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杨希文 《南方建筑》2006,110(6):10-12
城市景观设计,必须首先应考虑地域自然生态及传统文化给予设计的启示。城市的景观系统应尊重城市的自然生态生态环境。强调人与环境的交流共生。  相似文献   

3.
城市特色景观成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言 《安徽建筑》2009,16(4):9-9,11
城市的景观是体现城市特色的载体同时也是形成城市特色的主体,通过城市自然环境、文化内涵及社会经济条件三方面的论述与分析,探讨城市特色景观的形成原因,使城市景观自身的载体与主体地位之间达到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城市景观的场所特征分析及保护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杭州环湖地区北山、南山、湖滨三个不同功能的历史街区的景观特征分析,从场所、结构、功能的比较研究,从中发现不同街区间的景观结构与主体元素特征的差异性,通过渗透原理与有机联系理论,寻找环湖地区的空间次序、建筑形态等景观韵律变化的整体特征;用场所文脉理论探讨景观特征保护与场所精神营造的城市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鑫 《山西建筑》2010,36(17):20-21
通过对城市景观家具发展状况以及概念的分析,讨论了其在城市公共环境中的作用,以寻求改善城市视觉环境的方法,为生活在城市的人们创造良好的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6.
浅谈景观中的场所精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要使景观中体现出一定的人文精神和地域特色,需要设计师在景观设计的过程中,与场地之间反复进行对话交流。设计师需要对场地深层次的观察和理解才能把握其中抽象的场所精神。场所精神在景观设计过程中由三个层面的组成:自然特征、历史文化特性、区域特性。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1,(1)
在当代城市谋求发展的语境中,文化资源化能够为地方竞争提供经济和文化的双重资本。以伏羲文化为例,地方通过文化再生产完成对"圣地"身份的叙事与论证,通过"圣地之争"使伏羲文化由地方传统、地方性知识转化为文化资源。其中,景观叙事是伏羲文化资源化的重要实现途径,这一可视化手段促成了地方民众对"圣地"的地域认同。多地通过共享伏羲文化资源形成了地域共同体,而论争过程奠定了其在这一文化有机联合体中独特的地位和相互间的结构关系。实践证明,文化资源无法独占,只有合作互文才能深化文化资源开发,并最终促进地域共同体的多赢。  相似文献   

8.
9.
李畅  杜春兰 《新建筑》2014,(6):136-139
当代城市景观在以空间生产为主导的快速城市化下,由地域和文化的融合转为全球化的时空分异。现象学的出现反映了城市环境中主体的失落和缺失,是对城市象征资本生产和消费的批判。在全球化宏观叙事下城市景观符号的生产和消费中,非线性的叙事方式、"超空间"的城市场景,以及视觉化的知觉系统导致城市体验中"场所精神"产生消解。因此,以现象学方法重构新的都市生活体验成为一条颇有意义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任震  王钰 《建筑与文化》2022,(10):100-102
基于我国现有城市公共空间发展状况——人文属性较弱、城市景观趋同性高,文章引入“景观叙事”理论,将城市文脉、历史文化内涵等进行转换,植入城市公共空间中,将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历史文化的载体,提升城市公共空间的可读性,促进城市与居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在分析景观叙事理论的基础上,以任继愈先生纪念广场为实践案例,以期为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设计提出一种新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1.
城市文化与城市景观吸引力构建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景观吸引力的构成要素有:以城市聚居者为主的主体因素,令主体产生城市环境意识的城市景观客体因素,以及主客体相互间的协调关系。健康活跃的城市文化引导城市聚居者参与构建城市景观,促进城市景观建设的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12.
当代城市景观叙事性设计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茂川  李沁茹 《新建筑》2012,(1):118-122
为使城市公共空间与人们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必须唤起场所认同,增强参与性,这已成为当代设计师关注的热点。引介语言文学领域中"叙事"这一概念,从语汇、结构、表达媒介三个方面入手,将文学叙事手法引入空间设计,融合文学与空间。通过类比分析法,提出当代城市景观的叙事性设计策略。该项研究以独特的视角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了一个开阔的视野和深化研究的有效途径,以期为探索相应的设计方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城市景观的构筑往往因地域的不同,历史文脉的变迁及场所的不同,其属性而呈现出多样 性及复杂性。本文以广东电信广场的概念设计正是基于共生的现代城市设计观而展开的构 思,将重点对此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作为独特的地域文化符号,“金陵八景”之名始于明朝诗人史谨的《独醉亭集》,并在后世的诗文书画中被不断书写,由此成为地方文化内涵的有效载体,对南京城市形象之传播起着锦上添花之效果。“八景”意象之形成,与南京的区位地理条件以及历史文化均有着密切关联,其寓意也在时代进程中不断嬗变。而在建设文化强国、推动城市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把人文溶解于自然,把历史交融于现代,把经典交付于再现与创新,从而使南京的文化景观真正具有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5.
平遥电影宫作为平遥国际电影节主要承办场地改造自原柴油机厂,一方面体现了我国工业遗产当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另一方面展现了历史古城代表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新生。该文对其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的叙事性进行解读,首先总结出其具有历史性、人居性、空间性三方面的文化价值特性,在此基础上对叙事结构中的叙事角色和叙事载体进行分析。最后总结出电影宫场所叙事的方法与策略,包括环境肌理的协调、历史元素的转译、历史符号的借鉴,希望借此探讨如何在工业遗产保护与更新中兼顾不同主体人群,保护集体文化记忆的同时,创造具有新时代活力的复合型公共场所。  相似文献   

16.
公共空间是城市特色的核心,公共艺术是城市建设中的重要部分,文化软实力已成为一座城市发展并延续的灵魂。目前众多城市通过公共艺术提升城市人文价值与内涵,传承城市文脉,打造城市品牌,公共艺术已成为城市文化建构中重要且有效的方法与手段。文章结合临安滨湖新城公共艺术规划项目,以公共艺术规划为视角探究新城文化建构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17.
城市景观建设中的城市特色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彭茂丰 《中外建筑》2004,(3):108-111
在中国不断加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个性消退与城市的特色危机已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就其原因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城市特色的构因素,以及城市特色营造的有效方法和不同途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由全球化而带来的文化侵蚀现象进行分析,针对居住区景观设计文化内涵的缺失,论述文化性表达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从尊重基地环境,结合传统文化,注重场所精神的营造三个方面举例说明,如何创造具有文化内涵的居住区景观.  相似文献   

19.
《门窗》2014,(2)
在如今体验至上、注重精神需求和情感交流的时代,城市景观设计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人们对环境的功能需求,更重要的是让人们在心目中建立起场所感。现代化的环境代表着一种进步的同时,城市景观风貌也日渐趋向个性、特色的缺乏,渐渐丧失场所精神。具有场所精神的景观设计使人感受到方向感、认同感和归属感,场所精神不仅仅是良好的场所环境应该具备的特性和氛围,同时也是城市景观设计不断追求、努力发展的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20.
滨河绿地不仅作为城市开发建设的重要实体对象,而且作为文化灵魂的载体存在于城市之中,它始终传承了城市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物质文明。文章拟从滨河绿地景观设计中较为关注的地域文化方面来探析城市滨河绿地景观设计策略,分析地域文化在滨河绿地景观中的阐释及作用,,并提出地域文化在城市滨河绿地中具体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