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 毫秒
1.
以神东矿区哈拉沟煤矿12上101综采面为研究对象,研究了长度变化对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作面初次来压时,工作面长度因素基本对矿压显现无影响,因此,只考虑覆岩结构特征变化对工作面来压显现强度的影响。周期来压期间,450m超长工作面来压强度大于168m长工作面,覆岩结构特征和工作面长度因素都会影响来压显现强度,且长度变化因素对周期来压步距影响明显大于覆岩结构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在煤矿实际生产中受地质构造影响工作面会呈现不等长,为了解不等长工作面顶板运动规律,在综采支架上安装连续记录智能化压力仪表记录液压支架立柱的压力变化。矿压观测数据经过理论分析可知,随着回采工作面长度不断加大,工作面液压支架立柱平均压力随着增大,而顶板周期来压步距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当工作面长度增大到一定长度后,工作面平均压力和周期来压步距将趋于一个稳定值,这为不等长工作面进行顶板控制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浅埋煤层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浅埋煤层综采工作面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特点,分析了红柳林煤矿首采工作面回采时工作面液压支架荷载的变化数据、工作面来压时荷载分布特征和地表移动特征,得出了红柳林煤矿的矿压显现规律.  相似文献   

4.
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实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王楼煤矿11301综采工作面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煤层的地质条件与顶底板的情况,并制定了矿压观测的内容与方法,进而对综采支架工作阻力、单体液压计的工作阻力、巷道围岩变形进行实测分析,得到矿压显现的规律,从而为工作面的高产、高效、安全、低耗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  相似文献   

5.
6.
根据实测夏店煤矿8120综放试验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循环末阻力、时间加权平均工作阻力及其分布频率,总结了综放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表明:工作面平均周期来压步距21.6m,平均动载系数1.67,且综放工作面顶煤的放出导致了控顶距上方顶煤破碎、移动,使得支架初撑力、时间加权平均工作阻力偏低。  相似文献   

7.
根据实测夏店煤矿8120综放试验工作面支架初撑力、循环末阻力、时间加权平均工作阻力及其分布频率等情况,总结了综放面矿压显现规律。研究表明:工作面平均周期来压步距21.6 m,平均动载系数1.67,且综放工作面顶煤的放出导致了控顶距上方顶煤破碎、移动,使得支架初撑力、时间加权平均工作阻力偏低。  相似文献   

8.
毕业武  侯凤才  张国华  蒲文龙 《煤》2012,(11):4-6,17
通过现场实测方法,对双鸭山矿业集团公司新安煤矿综三工作面典型支架初撑力、循环末阻力和平均工作阻力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新安矿综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评价了支架工作状态,认为目前使用的支架能满足工作面安全生产要求,该研究结果,对类似条件的综采工作面安全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深部开采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针对跃进煤矿采深大、巨厚老顶岩层、应力高、煤层易自然发火的条件,通过现场观测和矿压监测设备在线监测,分析了采场来压规律、支架受力特征及合理工作阻力选择等问题,确定顶板初次来压及周期来压强度,为类似工作面条件的设计和生产设备提供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0.
采用现场实测方法研究2306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分析了综采支架支护强度及支架工作阻力分布规律,得出了综采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并分析了支架的适应性,对综采工作面的高效生产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神东矿区浅埋煤层开挖过程中的围岩稳定和支护设计难的问题,在分析该矿区榆家梁矿、补连塔矿、上湾矿和大柳塔矿采场矿压与岩移观测资料的基础上,采用线性回归方法研究了浅埋煤层长壁采场矿压显现规律和工作面支架临界支护强度.研究结果表明:初次来压步距、周期来压步距与工作面推进速度成正比关系,.与工作面长度成反比关系;动载系数与采高、推进速度及工作面长度成正比关系;沿工作面长度方向,支架载荷分布呈现二次抛物线规律;采高相同时,支架的临界支护强度与工作面长度成正比关系.采高、工作面长度和推进速度是影响浅埋煤层长壁采场矿压显现与支架工作阻力的三大因素.  相似文献   

12.
 以新疆焦煤集团艾维尔沟矿区5#煤层走向长壁大采高开采为工程背景,针对其硬顶、软底、软煤的赋存特点,采用实验室相似材料模拟的研究方法,实现了从开切眼到停采中走向方向上的全过程相似实验模拟。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在大采高的开采条件下,工作面支架受载情况在数值的大小上呈现“一大一小”, 在数值的变化上呈现“稳定—基本稳定—变化剧烈”的规律,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工作面矿压显现的剧烈程度;煤壁前方的应力峰值随着工作面的推进而向前移动,其呈现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其峰值的应力集中系数较大,而起伏变化较小;上覆岩层的位移存在先小后大的变化规律,在实验过程中,存在“切顶”现象,具有明显的”三带”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3.
针对印度巴兰布煤矿P1首采工作面浅埋深、长壁和坚硬上覆岩层的开采特点,通过采场矿压特征分析和UDEC数值模拟计算,针对P1工作面提出了地面爆破方法的矿压控制技术。试验结果表明:P1工作面的顶板岩层属于难冒顶板,采用地面爆破措施可以有效地提高顶板的冒放性,并通过结合相配套的技术管理手段,取得了良好的矿压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新香 《山西煤炭》2011,31(4):43-44
通过现场实测方法对寺河矿2306大采高工作面的支架工作阻力变化规律、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得出了工作面的矿压显现规律,分析了大采高支架的适应性,对大采高工作面安全生产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矿山压力显现规律是指导采煤工作面安全开采的重要依据。通过对张村煤矿21010综采工作面现场实测,掌握了来压步距、来压强度、支架载荷分布规律,煤壁片帮和顶板冒漏规律等矿压显现特点。为提前对工作面支护进行优化,提供了依据,对于指导工作面安全回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通过现场观测研究对长平煤矿综放工作面矿压显现特征、工作面长度与采场矿压显的影响相关规律进行了探讨,得出了综放工作面长度分别为90m和180m时,顶板压力显现差异不大以及工作面不同部位顶板压力差别明显的结论。为掌握综放工作面矿压规律并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提供了必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石泉煤业30102综放面利用十字交叉法测巷道变形量、YH-60压力表记录巷道超前支护单体支柱压力值与每进一刀煤记录工作面液压支架前压力表读数,得出了该面矿压显现规律及应力分布特征。超前应力影响范围在31.4~33.4 m左右,超前应力峰值点距工作面约6.4~7.2 m,应力集中系数1.58~1.72,工作面周期来压步距6.6~7.8 m,平均7.3 m,压力表最大读数39~42之间,工作面来压强度1.63~1.75,分析了工作面交替来压及自62架至机尾方向周期来压强度较61架至机头方向强的原因。通过此次统计分析,为工作面合理支护提供理论支撑,保障了安全高效开采。  相似文献   

18.
刘渝  李剑锋  巩利斌 《煤炭技术》2012,31(4):115-117
对新安煤矿首个深部复合极软岩综采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进行了连续观测,得知工作面具有较明显的周期来压特征,但矿压显现不强烈。通过工作面覆岩特征分析,认为工作面矿压显现不强烈主要在于覆岩是存在主关键层的多关键层覆岩且关键层岩性较为软弱;实测支架工作阻力有较大富余量,对顶板漏冒和煤壁片帮控制较好,支架具有良好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充填开采工作面矿压显现规律,以新阳矿10203充填开采工作面为试验背景,运用数值模拟软件,对工作面不同推进距离下,沿倾斜和走向方向的受力以及充填体上覆岩层的垂直位移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表明:与传统垮落法开采相比,充填开采来压步距增大,矿压显现缓和;采后及时充填可降低顶板下沉量。  相似文献   

2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extraction of longwall panels in the Bellambi West Colliery beneath the Cataract water reservoir in the Southern Coalfields of NSW. These longwall workings were design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atutory conditions imposed by the Reynolds Commission of Inquiry, 1978, and work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ditional permission given by the Dams Safety Committee. The major conditions under which mining was permitted included: (a) submission of periodic mining plans identifying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s encountered, (b) monitoring of strata behavior around mine workings and (c) water balance studies to be carried out in the mine workings beneath the water reservoir. The main monitoring program consisted of monitoring of geological structures, observation of the water seepage into the mine workings together with their sediment contents, and the measurement of surface subsidence and sub-surface strains. In addition, piezometric levels in the boreholes overlying the production districts were measured showing the fluctuation of the ground water level. Stress/deformation measurements were made on the longwall chain pillars to indicate their structural stability. Strata monitoring during the first three years of workings under the Cataract reservoir have indicated that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subsidence and the strata displacements were within permissible limits and no water inflow was encountered as a consequence of coal mining under the Cataract reservoir. Based on these studies, the life span of the mine has been extended by eight year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