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23):4-6
本文将《慧琳音义》引《楚辞》与四部丛刊景明翻宋本《楚辞补注》、惜阴轩从书本《楚辞补注》进行比对,通过对其中重复引用、引书来源及名为王逸注文或原文实为洪兴祖补注等几方面作分析探讨,得出《慧琳音义》非一人一时所书,继慧琳之后仍有众人增补等结论。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18)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作品,反映了各方面的生活,具有深厚丰富的文化积淀。《诗经》中的爱情诗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表现婚姻爱情生活的诗在《诗经》中占有很大比重,这类诗有着很高的艺术成就。通过这类诗歌我们可以穿越时空了解远古男女的爱情生活以及由此给他们带来的欢乐和痛苦。这类诗歌无疑充满了一种真实而又坦诚的情感元素。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6)
《诗经》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树立了传统诗歌的典范,英译历史已达200多年,目前已有英文全译本二十余种,本文力图介绍《诗经》英译历史中几个有典型代表性的英语译本。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
《诗经》作为儒家的经典,有关它的研究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而明代万历以后更是出现了不少评点作品。这些作品长期被一批学者视为旁门左道,遭尽非议,但实际上它们为《诗》学闯出了一条新路。由于它们满足了读者的审美期待,顺应了学子的应试需求,而且其批评样式具有特别的亲和力,所以在明清两代还是有一批有识之士乐此而不疲,赢得了读者的广泛欢迎,为《诗经》的广泛传播与深入研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中华民族珍贵的《诗》学宝藏与文论遗产,有待于进一步开发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20)
《诗经》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包含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植物便是《诗经》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从这些多种多样的食用植物、观赏植物、祭祀植物和其他具有象征意义的植物中可以了解到远古人民表达爱情的方式和在爱情中内心情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3)
《诗经·国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大部分作品是劳动人民的集体创作,其中以表达爱情的恋歌和反映妇女婚姻与命运的诗篇为多。宋代郑樵说《风》是地方特色的歌谣,为"小夫贱隶妇人女子"所喜唱,朱熹也认为"风者,民俗歌谣之诗也"。所以《风》的这些婚恋诗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爱情和幸福的追求以及对歧视、遗弃妇女的批判。本文将对《风》中的婚恋诗进行简单分类赏析,以便比较清晰的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婚恋生活,并从中得到启发。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2)
文学起源于劳动,诗歌也是从劳动中产生的。在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大量关于劳动的篇幅。仔细阅读这些诗章就会发现,劳动之于生活在当时的人们来说不仅是维系生活的必要手段,也是向往美好未来、开创生命奇迹的升华。人们从劳动中获取身体和心理上的满足,又从这种满足中不断进取、开拓生活的新境界。劳动跟人类密不可分,古人也是如此。可以说,《诗经》即是劳动的产物,也是对劳动生活的艺术反映。 相似文献
8.
9.
《Planning》2015,(4)
《诗经》中描绘了许多昆虫,以极其丰富的姿态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它不仅是先民的物候指南,更是寄予了其浓厚的原始宗教信仰。从先民的思维方式出发,就能更好地了解昆虫的重要作用,理解诗篇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4)
陈轼所作《续牡丹亭》,讲述《牡丹亭》中杜丽娘还魂后与柳梦梅以及其周围人的姻缘故事。与原作相比,《续牡丹亭》的创作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将汤显祖"生生死死为情多"的《牡丹亭》,续写成一部蕴涵鲜明的时代特征,寄寓作者身世,体现作者深刻复杂的思想的剧作。剧本主要通过剧中人物形象的变化与增加,体现其创作思想的深刻性与丰富性。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9,(12)
《春秋左传》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现象,即大量引用了《诗经》中的诗。该研究主要从引诗的范围与频率、引诗的形式、引诗的场合、赋诗言志等几个方面对《春秋左传》的引诗问题进行了考察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5)
关于《诗经·齐风·鸡鸣》的主旨解读,历来说法不一。从汉人毛亨、唐人孔颖达、宋人朱熹等到当代名家的解释,或带有说教意味,或偏重主观情感,因而使这首小诗的主旨变得扑朔迷离。本文旨从《诗经·齐风·鸡鸣》的文本入手,通过对文本文字、语气、神态等方面的分析,尝试探究这一诗的主旨。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3)
《诗经》作为中国古典文化的瑰宝,古往今来广为流传。在当今国际形势下,做好《诗经》的翻译工作有助于全方位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大力开展文化外交,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今笔者对比中外不同名家的译作,以一定的理论作为评判标准,分析各个版本译作的得与失,从而为《诗经》的翻译工作探路。在这里,我们以《诗经》广为流传的一首《关雎》为样板,在前文所述的标准之下,对比不同人的译作,来为《诗经》英译探路。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2,(3):42-44
刘逢禄在《八代文苑叙录》中系统梳理了发源于《诗经》的12种文体的流变,对于认识《诗经》对后世文章学和文体学的影响大有裨益。刘逢禄对文体的认识深受《诗》教"温柔敦厚"的影响,暗含着复古返本以发掘圣人微言大义、坚守圣人之心的治学宗旨。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8)
《诗经》中有众多的女性作品,这些作品广泛反映了女性在夫权制社会中的思想情感、生产生活。透过这些女性作品,我们可以清晰的认识到《诗经》时代女性在家庭中的境遇。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7)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中,《诗经》以其独特的魅力对我国文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成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本文分析了《诗经》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旨在更好地加深人们对于《诗经》的理解,更好地了解其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1)
玉质礼器在《诗经》中多次被提及,如圭、璧、璋、瓒等。古人借助玉礼器实现与神灵的沟通,寄托希冀与愿望,玉在古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容取代的作用。同时,玉礼器在形制和使用等方面亦是有着严格讲究的,其背后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6,(2)
通过对《续名医类案》中郁证相关医案的分析和探讨,认为郁证的病因病机主要为情志所伤,气机郁滞,渐致脏腑失和、气血失调,其发病与肝、心、脾密切相关,以理气开郁、调畅气机、移情易性为治疗大法,同时当注意顾护脾胃,使之免于受邪。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4)
北宋医家唐慎微编撰的《经史证类备急本草》是一部集大成的本草学专著,从22部小说中引用了147处内容来证药,这一现象值得深入研究。以往对其"以方证药"颇多研究,而对其"以小说证药"则未有涉及。唐慎微注重小说的情节性远胜过前代本草学著作,客观上达到了增广见闻,增添趣味的目的;所引小说虽有失考之处,但整体上具有重要的文献补遗、参校价值。小说对药性、药效的描写往往夸张失实,将小说描述的内容散入本草学著作中,并不利于本草学的科学发展。传统中医药学之所以在今天颇受争议,与唐慎微这些中医前贤大量将包括小说在内的非科学内容引入传统医药学著作中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6)
阐释学作为哲学的一个分支,自斯坦纳将其引入翻译研究以来越来越受关注,阐释和翻译密不可分,可以说,翻译就是阐释。本文从伽达默尔的阐释学理论出发,从空间差异角度分析《诗经》的五个英译本,旨在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译者对同一原文阐释不同,从而产生了不同的翻译。译本的评价也因此因人而异。阐释学为翻译的第一步——理解提供了出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