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交互设计就是优化人们的工作、生活。开发便于使用的交互式产品,使产品易学、易用,为用户提供良好的使用体验。界面设计在产品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产品功能的不断丰富,人们与产品之间的沟通主要依赖功能明确,简约直观的界面平台,在交互界面设计中,不同的视觉元素可表达不同的感觉,可使人们在视觉环境的影响之下产生各不相同的情感因素交互设计越来越备受重视。想使产品获得良好的用户体验,就要对产品的界面及交互设计上进行研究,提升产品的可用性及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研究以空间环境中的用户情感需求为切入点,借助相关理论知识、案例分析及用户实验来系统阐述在以人为本的智能空间环境中,如何通过增加人屋交互设计来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形成空间的情感设计。研究成果包括面向空间情感识别及计算的相关理论及技术的系统梳理和分析;借助实际设计案例和用户实验形成的以用户情感需求为导向的人屋交互设计方法;对未来智能建筑空间环境中提升用户情感体验的可能方法和方向的探讨。研究将为发展更智能、更具有共情能力的智能建筑环境起到推动作用,并形成更好地满足居住者的情感需求和空间体验的设计方法,对用户中心化的智能建筑设计方法起到扩展和补充。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
在物质生产飞速发展的今天,交互设计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即要求产品设计不但要满足各种实用功能,更要让用户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和人文关怀。这对于解决人机之间的沟通障碍和促进人机和谐具有重要意义。鉴于此,文章从交互设计中情感交流的意义谈起,分析了多个应该遵守的设计原则,并对具体的设计方式和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6,(8)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人们将情感的物化表达延伸到产品视觉设计中,产品的视觉设计对于情感理念的应用逐渐受到关注。视觉设计融入情感理念,不但可以有效传递产品信息,还可以增加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使消费者在接受产品功能的同时,体会到产品的精神力量,产生积极的情感消费作用。在视觉设计的过程中,设计者应当更加注重情感理念的实施,在满足人们功能需求的同时,获得更多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7,(24)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习惯于把情感表达体现在产品视觉设计中,越发重视情感理念的渗入。将情感因素融入视觉设计,不仅能够更有效地传递产品的信息,而且可以增加产品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使消费者在情感方面更加认可产品,并获得精神力量和情感方面的积极意义。该文探讨如何在视觉设计中融入情感理念,并对其表现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当人们经历了追逐、拼搏、浪漫和收获之后,在穿越时空的浓浓情缘牵引下,室内空间便成为了温馨的港湾。从人对空间的真实感受出发进行设计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也因此情感在空间设计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只有当设计者以人的情感需求与满足为依据,考虑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充分运用多种设计元素形成的空间,才最能打动人心,也最能满足内心世界与外在功能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7,(3)
多媒体课件设计中的文字、图像、符号都是信息数据的视觉设计元素。文字、符号本身就是数据信息,而其他视觉元素,如图形、图像等,也是用户掌握信息和产生交互的重要元素。在交互设计中,情感是用户体验的关键。在课堂上,受到学生注意时间的限制,如果视觉效果设计得不好,往往会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倦怠,信息传达的效果就会不理想,更谈不上教学目标的实现。视觉的重要性体现在如何设计文字、图像、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简洁和详尽、个性和整体的关系方面。视觉设计直接关系到交互设计效果是否和信息传递的目标基质相吻合。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2)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观念从以往对功能性的要求转变为侧重于情感的交流。为了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趣味性设计理念被广泛引入日用陶瓷产品的设计领域。笔者从造型、装饰、功能三方面具体分析日用陶瓷产品的趣味性设计,旨在阐明趣味性设计理念在日用陶瓷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同时体现设计师对人情感需求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当代的产品设计强调以产品为中心的情感体验的设计,产品设计属于实用的设计,同时也是情感的设计。工业产品设计未必就是没有情感的设计。本文将具体阐述产品情感化设计对用户体验产生的影响,并进而做出分析,设计者要展示产品的内在魅力,关键就在于对产品设计的情感发掘。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当初强调功能第一的现代主义设计,如今已经发展到关注人的情感诉求,以人为本的后现代主义设计。文章从驾驶员的情感需求角度客观地分析情感元素在交通导示系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8,(5)
当下设计师更多思考的是如何才能既设计出符合人性情感的优秀作品,又拉近观者与设计作品之间的距离,从而让自己的设计作品被更多的人所接受和喜欢。情感表达是视觉设计日后的发展趋势。视觉元素是指构成视觉对象的基本单元,是视觉传达语言符号。黑、白、灰作为重要的视觉元素,颇有来源。  相似文献   

12.
着眼于人与建成环境情感层面的交互。以中国文化思维对“情感”的研究为开端,剖析中国建成环境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的情感导向设计特征及这些特征在数字技术介入后的更新与发展,以期提供信息时代建成环境设计表达以及未来中国建筑文化研究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4)
电影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彰显着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在国际社会中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互联网与物联网的高速发展给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了渠道,电影作文化传播领域的核心力量也面临了很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科技的进步对于交互式电影的发展也带来更多新的可能,交互设计在电影中的设计和手段越来越多样化,对观众的观影体验也带来了新的审美享受,本文试图结合当下交互式影像中的交互设计,来探究交互设计对受众情感体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日用陶瓷作为实用和审美相结合的综合载体,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在日益关注个性和情感化的今天,情感设计作为一种全新的设计思维,打破了人机关系中冷酷的"用"与"被用"的关系,它不仅保证了日用陶瓷产品的使用功能,还把人对于产品的感受融入到产品的设计内涵中,体现了设计与人共融的观念。本文从情感设计角度出发,从日用陶瓷的造型、装饰和材质几方面分析情感设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阐述了情感设计在日用陶瓷设计中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文章通过表述对色彩元素的理解,举例阐述色彩在现代设计中的重要性,以及论述色彩元素各自情感特点,旨在突出如何在设计中更好应用色彩元素,彰显设计魅力。色彩元素在现代设计中重要地位1.什么是色彩元素生活中无时无刻不被色彩元素包围着,色彩点缀着我们的生活,装扮着我们的生活,使生活多姿多彩。色彩与光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只有在有光的条件下,才能呈现斑斓的色彩世界,光是色彩产生的条件。色彩由三个重要元素构成,即色彩三要素,色相、明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9,(1)
针对目前扫地机器人设计中存在的针对性不强、市场种类繁杂和产品生命周期短等问题,将目标导向设计方法引入到扫地机器人设计中。基于对用户目标的分析和研究,提出扫地机器人爬楼这一功能目标,开展越障扫地机器人的设计。通过扫地机器人爬楼主动轮的结构设计、动力学建模以及产品整体形态设计等一系列设计行为来实现用户目标。在此基础上强调用户与产品之间的交互过程,满足用户对产品的情感需求,为智能家电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8)
如今的家长越来越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和早教,在这类产品设计中,设计师越来越关注设计作品中的情感成分,采用跨界设计方式,关注使用者的感官体验(视觉、嗅觉、听觉、触觉等),将原有设计路径拓展到娱乐情感化设计、教育情感化设计和互动情感化设计,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在消费产品过程中自然地激发积极情感,丰富他们的童年生活,结合智力开发环节,给他们留下美好的回忆。产品以及产品相关属性成了传达或激发某种情感体验的载体,因此,在产品设计与开发中,情感化体验设计的方式成为越来越多设计师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周媛媛 《居业》2021,(3):48-49
分析基于疗愈环境理念下满足人们情感需求的设计方法在住宅空间的具体运用.从疗愈环境的设计特征、设计元素等方面分析,总结出住宅设计逐渐偏向于归属感、智趣感、自然感的特征.从现代人们的心理、生理特点出发,获取他们对住宅空间的情感需求,基于此得到疗愈性空间的设计特征,总结出现代住宅空间中自然、动物、甚至是气味逐渐成为疗愈心理的重要元素.探讨出的疗愈环境下的住宅设计特征和设计元素,可以为身处压力的人们提供自在、自然、自爱感受的居住空间,提高生活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安全感.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6,(18)
优秀的儿童电子产品设计有利于提升产品的使用价值和开阔儿童的视野。设计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设计水平,从产品的不同角度出发,根据儿童的个性特征,结合产品体验、情感体验和情境体验,才能设计出儿童所需要的电子产品。儿童眼中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他们不断地认识新的事物。设计师要根据儿童的需求,设计出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电子产品。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相关建筑设计案例,探讨环境设计中情感符号与文化因素在设计产品中的作用、地位和表现形式,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