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lanning》2014,(24):32-3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中风后遗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灸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0%)显著优于对照组(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风后遗症患者康复训练联合针灸治疗,能显著提高总有效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20):87-88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康复技术治疗中风偏瘫的疗效。方法:选取83例中风偏瘫患者分为常规康复组41例和综合康复组42例。常规康复组单纯给予康复技术,综合康复组给予针刺结合康复技术。观察指标:1中风偏瘫干预效果;2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1综合康复组相比于常规康复组中风偏瘫干预效果更高(P<0.05);2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综合康复组相比于常规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生活能力、生存质量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结合康复技术对中风偏瘫的效果确切,可有效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患者肢体功能,提高其生活能力,可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7,(21):97-99
目的:观察针刺合并康复疗法治疗风后遗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康复组及针刺联合康复组(联合组),每组各30例。针刺组行针刺治疗,康复组运用康复疗法,联合组给予针刺疗法联合康复疗法,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中风后遗症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其他两组,肌力改善优于其他的两组(P<0.05)结论:针刺合并康复疗法不但可以促进中风后遗症病人肢体功能的恢复,临床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8):1230-1232
目的:探讨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改善中风偏瘫患者痉挛状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0例中风偏瘫痉挛状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75例接受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对照组75例仅接受现代康复疗法,4周为1个疗程,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解痉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患肢肌张力、运动功能、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中医综合康复疗法联合现代康复训练可集中医与现代康复疗法的优势于一体,对改善中风偏瘫痉挛状态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7):1329-1332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除内科基础治疗外,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正确摆放体位、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和艾灸。采用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量表、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upper limb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U-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风痰瘀阻证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浆缓激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痛觉过敏、远端水肿和肩部活动运动3个维度评分及SHS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SHS量表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U-FMA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U-FMA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GRP水平升高,SP和缓激肽水平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SP和缓激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4)观察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86例中风后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2组患者均给予中风后常规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口服帕罗西汀,治疗组采取针刺治疗,疗程均为4周。疗程结束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并对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7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42%,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HAMD积分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降低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33%)显著低于对照组(20.93%),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8)
<正>近年来,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加之社会竟争压力较大,高脂血症及高血压病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因而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也大大提高。中风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偏瘫是中风后最主要的后遗症。康复护理是中风后偏瘫的重要手段。为最大程度地帮助中风后偏瘫病人获得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后遗症和提高生活质量,本院针灸推拿科对收治的中风偏瘫患者实施了早期的以穴位按摩为主的综合康复护理,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8):1259-1260
目的:观察针刺头穴治疗中风偏瘫时发生即刻效应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中风患者采用头针针刺方法治疗,并采用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DS)评分量表,观察患者针刺头穴前后,上肢、下肢及手肌力临床疗效变化。结果:60例中风病患者治疗前后肌力提高Ⅱ级以上。结论:针刺头穴治疗中风病即刻效应明显,为针刺治疗中风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7):1085-1086
目的:观察中药加针刺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内服(以活血化瘀通络为治疗大法,基本方:水蛭、桃仁、赤芍、丹参、红花各15 g,大黄3 g。气虚者加黄芪30 g,白术20 g,红参10 g,茯苓20 g;湿热壅盛者加黄芩、龙胆草、泽泻、木通、厚朴、陈皮各15 g,藿香10 g,薏苡仁20 g;痰湿阻络者加半夏、白术、天南星、茯苓、白芥子各15 g;阴虚内热者加玄参、生地黄、麦冬、龟板、五味子各20 g,知母、黄柏各10 g,牡丹皮15 g)加针灸及星状神经节阻滞等综合治疗30例。结果:30例患者基本痊愈15例,显效12例,有效3例,有效率为90%。结论:中医药加针灸及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本病有确切疗效,能明显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28):134-136
目的:分析毫火针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12月于本院就诊的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规范的通用康复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联合毫火针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肌张力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肢体活动功能(Mugl-Meyer)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肌张力改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4.3200,P=0.0377);两组患者治疗前Mugl-Meyer和AD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Mugl-Meyer和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毫火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显著缓解患者的痉挛状态,改善肢体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6,(14):81-82
目的:观察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给予观察组患者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针灸治疗,观察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改善、疗效情况、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情况及日常生活行为能力评分情况。结果:两组中风后遗症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制搜风通胶囊联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1)
目的观察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中风后痉挛性瘫痪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治疗。4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独立生活能力量表(BI)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为8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BI评分均比同组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治疗组升高更显著,差异均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结论针刺经筋结点结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临床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痉挛程度,降低肌张力,恢复肢体运动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4,(3)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中风后遗症患者50例,在施用常规治疗(肠溶阿司匹林、降压药物)的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结果:基本痊愈17例,显效20例,有效9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占92%。结论:补阳还五汤加味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后遗症发挥中医药特色,治疗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4,(3)
目的:探讨慢阻肺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慢阻肺的临床疗效。方法:观察慢阻肺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给予慢阻肺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的观察组和仅给予康复训练治疗的对照组各6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呼吸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FEV1/FCV、PEF、MMRC、6 MWD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阻肺汤联合康复训练治疗慢阻肺能更为有效的改善肺功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6,(16):81-83
目的:观察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痉挛性瘫痪患者6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取前瞻性随机-双盲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3例。对照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组给予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各项疗效。结果:联合组治疗后MAS评分、CSS评分Fugl-Meyer量表评定、FIM评分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治疗有效率为93.94%,优于对照组81.82%,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熄风解痉方中药熏蒸联合CT围针刺治疗中风痉挛性瘫痪疾病可有效帮助患者提升肢体功能程度,提升肢体肌张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8,(8)
目的:观察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之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风后肩手综合征患者94例,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两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使用常规针刺法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方法,比较治疗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各项指标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9%(P<0.05);治疗组FMA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针结合肩三针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0):1609-1613
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的临床研究。方法:将64例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2例,均给予常规神经内科脑血管常规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结合语言康复训练,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再予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均连续治疗5周。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语言功能评分以及逆境商数(Adversity Quotient,AQ)、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chincse functional communicarion profile,CFC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观察比较失语程度以及临床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口语理解、自发言语、命名以及复述等语言功能评分均升高(P<0.05),AQ、CFCP评分升高(P<0.05),NIHSS评分降低(P<0.05),运动性失语程度减轻(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口语理解、自发言语、命名以及复述等语言功能评分较高(P<0.05),AQ、CFCP评分较高(P<0.05),NIHSS评分较低(P<0.05),运动性失语程度较轻(P<0.01),治疗有效率较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结合语言康复训练对脑梗死所致运动性失语临床疗效显著,促进患者语言功能恢复,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110-112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本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自愿原则将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针刺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止痛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显效34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94.73%;对照组显效26例,有效3例,总有效率为76.31%;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偏头痛的临床治疗上,针刺治疗有着明显的治疗效果,适合偏头痛患者的治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4)
目的:总结藏医藏药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应用藏医传统辩证口服藏药及辅以针刺及电疗的治疗方法;结果:本组病例经藏药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4%;结论:藏药治疗中风后遗症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20):110-112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缺血性中风患者80例,按照就诊顺序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风胶囊,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