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博大精深,它是由建筑、山水、植物等组成的一个综合艺术品,它在发展过程中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他艺术的影响,因此其最显著的艺术特征就是富有诗情画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4)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绘画的精髓,而山水画又是中国画的典型代表。继承山水画的精髓是我们的使命,发扬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是广大美术专业学生的义务和责任。如何将国画山水写生的实践方法运用到美术学生的绘画中,以提高他们的笔墨创新潜能,使山水画的精髓得到继承和发扬,这一问题值得思考。文章首先介绍中国山水画的发展与特点,然后探讨写生实践教学对学生学习绘画的积极意义,最后研究山水画写生如何激发学生的笔墨创新潜能。  相似文献   

3.
叶杭 《现代装饰》2014,(11):141
青绿山水画是中国山水画的古典形态,色彩富丽浓艳。本文以青绿山水画的色彩特征与审美特点着手,考察青绿山水画的兴衰及对后世画坛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1)
生活在南朝刘宋时期的宗炳与生活在北宋神宗时期的郭熙,所处的时代、环境及社会风气都有很大的差异,随着社会和艺术的不断进步发展,二人的画学思想也存在诸多差异。文章通过对《画山水序》与《林泉高致》的分析,阐述宗炳与郭熙对山水画不同的欣赏观点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5.
刘琳璠 《建筑师》2022,(6):27-34
文章通过梳理王澍写作中“自然”这一母题,并对照其近期建筑项目,阐述自然这一宽泛概念在王澍设计中的转化和表达。文章细分出王针对自然解读的三个层面,通过“江山”“景观”和“道法”作为概念的延展,引申出王在其理论与实践中对于表象世界、身体经验和内部结构的总结与思考。文章同样关注王澍在对于自然论述中的主要参照物古代山水画的解读,并试图论证山水画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在王的建筑设计中从技法到概念的引申。通过分析,文章质疑其符号性和语义性在两种艺术转译中的主导性作用。以王澍的实践为例,笔者鼓励更多不拘泥固有标准的丰富的创作形式和思考,从而促进文脉在当代实践中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园林“诗、书、画”三位一体,千百年来形成 了自己独有的造园特征,更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象征而流传于 世,山水画的法则更成为造园的范式,造就了中国传统园林之 “美”。从中国文化生成的重要群体——“士”的特征出发, 论述了中国园林在特殊历史境遇的中国独有的山水画影响下, 从山水画到山水园的发展。以史据考证的方法,说明了中国园 林实质为山水园,并在中国山水画影响下生成、演进的历程。 印证了中国园林——山水园实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神家园,中 国传统园林与山水画相互促进、印证,形成中国传统园林的无 穷魅力,傲立于世界。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7)
艺术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该文作者试图结合台州的自然风光,以生活化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山水画的兴趣,开展山水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让学生在观察、体验中发现美,在欣赏、探究中感悟美,在绘画交流中创造美,让山水画教学在学生的发现、感悟、创造中焕发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择水而居,栖水而生是古人朴素而智慧的聚居观体现,深刻影响着古代聚居空间的营造.然而古代滨水聚落几乎没有实物原貌遗存至今,庆幸的是传统山水画提供了难得的研究机会与媒介.本文尝试从滨水聚落的定义出发,依托聚居学的研究方法,并以传统山水画中典型的滨水聚落为研究对象,依次研究解析古代滨水聚居的环境类型、空间构成、动力机制以...  相似文献   

9.
元代文人山水画的兴起,与赵孟頫的开拓先行有密切关系。在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赵孟頫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领袖人物。赵孟頫对绘画的革新观念是通过倡导作画贵有古意,借古开今,以天地造化为师,画史上称之为托古改制。他从艺术思想观念和创作方法上对元代文人画的大发展与变革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浙江工业大学屏峰校区亚运会板球馆整体的设计,力求彰显“生态美学”在建筑设计中的融合,对山水的解构表达,使建筑隐于山林,以一种诗意栖息的姿态立于校园中。建筑既与校园红砖特色建筑和谐共融,又表达出板球运动的动感。同时体现出绿色节俭的亚运宗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四大类型:帝王宫苑,第宅园林,寺庙园林,名胜园林。在第宅园林中,其园主有的本人就是封建时代的"士","士"就是文人。有的园主,则是皇亲国戚,达官显贵或豪门富商,其园主并无文化,或文化不高。在这类显贵园林中,有些文化不高的园主,也常常聘请一些有地位,或出身寒微的文人、画家,参与了设计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山水画和古典园林两方面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山水情结"所蕴含的自然观。通过反映自然山水在体现自然观的绘画以及中国古典园林中的运用,挖掘艺术与园林中的"山水情结"的指导价值与文化意义,以期在当今景观设计中体现这种文化思想。同时指出"山水情结"与生态理念道并行而不相悖,"山水情结"是我们具有特色的文化财富,在当代的城市建设与景观设计中不应该忽视"山水情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建筑意"这一思想最早由建筑师林徽因提出,既富有中国传统艺术审美特质,又融合西方经典现代建筑理论,其价值历久弥新.文章针对当前城市建设同质化的困境,重拾"建筑意"理念,从建筑"形""意""境"三个层面分析了延续传统建筑文化的路径,对创造东方美学的都市图像、构建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话语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杨键 《云南建筑》2014,(3):143-145
自古文人雅士游山历水、酌酒畅饮,寄情怀于自然美景赋诗作画,千年留传千年脍炙人口的山水画卷,让今人享尽画中的诗意景致,这些被描绘山水风景常常成为人们对当地风光特色的记忆图景。在建筑创作中,地域文化是否能以多元的素材挖掘来进行思考,除了地区民族、文化风俗、人文遗存等要素的承传之外,借鉴古人这样对当地山水地貌的画卷呈现来读解地域特色,即以建筑所处的自然山水特征来引发意境上的涵喻作为创作思路,诠释地域差别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5.
16.
孙畅  邱峰 《新建筑》2022,(5):147-151
在技术、材料、开发模式都趋同的情况下,各地的城市风貌愈发显得缺乏特点。面对这种现象,秉持新时代发展理念,重新审视人与自然和城市的关系,将山水资源重新“请回”城市并融入城市具有现实意义。通过对中国山水画、山水城市、山水文化精神的研究,借鉴中国山水画取势、着墨、通径、赋意的手法,围绕山水城市中自然山水肌理、社会历史文化、城市景观环境等三大构成要素,探索台州市黄岩区永宁江滨水区城市风貌特色营造中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7.
现代西方建筑理论众说纷纭,其中不乏真知灼见,不过这些理论的研究者却未必都具有实际创作的体验,故虽言之凿凿却难免不着痛处,难以指导专业设计实践。本书收录作者的《街道的美学》和《续街道的美学》两部作品,一扫上述的弊端。作者把当代许多建筑理论、丰富的知识寓于通俗易懂的流畅文字之中,通俗而不浅薄。  相似文献   

18.
古之庭是岭南居住文化的孵化器,但也是现代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传承的主题所在。从庭院空间意境,庭园营造手法,庭除中介美学的全新演绎中,可以创造出许多优秀的岭南居住小区园林精品。  相似文献   

19.
<正>首先,要祝贺MAD近年来硕果累累!MAD继今年5月骏豪中央公园广场荣获"当代十大建筑"称号之后,不久前取得美国芝加哥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设计权,今天又有《山水城市》新书发布、展览开幕。这些是MAD各位同仁坚持以研究探索为设计开路的思路与实践的硕果,所以能取得学术与设计的双丰收,这个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特别是MAD作出的山水城市思想研讨和山水建筑设计的成果,对于当前山水城市的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大规模的城市建设和众多标志性建筑的涌现,传统的以西方古典几何学为基础的二维设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当今复杂建筑形体的设计需求。因此,对基于数字平台的优化水平、BIM技术等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已经成为必须,而建筑几何与工业建造之间的平衡问题是其中应首先要解决的重要课题。记得几年前(2007年),我写过一篇拙文《计算出来的建筑一一记某省体育建筑馆健身馆初步设计》,那时候对数字几何、工业建造、BIM等概念仅仅是一些很笼统的认识。通过近几年的设计实践,这些在我脑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