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5,(6)
通过《伤寒论·序》结合《内经》的阴阳学说来探讨伤寒厥阴的根本思想,并从"厥阴为枢"的观点、厥阴病提纲及厥阴篇部分条文解析3个部分来诠释伤寒厥阴病,由此可更好地把握厥阴病中看似杂乱无章的病理症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体系。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3,(5):720-722
目的:从六经厥阴病寒热错杂证角度出发,确立糖尿病抑郁症的临床主要六经辨证及诊疗思路。方法:运用仲景六经辨证体系,综合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四经生理、病理特征,结合消渴病、郁证的发病特点进行探讨。结果:糖尿病抑郁症与肺、脾、肾三经密切相关,但厥阴肝、心包经发病贯穿糖尿病抑郁症的发病始终。临床常见厥阴血虚寒凝,肝阳失用,阴阳不和;厥阴阳郁失宣;寒热错杂,肝热脾寒,火逆神乱;寒热错杂,肺热脾寒,阳郁阴伤;寒热错杂,胃热脾寒,寒热格拒等厥阴病消渴郁证。结论:从厥阴病寒热错杂证论治出发,兼顾其他五经,是消渴郁证六经辨证的主要辨证思路之一。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4):467-469
蒋士卿教授将大肠癌的理论基础与临床相结合,从六经辨证施治,认为大肠癌属厥阴病,由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临床表现为寒热错杂证,治疗上以寒热并用为基本治疗原则,重用乌梅丸。乌梅丸作为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的主方,集酸苦辛甘、大寒大热之药为一方,具有辛开苦降、寒热并用、补泻兼施、气血两调的特点,正好适合本病的治疗。仲景乌梅丸原方记载:乌梅三百枚,细辛六两,干姜十两,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附子六两(炮,去皮),蜀椒四两(出汗),桂枝六两(去皮),人参六两,黄柏六两,上药各为末,合治之。原方中乌梅三百枚为君,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以苦酒渍而重用,取其至酸之味、至柔之性,敛肝泻肝,补肝体以制其用。在临床治疗中,要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在明确疾病诊断的基础上,正确把握病机,辨证施治,选方用药,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5,(3)
对《伤寒论》辨治眩晕症的条文进行了探讨。《伤寒论》认为眩晕症可分为阳虚水泛、阴阳离绝、胆火上扰、寒湿在中、清阳不升、阳明腑实、正虚邪恋等证,治疗时分别以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和真武汤、附子汤、小柴胡汤、茵陈术附汤、大承气汤和微辛轻清透邪之药治疗。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1):1581-1582
张仲景将气机升降理论首先应用于临床,如太阳病治以汗法是太阳主开的理论指导;阳明病用下法是阳明主阖理论的应用;少阳病和解之法是少阳为枢理论的发挥,体现了升降理论的运用,并将升降理论贯穿于六经辨证,如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解释六经病证病机;运用气机升降理论认识六经传变以及运用升降理论指导治法用药等,充分显示了仲景结合临床运用将升降出入理论融入辨证施治和处方用药中。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3,(13):35-36
《伤寒论》中的临证次第思想是非常深刻的,从理、法、方、药各个方面为我们诠释了次第的重要性。并告诫医者临证时必须严格依照次第治疗疾病,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3,(6):816-818
目的:对《伤寒论》中基于肺肠相关理论的结胸证治进行探讨。方法:对《伤寒论》论治结胸证的15条原文进行归纳分析。结果:张仲景所创立的六经辨证是以人体手足十二经络及其所络属的脏腑、体窍为生理基础的临床诊治方法,其证治内容均有相应的藏象理论为理论指导。结胸病位涉及三焦,并有偏上(肺)、偏中(胃)、偏下(肠)不同,其立法处方虽均不离逐水消痰,实则有重在开肺泻肺、消痰涤结、通腑泻热之别,体现了从下(肠)治上(肺、心)或上下同治的法则。结论:从肺肠相关理论治疗结胸证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6,(3)
《伤寒论》泻心汤类方具有辛开苦降、调和脾胃阴阳的作用,与恶性肿瘤患者放化疗后脾胃虚弱、阴阳失调的基本病机相符合,应用泻心汤类方治疗放化疗毒副反应具有较好的疗效,认为《伤寒论》泻心汤类方在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2):1740-1742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共记载12种头痛,分别为:太阳中风表虚头痛;太阳中风兼水饮头痛;太阳中风表实头痛;悬饮头痛;阳明里热,热结成实头痛;太阳少阴两感,少阴寒化头痛;霍乱吐利头痛;太阳与少阳并病头痛;少阳胆气郁热头痛;阳明中寒,饮邪上干头痛;寒湿犯表头痛;产后中风头痛。张仲景在治疗头痛方面立足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精妙,配伍严谨,不仅应用药物治疗,还采用针刺之法治疗头痛。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9):1274-1276
原发性肝癌进展迅速,证型复杂,症状众多,常有辨病、辨证、辨症冲突的情况。临床上应以辨证为主,辨病为根,辨症为辅。辨证选方确定治法方向后结合辨病加减,配伍专方专药,最后针对症状选药。若患者无证可辨或趋于平和体质,则应辨病为先,结合患者影像学结果、实验室检查等,根据肿瘤的形态、代谢、血供、生长情况等进行辨治;若患者病情稳定且证型错杂,但如疼痛、腹泻、腹水或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病程发展或生存质量,则应辨症治疗,再结合病证加减。总之,根据扶正与祛邪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的指导方针,通过病、证、症三位一体结合辨治,在辨证基础上兼顾原发性肝癌的特有规律和发病个体的阶段特征,将现代医学研究成果纳入辨证论治体系,制定中西医综合病、证、症辨治方案,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针对设计行业部分人士对<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中第4.3.5条和第4.5.6条理解上的分歧,提出了笔者基于阅读相关规范、<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实施导则>、电气行业老专家的著作以及其他文献,和对于一些情况的具体分析而得出的理解.同时笔者认为,规范条文都是有其实施条件的,如果不管是否具备条件,都简单地用条文来套,是不符合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5,(2)
通过《孙文垣医案》了解到孙一奎在临证辨治泄泻、脏腑虚损、气虚中满、气虚发热等杂病时辨治特色突出。指出因虚泄泻者,应温肾阳、益脾气,固本培元;对于脏腑虚损者,应以补养心肾为先,补泻并用;对于气虚中满者,应以温补下元为要,兼升清阳;对于气虚发热者,应甘温益气除热,健脾为本。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6,(3)
通过研究"胃强脾弱"、"肺失传送,脾亦失调"、"脾胃湿热相搏"等学说,探讨脾约证与麻子仁丸证的涵义及异同,提出麻子仁丸证不等同于脾约证的观点以及脾约证有胃热脾约及脾胃湿热两种理解。  相似文献   

14.
《门窗》2016,(6)
本文从建筑、建筑热工、供暖通风、空气调节方面出发,对2015年10月1日正式施行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15中的强制性条文与2005年施行的旧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进行比较和分析,为当前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5)
桂枝汤由医圣张仲景所创,首见于《伤寒杂病论》(包括《伤寒论》和《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有"阳旦汤"之名。在《伤寒论》113首方中,应用桂枝汤随证加减共70方,约占63%。桂枝汤临床应用颇为广泛,疗效卓著。柯琴云:"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鉴于其调和营卫、气血、阴阳的作用,被仲景及后世医家广泛应用,不仅用于外感疾病,而且加减应用于内伤杂病,并在其主治范围上不断扩充。本文主要从伤寒论原文探讨张仲景《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6.
张明 《江苏建筑》2012,(1):107-109
文章通过对新颁布《生物安全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GB50346-2011强制性条文的解析,为使用者在设计和施工工程中理解、掌握和贯彻强制性条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是技术法规,不同于一般技术标准,必须严格执行。2002年版《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其强制性条文由原来的15万多条精简为1447条,其条目中的文字表述也进行了相应的精简。在如此精简的条件下,如何有效地贯彻和实施这些条文,以确保工程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论文结合工程监理实践,对监理过程中感受颇深的一些条文的执行情况予以归纳总结,并与广大同仁探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4,(16):107-109
近年来,阳痿的发病有逐年增加和日益年轻化的趋势。中青年阳痿患者中绝大多数是功能性阳痿,阳郁是中青年功能性阳痿发病的主要原因,应以通阳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笔者运用《伤寒论》通阳法治疗中青年功能性阳痿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3个治疗功能性阳痿的具体实例和体验,阐明了如何运用《伤寒论》通阳法来治疗中青年功能性阳痿,认为随着研究的深入,《伤寒论》通阳法必将更加广泛的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7,(4):693-696
目的:分析《圣济总录》心悸方用药规律。方法:使用方剂配伍信息综合挖掘系统(V1.0)统计药物频次及药类频次,并使用病药关联规则及病证药关联规则分析心悸方证与药之间的相互联系。结果:根据用药规律分析得出,心悸的基本病机为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主要表现为心气虚,治疗以补气安神为原则,常用药物有人参、茯苓、远志、炙甘草、防风、天竺黄等,同时病证不同,选择的药物不同。高频药物配伍主要为茯苓-炙甘草,麦冬-炙甘草,人参-炙甘草等。结论:通过对《圣济总录》心悸方的系统分析研究,可了解治疗心悸病的基本思路,指导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6,(4)
分析《孙文垣医案》中脾胃病的辨治特色,学习孙文垣的学术思想精华与辨治方药特点,扩展临证思路,从而提高脾胃病的临床辨治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