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仵梅  马瑞平 《西部探矿工程》2009,21(11):114-115
陕北侏罗纪煤田神北矿区红柳林井田内的主要可采煤层4-z煤和5-2煤,在露头附近,煤层发生了风化、氧化、自燃等不同程度的变质作用。煤的变质程度在测井曲线上具有明显的特征,利用测井方法即电阻率、密度、自燃伽马等参数在煤层上曲线幅值大小的变化研究了煤的变质特征,可较准确地划分风化煤和氧化煤,自燃煤和烘烤煤。  相似文献   

2.
郭国胜 《煤》2005,14(6):45-46,67
晋城矿区位于沁水煤田东南部,区内普遍发育石炭二叠纪地层,煤化程度均己达到中等变质无烟 煤阶段,是沁水煤田煤变质程度最高的地区。以3#煤层为例,通过对该区与相邻的豫西北地区煤级分带 及区域矿化现象的分析,阐述了该区煤变质作用属于叠加在深层变质作用基础上的区域岩浆热变质作用。  相似文献   

3.
煤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娇阳  李凯琦 《煤炭学报》2016,41(Z2):448-453
为了深入研究煤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机理,选用16种不同变质程度的煤样,利用JC2000C1接触角测量仪表征润湿性大小。通过煤尘的镜质组反射率测定、工业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实验、激光粒度仪测定,研究了煤的变质程度(煤阶),化学组成,含氧官能团,粒度分形维数,比表面积等性质,并用最小二乘法与接触角建立线性拟合。研究表明:煤表面润湿性主要取决于氧含量、水分、灰分和含量官能团;亲水性含氧官能团主要为910~940 cm-1羟基变形振动和3 400~3 450 cm-1芳香羟基伸缩,在所测煤样中羰基和羧基表现不明显;同时随着煤阶,碳含量,固定碳的增大,其接触角逐渐增大,润湿性变差;利用分形维数表征粒度分布,随着煤粒径D10,D50,D90变小,分形维数增大,接触角变大,润湿性变差。  相似文献   

4.
《煤炭技术》2015,(10):98-100
为了研究彬长矿区煤岩孔隙特征,采集彬长矿区大佛寺煤矿4#、4#煤层和胡家河煤矿4#煤层样品,通过肉眼挑选出宏观煤岩组分中的镜煤和暗煤,分别进行低温液氮吸附、扫描电镜实验。结果表明,大佛寺井田4#、4#煤层更有利于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相对于镜煤而言,暗煤更有利于煤层气资源勘探开发。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煤田地质勘查资料和煤储层孔、裂隙及等温吸附测试结果,通过对不同煤级煤的等温吸附测试成果、含气性特征、储层压力特征及孔裂隙特征分析研究,阐述了煤的Langmuir体积、Langmuir压力受R_(o,max)密切相关;煤层含气量和含气饱和度随煤层埋藏深度增加而增加;煤中宏观裂隙与宏观煤岩类型相关,显微裂隙在低变质程度煤中发育优于高变质程度煤层;煤储层渗透率受煤层埋藏深度、应力状态等因素制约。  相似文献   

6.
《煤炭技术》2017,(3):128-130
研究单一煤层和煤系地层煤级参数随埋深的演化,显示单一煤层煤级参数与煤层埋深相关性很低,离散度较高;同一勘查线上,靠近东部边界钻孔单位深度内煤层挥发分产率下降的速率大,变质程度高;不同勘查线数据对比显示,北部变质程度更高。结合区域重力场和航磁异常平面等值线图,发现煤层在受深成变质作用仅达到气煤阶段的基础上,又叠加了沿着断裂面上传到上部地层的隐伏岩体热量,地温梯度发生改变,使煤层变质程度增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地质构造、煤的埋藏深度、煤的变质程度、煤与围岩的透气性等主要因素对芙蓉煤矿下水平开采煤与瓦斯突出的影响,通过对下水平B3+4煤层煤与瓦斯突出参数测试,应用区域预测方法分析了下水平开采B3+4煤层区域突出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对煤的吸水特性的研究和煤层有效润湿方式的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内列举了结合煤的非均质性,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的吸水特性方面的实验结果。通过研究结果确证出三类在注水润湿特点上各不相同、要求规定不同的煤层注液参数和注液方式的煤层。对每类煤层都提出了煤层注液方法及方式的建议。这些建议都以矿井实验结果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研究变质程度对煤表面润湿性的影响机理,选取了2种变质程度不同的煤样:褐煤和无烟煤。煤的润湿性与其结构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利用FEI INSPECT F50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对煤尘的表面形貌进行了观察;利用Bruker TENSOR27红外光谱仪分析可以在不破坏煤的原有结构的情况下更真实地反映其结构。通过煤尘的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实验分析、SEM分析,研究不同变质程度煤的亲疏水性能。研究成果可为配制抑制煤尘配方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掌握潞安矿区3号煤层储层特征及瓦斯赋存规律,从煤层埋深、煤变质程度、煤层渗透性、煤的吸附特性、煤体结构等方面系统分析了煤储层特征,在此基础上着重对煤层瓦斯含量与煤层埋深、煤变质程度、煤层水分和灰分的定量关系进行分析,建立了煤层瓦斯含量模型,得到了煤层瓦斯含量的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潞安矿区3号煤层厚度大,赋存稳定,埋藏深度大,变质程度高,Langmuir体积较大,Langmuir压力较小,有利于瓦斯在煤层中富集成藏;矿区内多发育碎裂煤和碎粒煤,局部存在糜棱煤,煤体结构破碎,煤层渗透性较差,瓦斯抽采利用难度大;各区块在相同煤层埋深条件下,南部长治区块瓦斯含量最大,北部襄垣区块瓦斯含量次之,中部潞安区块瓦斯含量最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