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7)
用线和造型是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语言,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如果将用线和造型的形态美完美结合,就能将工笔人物画的形态美、神态美都展现得淋漓尽致。工笔人物画在造型上有很大的自由发挥空间,用线就是画的语言,造型就是画的创造,创作者用语言创造出工笔人物画。笔者主要从工笔人物画中用线和造型的重要性、特点及蕴藏作者情感三方面解读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基本语言。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7,(14)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多元化绘画语言,是继承与创新传统工笔人物画绘画语言的结果。在当今多元文化艺术交融语境下,工笔人物画的绘画语言呈现出多元化的格局。该文从探索与实践的视角出发,旨在系统地阐述多元化的绘画语言在创作中的广泛运用。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1)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传统人物画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工笔人物画对色彩、线条的运用十分讲究,这是工笔绘画体系区别于简笔人物画的明显之处。工笔人物画的色彩语言和线条形式是其向人们传达视觉美的主要手段。文章就工笔人物画中的色彩语言与线条形式展开探讨与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7,(20)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笔人物画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变化。工笔人物画线条艺术的质感、韵律等,在西方写实主义画风影响下,呈现出美轮美奂的现实观感。该文研究工笔人物画线型语言的形态演进与文化价值。工笔人物画的演进过程也是东西方文化交融的过程,创新的观念不断涌入我国,促进了工笔人物画线型语言的多样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唐凡斯 《建造师》2010,(7):295-296
工笔人物画是中国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用线造型是工笔人物画中最基本的语言,因此,要做好工笔人物画艺术创作,就应该培养好自己用线造型的观念、意识和能力。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古今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寻找其在用线造型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旨在为如何用线造型,画好工笔人物画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4,(7)
工笔人物画在我国历史悠久,早在商周时期就有记载。笔者主要从现代国画工笔人物画的继承和创新、现代国画工笔人物画的延伸和借鉴、现代国画工笔人物画的拓展和创新三个方面论述了现代国画工笔人物画发展的各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8)
随着经济的发展,都市化进程的加速,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尤其是当代都市生活的变化最为显著。越来越多的当代画家开始从事以都市为题材的工笔人物画创作,从线描、造型、色彩等几方面丰富其艺术语言,使当代都市题材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呈现出新的面貌和特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3,(2)
笔者从阐述中国工笔人物画装饰性风格产生的条件和其存在、发展及影响等多方面的问题出发,分析了中国工笔人物画装饰性风格发展的核心动力,即"随心遂愿,妙超自然"的审美观,论证了装饰性风格在中国工笔人物画中的重要性,为今后人们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的研究明确了目标。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23)
意象图式是传统中国画在千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重要体系,这也让传统中国画具有了与西方写实绘画截然不同的审美。在我国工笔人物画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了解工笔人物画作品造型的意象处理并在工笔人物画创作中表达自身的思想,对于提升学生的工笔人物画审美能力与创作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从我国工笔人物画的概念和特征方面入手进行概述,同时从传统绘画精神的弘扬和引导学生利用自身主观意识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两个方面,对我国工笔人物画意象教学策略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4,(18)
时代的发展与进步令人们看待事物的观念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工笔人物画创作在观念、造型、表现等方面出现了一些盲目性的突破,部分画者对工笔人物画产生了一些偏执的理解,他们忽略了传统,试图撇弃传统中的"线"而过分强调技法,这就导致工笔人物画教学出现了对传统的"线"的漠视。教学工作者应明确工笔人物画的教学思路,强化学生以"线"为基础造型手段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以"线"为精髓的传统表达方式,培养学生以"线"为语言的审美传达,这对促进工笔人物画的教学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3,(17)
工笔人物画作为传统绘画艺术的一朵奇葩,无论在造型、用色还是形式语言上都呈现出独特的面貌,即平面性。文章从工笔人物画的造型、色彩等方面阐释其平面化特征的具体体现,以及当代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平面性特征的走向。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20)
西方现实主义绘画形成于19世纪的法国,主张真实地描绘自然、社会和时代精神。20世纪,现实主义作为一种美学观念传入我国,对中国画产生强烈影响,其中工笔人物画受其影响,在当代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文章就工笔人物画吸收、融合西方现代主义绘画观念与绘画语言产生的变化,阐释西方现实主义绘画给中国工笔人物画带来的划时代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历史长久,工笔人物画的发展高峰是唐朝,此后无论哪个时代都没有超越中国工笔人物画在唐朝的发展。从明清朝到近代,尽管优秀的画家不断的涌现,但工笔人物画却始终没有再成为画坛的主流。新中国建立之后,徐悲鸿先生提出把素描融入到中国画中,这个技法促使工笔人物画再次觉醒,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工笔人物画发展迅速,再次步入繁荣时期,而且在创作题材和表现形式上有很大的创新,同时期的画家在新创作品的构思创作上注入更多自主性灵感,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注重个性创作,出现了多种创作风格,就是在这种创作背景的影响下,工笔人物画艺术创作风格呈现多元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20,(4)
以线造型是中国画的重要思维方式。平面思维、注重表达对象的本质、以形写神,这些都是工笔人物画的特点。近现代西方写实主义的绘画体系被引入我国后,对我国传统绘画造型法则造成了一定冲击。该文试图通过对中国工笔人物画线性特点的探究,找到线性造型语言的当代坐标,从而在新时代的美术创作中,凸显工笔人物画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7,(8)
苗族题材工笔画在我国工笔画领域拥有重要的地位。创作者把苗族的文化特色作为工笔人物画的创作题材,不仅能让观者了解苗族文化,还能赋予作品时代的力量。苗族服饰作为苗族的特色文化,是工笔人物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基于此,该文从线条造型、色彩语言、空间意境三个方面研究苗族服饰在工笔画中的艺术表达。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16)
文章围绕当代我国工笔人物画的创作展开研究。首先,从人物创作、题材选择两方面,对当前我国工笔人物画创作所面临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其次,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我国工笔人物画创作创新的具体策略,即提升画家的创作自觉性,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加强与国外的艺术交流,学习先进的艺术创作技巧。希望文章对我国工笔人物画创作水平的提升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17)
近年来,各国之间的艺术交流频繁,外来艺术文化的涌入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发展影响较大。当代工笔人物画在题材、造型、设色、构图、审美观念等方面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面貌。而且,各种新兴的艺术形式和观念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当代工笔人物画在观念上也面临着挑战。文章探讨工笔人物画的历史与当代的发展,以期探索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4)
我国工笔人物画经历了较长时期的传承与发展,现今已构建了较为完善的体系。为了使我国工笔人物画得到更广泛的发展,我国画家与时俱进,在继承传统工笔人物画的基础上,吸收与借鉴了西方绘画中的写实观念,使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创作模式与创作理念得到了更新,从而使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呈现出更为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探究西方绘画写实观念对我国当代工笔人物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8)
中国工笔人物画是传统绘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历来注重线条的韵律感、构图的平面化、造型的具象性、色彩的主观性,而这些方面无不体现出工笔人物画的装饰美。工笔人物画以灵活多样的手法在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营造出一种独特的装饰美。工笔人物画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有着富于韵律感的装饰特征。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12)
文章阐述了工笔人物画写意性的历史源流、重要意义以及对当代工笔画的积极影响,分析研究写意精神在传统中国工笔画和现代中国工笔画之中的存在方式和内涵,以写意性为主导,立足于国画审美欣赏的角度,展开对工笔画语言、题材观念的探究,深入探析工笔人物画的写意性艺术特征,借古鉴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