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6,(20)
本文以湖南省高职国际商务示范性特色专业群为例,重点介绍与分析了其在建设中引入的"无界化"理念,以及构建专业群专业体系、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团队等方面的一些体会,希望为整个高职特色专业群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20,(11):10-17
专业群建设是国家"双高计划"的重点建设任务之一。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应对电子商务产业的融合发展趋势,依据专业群建设的内在逻辑、发挥区域和行业优势,围绕学校优势专业,组建高水平电子商务专业群,培养复合型创新性技术技能人才。通过建立强素养、强技能、强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分层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共享、互融、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和教学支持系统,完善以"四力提升"为目标的专业群建设评价体系,为探索建设高水平专业群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3,(15)
文章通过对成都地产行业人才需求的分析,提出了跨界细分专业、人才包培养模式等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办学思路,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贴合区域经济特点,还提出了有特色的、品牌化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群建设路线。  相似文献   

4.
曹春楠 《现代装饰》2014,(2):209-210
正近年来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我国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目的是为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型人才。海南的几所高职高专院校成立至今,解放思想,科学定位,抓住机遇,锐意革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的跨越式发展,实现了从单一模式到多元化模式的大跃进。面对未来的发展,艺术设计专业群必须进一步适应地域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调整专业群设置,增强办学新优势,拓宽办学新思路,为地方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以明确专业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进一步做好艺术设计专业群的改革与建设方案,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求。发挥城乡建设多学科多专业优势,基于专业群融合,打造专业群特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城乡建设专业群融合为背景,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研究与实践,构建"专业群+特色"人才培养模式,即"专业群+小语种""专业群+创新创业""专业群+技能竞赛""专业群+BIM技术",提高学生特色语言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实践动手能力、掌握新技术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以期为专业群融合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9,(9)
校企合作是人才培养的关键,构建和发展专业群是破解校企合作发展的突破口。采用集群式专业结构对应区域(行业)集群式产业结构发展的需求,提升高职专业群服务区域(行业)产业能力,以重点专业为龙头,合理确定专业布局,能够带动区域(行业)内3个以上相关专业建设。本文以武汉商贸职业学院为例,从专业群结构设计、保障机制建设、共享型资源开发等方面探索高职酒店管理专业群的长效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5,(4)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必然发展趋势。作为国家中职"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宁波经贸学校中药专业进行了校企合作新模式的有效探索,通过与合作企业共同实施基于"产业链"的"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在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建设、整体设计、实施步骤及课程改革等方面展开研究与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专业群课程体系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支撑现代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目标,现代畜牧生产专业群建设团队近4年内探索构建了专业群共享开放型课程体系,为保障课程体系的实施配套进行了信息化课程资源开发、双师团队组建、实训体系建设和体制机制建设。这些配套项目的开发与建设,不仅为专业群共享开放型的课程体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还为其他同类专业群的建设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专业特色建设应融合学校的优势资源,南华大学作为地方性综合大学,逐渐形成的"核特色、医品牌、环保优势"的特色专业群,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融合学校特色专业群的优势资源,在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方面彰显核特色、融合医品牌,发展环保优势,将建环专业改革向纵深发展,正逐渐打造成国内先进、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专业。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3)
慕课作为互联网教育的新方式,对环境设计教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该文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慕课在环境设计专业教学中的优势、劣势以及面临的挑战,分析慕课课程群的建设,目的在于提升环境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4)
艺术设计课程是职业院校实用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改革模式是实用人才培养的基石。"四合一"职业院校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倡导从"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的艺术设计课程教学方法,以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为先导,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了解和掌握设计理论知识,同时为实用设计提供有效的方法。以兴趣和实践为基础,以循序渐进的课程教学模式作为切入点,改进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推进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将会加强课程的内涵建设,形成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教学特色,提高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6,(9)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正处于探索阶段,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理念和师资建设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需要吸收国外创业教育的先进思维与方法、国内优秀高职院校的经验,同时结合院校自身的特点,以专业培养方向为目标,构建合理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为高职院校各专业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文章就安徽省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教学方法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国对交通土建专业的人才需求日益增长,对高职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以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交通土建专业群建设为例,从专业群建设思路目标、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等三个方面,重点阐述了交通土建专业群的建设内涵,以期对高职院校相关专业群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建筑学专业群“框架+强势”人才培养模式与设计教学的关系及其特点,阐明了在该模式下的设计教学的目标、原则与过程要求,以进一步增强建筑学专业群实行“框架+强势”人才培养模式的可行性。促进该模式下设计教学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18)
电脑艺术设计专业有着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在专业建设方面可以最大限度接近行业需求,使学生毕业即可上岗。当然要做到零距离就业,也不是一撮而就的事情,需要有相应举措。根据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特点,提出以专业建设为主,工作室建设为辅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5,(30)
高职院校轨道交通运输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依据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其专门英语(ESP)的教学要与公共英语(EGP)相融合,从课程定位、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创新、教学评价体系构建等方面入手,形成五位一体的模式,以提升专门英语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洪惠群  龚兆先  宁艳 《华中建筑》2009,27(7):262-264
当前,建筑学专业群的本科人才培养面临新的形势和要求,设计教育应对此进行适应性的改革探索,设计课程教学过程的优化也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该文通过分析设计教学的过程与学生设计能力培养的关系,阐明设计教学过程优化的目标与原则,探索设计教学过程优化的方法与措施,以进一步优化建筑学专业群的设计教学过程,增强设计课程教学效果,为建筑学专业群乃至艺术设计教育的相关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应用型人才培养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满足当前市场新型人才需求的必然途径。艺术设计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与一般高校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有所不同,它必须要将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实践环节联系在一起,否则很难满足市场需要,也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脚步。目前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就是这种培养模式下的一种实践模式,它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是当前高职院校专业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以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艺术设计教学团队建设为例,探讨了当前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双师"队伍建设、"工作室"实训资源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最后提出了团队建设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8,(3)
为了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提升专业品质、拓宽专业建设思路,近年来,诸多高职高专学校均开展了"说专业"教学活动。本文以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供热通风与空调工程技术专业为例,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等八个方面介绍了"说专业"的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