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细粒煤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的分层规律,试验采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对3~6mm细粒煤在床层高度分别为150,200,250mm时的分选做了初步的探讨,所用实验设备为直径170mm,高为500mm的圆柱体流化床.研究结果表明:高密度细粒煤大部分聚集在床层中下部;低密度细粒煤则倾向于在床层中上部聚集.因为在此加重质粒度组成及流态化条件下达到了颗粒分选下限,导致分选效果变差.  相似文献   

2.
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细粒煤的流化与分选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3~1 mm粒级细粒煤介于煤粉与传统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所适用的粒度之间,其在空气重介质流化床中被分选的同时对自身分选与流化特性产生重要影响。利用高速动态摄影等手段详细研究了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分选3~1 mm细粒煤过程中不同流化数下床层的流化特性、压降波动、煤粒分离混合规律以及流化床中不同高度处的密度分布,阐释了气泡在分选过程中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加入一定量细粒煤后床层密度降低,流化效果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改变。随着气速的增加,煤粒在流化床中先后经历了分离与混合两种状态,流化床各高度的密度也随之改变。当流化数在1.8~2.0时煤粒达到较好的分离效果。随着气速增大煤粒受气流影响增大,不再严格按照流化床密度分离。  相似文献   

3.
细粒煤流化床分选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文比较了几种细粒煤分选方法,并对细粒煤进行了实验室流化床分选实验,试验结果表明:液固流化床分选技术是一种较好的细粒煤分选技术,其工艺简单、能够实现脱灰降硫且分选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振动流化床分选细粒煤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空气重介流化床的似流体特性及流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鼓泡床在分选细粒煤时,煤粒受气泡和在煤粒上方空流区介质沉积的影响。通过对振动介质床的振动参数试验,将振动的流化性能引入流化床。使振动床和流化床的流化性能正向叠加,改善流化床似流体密度的均匀稳定性、从流化床中介质颗粒的受力和运动状态研究入手,增加颗粒的活动能量,提高流化床对细粒煤的分选效果。从理论上和实验上说明,引入振动机制,能抑制和消除流化床  相似文献   

5.
黄文锋  李振涛 《煤》1998,7(6):22-23,34
采用150mm复锥自生介质旋流器对平顶山集利选煤厂1mm及以下的原煤进行了分选,获得了良好的效果,从而对细粒煤的处理又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煤中砷的分布和赋存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萍  旷红伟  唐修义 《煤炭学报》2002,27(3):259-263
在较全面系统地收集了已发表的资料和检测了我国西南、西北和华北地区147个煤样中砷含量的基础上,对代表性矿区煤中砷的成因机理及其与有机质的亲和性、与硫的亲和性以及煤变质程度的关系作了分析。我国西南地区第三纪富砷褐煤受大断裂热液影响为主,砷主要以有机质 结合态赋存;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纪煤中砷分布受沉积环境影响明显,当海水入侵沼泽还原环境,黄铁矿含量增高的同时,砷含量相应升高,砷主要以类质同象置换赋存于黄铁矿中。岩浆侵入活动的高温气液是导致高变质程度煤中砷元素富集的直接原因之一;西北地区侏罗纪煤中砷含量水平低,是我国最好的环保煤。  相似文献   

7.
对影响分选效果的因子进行分类处理,采用"均匀试验+正交试验"相结合的试验方案,结合提出的绝对离析值(Wash)、相对离析值(R)2个分选效果量化指标,在实验室振动流化床分选系统(D120 mm×H350 mm)上,对不同性质-6+1 mm细粒永城烟煤的分选效果波动性进行试验。结果表明,针对不同性质的入料,4种操作类因子均存在相对窄的最佳取值范围,且影响显著性依次为床层高度H流化气速v振动频率f振幅A;对于2种性质类因子,与密度组成相比粒度组成变化时分选效果波动较大,试验范围内密度组成变化时R值的波动区间为70.57%~77.59%,粒度组成变化时R值的波动区间为64.59%~76.61%。  相似文献   

8.
以Geldart B类磁铁矿粉为主体加重质,采用试验测量与基于Euler-Euler多相流模型的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考察流化床沿床层高度方向和轴向的密度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当操作气速控制在1.50 U mf ≤ U ≤2.20 U mf时,床层密度沿床层高度方向与轴向位置的分布范围分别为1.95~2.10 g/cm3与2.00~2.10 g/cm3,两者的密度标准差均小于0.20 g/cm3。其中,轴向密度稳定性要高于床高方向密度稳定性,因此在实际分选过程中要侧重保持沿床高方向的密度波动性最小,进而提高流化床三维空间内的密度均匀稳定性,试验测量与数值模拟结果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9.
《煤炭技术》2017,(7):282-284
通过筛分、大浮沉试验研究了东庞1/3焦煤硫分随粒度和密度的变化规律,并计算了硫分在不同粒度级、密度级中的分布律,为该煤种的脱硫提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煤炭技术》2016,(11):324-326
通过筛分试验和浮沉试验研究了砷在煤不同粒度级和不同密度级中的分布规律,并采用重液重选试验和分步释放浮选试验探究了重选和浮选对煤中砷的脱除效果。结果表明重选和浮选对于煤中砷的脱除都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基于振动流化床的分选特性,本文采用200 mm×400 mm振动流化床装置,在不使用任何加重质条件下分选细粒煤(1~3 mm)。详细阐述了振动流化床的系统结构和分选过程。在3种不同床高情况下,利用Design-Expert试验设计手段详细研究了振幅、振动频率、膨胀度以及多因素协同作用对分选效果的影响,揭示各因素与评价指标之间的内在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振动流化床可以排除高灰矸石,得到低灰精煤,精煤灰分为10.77%,相比原煤灰分34.57%降低23.80%左右,矸石层灰分达到54.00%以上,有效实现对细粒煤的分选,达到降灰提质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细粒煤液固流化床分选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细粒煤分选在洁净煤技术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液固流化床分选机的应用和理论研究的现状,指出液固流化床分选细粒煤是经济适用的分选方法。建议加强液固流化床分选的基础理论研究,特别是对液固流化床分选动力学特性以及结构参数对分选效果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煤炭技术》2017,(8):289-291
将-9 mm细粒煤作为分选对象,对宽粒级细粒煤在振动流化床的分选特性进行研究,探索振动流化床分选的入料粒度范围。研究结果表明,细粒煤在低振动频率(10 Hz)内具有较好的灰分分选效果,且煤炭灰分随着床高增高而减小。分选试验结果显示选后细粒煤的发热量随床高增高而增大,硫分随着床高增高略有减小,为振动流化床对细粒煤的高效分选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高迟明 《中州煤炭》2016,(12):179-182
普通空气流化床主要是分选6~50 mm的粗粒煤,且取得了良好的分选效果,而对于小于6 mm的细粒煤,因其粒度不是足够大导致分选效果变差,该试验在振动流化床中引入振动能量使细颗粒处于流化状态,通过调节振动频率来实现对细粒煤的分选,当频率过大或过小时,分选效果都较差,但当频率适中时,能够较好地降低精煤灰分,提高精煤产率,达到较理想的分选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究新型煤泥重介旋流器的对细粒煤的分选效果,并探索较为合理的旋流器结构参数及工艺参数,分别采用传统的圆锥型煤泥重介旋流器和新型圆筒型煤泥重介旋流器对0.5~0.25mm粒级的细粒煤进行分选试验,通过原煤、精煤、中煤分组化验,对两种结构的旋流器分选效果进行评定。结果表明:圆筒型煤泥重介旋流器的分选效果优于圆锥型重介旋流器。  相似文献   

16.
强化重力场中滇东细粒煤脱硫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论述了Falcon离心重力分选机工作原理,通过对滇东细粒高硫煤筛分组成,分析了滇东细粒煤强化重力分选脱硫的可行性,研究了离心分选强度对滇东细粒级煤脱硫效果的影响,比较了细粒煤强化重力分选与浮选的脱硫率、灰分脱除率和可燃体产率.结果表明,强化重力分选脱硫效果明显优于泡沫浮选脱硫效果.  相似文献   

17.
细粒煤液固流化床分选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液固流化床是重选设备的一种,已广泛用于细粒物料的分级与分选。文章从分选理论和设备上介绍TBS、CrossFlow separator和RC分选设备,以及其在细粒煤分选中的应用,分析表明:液固流化床分选技术是适合细粒煤分选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18.
构造煤分布规律对煤与瓦斯突出的控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对华北366对主要生产矿井统计分析,得出构造煤的区域分布主要受构造控制,挤压构造带是构造煤主要分布区,其次是伸展构造带的边缘,伸展构造带的内部主要是原生结构煤分布区;构造煤的层域分布主要受煤厚控制,即构造煤主要发育在厚煤层中;构造煤最发育的区域和层位,煤与瓦斯突出也最严重。纵弯褶皱作用下构造煤主要形成在褶皱的翼部,断层作用下构造煤主要形成在断层的上盘,因此,褶皱的翼部和断层的上盘也是煤与瓦斯突出最严重的部位。  相似文献   

19.
采用了4因素3水平L9(34)的正交试验设计方案,对影响山西省洗煤厂细粒煤脱水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细粒煤脱水的最优条件:真空度68kPa,复合药剂加入量为2‰,抽滤时间为5m in,静置时间为5m in,因子真空度和表面活性剂加入量高度显著,抽滤时间和静置时间显著。在该优化条件下,药剂加入量仅为20g/t,细粒煤水分下降达5.75个百分点,脱水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历年煤炭地质勘探工作成果资料、煤炭生产矿井资料以及相关的科研成果资料的统计分析和推断,对重庆地区未开采和隐伏的晚二叠世煤层进行了煤类预测,并绘制出了煤类分布图。重庆地区晚二叠世煤层的煤类分布在横向上较有规律,主要以高变质煤和中变质煤为主,大体呈北东向展布的总趋势,隆起区煤阶较低。煤变质主要以深成变质作用为主,排除岩浆热变质作用和接触变质作用,局部受深断裂热变质作用(华蓥山、七曜山基底断裂)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