa;而粒状贝氏体的塑性和韧性指标明显优于板条贝氏体,延伸率和-20℃低温冲击功指标是板条贝氏体的近3倍。  相似文献   

3.
回火温度对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低碳贝氏体钢经两阶段控轧控冷,在不同温度进行一定时间的回火,检测了热处理前后钢板力学性能并对比分析了组织特点.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贝氏体板条逐渐合并,过渡到粒状贝氏体,随着回火温度的进一步升高,出现粗大的准多边形铁素体组织;在490 ℃~620 ℃范围内进行热处理,试验钢会得到良好的综合性能;粒状贝氏体组织在-20 ℃的低温冲击功在560 ℃热处理达到最小值,之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而大幅提高;而含有板条贝氏体组织钢的-20 ℃低温冲击功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升高而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4.
高强度低碳贝氏体钢的工艺与组织细化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在超低碳贝氏体钢中,采用弛豫-析出-控制相变(RPC)技术可得到细化的中温转变组织,组织类型为细化的板条贝氏体及少量不规则粒状贝氏体或针状铁素体,与一般控轧空冷和调质处理组织比较,除细化外,所得贝氏体类型及形貌均有所不同,通过这种工艺细化的低碳贝氏体钢板其强度比控轧后空冷或轧后再加热-淬火(调质处理)钢有明显提高。在采用RPC工艺时,轧后弛豫时间长短对最终组织细化程度和形貌也有明显影响,从而造成性能有所差别,终轧后弛豫阶段形成并被应变诱导析出物钉扎的位错胞状组织或亚晶结构是细化相变组织、阻碍贝氏体生长的主要原因,冷却过程中,在贝氏体相变前形成的不规则粒状贝氏体或针状铁索体,分割了压扁的原奥氏体晶粒,同样限制了贝氏体板条柬的长度和宽度。  相似文献   

5.
低碳贝氏体钢经控轧控冷后,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回火处理,获得了不同冷却速度、终冷温度和回火温度下的贝氏体室温组织.结合实验数据和神经网络知识,建立了具有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训练结束后的神经网络即成为低碳贝氏体钢回火组织预测模型.误差分析表明,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较高的精度,可用于指导低碳贝氏体钢热加工工艺的制定.  相似文献   

6.
控轧控冷工艺对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国彬  刘昌明 《轧钢》2005,22(4):10-13
通过在中厚板轧机上进行的控轧控冷工艺试验,研究了不同控轧控冷条件对低碳贝氏体钢DB685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得出增大变形量可得到细小均匀的晶粒组织,使钢材的强韧性提高;增大轧后冷却速度能有效地提高钢板强度。并提出了工业生产DB685钢的控轧控冷工艺参数:终轧温度≤850℃,轧后冷却速度≥5℃/s,终冷温度≤650℃。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V-N微合金化在低碳贝氏体钢中的应用,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能谱仪(EDS)等实验方法,研究了不同回火温度对轧后保温与直接淬火两种工艺生产的钒氮超低碳贝氏体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直接淬火后600℃回火,材料的屈服强度为805 MPa,较轧态提高200 MPa,而直接淬火回火比轧后保温回火强度高65 MPa;回火后伸长率始终高于轧态.600℃回火时贝氏体基体上存在大量纳米级V(C,N)析出颗粒,对屈服强度的提高起了决定性作用;直接淬火钢回火后组织稳定性更高,析出物更加细小弥散.  相似文献   

8.
低碳锰钢强韧化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实验室对低碳锰钢进行了控轧控冷试验.利用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对试验结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的低碳锰钢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良好的韧性.贝氏体相变强化对低碳锰钢屈服强度的贡献可达30%,贝氏体铁素体板条的细化和铁素体亚晶的存在可以降低碳锰钢的脆性转变温度.具有铁素体和贝氏体复相组织的低碳锰钢除了固溶强化之外,主要强化机制为细晶强化和贝氏体相变强化.  相似文献   

9.
冷却制度对7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热轧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多功能材料试验机及光学显微镜,研究了不同冷却制度对700MPa级低碳贝氏体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根据冷却制度的不同,所研究低碳贝氏体钢的微观组织表现为准多边形铁素体、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等的比例、形态及尺寸的不同。轧后空冷时,试样的微观组织主要为准多边形铁素体和粒状贝氏体,其强度较低,但塑性较好;轧后水冷时,试样的微观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较低的伸长率;轧后油淬时,试样的微观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粒状贝氏体、准多边形铁素体及针状铁素体的复合组织,这种组织具有较好的强度和塑性配合;轧后水冷至531℃而后空冷至室温时,试样的微观组织主要为粒状贝氏体,具有高的屈服强度和屈强比。  相似文献   

10.
借助光学显微镜(OM)、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EBSD)、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能谱仪(EDS)研究了两种不同V、N含量的超低碳贝氏体钢(ULCB)在控轧控冷过程中的微观组织、力学性能及碳氮化物的析出行为.结果表明:两种试验钢的组织都为粒状贝氏体,但高V、N含量的试验钢具有更高的强度和硬度.低V、N钢中V(C,N)数量较少,且以沿位错线析出为主.随着钢中V、N含量的增加,贝氏体组织明显细化,大角晶界所占的比例也相应提高;同时,在贝氏体铁素体基体中5 ~10 nm之间的V(C,N)体积分数显著增加,且存在沿位错线析出和基体中弥散析出两种形式.细晶强化和沉淀强化是高V、N钢强度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文章研究了高强度超低碳贝氏体钢的精细结构。结果表明,高强度超低碳贝氏体钢理想的显微组织是无碳化物贝氏体、板条马氏体和下贝氏体,组织强化(包括细晶强化)是高强度超低碳贝氏体钢主要的强化方式,低水平的钒含量对析出强化没有贡献。  相似文献   

12.
ULCB熔敷金属组织与碳、氧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少飞  钱百年  国旭明 《金属学报》2005,41(10):1082-1086
不同保护气氛下焊接得到的超低碳贝氏体(ULCB)熔敷金属的组织由贝氏体板条和少量针状铁素体组成,贝氏体主要在原始奥氏体晶界及先形成的贝氏体条侧面形核,形成相互交叉的分布形态.Ar+1.5%O2保护熔敷金属性能最好;Ar+4%CO2保护时由于焊缝增碳,组织中生成了碳化物,熔敷金属强度升高,韧性降低;Ar+4%O2保护时由于组织中生成大量氧化物夹杂,韧性急剧降低.  相似文献   

13.
黄建国  王亚芬 《轧钢》2019,36(1):21-24
为改进贝氏体钢的生产工艺,对贝氏体超高强钢进行了控轧+空冷(1#钢)、控轧+快冷(2#钢)试验,对轧后钢板组织性能进行了检测分析。结果表明,1#钢(空冷)的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和铁素体;2#钢(快冷)的显微组织主要为板条马氏体;1#钢和2#钢的抗拉强度都在1 500 MPa以上,并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但1#钢的综合性能优于2#钢。  相似文献   

14.
采用700、720、740、760℃临界区热处理的方法,依次获得了4种不同贝氏体体积分数(16%、28%、41%、48%)的铁素体/贝氏体(F/B)双相管线钢.利用SEM、TEM及力学性能测试手段,研究了贝氏体含量对管线钢的强度、塑性和韧性的综合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相比原始组织,F/B双相管线钢具有较低的屈服强度和相当...  相似文献   

15.
9SiCr钢的短时等温上贝氏体组织和性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光学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了9SiCr钢在不同时间等温后的上贝氏体形态。探讨了上贝氏体的组织形态及对性能的影响。短时等温的上贝氏体具有特殊的形态,系由不含碳化物的单相小条状贝氏体铁素体组成。随着等温时间的延长,上贝氏体呈羽毛状。特殊形态的上贝氏体具有较高的强韧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显微组织观察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了新型贝氏体钢在不同温度回火后组织及性能的变化。结果表明,此材料正火后的组织为贝氏体、铁素体和残余奥氏体,是一种新型的粒状贝氏体。低温回火后,硬度变化不大,且强韧性配合好,具有良好的综合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缩短贝氏体转变时间并减少生产成本,设计并冶炼了一种新的贝氏体钢种,在Gleebe-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测定其热膨胀曲线,结合显微组织图绘制了实验钢的CCT曲线。根据CCT曲线进行低温等温转变实验,对热处理试样进行拉伸试验,获得了实验钢低温转变后的力学性能。通过TEM观察发现低温转变的实验钢是由亚纳米级的超细贝氏体、马氏体等组成的一种超细贝氏体钢。340℃×2 h的低温等温转变,实验钢的抗拉强度达到1470 MPa,伸长率为15%。  相似文献   

18.
不同冷速对微变形齿轮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新型微变形齿轮钢在不同冷却速度下的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钢随炉冷却时主要获得粒状组织,用硅酸铝纤维包冷时为粒状组织和粒状贝氏体的混合组织,空冷状态下的组织为少量粒状贝氏体和束状贝氏体。空冷微变形齿轮钢具有较好的强韧性配合,冲击韧度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