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6,(3):416-418
在360首治疗黄疸的方剂中,茵陈的使用次数为62次,居黄疸用药之首。现代药理研究显示,茵陈退黄疸的功效主要和其具有利胆、保肝的作用相关。目前研究治疗黄疸的含茵陈方剂主要是建立在中医学典籍治疗黄疸方剂研究的基础上,其中茵陈蒿汤清热通腑,利湿退黄;茵陈五苓散利湿化浊运脾,佐以清热,以退黄疸;茵陈术附汤温中化湿,以退黄疸;茵陈四逆汤温里助阳,利湿退黄。综上,诸方在湿热引起的黄疸病中多用茵陈蒿汤和茵陈五苓散起到清热利湿退黄的作用;在寒湿引起的黄疸病中多用茵陈术附汤和茵陈四逆汤起到温化利湿退黄作用。由于临床上患者的病情不一,诸证相兼,因此,在运用含茵陈方剂治疗黄疸时,不能一见黄疸就妄投清热苦寒之剂,而应按中医基本理论客观辨证,确立正确的治疗原则,该清则清,该温则温,该补则补,唯此才能获得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9,(2)
黄疸的直接病因乃是湿邪、热邪、湿热或寒湿之邪侵袭,伤及血分,致血分出现"血气流溢",以致胆汁外泄,脾色外现,出现黄疸。湿邪为贯穿黄疸的主线,热为黄疸发病的关键,瘀为黄疸发病的要着。寒、虚、兼表证为黄疸发病的变证,寒没有附方,虚用小建中汤、猪膏发煎,表用桂枝加黄芪汤、麻黄连轺赤小豆汤。黄疸病应早期积极治疗,若于10 d左右邪退正安,则病情好转,病当向愈,反之病情发展,治疗难痊。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3)
<正>黄疸病是以目黄、身黄、小便黄为主症的一种疾病,其中目睛黄染为本病的重要特征。关于黄疸的病名最早见于《黄帝内经》,如《黄帝内经.素问.平人气象论》云:"溺黄者,安卧者,黄疸,……目黄者曰黄疸".但未提出分类及具体治法。东汉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的阳明病篇与太阴病篇均提到了黄疸的治法,在《金匮要略》中对黄疸病设有专篇进行论述。且将黄疸分为谷疸、酒疸、女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2)
目的:观察对蓝光照射联合茵栀黄颗粒联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病的疗效。方法:选取42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22例与对照组20例。实验组给予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对照组单一给予蓝光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新生儿的临床疗效。结果:实验组新生儿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新生儿采用单一蓝光治疗病理性黄疸总有效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蓝光、茵栀黄颗粒联合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比单一蓝光治疗方法更优,其临床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3,(1)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一者在于阐明"明道",二者在于对"道"之修证,而修证则一方面着眼于个人内在的道德涵养,另一方面更在于道德之外显,即日常言行的礼仪。儒家以礼仪为重,认为礼仪即是道于日常生活中之示现,这与道门释门的看法同出而异名。《大学》篇幅不长,却涵盖了道之名相以及修证之法,实是精辟之言,尤其对于如今混乱以及被误解的礼数更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更是小到个人修证、大到国家治理普皆适用的依据。《大学》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明明德是在个人的层面上的"内明"之学,亲民则是"内明"之学发为外用,"至善"则是对个人道德的最高实现。后文又进一步提出了七证"知、止、定、静、安、虑、得",在"内明"的层次上论述个人如何实现对"道"的修证。本文则从对《大学》中"大学之道"的详细探讨来而阐释个人修证所需立之本。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8,(2)
对雷丰外感热病变证、兼夹证、危重证的学术思想进行探讨。雷丰《时病论》对外感热病的变证、兼夹证、危重证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临床需考虑时令气候之变和失治、误治之变,尤其是时令气候既影响人体正气,也影响病邪毒性。诊治兼夹证需分析内外多种病邪夹杂和患者体质因素,如痰体、阴虚之体、阳虚之体等。雷丰尤其重视危重证的诊断和治疗,从症状、脉象等判断外感热病的危重证,对温病、温毒、痢疾等危重证进行了描述,认为温病大热无汗则死,指出治疗外感危重证首要是辨明病性之寒、热、虚、实,并及时根据病势变化和疗效反馈来调整治疗思路,擅长清凉透邪治疗温病,强调不可误补。雷丰对外感热病变证、兼夹证、危重证的诊治经验,对外感病的治疗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4,(4):524-526
黄疸可由两阳相熏灼所致。湿热邪毒是导致黄疸的重要因素,湿邪阻滞是发病基础,湿热交蒸是发病关键。湿热之外,瘀热亦为黄疸的关键。瘀血痰浊既是黄疸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又是病情加重的因素。"瘀"与"湿"贯穿黄疸发生、发展的始终。治疗黄疸应该灵活运用八方,立法得当,组方周详,配伍严谨,才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1)
通过阅读和分析相关文献,对胃强脾弱证中涉及的"胃""脾弱"等相关概念进行梳理,并对胃强脾弱证之病因病机与治法方药进行系统探究。认为古之"胃强脾弱"的病机是肠热脾约,属麻子仁丸证;今之"胃强脾弱"的病机是胃热脾虚,属半夏泻心汤证。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11):2371-2375
气病可生痰饮,痰病亦可阻碍气机,两者互为因果。对外感或内伤所致的夹痰之疾,张之文教授皆主张"从气治痰"。治痰之法,运用补气、化气、宣气、理气、降气、行气等手段,以增强脏腑的运化功能,消痰之本,才是治痰之大法。张老在临床上诊治气虚不足兼痰证,每于化痰之中佐以补气之品,以增强痰液的消散和化解;肾阳不足,水饮内停证在真武汤基础上,加入枳壳、桔梗、陈皮等,配合附片、干姜温肾化气,行水消痰;肺气失宣,水津不布而生痰者,常用药如麻黄、枳壳、枳实、桔梗、杏仁、紫苏子等,主轻浮,不用重浊厚味,是所谓微辛则开,微苦则降,合乎轻清娇脏之治;肝气抑郁、气机不畅者,以柴胡和枳实为君药,随症加青皮、佛手、木香、半夏、陈皮、川芎、白芍、香附、茯苓、炙甘草等;痰涎壅盛、喘嗽短气、气逆痰多之证,在苏子降气汤的基础上加用镇逆之品。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3)
介绍徐晓东老师治疗低热反复不愈验案1则,透过验案赏析,阐述徐师运用李东垣"甘温除热"与祝味菊"激发人体自然疗能"的学术思想治疗低热反复不愈的临床经验。徐老师善用补中益气汤、祝四味(系指附子、磁石、茯苓、酸枣仁4味药,是徐老师研究祝味菊学术思想与医案所总结出的祝味菊常用药味组合,因徐老师临证常用之,特命名为"祝四味"),结合冯楚瞻名方全真一气汤,随证化裁,配伍精当,治疗低热反复不愈,疗效显著,对临床有确实的启迪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5):672-675
冯宪章将银屑病分为风热血热证、血瘀血燥证、血虚风燥证、风湿袭表证、冲任失调证、湿热郁遏证、血虚肝旺证。分别采用疏风清热、凉血活血法,活血化瘀、通络散结法,养血润肤、祛风止痒法,散风除湿法,调补冲任法,清热利湿法,养血柔肝法以治之。冯宪章诊治银屑病注重整体调节,不提倡针对皮损的治疗。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失调,治其内而愈其外,达到"治其人"而"愈其病"的目的。临证注重调肝与调和气血,同时注重科普教育与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17):3-4
小便是全身津液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辨小便为临床提供了重要信息,在中医临床辨证治疗中起重要作用,笔者结合具体病例,阐述辨小便在黄疸病治疗中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13)
基于《吴氏医验录》,整理吴楚辨治"寒入血室"证的学术特色。撷取吴楚在案中首次提出"寒入血室"之证的经典医案一则,分别从病因病机、理法方药方面对其进行探析。吴氏认为,既有"热入血室"之证,遇此妇人之奇病,辨之为"寒入血室"证,详释其病因,并从肝论治,以温药舒之,寥寥数味,只一剂便愈。通过探析吴楚临证治验中体现"寒入血室"证的学术创新,继承与发扬这一新安医学辨证特色,以拓宽现代内科、妇科的临床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4):603-607
辨证论治是分析、辨别、认识疾病的证候,进而确立相应的治疗法则的诊治方法。而专药专用是根据药之专长,有是病(或症)用是药,它不同于辨证论治之"有是证用是药",药随证变,而是病不变药亦不变,有是病用是药。在某种意义说,是一种与辨证论治相反的用药思路。故临床应使两者有机结合,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其结合方式有以下几种:(1)专药专用治病,辨证论治治证;(2)专药专用解决基本矛盾,辨证论治解决主要矛盾;(3)专药专用治标,辨证论治治本;(4)专药专用治症,辨证论治治证;(5)专药专用治病,辨证论治治人;(6)专药专用祛邪,辨证论治扶正;(7)以西医方法专药专用,以中医方法辨证论治;(8)专药专用治共性,辨证论治治个性;(9)专药专用纠微观之变,辨证论治治宏观之证;(10)专药专用治隐证,辨证论治治显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24):77-79
"胃痞"即《黄帝内经》所言之"痞满",对于胃痞的治疗临床多采用健脾益气的方法,方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临证时辨证论治,以"土得木而达"为理论指导,运用香砂六君子汤加减治疗胃痞病疗效颇佳,并举临床验案以论之。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7,(8):1449-1451
四逆汤源自《伤寒论》,是治疗少阴阳虚阴寒证的代表方,病机主要为阳虚,但阳虚病机同中有异,故其所治病症的主证既可为手足逆冷,又可为下利清谷、呕吐等其他表现,不拘于四肢逆冷一症。郑钦安深得仲景"扶阳"学术思想宗旨,对阳虚病情辨认细致入微,灵活运用四逆汤治疗多种病症。吴佩衡在继承《伤寒论》及郑钦安扶阳学术思想的基础上,细究四逆汤各药物的功效以及配伍特点,强调早用四逆诸方,扶阳固本,将四逆汤的临床应用范围扩大至六经病之阴寒证以及内、妇、儿、外科等多种阳虚阴寒危重病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6)
总结丁锷教授治疗痹证的常用药对,以便提高痹证的临床疗效。其临证常以肉桂配牛黄,凉热互用、化滞通窍;以穿山甲配土鳖虫,攻坚破积,化筋骨之瘀浊;鹿角胶、龟板胶和仙茅、淫羊藿"四仙合用",调肾之阴阳、补任督之精血;以黄芪配枳壳,升降相宜,破气行瘀;以雷公藤配鸡血藤,养血祛风通络,活血蠲痹止痛,临证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5)
从内结、离经之血、久病入络、污秽之血4种血瘀证病理类型分析了血瘀证的内涵,并论述了诸如"高原血瘀证"的血瘀证外延扩展。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13):75-76
张念志教授认为郁证病机之根本为气机郁滞、虚实转化,主张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行气开郁,同时要兼顾其兼证,做到虚中有补、实中有泻。其自拟"郁证方"治疗郁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2)
目的:探讨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措施对斋月期慢性胃炎中医证候疗效的优势。方法:收集门诊慢性胃炎稳定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辨证论治并辅以中药药膳、自穴位按摩、情志调解指导等综合干预措施,对照组依据西医常规诊疗方案予以治疗,疗程均为4周。通过"胃肠病中医证候评分表"观察两组证候疗效及各证候的积分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其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3%,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改善患者"胃脘疼痛"方面对照组优于治疗组(P<0.05),但对"食后腹胀""精神疲乏""四肢乏力""精神疲倦""失眠多梦"等证候的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中医综合干预措施可改善斋月期慢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