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煤》2016,(11):62-64
运用瓦斯地质分析方法,分析了大峪沟矿区区域地质演化及矿区地质构造特征,探讨了大峪沟矿区瓦斯赋存影响因素。分析表明:大峪沟矿区瓦斯赋存受将军岭滑动构造带影响明显,矿区二1煤层位于滑动构造带后缘拉张带,区内瓦斯含量普遍较低;受滑动构造影响,煤层顶底板破碎,且赋存不稳定,煤厚变化是影响区内瓦斯赋存异常的重要因素;受区域单斜构造影响,东部煤层埋深大,瓦斯含量相对较高,且随埋深的增加瓦斯含量增大。最后基于瓦斯地质规律对煤矿安全开采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煤炭技术》2015,(8):141-143
为厘清平舒煤矿瓦斯地质规律,运用瓦斯地质学相关理论,分析了平舒煤矿区域及井田构造特征,研究了地质构造、盖层、煤层赋存、隔水层对矿井8#煤层瓦斯赋存影响,确定了煤层埋深为控制8#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因素。依据实测的瓦斯含量数据,建立了平舒煤矿8#煤层瓦斯含量预测三维坐标模型,可对矿井深部未开拓区域的瓦斯含量进行比较科学、准确的定位预测。  相似文献   

3.
《煤炭技术》2017,(6):143-145
对唐山矿岳胥区瓦斯赋存及涌出的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进一步分析了研究区瓦斯地质控制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区内瓦斯地质特征主要受地质构造、煤层埋深、水文地质、煤厚特征、顶底板岩性等因素控制,大-中型压扭性逆断层及水力封堵作用使得研究区瓦斯含量整体较高,煤层埋深整体上控制了瓦斯含量分布,研究区中部以及两侧深部,各煤层瓦斯含量均比较大。厚煤带及顶、底板致密区形成了局部瓦斯赋存高值区;小型逆断层密集区及煤厚急剧变化区域瓦斯涌出量突增,采掘经过时应注意预防瓦斯异常。  相似文献   

4.
尚林伟  魏国营 《煤矿安全》2014,(10):147-150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方法,依据锅底山断层形成机理及其发育规律,结合断层区域内煤层厚度、同生和次生构造以及构造煤的分布特征,将断层区域己16-17煤层划分为2个地质单元,锅底山上盘和锅底山下盘。依据断层区域内己16-17煤层地勘瓦斯含量和实测瓦斯含量数据,分析2个地质单元的瓦斯赋存特征,即相同标高下锅底山断层上盘煤层瓦斯含量较下盘高。研究得出地质构造、煤层埋深和构造煤分布是矿井己16-17煤层瓦斯赋存的主要控制因素,即煤层瓦斯含量整体上随煤层埋深的增加而增加,但由于受锅底山断层构造活动影响,瓦斯含量分布又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5.
袁军伟 《煤炭工程》2013,45(4):61-63
 根据现场实际测定的煤层瓦斯含量及煤层埋深,研究了义棠煤业9、10号煤层瓦斯赋存特征,发现该井田在埋深近500m的区域,尚处于瓦斯风化带。本文对该井田的煤田地质史、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特性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影响煤层瓦斯含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到影响该矿9、10号煤层瓦斯赋存特征的主要原因。该研究方法和结论对类似条件矿井瓦斯赋存规律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福达煤矿瓦斯地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福达煤矿井下钻屑解吸法实测8号煤层瓦斯含量,建立瓦斯含量预测方程,运用区域构造演化理论,对福达煤矿瓦斯地质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福达煤矿瓦斯赋存规律。研究表明:褶曲构造、煤层埋深、顶底板岩性、陷落柱和构造煤是影响福达煤矿煤层瓦斯赋存的重要因素;计算出矿井瓦斯梯度为0.0364 m3/(t.hm);8号煤层构造煤总体厚度达0.35 m,并沿煤层倾向呈增厚趋势,构造煤发育是该矿区瓦斯富集主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7.
郭寿松 《煤炭工程》2014,46(2):89-91
在收集整理乌兰煤矿地质资料和瓦斯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瓦斯地质理论和构造演化理论,分析井田地质构造演化及分布特征,研究地质构造、顶底板岩性、煤层赋存状态等地质因素对瓦斯赋存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结合现场测定2号煤层瓦斯压力和瓦斯含量等参数,得出了矿井2号瓦斯地质规律;同时,对矿井2号煤层突出危险性进行了区域预测。研究表明,断裂构造引起的构造煤变化和煤层埋藏深度是影响乌兰煤矿2号煤层瓦斯赋存和引起煤与瓦斯突出的主控因素。研究成果为矿井煤与瓦斯突出防治工作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煤矿开采》2013,(2):82-84
通过对贵州小屯井田地质条件及地勘时期钻孔瓦斯资料的整理、分析,研究了井田内6中煤层瓦斯赋存规律及其控制因素。研究认为:井田内6中煤瓦斯含量分布呈现出由NW向SE逐渐增大的趋势。6中煤层瓦斯含量主要为10~17m3/t之间,煤层瓦斯含量较高;井田构造是瓦斯赋存的主控因素;6中煤层瓦斯含量分布整体受其单斜构造的控制,即距离大方背斜轴部越近,含量越小,越远则含量也越大;局部区域的差异性主要是其次级褶曲及断层发育所造成;水文地质条件对6中煤层瓦斯赋存规律的影响与构造一致;煤层厚度及埋深对其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
《煤》2019,(1):64-65
通过分析地质勘探钻孔瓦斯取样测试成果等实测数据,结合构造逐级控制理论,分析了王庄井田区内构造对煤层瓦斯赋存的控制作用,总结了81、91采区瓦斯地质特征,提出81、91采区瓦斯赋存的构造逐级控制过程:复杂的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奠定了矿区内瓦斯赋存的构造背景,矿区规模的构造控制了矿区瓦斯赋存特征,采区内褶曲及局部小型断裂控制了局部瓦斯含量特征。  相似文献   

10.
平顶山八矿突出煤层瓦斯地质控制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瓦斯地质理论,以平顶山矿区八矿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构造对区域、矿区和井田瓦斯赋存的控制特征,研究了三级构造对平顶山八矿突出煤层瓦斯赋存的地质构造逐级控制特征。研究表明:区域构造奠定了平顶山矿区高瓦斯的基调;矿区构造将平顶山矿区划分为东西2个瓦斯赋存单元,瓦斯赋存以李口向斜呈轴对称分布;井田构造控制着矿井突出煤层的瓦斯赋存和构造煤分布,造成煤层瓦斯突出危险呈条带分布,合理划分出煤与瓦斯突出发生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