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Planning》2016,(19)
苏轼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书画家,他的《黄州寒食诗帖》对后代影响深远,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其写意性受到后代追捧。文章从书写内容、结字造型和书写的无意性三个方面阐释《黄州寒食诗帖》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5,(5)
书法是一种综合艺术,兼具语言艺术和造型艺术的特点。"言、象、意"所构成的由表及里的多层次结构体系对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和借鉴意义。文章从"言、象、意"角度对《寒食帖》进行分析,探寻其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15,(8)
米芾是宋代"苏、黄、米、蔡"四大家之一,对后世有较大影响。《珊瑚帖》是米芾晚年的著名墨迹。该作较其之前作品,字态更为奇异,自然随意,神韵飞扬,颇具意趣。米芾的书法作品,大至诗帖,小至尺牍、题跋,都具有痛快淋漓、奇纵变幻、雄健清新的特点。自然天真是米芾书法追求的极致艺术风格。自然真趣在他的书法美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尤其在《珊瑚帖》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文章从鉴赏的角度,探究《珊瑚帖》中的真趣美学。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29)
在宋代,文学艺术中已经出现了禅意美学的观念。宋代诗人苏轼所创作的《寒食帖》中就具有着这种平心的禅意观念。在这种禅宗的影响下,宋代部分诗人创作开始像无功利化方向靠近,创作自然、不受拘束的艺术品本真形态,开创自然、真实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4,(6)
<正>1080年,苏轼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刚到黄州之时,他寄居在定惠院,有一天深夜在院里看着一弯孤月挂在疏落的梧桐树间,一时情感涌动,写了一首《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这首词中出现了两个意象:幽人和鸿雁。其实我认为"幽人"和"鸿雁"是二而一的,都是苏轼自称,彼时苏轼正幽居黄州的定惠院,因此自称"幽人",而"飞鸿"则是他用来自比的意象。  相似文献   

6.
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典范,其休闲理想和造景经验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苏轼贬谪黄州前多游历山水名园,具有丰富的眼界与阅历。“乌台诗案”作为苏轼人生境遇的转折点,贬谪后开始寻觅精神家园,构筑理想景观。黄州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与园林营造的成熟期。聚焦于苏轼的黄州作品,观察他如何言说、诠释自己的造园与居游体验,探寻苏轼如何在宦途失意后经营东坡景观并完成诗意栖居的理想景观建构,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文人园林史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苏轼作为中国古代文人的典范,其休闲理想和造景经验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苏轼贬谪黄州前多游历山水名园,具有丰富的眼界与阅历。“乌台诗案”作为苏轼人生境遇的转折点,贬谪后开始寻觅精神家园,构筑理想景观。黄州时期也是他文学创作与园林营造的成熟期。聚焦于苏轼的黄州作品,观察他如何言说、诠释自己的造园与居游体验,探寻苏轼如何在宦途失意后经营东坡景观并完成诗意栖居的理想景观建构,进一步揭示其在中国文人园林史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5)
文章对比罗振玉藏本与清内府藏本两个版本的《韭花帖》,从墨法、结字、用笔、意韵方面具体指出了摹本如何"下真迹一等",并分析了原因,希望能对学习书法,尤其是临习《韭花帖》提供技法帮助和指导方向。  相似文献   

9.
<正>《唐人月仪帖》传为唐人书,书家姓氏、身世已经不可考,其书法取法王羲之,既保有魏晋书法的古韵,又展现一定的新妍风格;《唐人月仪帖》用笔圆转流丽,清新风流韵致与南朝、隋代之间审美风貌较为一致,隋代智永书法用笔、整体风格与其较为相近;《唐人月仪帖》与唐代整体书法风格有不少距离,其书家年代应为南朝、隋代之间。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9,(2)
赎帖是唐代进士科考试中的一种赎救措施,指"文士"帖试被黜落后,主司另行考试诗歌,使其重新获得第二场即杂文试的应试资格。终唐一代,赎帖制度并未被纳入官方诏令,但在实际考试中却始终存在着。赎帖诗出现于开元二十六年,天宝年间屡有发生,至中唐出现了新变化,诗歌试取代帖经试,"以诗赎帖"变成了"以诗代帖"。赎帖的生成有其特定的背景和原因,表现在举子于经不精、帖经难度的不断提高和唐代重文轻儒之风三方面。赎帖诗在限题、用韵、章法结构上皆有诸种约束,因创设上的特殊性,该诗体结构、体制长短较其他应试诗"自由""随意"一些。  相似文献   

11.
《Planning》2017,(24)
<正>飞花令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飞花令是古人常玩的一种行酒令游戏,是我国古代酒令之一,属雅令。"飞花"一词出自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中"春城无处不飞花"一句。行飞花令时,一般选用诗和词,也可用曲,但选择的句子一般不超过七个字。好评如潮的《古诗词大会》节目虽然暂告一段落,但  相似文献   

12.
正屡遭贬谪的政治家、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位列"唐宋八大家";与黄庭坚的书法共称"苏黄体",名列"宋四家"之首,北宋"尚意"书风的重要倡导者和实践者;与辛弃疾并称"苏辛",豪放词派的开拓者;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同汉末"三曹父子"齐名,成就令人瞩目。苏东坡何来如此之多的美名、头衔呢?因为苏轼是一位:"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的奇才。苏轼的一生,历经坎坷,备尝辛苦,才有了《自题金山画像》中的自嘲语:"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挫折不能穷达他的抱  相似文献   

13.
<正>"龟头"一词,出现在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文章中共两次。其一是在贬谪黄州(今湖北黄冈市)时所作的《书赠古氏》(1082年)一文:"竹林之西,又有隙地数亩,种桃李杂花。今年秋冬,当作三间一龟头,取雪堂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5,(15)
在中国书法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名家辈出,群星灿烂,唐代中期杰出书法家颜真卿便是其中之一。他的书法融汇诸家之长,兼备篆隶和北魏笔意,尤其是他的楷书厚重雄强,气势开张,古法为之一变,形成了"二王"以外的新风格,被后世称为"颜体"。颜真卿的书法造诣极高,对后世影响几乎可以与"二王"比肩。正如宋代苏轼在《东坡题跋》中所说:"故诗至于杜子美,文至于韩退之,书至于颜鲁公,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  相似文献   

15.
《Planning》2013,(7)
颜真卿的书法作品有兼容并收、大气雄厚的文化底蕴,其精神品格与个人艺术相融合,表里如一。他以大胆的表现范式将不同书体相结合,将作品演绎得既高深莫测又有平和之气。《裴将军诗帖》可以说是他对艺术研究探索的一个成功案例。笔者从该诗帖的创作背景及颜真卿的个人生活经历等方面出发,由颜真卿创作的出发点谈到其艺术的表现形式,并从诗帖的美学价值对学者的深远影响方面,强调艺术的创新需要向内心求取。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古代,清明前二日(一说清明前一日, 也有人说是清明前三日)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寒食节。唐代诗人杜甫、韦应物、元稹、白居易、张籍,宋代诗人王禹称、陈与义、范成大,明人汤显祖、陈子龙,清人潘高、洪升、王丹林、黄遵宪等都曾以《寒食》或《寒食日》为题作诗;此外,在我国古代诗词中,还有大量的诗题或诗名中提到“寒食”或“寒食日”,这些都足以证明这一节日在民间的存在流传及其影响之广泛、历史之悠久。 据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说,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所以又有人以“一百五”为寒食的代称,如温庭…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9,(7)
<正>《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的经典词作。学习这首词时,我们发现三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第一,苏轼所游的赤壁,并非三国赤壁之战的古战场(原湖北蒲圻市,现赤壁市),而是黄州的赤鼻矶,词作通篇却颂扬周瑜的丰功伟绩,显得很"穿越"。第二,据《三国志》记载,小乔嫁给周瑜是建安三年,即198年,周瑜时年二十四岁;而赤壁之战发生  相似文献   

18.
《Planning》2015,(16)
沈尹默是一位书法与理论俱佳的书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沈尹默祖居吴兴,八岁开始练字,十二岁跟随家塾吴夫子学书,初学欧阳询《皇甫诞碑》和黄自元临的《醴泉铭》,偏爱叶蔗田所刻《耕霞馆帖》。十五岁从父命书写三十柄带骨扇面,用鱼油纸钩模祖父赏桂花长篇古诗。二十五岁研读包世臣《艺舟双辑》论书部分,始临汉碑。三十一岁时改临魏碑,从《龙门二十品》入手,兼及《崔敬邕墓志》诸碑,尤爱《张猛龙碑》,临池不辍。四十八岁始学行草,米芾《草书九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羲之《丧乱帖》《兰亭序》用功最深。五十六岁时选临陆柬之、李邕、张从申、李建中、薛绍彭、赵孟頫诸人书作,皆属"二王"一脉。六十三岁在上海鬻书为生,颜鲁公、苏东坡诸人书作皆所致力。  相似文献   

19.
《Planning》2013,(3)
苏轼是一名出色的文学家和政治家,其在艺术上也有很高的造诣。他被推为书法"宋四家"之首,也是文人画的理论者和践行者。文章从绘画、书法和信仰角度勾勒苏轼的艺术旨趣,探寻这位大文人的审美世界。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7,(14)
该文从《淳化阁帖》入手,系统地讨论了宋代刻帖的出现原因和盛行的背景,对刻帖和书法发展历程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