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5,(7):1030-1031
目的:观察生化汤联合米非司酮对稽留流产患者流产、出血情况的影响。方法:将90例稽留流产患者随机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生化汤加减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不全流产率、清宫率、出血量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完全流产率、不全流产率、清宫率及出血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化汤化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稽留流产可有效提高完全流产率,减少出血量,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8,(10):124-127
目的:比较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终止8~16周妊娠的有效性、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7年6月本院终止妊娠的180例患者,按照给药方式不同分为阴道组(85例)与口服组(95例),比较两组用药成功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和口服用药的成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给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口服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对于终止8~16周活胎妊娠或稽留流产均安全有效,米索前列醇阴道用药优于口服用药。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0)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将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在我院经阴道分娩的产妇20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000例(应用米索前列醇)和对照组1000例(应用缩宫素),对两组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产妇的产后24h出血量、产后出血率及第3产程时间相比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可以有效促进产妇的术后恢复、降低产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4,(1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疤痕子宫妊娠1216周引产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例疤痕子宫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用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观察组则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针对两组患者疤痕子宫妊娠1216周引产的临床疗效和价值。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11年12月到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24例疤痕子宫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临床用药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2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观察组则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针对两组患者疤痕子宫妊娠1216周引产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疤痕子宫妊娠1216周引产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综合评价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疤痕子宫妊娠1216周引产的临床效果与价值。结果:对照组完全引产率为66.7%,观察组完全引产率达91.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疤痕子宫妊娠1216周引产的临床效果与价值。结果:对照组完全引产率为66.7%,观察组完全引产率达91.7%,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用于疤痕子宫妊娠1216周引产,引产率高、出血少、安全可靠、操作方便,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15):115-116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孕产妇18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9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缩宫素肌肉注射,治疗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米索前列醇药物。观察两组患者的产后基本情况,并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产后2h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用药后的宫缩强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对产妇产后出血有确切的预防效果,能够改善产妇的宫缩能力,进而减少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32)
目的:观察卡前列甲酯栓与米索前列醇对产后出血疗效及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无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顺产产妇12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66名、对照组54名。观察组在采用缩宫素治疗基础上加用卡前列甲酯栓阴道给药;对照组在采用缩宫素治疗基础上采用米索前列醇片400μg口服。比较两组产妇的产后出血量及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在产后2小时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在副反应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两种药物均能较好的预防产后出血,卡前列甲酯栓组无副反应发生,米索前列醇组虽有2例副反应,但无需特殊处理,恢复快,两种药物均适合基层医院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9,(7):51-52
目的:探讨宫颈扩张球囊与米索前列醇在足月妊娠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引产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就诊于本院有引产指征的孕妇共72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孕妇采用宫颈扩张球囊促宫颈成熟引产,对照组则使用米索前列醇,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孕妇阴道分娩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缩宫素使用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孕妇引产期间发生胎儿窘迫、梗阻性分娩、子宫先兆破裂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结局比较,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操作前两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引产后12 h试验组孕妇宫颈Bishop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证明试验组孕妇宫颈成熟程度优于对照组;24 h内引产成功率比较,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扩张球囊在足月妊娠初产妇促宫颈成熟引产中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孕妇阴道分娩率,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4,(24)
目的:观察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86例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3例。对照组行单纯缩宫素治疗,观察组行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用药后2h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米索前列醇联合缩宫素治疗可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4,(10):23-25
目的:探究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途径在人工流产术中临床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月本院妇产科门诊行人工流产术的248例患者,对其采用四种米索前列醇给药途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对比四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与其他三组比较,联合组丙泊酚用量最少,宫颈扩张度最好,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最少,且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下含服、阴道塞米索前列醇给药用于人工流产术,扩宫效果好,降低术后并发症,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用药方法,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5,(2)
目的:观察卡贝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防治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足月单胎阴道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肌注卡贝缩宫素联合肛纳米索前列醇)和对照组(单用米索前列醇)各30例。观察两组产妇在产时、产后2h及产后24h的出血量,评定止血效果。结果:观察组在产时、产后2h及产后24h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止血效果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贝缩宫素联合米索前列醇可有效防治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11):2140-2143
目的:探讨原花青素(proanthocyanidins,PC)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及其抗氧化能力。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IRI模型组、PC 80 mg·kg~(-1)、PC160 mg·kg~(-1)组。首先用不同剂量的PC对大鼠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Langendorff灌流技术制备心肌IRI模型,并观察PC作用后,IRI心肌高能磷酸化合物(high energy phosphates,HEP)、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的变化。结果:PC 160 mg·kg~(-1)组和PC 80 mg·kg~(-1)组左心室心肌组织的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一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及总腺嘌呤核苷酸(total adenine nucleotides,TAN)分别为(0.16±0.06)mg·g~(-1),(0.51±0.15)mg·g~(-1),(0.80±0.26)mg·g~(-1),(1.47±0.44)mg·g~(-1)和(0.14±0.07)mg·g~(-1),(0.34±0.11)mg·g~(-1),(0.74±0.31)mg·g~(-1),(1.22±0.44)mg·g~(-1),均高于IRI模型组(P<0.01);PC 160 mg·kg~(-1)组左心室肌组织的ADP高于PC 80 mg·kg~(-1)组(P<0.01)。与IRI模型组比较,PC 2个剂量组左心室肌组织的SOD活性分别为(154.3±23.7)n U·mg~(-1),(134.1±18.8)n U·mg~(-1),活性升高(P<0.01,P<0.05);MDA含量分别为(3.4±0.6)μmol·g~(-1),(2.6±0.6)μmol·g~(-1),含量减少(P<0.01);PC 2个剂量组左心室肌组织的SOD活性、MDA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具有改善IRI心肌能量代谢和抗氧化的作用,能起到保护心肌IRI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Planning》2017,(21):29-32
目的:观察龙灯胶囊(LDJN)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灯盏花素提取物、地龙提取物和LDJN三种药物的低(170mg/kg·d)、高(680mg/kg·d)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灯盏花素提取物为阳性对照组。结扎各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40min,松扎再灌注120min,以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红四氮唑(TTC)染色测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以图像处理软件(IPP)测定大鼠心肌缺血面积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灯盏花素提取物(170、680mg/kg)和地龙提取物(170、680mg/kg)的缺血面积百分比明显缩小(P<0.01);地龙提取物(170mg/kg)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缩小(P<0.01),LDJN(680mg/kg)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DJN可以通过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发挥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7,(21)
目的:研究迷迭香提取物(MDX 60)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0只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迷迭香提取物(MDX 60)和灯盏花素提取物(EBHM)的高(680mg/kg·d)、低(170mg/kg·d)剂量组,每组10只,其中EBHM为阳性对照组。分别对各组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进行结扎,以心尖处变为苍白色为缺血成功的标志,40min后剪掉结扎线,再灌注120min,进而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造模成功后,采用1%红四氮唑(TTC)染色测量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用Image-Pro Plus图像处理软件测定大鼠心肌缺血面积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MDX 60(17mg/kg、68mg/kg)和EBHM(170mg/kg、680mg/kg)的缺血面积百分比明显缩小(P<0.01);MDX 60低剂量组与EBHM低剂量组的缺血面积百分比相近,MDX 60高剂量组和EBHM高剂量组相比缺血面积有所增大。结论:MDX60可以通过减小心肌梗死面积,发挥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护作用,低剂量MDX 60比EBHM对大鼠心肌梗死面积发挥更好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4):49-50
目的:探讨硫化氢与急性心肌梗死疗效及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将2017年9月—2018年8月本院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将冠脉造影正常者100例设为对照组。测定硫化氢含量,将两组的硫化氢含量进行比对。结果:观察组的硫化氢含量为(28.89±3.76)μmol/L,低于对照组的(52.69±1.47)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疗效组别对比硫化氢含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溶栓治疗后2、4、6、12 h的硫化氢含量均低于溶栓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硫化氢含量能够对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情严重程度以及临床疗效进行判断,同再灌注损伤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8):11-12
目的:观察葛根素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I/R)大鼠心肌内质网应激(ERS)与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葛根素预处理组(PU组)三组,每组8只。实验结束测定心肌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以及GRP78 mRNA、CRT mRNA的表达。结果:与SH组比较,其余两组GRP78 mRNA与CRT mRNA表达、心肌MDA含量均明显增加,而心肌SOD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I/R组比较,PU组GRP78 mRNA与CRT mRNA表达、心肌MDA含量均降低,且心肌SOD水平明显增加(P<0.05)。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能通过减轻心肌脂质过氧化反应,抑制I/R导致的过度ERS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8,(3):422-425
目的:研究补阳还五汤对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及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75只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和中药组各15只,对照组、假手术组大鼠、模型组大鼠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大鼠给予氯吡格雷灌胃(7.0 mg·kg~(-1));中药组大鼠给予补阳还五汤灌胃(20 g·kg~(-1))。所有大鼠连续喂养14 d,第15天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测定各组大鼠血清血栓素B2(thromboxane B2,TXB_2)和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凝血指标、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聚集抑制率以及血栓形成时间。结果:正常组与假手术组大鼠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TXB_2升高、6-keto-PGF1α降低,比值A明显升高,1 min、2 min、5 min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升高,凝血酶原(prothrombin,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明显减少,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增加,血栓形成时间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中药组血清TXB_2降低、6-keto-PGF1α升高,比值A明显降低,1 min、2 min、5 min和最大血小板聚集率均明显低于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血小板聚集抑制率分别为(45.8±4.1)%、(44.3±4.8)%,西药组和中药组PT、APTT、TT明显增加,FIB减少,血栓形成时间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TXB_2、血小板聚集率,升高6-keto-PGF1α,且能有效改善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明显增加血栓形成时间,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情况,保护脑组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MC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40只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缺血后处理组(IPO组)和MCA后处理组(MCA组),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仅行左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套线而不阻断150min,I/R组阻断30min、再灌注120min,IPO组在再灌注初短暂缺血10S,再灌注10S、反复6次、处理后同I/R组,MCA组在再灌注前10min经静脉给予环磷腺苷葡胺注射液5mg·kg-1,其他处理同I/R组。再灌注120min后,测各组血清SOD活性及血清MDA含量、心肌ATP酶活性和心肌细胞凋亡指数(AI),电镜下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与I/R组比,IPO组和MCA组血清SOD活性增高,血清MDA含量降低,ATP酶活性增高,AI减少显著,细胞结构损伤减轻。结论MCA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4,(20):49-56
目的:探讨脑保护剂依达拉奉注射液的药物后处理是否对急性心肌缺血溶栓后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09年12月-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有溶栓适应证且行静脉内选择性尿激酶溶栓治疗的1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在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予依达拉奉注射液30 mg加0.9%氯化钠溶液100 mL静脉滴注,2次/d,共14 d。对照组用等量安慰药静脉滴注。所有患者进行心电及血流动力学监测,观察比较ST段再抬高、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的发生情况。冠脉CT测定血管再通情况及4周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ST段再抬高、再灌注心律失常及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血管再通率65.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8.7%,4周病死率12.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在室性早搏、窦性阻滞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加速性室性自主心律、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急性缺血的心肌,在再灌注前注射依达拉奉注射液进行药物后处理可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效清除氧自由基,提高机体抗氧化应激的能力。溶栓前以及治疗后给药对急性缺血性心肌的保护效果显著,依达拉奉注射液可能是一种新的心血管临床药物。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4,(3)
目的应用蛋白芯片技术筛选针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脑组织凋亡相关蛋白。方法 SD健康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模型组、针刺对照点组(均取穴左侧旁开0.3 cm的非经非穴点)、针刺穴位组(针刺大椎、百会、人中),每组10只,各组大鼠6次处理后取左侧海马脑组织,采用720磷酸化抗体蛋白芯片检测处理后的脑组织细胞信号蛋白磷酸化的变化,然后筛选各组上调、下调显著(磷酸化水平变化上调≥1.5倍,下调≤0.67倍)且与凋亡相关的蛋白。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上调≥1.5倍与凋亡相关的蛋白8种,下调≤0.67倍的蛋白4种;与模型组比较,对照点组上调≥1.5倍与凋亡相关的蛋白5个,下调≤0.67倍的蛋白8个;穴位组上调≥1.5倍与凋亡相关的蛋白2个,下调≤0.67倍的蛋白11个,其中下调模型组中上调的蛋白3种。结论针刺大椎、百会、人中(穴)对CIRI大鼠通过调整多个凋亡相关的蛋白表达变化抑制凋亡实现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