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lanning》2013,(15)
动画是一种审美艺术,不仅能够使观众赏心悦目,而且能够有效地传达创作者的情感。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优秀的动画作品更是层出不穷。文章通过对定格动画的内容、发展、制作流程以及偶动画的材料和工艺的分析,指出定格动画在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上会经久不衰,成为推动影视艺术发展的巨大动力。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4,(17)
皮克斯是美国动画产业的领军者,其出品的动画质量优异,受到世界各地无数观众的喜爱。《海底总动员》是皮克斯最经典的动画片之一,也是全美历史上最卖座的动画。文章从多个方面分析了皮克斯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剧情、主题创作特色及创作风格。皮克斯动画有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创作规律,对皮克斯动画的分析与研究有助于我国动画产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6)
一个成功的动画镜头与成功的色彩运用是分不开的。动画的色彩与一般的绘画色彩有所不同,必须遵循自身的运用规律。动画片中绚丽的色彩非常吸引观众,其中生动活泼的动画形象给动画片注入了生命,色彩对角色设计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色彩运用得当可以传达情感,推动剧情的发展,体现角色的身份、地位、性格特征和人格魅力。文章从单个角色、角色与角色、角色与场景三个方面阐述色彩在动画角色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3,(23)
创意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对于动画行业,不论是商业动画还是艺术类动画短片的制作都不能少了创意。创意是动画剧本之本,剧本若没有好的创意就吸引不了观众,动画就得不到观众的认可。可见,创意是动画短片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6)
动画角色设计在动画影片以及整个动画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当前,部分国产动画角色设计在造型等方面模仿美国、日本动画,其本土文化特征逐渐淡化。文章以国产动画角色为研究主题,对其艺术特征、风格、审美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从民族文化角度探讨国产动画角色设计理论与方法,希望能对中国动画的艺术创作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动画早已不是孩子们独有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对动画情有独钟。因此主流动画的选题必须从观众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到观众的心理诉求,使影片达到艺术与娱乐的完美结合。本文从直觉快乐、代替满足、个性的释放、紧张刺激、思想升华五个方面的观众心理诉求来审视主流动画的选题。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16,(5)
角色造型设计是否具有感染力对于动画作品能否成功具有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角色造型设计主导着整个动画片的情节和风格,同时体现着时代特征。也就是说,只有成功的动画角色形象,才能使观众产生深刻的视觉印象,从而展现动画角色造型的趣味。因此,文章从大白和小黄人的动画造型设计入手,着重讨论了美国动画的简易造型设计。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8,(3)
20世纪初,动画这一特殊的艺术文化符号出现,其审美标准具有独特的意义,是文化史上的一个奇迹。动画艺术有着不同的艺术风格,由不同的审美标准创造出的动画是迥然不同的。中国动画发展了将近80年,国家对于动画的发展非常重视,但是,目前国内的动画艺术发展情况不够理想,本土文化的缺失所造成的后果令人担忧。该文主要探讨中国动画的现状与未来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6,(18)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动画在制作形式、观看模式和动画模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影视动画主要包括二维平面动画制作、三维虚拟仿真制作和后期特效合成三个方面,在当今社会被誉为"最有前景的专业"。影视动画作品要对时代的风向起一定的引导作用,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影视动画中,可以很好的满足观众的审美要求,这就需要多媒体技术来支撑。本文将浅要介绍多媒体技术与影视动画后期特效,并阐述如何在影视动画后期特效编辑中有效的运用多媒体技术。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6)
动画艺术的审美属性与艺术门类的本体属性一致。文章从动画艺术的发展入手,触及动画艺术的本体属性,着眼于动画的艺术形式,借鉴动画诞生时的艺术雏形与发展过程中所呈现出的各种艺术形态,联系科学进步、社会发展给动画形式带来的多样性和无限可能性,综合评价动画的艺术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动画作为一门艺术理应具备的审美特性,从而给动画创作者提供可供参考的动画创作方向。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5,(18)
色彩是一种视觉语言、绘画语言,也是一种灵魂语言,它是动画创作者在创作过程中表达思想、情感和创作意图的手法,也是观众感知动画作品的载体和与动画创作者进行思想沟通的桥梁。动画作为一种视觉艺术产品,色彩在其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色彩直接表现动画的魅力,充分表达人物角色的情感,营造场景的空间,渲染恰当的气氛,推动剧情的发展,烘托作品的主题,引起观众强烈的心理反应,以达到共鸣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4,(12)
动画其实是一门综合艺术,汇集了多种元素的艺术形式,二维手绘是动画制作过程中最为基础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动画技术发展中最全面、成熟的。二维动画影响了其他动画的制作手法和材质,在单一材质和制作手法已经不能给观众带来新鲜感的时候,二维动画与三维动画制作手法的结合是一种必然,其结合形成了在画面表现形式和视听感受上的互补和创新。  相似文献   

13.
王芳 《现代装饰》2016,(5):228-229
正皮影作为历史悠久的民间艺术,始终绽放着文化与艺术的光彩,有着自身厚重的文化底蕴,表达古代人民的思想和对世界的认知,也受到世界都瞩目。然而如何在人们日新月异的审美情趣和娱乐需求的当代社会继续焕发出生活里,是皮影戏需要面对的问题。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中国动画逐渐不复"中国学派"时期的辉煌,进入了动画发展的迷茫时:如何创造出顺应时代的中国动画成为了近年最受关注的问题。皮影戏独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5)
随着现代网络科技与数字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全媒体的概念开始普及并被加速运用,人们能够快速、全方位地获取相关信息。"微动画"是用简洁、夸张的手法描绘或演绎生活与社会时事,运用变形、夸张、比喻、象征、暗示、影射、调侃,以及跨越时空的人物嫁接和互动的方法,揭示、演绎社会现象及人性的复杂、矛盾与多重性,使观众在娱乐的同时领悟幽默中隐藏的悲剧、搞笑中蕴含的荒谬。"微动画"是在多媒体技术下进行创作的新型艺术形式,具有零散化、多元化、便捷化的传播特点。在全媒体的网络背景下,"微动画"快速发展,但也不可忽视"微动画"在当前由于自身发展空间不足所受到的限制。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24)
艺术博物馆的审美价值流变是艺术自身发展演变及人们的艺术审美观念流变的呈现。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品完成了实用性向审美性的转变,博物馆开始展示其藏品的艺术价值,给观众以艺术美的熏陶。文章对此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4,(20)
在网络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网络动画的影响力和受关注度不断提升。由于国家大力扶持动画产业,各地的动画公司和动画产业基地都积极投身到网络动画的创作当中,各大视频网站也相继推出自己的动画作品,网络动画必将在未来几年得到快速发展。文章立足于我国网络动画的发展现状,对于当下何种题材是观众喜爱的,何种制作形式是观众中意的,怎样才能将网络动画更好地推向新媒体等方面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3,(5)
动画创作者把对主观色彩的感受和解读建立在电影与绘画造型的基础上,使之自然地反映到动画场景设计之中,这是动画创作者利用镜头与银幕对客观世界进行记载、提炼与表达的审美方式。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12)
动画是一种综合艺术门类,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动画像其他艺术作品一样,不仅吸引着儿童,也吸引着成人观众。与传统广告相比,动画广告有着较显著的特点及优势。动画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多积极的效应,使不同年龄段的人从中感受到不同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动画源于20世纪20年代,有着自身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格特色,并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审美表现形式而存在。它是中国艺术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它让安静的、悠久的传统文化灵动鲜活的动起来,并传递给全世界的观众。本论题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研究,并进一步深入分析其在现代卡通动画造型设计中的重要意义,以现代的技术手法和艺术欣赏能力对传统元素进行提炼和运用。通过卡通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来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20.
王景怡 《现代装饰》2013,(11):117-118
正概述论点表演在动画中的作用作为科技、艺术和表演技巧的神奇合体,动画是电影最成功的分支之一。大多数现存书籍都不涉及动画表演,他们探讨的大都是怎样做动画,而不是为什么要做动画。也许我们过多的关注了制作动画的技术和设备,却没有真正理解动画表演之所以有别于动画活动,创造丰富有想象力但又真实可信的个性动画之所以有别于实验室动作分析的过程。是动画师为动画角色赋予了生命,让他们与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铅笔像素或者木偶造就的角色也能带来如此强烈的共鸣,其效果和真实性不亚于真人演员。动画电影长盛不衰,不同年龄段的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