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浙江师范大学的新老校区为研究对象,从主题遴选、个体品质、表现类型等方面入手,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目前高校校园雕塑的建设现状,提出校园雕塑建设应突破以往"就雕塑论雕塑"的偏重于个体的微观思路,将规划、景观和雕塑作为一个环境的整体构成加以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全面地强化校园的整体格局与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2.
王丹丹 《景观设计》2007,(4):100-103
“Landscape(景观)”这个词是16世纪从荷兰语中转译过来的,最初作为个绘画术语出现。荷兰语中该词的原意比较简单,指“一个领域、一块土地”,而用于英语的时候就具有了艺术审美的意味,与荷兰语的原意略有不同,专指“描绘风景的图画”。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城市的膨胀扩大,人们对景观环境的要求从单纯的审美装饰需要向着更高的功能和生态,文化,政治,商业多元层面逐步延伸。雕塑已被广泛运用到城市各种形态景观环境的设计中,为城市人文标志视觉亮点。本文就雕塑在景观环境中怎样设计进行分析,总结出雕塑的设计原则和要点,为景观环境中雕塑的设计提出一些思路措施。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成都市景观雕塑为例,论述在公共环境中雕塑是城市公共文化代言人。概述成都景观雕塑风貌,分析公共景观雕塑四个方面的功能:传承历史文明、定格记录当时思想、宣扬城市历史、代言城市理念,阐述成都的公共雕塑需要挖掘并记录成都历史、用雕塑表达城市精神,以完成传承城市文明的使命。  相似文献   

5.
魏侨 《现代装饰》2016,(5):82-83
正校园景观建设要体现校园的文化与内涵。目前我国职业学校校园景观建设存在一些问题,如价值取向偏离、人文精神缺失等。本文结合某学校校园景观改造案例,采用文献研究、实地考察、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提出校园文化景观创新设计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抽象造型语言在景观雕塑设计中已经被广泛的运用,具体实现在景观雕塑的三大造型语言"空间、形体、质感"上。在空间架构中,通过抽象思维,营造出具有态势的空间节奏;形体塑造上,利用抽象造型创造出富含意蕴的形体;质感选择方面,经由抽象感受,选用能深度传达情感的触动心灵的材质。本文以景观雕塑大师野口勇的部分知名作品为例,深入探讨抽象造型语言在景观雕塑设计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7.
校园景观通过文化传承大学自身的历史文脉,体现学校所在地的地域特色,打造学校崭新的时代形象;校园景观借文化优化学生认知,陶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意志,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因此,大学校园景观设计中大学文化表达的成功与否是评价一所大学景观设计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雕塑作为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文化性,本文我们将针对这一问题开展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8.
9.
孙婧  姜鑫蓝 《城市建筑》2023,(13):205-210
文章探究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群对于雕塑的审美差异及影响,实地调研确立研究对象后,通过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研究基于心理物理学与偏好矩阵理论对数据加以赋值定量,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公园雕塑场景进行抽象化处理。同时,结合问卷数据进行语义分析,制作可视化图表进行对比,最终得到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对雕塑场景的审美偏好、影响因素倾向及审美评价权重体系。以期为城市公共空间、公园等雕塑场景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房元民 《城市建筑》2012,(17):195+203
校园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园景观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南京大学老校区(鼓楼校区)的校园文化景观为例,从校园景观规划的轴线与空间、老建筑造型与风格、校园雕塑三方面进行研究,充分挖掘校园景观设计的可鉴之处,为未来高校校园景观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5)
目前,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已成为每个高等院校的当务之急。原因则是:高校办学理念和院校精神以及管理水平的高低,集中体现在它的校园文化上。教育部在《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全国各大高校都在根据自身的传统和特色,建设或加强校园文化。为此,我们结合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实际情况,浅谈高校文化建设的一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王秀武  黄雨泽 《城市建筑》2022,(17):185-189
本文以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为研究对象,从文化入手,以景观改造为落脚点,系统解决“高校热”后,校园环境在空间结构、文化、绿地建设方面的问题。通过构建校训文化—精神衍生—物质映射的传导机制,挖掘梳理文化要素;通过织绿、植文、焕活,在尊重现状环境的基础上,创建新的文化体系,重构景观结构;通过设计语言、景观小品、构筑物、配套设施、植物等,将文化要素融入具体空间的改造设计中,最终实现校园文化与校园景观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孙静  谢泉  吴晓 《规划师》2008,24(6):28-32
以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的老校区为研究对象,从主题遴选、等级结构.空间布点、个体品质等方面入手,系统地调查和分析目前高校校园雕塑的建设现状,提出校园雕塑建设应突破以往"就雕塑论雕塑"的偏重于个体的微观思路,将规划、景观和雕塑作为一个环境的整体构成加以分析,从宏观到微观层面全面地强化校园的整体格局与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8)
随着社会精神文明的不断进步,传统雕塑在遇到独特、新潮的动漫元素之后,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由此动漫雕塑这种新的艺术形式产生了。动漫雕塑的出现标志着雕塑艺术的巨大变革,它对美化场景环境、推动当代城市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3)
校本课程是学校结合自身情况以及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指导下,依托本地资源实施的课程,它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必要补充。笔者把装饰雕塑与地方文化结合开发出校本课程装饰雕塑与天中文化资源,有利于把装饰雕塑造型语言融入当地的文化产品设计,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文章针对这一课程案例对拓展型校本课程开发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6,(15)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备受关注,其包含种类多样、文化价值深厚,为地区经济、文化的多样性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文化底蕴。在雕塑设计中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展现了地方特色,加强了文化交流,为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优良的载体。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雕塑设计的关系展开深入探讨,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空间有了更多的认识,对空间的使用率也逐渐提高,导向标识系统就是最好的体现。在如今高校林立的现代,如何利用好每一个空间的功能,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就尤其重要。但很多高校到导识系统还停留来起步阶段,其系统规划、与文化理念的结合、艺术性设计统统都没有考虑过,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空间指引的混乱、毫无自身特点、与校园文化毫无关联等等。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21)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西南高校校园雕塑经历了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多元化发展的过程,呈现出与不同时代具体情况相吻合的特点。改革开放以前,校园雕塑因受"政治挂帅"的影响,政治化倾向很浓;改革开放初期至20世纪90年代,校园雕塑呈现出科技和文化名人雕塑较多的倾向,大学艺术墙也开始普及;进入21世纪,大学校园雕塑向生活化、社会化、人性化、后现代化、观众理解多元化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
《Planning》2013,(6)
展示设计教学应构建实践教学手段多样化、实践教学项目真实化、综合素质培养隐性化"三化一体"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构建科学的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的内容,保证实践教学时间,使实践教学内容更加全面,组织更加合理,教学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