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lanning》2014,(22)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乙肝舒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恩替卡韦分散片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加用乙肝舒康胶囊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48周后HBV DNA转阴率、HBe Ag/HBe Ab血清学转换率和ALT复常率。结果:治疗组患者HBV DNA转阴率和HBe Ag/HBe Ab血清学转换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ALT复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分散片联合乙肝舒康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
目的:观察替比夫定、阿德福韦酯联用与恩替卡韦单药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用药组和单药组各40例,联合用药组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单药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经过48周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TBIL)、ALT、ALB及PA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12、24及48周时两组患者的HBV、DNA转阴率及HBe Ag血清转换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失代偿期乙肝肝硬化的治疗,采用替比夫定联合阿德福韦酯和单用恩替卡韦均可以有效抑制病毒的复制,但是联合用药治疗效果并不比单独用药明显。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9,(24):21-22
目的:对比分析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酯治疗耐药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8年1月本院感染科收治的52例耐药CHB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6例。观察组给予替诺福韦酯治疗,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乙型肝炎病毒(HBV DNA)、肝功能指标、病毒、生物化学应答率与乙型肝炎E抗原(HBeAg)转阴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HBV DNA与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BV DNA与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HBV DNA与各肝功能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毒、生物化学应答率与HBeAg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诺福韦酯可提高耐药CHB患者临床疗效,降低HBV病毒载量,提高病毒、生物化学应答率与HBeAg转阴率,促进肝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8,(1)
目的观察健肝颗粒Ⅱ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e抗原(HBe Ag)阳性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0例HBe Ag阳性CHB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150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健肝颗粒Ⅱ方。治疗52周后比较2组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清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载量、HBe Ag及乙肝e抗体(HBeAb)血清学转换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HBe Ag转阴率及HBeAb转阳率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组外周血ALT及血清HBV-DNA载量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治疗组外周血ALT降低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ALT复常率为65.3%,治疗组为78.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血清HBV-DNA载量低于检测限比率为62.7%,治疗组为74.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肝颗粒Ⅱ方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 Ag阳性CHB疗效显著,可升高患者的HBe Ag转阴率、HBeAb转阳率、ALT复常率及血清HBV-DNA载量低于检测限比率,其疗效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9,(17):63-66
目的:分析阿德福韦酯与恩替卡韦分别联合长效干扰素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8月-2018年3月收治的140例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患者进行研究,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联合恩替卡韦治疗,对照组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治疗4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ALT复常率、HBeAg转换率及HBsAg转阴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eAg转阴率及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ALB和TBIL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肝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聚乙二醇干扰素a-2a治疗e抗原阳性慢性乙肝时,恩替卡韦疗效优于阿德福韦酯,但两者对肝功能的改善作用和安全性相近。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24):26-28
目的:探讨替比夫定与特异性免疫疗法联用治疗慢性乙肝的疗效。方法:选择2011年6月-2014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肝患者15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76例,对照组予以替比夫定治疗,试验组予以替比夫定联合特异性免疫疗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后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HBe Ag血清学转阴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2周后,试验组ALT复常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转阴率以及HBe Ag血清学转阴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周后,试验组的ALT复常率与HBV-DNA转阴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HBe Ag血清学转换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8周后,试验组的ALT复常率、HBV-DNA转阴率以及HBe Ag血清学转换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替比夫定与特异性免疫疗法联用对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确切,比单用替比夫定治疗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Planning》2020,(2):10-17
目的:对比分析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ute on chronic liver failure,ACLF)的效果及对白细胞介素-10(IL-10)、干扰素-γ(IFN-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8年6月来本院诊治的60例乙型肝炎相关ACLF患者。根据用药不同将患者分为拉米夫定组和恩替卡韦组,各30例。拉夫米定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恩替卡韦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比较两组的总胆红素(TBIL)、谷丙转氨酶(ALT)、白蛋白(ALB)、凝血酶原活动度(PTA)、IL-10、IFN-γ、HBV DNA转阴率,并比较预后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TBIL、ALT、IL-10、IFN-γ和MELD评分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的ALB、PTA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的IL-10、IFN-γ及MELD评分均低于拉米夫定组,PTA、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恩替卡韦组的TBIL、ALT均低于拉米夫定组,ALB高于拉米夫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相对于拉米夫定在乙型肝炎相关ACLF的治疗中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1):110-11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含量与其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方法:采用微板核酸杂交技术对200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阳性的患者和20例正常健康人群,进行HBV-DNA PCR定量检测。结果:根据血清学标志物分为五组,HBs Ag、HBe Ag、抗-HBc均阳性患者HBV-DNA含量高于其他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s Ag、抗-HBe、抗-HBc均阳性患者与HBs Ag、抗-HBc均阳性患者DNA拷贝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乙肝血清学标志物作为乙肝病毒有无感染的指标不能完全反映患者体内HBV的复制情况,HBV-DNA定量检测对监测乙肝病毒感染的病情发展及抗HBV复制药物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9,(4):114-115
目的:探讨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采用恩替卡韦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本院收治的单纯肺结核患者100例为A组,浸润型肺结核并HBV感染初次治疗者39例为B组(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19例、观察组20例)。患者均接受抗结核治疗,且观察组联合口服恩替卡韦,而对照组未服用恩替卡韦。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水平(AST、ALT、TBil);比较肺结核患者肝功能受损、中断治疗情况;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6个月的追踪访视,观察有无死亡及肝硬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ALT、AS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肝功能受损率、中断治疗率均高于观察组、A组(P<0.05);对照组化疗后6个月内发生肝硬化2例,观察组无死亡或并发肝硬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肺结核合并HBV感染患者恩替卡韦治疗可以减轻肝功能损伤。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6,(6)
目的分析e抗原阳性的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本科室治疗的105例e抗原阳性HBV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应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患者52例列为对照组,拉米夫定联合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的53名患者列为研究组,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对比两组疗效,并对比两组治疗前后HBV DNA、HBV抗原转阴率,谷丙转氨酶(ALT)水平,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与对照组的82.69%相比,研究组总有效率显增高为92.45%(P<0.05);在各指标变化方面,与对照组相较,研究组HBe Ab/HBe Ag转换率、HBs 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均呈明显增高(P<0.05)。ALT水平在治疗3个月、12个月后,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结论 e抗原阳性HBV患者应用干扰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以改善血清ALT、HBV DNA水平,提高HBe Ab/HBe Ag转换率、HBs Ag及HBV DNA阴转率,不良反应少,安全有效,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4,(15)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夫米定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拉米夫定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阿德福韦酯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24周HBV DNA<500率、HBV DNA<1000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8周上述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24周,观察组ALT复常率为72.5%,对照组为62.5%,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48周,观察组ALT复常率9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采用阿德福韦酯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Planning》2017,(25):36-38
目的:观察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给予三种核苷(酸)类似物初始抗病毒治疗,达到200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停药标准,停药1年内复发情况,分析抗病毒药物种类、抗病毒疗程与复发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2005年1月-2013年1月本院确诊的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46例为治疗组,其中拉米夫定46例,阿德福韦53例,恩替卡韦47例,复发患者为复发组108例。治疗组观察病例数、年龄、性别、HBVDNA定量、ALT值、国际标准化比值(INS)及中位抗病毒疗程,复发组观察病例数、年龄、性别、中位抗病毒疗程及复发率。比较三种抗病毒药物停药1年的复发率;复发组观察4个时间段(3个月内,3~6个月,6~9个月,9~12个月)的复发例数;治疗组以抗病毒疗程(≤3年,>3年)分两组,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达到停药标准1年的患者,拉米夫定复发率69%,阿德福韦为77%,恩替卡韦为74%。三种核苷(酸)类似物总体复发率7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间段集中于3~6个月,抗病毒疗程≤3年74例,复发55例(74.3%);>3年72例,复发53例(73.6%),两组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核苷(酸)类似物初治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达到停药标准停药1年内复发率高,但无显著差异,抗病毒疗程与复发未发现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9,(28):7-10
目的:探讨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难治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难治性腹水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病例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恩替卡韦治疗,病例组给予恩替卡韦和前列地尔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肝肾功能、血清病毒学及影像学指标变化。结果:病例组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的73.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ALT、AST、TBIL、BUN、Cr、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显著降低,ALB、双侧肾动脉内径、肾血流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ALT、AST、TBIL、PTA、BUN、Cr、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内径、脾脏厚度显著降低,ALB、双侧肾动脉内径、肾血流量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HBV DNA转阴率、HBeAg转阴率和HBsAg转阴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并发难治性腹水临床疗效显著,可以改善微循环、肾脏血流动力学障碍,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8,(5):848-851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服益气活血解毒方(黄芪25 g,川芎20 g,何首乌、丹参、赤芍、茯苓、虎杖各15 g,泽兰20 g,白花蛇舌草30 g,甘草5 g)治疗。每日1剂,水煎服,每天2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4周。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纤维化指标,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金属蛋白酶1组织抑制剂(tissue inhibitor ofmetalloproteinases 1,TIMP-1)、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_1)、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指标。结果:两组患者肝功能指标及肝纤维化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有效率为73.7%,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TIMP-1、TGF-β_1和PDGF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且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活血解毒方联合恩替卡韦片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变疗效显著,具有抗纤维化和肝硬变的作用,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4,(17)
目的:探究临床有效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可靠方法,从而为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56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8例。治疗组采用阿德福韦脂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单独采用阿德福韦脂实施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方法后的HBV DNA转阴率和ALT复常率。结果:在HBV DNA转阴率上组间比较,患者实施治疗后12周、24周、48周、7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HBV DNA转阴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治疗72周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LT复常率上组间比较,患者实施治疗后12周、24周、48周、72周后,治疗组患者的ALT复常率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并且治疗12周和72后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在临床治疗拉米夫定耐药慢性乙型肝炎的实践过程中,采用阿德福韦脂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可靠选择。  相似文献   

16.
《Planning》2013,(1)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治疗慢性乙肝患者HBsAg水平疗效的临床价值。方法化学发光法检测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阿德福韦酯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HBsAg水平,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HBV DNA及连续监测法检测ALT水平,并分析HBV DNA与HBsAg的相关性。结果 40例乙肝患者治疗前HBV DNA水平为(7.12±0.97)×106IU/mL,HBsAg水平为(1.91±0.37)×103IU/mL;经阿德福韦酯治疗3个月HBsAg已下降,6个月后显著下降(P<0.05),治疗3个月后HBV DNA显著下降(P<0.05);治疗两年后HBsAg和HBV DNA降至较低水平即(0.86±0.77)×103 IU/mL、(3.12±0.72)×102 IU/mL;治疗3个月ALT显著下降,治疗6个月基本恢复正常;治疗两年后其中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产生耐药,从而导致HBV DNA、HBsAg和ALT水平反弹;同时HB-sAg与HBV DNA之间呈正相关。结论定期检测HBsAg浓度,有助于评估阿德福韦酯治疗乙肝疗效和及时发现耐药。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6,(7):1063-1065
目的:分析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诱因及中医证候规律。方法:随机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就诊的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的患者186例作回顾性研究,对其病因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活动性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及HBV是乙型肝炎患者并发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主要诱因,其次为非病毒感染等,在所有诱因当中,HBV合并肝癌的死亡率最高,达100.0%,而好转率最高的是并发戊型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type E,HEV)及自身免疫性肝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e Ag)阳性患者DNA水平较阴性患者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死亡率无显著差异(P>0.05)。乙型肝炎病毒YMDD变异患者较非变异患者的DNA水平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动性HBV或变异是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肝的主要诱发因素,非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消化道出血、酒精及药物等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合并乙型肝炎也具有一定的诱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3,(4):579-580
目的:探讨复方黄芪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HBeAg和(或)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采用复方黄芪颗粒联合拉米夫定治疗;对照组采取复方黄芪颗粒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后观察HBeAg和HBV DNA的转阴率以及血清谷丙转氨酶(ALT)的水平。结果:治疗12周、24周、36周、48周后,治疗组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39.4%、41.8%、53.7%、44.9%,对照组HBeAg的转阴率分别为36.5%、39.8%、52.4%、42.7%,两组HBeAg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周、24周后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周、48周后,两组HBV DNA转阴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芪颗粒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显著,可以抑制乙肝病毒的复制和恢复肝脏功能。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5,(22):25-26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抗病毒治疗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在本院就诊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30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50例,治疗组患者采用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免疫调节类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周以及治疗结束后,ALT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12周以及第24周时,治疗组ALT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第24周时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HBe Ag恢复情况与HBV-DNA检测结果比较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第4、12周,HBe Ag恢复例数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第24周以及治疗结束时,HBe Ag转阴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病毒药物临床起效较快,药物用作较明显,同时对于HBV的抑制效果较干扰素治疗更为明显和有效。也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值得不断的探索、研究。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7):21-24
目的:观察苦豆子总黄酮提取物(KDH)在体内、外对乙肝病毒复制的影响。方法:采用乙型肝炎病毒HBV转染人肝癌细胞Hep G2的2.2.15细胞系,检测KDH对乙肝病毒DNA(HBV-DNA)复制及表面抗原(HBs Ag)、e抗原(HBe Ag)分泌的影响;采用鸭乙肝病毒DHBV感染的雏鸭模型观察KDH对鸭乙型肝炎的治疗作用。结果:KDH(125-500)μg/m L浓度在2.2.15细胞培养中对HBV-DNA的复制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500μg/m L浓度对HBs Ag、HBe Ag的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25mg/kg剂量口服可持续降低鸭乙肝模型血清中DHBV-DNA水平。结论:KDH可有效干预乙肝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