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Planning》2014,(21)
图案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完成对图案设计的基础训练是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现代图案设计是传统艺术精髓的延续,也与新工业时代的审美和创新相结合,从构图、联想、造型、色彩、市场需求等方面对艺术设计教学产生了影响。文章意在分析图案设计的发展现状及艺术设计教学的目的,探讨现代图案设计对艺术设计教学中基础造型及创造性思维的影响,从而构建更适宜的艺术设计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刘栋 《现代装饰》2015,(4):222-223
目前中国的设计基础造型领域将迎来他革命性的阶段,原来的基础造型无法满足当下设计对于造型创新的要求,要想适应当下的设计创新,就要在设计的基础源头抓起,建立全新的观察思维和表现的体系是当下面对的最全新的设计基础造型体系。面对今天的设计教育,设计类的学生需要更多创意的思维方式和新颖的表现方法。为了更好的开发学生的设计思维,建立起系统抽象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关照,在实践教学期间我们进行了大量的针对性的训练,最终形成了一套相对全面完整实用的设计造型的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6,(21)
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入学之前没有经过专业的艺术培训,存在艺术素养不高、手绘表达基础薄弱等问题。如今,工科工业设计艺术类实践课程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任务十分紧迫,整合教学改革,结合教学实践,在教学中实行一些新的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工科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手绘表达能力和艺术素养,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推动工科艺术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18)
图案设计是艺术设计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造型能力,并为之后的专业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文章从教学的角度出发,对目前图案设计课程进行探讨,旨在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装饰审美素质、创造性思维与设计表现力。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9)
素描是建筑设计、平面设计等设计领域的基本技能。素描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眼光和对美的敏锐察觉力,而以往只注重教授学生绘画技巧的教学模式难以获得预期的效果。该文从线性结构、肌理明暗、创新思维训练三个角度分析素描教学模式的创新,在创新教学模式中带动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提升学生的基础设计素养。  相似文献   

6.
在艺术设计教育中,设计基础素描课程是为学生后期设计专业的学习奠定基础,因此各艺术类院校及其教师应注重对学生设计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进行丰富的想象与创新,进而促进学生多元化艺术思维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造型能力等。在此,本文将针对我国现阶段设计基础素描课程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效推动设计基础素描多元化艺术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建筑学造型基础涉及范围较广,如何进行有效造型训练,培养观察方法,是建筑学造型基础教学中的难点。为攻克此难点,需要引入实验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使学生明确认识到建筑设计创新活动的技术性与艺术性,并无缝对接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本文研究探讨的重点是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的"1+3"教学模式指导下的实践课程开展。"1+3"教学模式,"1"是指建筑学专业基础教学的1个主要目的,即培养学生的造型思维与审美能力;"3"是指建筑学专业基础教学的3个关键要素,即基础造型能力、平面转换能力、空间构建能力。遵循"1+3"理念,本文分述了建筑学专业造型基础实训课程的内容与特点、价值与意义、平台建设、教学模式与师资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9,(6)
产品设计快速表达是工业设计专业必修的学科基础课程之一,是工业设计专业从业人员的基本能力和设计素养的体现。本文针对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设计思维培养与快速表达技法训练方面,对产品设计快速表达课程教学展开思考,旨在提高学生手绘素养的同时,帮助其初步建立设计思维体系,使表达与思维相统一。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5,(7)
产品造型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在探索发展中已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但相对社会需要和学科的发展需求来说,产品造型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还不够立体化、多样化。这需要教师创建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并利用教育信息化技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文章对当前产品设计课程的教学模式概况进行探索,从教学环节、教学评价体系、网络课程建设等方面对建立产品造型设计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12)
基础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造型设计能力、画面表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色彩运用能力、审美表达能力等基本职业能力,所以,针对学生的基本学情和所要具备的这些职业能力,教师在教学思路和课程设计上,要时刻注意导入设计思维。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7)
分析现有《机械制图》课程教学模式及其教学特点,把计算机辅助设计中三维造型设计融入《机械制图》教学中同时讲授,在内容上使三维造型设计和《机械制图》课程两部分密切融合、相辅相成。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学会工程图的绘制和阅读方法,而且初步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所需的三维造型设计能力,适应现代工程设计和制造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王志强 《现代装饰》2012,(5):115-116
素描课作为设计类专业学生的造型基础课程,在短暂的几周课程中,其目的应该是解决属于基本造型能力中的观察方法,思维方法,表现方法等问题,也就是对眼、脑、手一体的训练——涉及到对"如何看,如何想,如何表现"的综合能力的培养。目的是教会学生以图的形式把个人的感受记录下来,把自己的意图表现出来。从大的思路上说,我们在这种教学探索的过程中所思考更多的并不是如何将"设计"融入素描教学中,而是着眼于针对设计专业需求的特殊性——-对于表现力的培养(在表现的需求上与纯艺术的不同的地方),力求在有限的课时中为学生打下对未来的学习更有用的造型表现基础。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5,(22)
在高等艺术设计院校中,素描作为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生造型思维和设计思维创新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针对高等艺术设计院校素描课程教学进行研究和探讨,以期重构设计素描教学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4)
艺术设计教学中形态的思维基础训练更多的是设计思维的抽象化,往往忽略了基础造型思维的训练。未来艺术设计教学将是渗透与实践的立体化模式,在基础造型语言的基础上实现自我思维意识的形态表达,阐述对自然形态的造型认知,通过形态结构和功能的转换了解和掌握艺术转变的设计方法,继而进行再创作。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9,(11)
设计素描课程是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桥梁,其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造型基础训练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认识与创新的重要使命。设计素描需要学生同时具备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其中,理性思维的培养尤为重要。该文作者分析现阶段各艺术院校的设计素描课程教学改革和在校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自身多年的设计素描教学经验设置相应的实践课题,从物象的外部形态特征与内在结构入手,在客观认识的基础之上结合主观能动的分析、归纳与总结,以训练学生的理性思维,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其以后的艺术设计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基础承担着设计的启蒙教育任务,通过以契合"设计"为主线的教学实践,结合建筑设计素质与能力的培养,探讨该课程对建筑学基础教育的影响和更为合理的专业化教学策略,并总结出适合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和课程体系。旨在加强基础教学与设计教学之间的契合度,使其符合学科专业教育理性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18)
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理念对设计教育的影响十分深远。康定斯基在包豪斯教学期间,将抽象绘画理念贯穿基础课程的教学,将艺术思想和造型语言融为一体,从而对造型基础课程产生启发,开创了现代设计的新局面。该文分析康定斯基抽象绘画理念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发掘其对当代设计的启示,即非定式思考模式的必要性。康定斯基通过对传统经验的逆向思维和对其他学科的渗透,使人们感悟非定式思考对设计的创造性和独创性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8)
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设计教学,可以缩短艺术设计基础课与专业课的距离,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和设计专业技能,是一直以来许多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者关注的焦点。文章探索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这是优化艺术设计基础课教学的一次探索。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16)
造型设计基础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它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和基础造型能力。该课程教学的关键在于重视传统的构成元素重组,启发学生进行二维平面和三维空间的构思设计,并把这种构思的方法延续运用到今后的室内装饰设计、景观设计中。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3,(16)
无论求学、研究、设计、创作还是教学,素描一直贯穿于美术设计教育的每一个环节。素描是造型艺术的基础,培养科学的观察方法和娴熟的技法是学习素描的目的,学习素描是提高造型能力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是巩固理论知识、加深对理论的认识的有效途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方法、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